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本文以汇率的资产组合决定论为基础,探讨了我国央行干预外汇市场对本币供给的影响机制.近年来,人民币产生升值预期,我国外币资产单边增长,央行通过干预外汇市场投放本币的方式,既维护了人民币汇率稳定,又解决了货币供给.伴随着外币资产的过快增长,这种货币供给机制势必引发外汇占款激增,理论上央行能够对冲过剩的流动性,但在实际操作中,央行的对冲流动性工具不能无限使用.只要人民币存在升值预期,我国货币供给受纠冲击的风险就不断累积.为了化解货币危机,必须消除人民币升值预期,对我国经济发展战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涮整.  相似文献   

2.
一、成本--收益决定论 克鲁格曼和奥伯斯法尔德将成本--收益分析法与经济一体化特征结合起来研究一国汇率制度的选择,即是否加入固定汇率区或共同货币区.该理论认为,一个国家选择何种汇率制度取决于实行这一制度所产生的经济收益与成本的比较.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保险行业的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我国保险外汇资产的规模也逐渐增加。我国的保险外汇资产在汇率制度不断改革的过程中,面临的汇率风险也将逐渐突现出来。本文试从我国保险外汇资产的发展现状出发,分析了我国保险外汇资产所面临的汇率风险的种类及成因。并以美元和日元为例,对用最小二乘法估算的套期保值率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针对我国保险外汇资产的汇率风险的成因,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以有效地规避和分散汇率风险。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程度的加大和国内资产市场的迅速发展,资产价格、汇率的变动与货币政策效果间的关联不断加大。文章在相关文献回顾的基础上,以货币供给角度为出发点,通过协整分析得出结论:资产价格、汇率与货币供应量之间存有长期均衡关系,从影响效果强弱来看,汇率最强,房地产价格次之,而股价最弱,且汇率影响存有预期作用,资产价格则以短期为主;最后,依据实证结论,结合我国现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别从价格水平、货币供求和国际收支出发,建立有关汇率与价格的三个关系式,认为汇率与价格的关系不是单一的、单向的、单因的,需要分析不同均衡条件、不同情况下汇率与商品、劳务、资产三个因素价格的交互影响;结合中国当前实际,提出了中国目前应稳定人民币汇率、保持居民收入增长快于物价上涨、实行区域差别政策以稳定房地产市场、适时适量地调节资产规模以稳定资产价格等观点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汇率与资产价格关系的早期理论及其理论发展入手,通过梳理现有的汇率与资产价格互动关系的国内外理论与证实研究,发现目前仍没有相对成熟的理论来解释汇率与资产价格的互动关系,并就中国的情况解释了这两个变量之间关系割裂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多数国家的经济发展实践表明,汇率升值与资产价格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关系,并且目前尚没有切实可行的方法来有效消除汇率升值所附带的资产价格泡沫问题.鉴于问题的复杂性和综合性,本文就人民币汇率升值对中国资产价格的影响问题展开系统分析,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证检验的方式研究人民币升值对中国资产价格起伏的影响机理,依据实证分析得出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资产价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美元日元的长期汇率风险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在美元对日元强劲走势的刺激下,东南亚许多国家的银行、公司以及中央银行似乎已经忘记了1985年至1995年期间日元对美元急剧升值给其资产和债务带来的巨大外汇风险,不仅把本国货币紧紧地钉住美元,而且主要以美元作为其计价与收入货币,大量增持美元资产,并把日元作为弱势货币,增持其长期日元债务.这样的资产、收入与负债的币种结构安排,从短期看,无可厚非,但从长期的角度看,蕴藏着巨大的汇率风险.无论是一国中央银行或财政部,还是一家商业银行或一家公司,对于长期债务和资产的币种安排,必须以汇率的长期走势、即未来的汇率为计算基础,决不能以短期的汇率走势或当前的汇率为计算基础.  相似文献   

9.
基于2010~2014年月度数据,从汇率波动、资本流动以及资产价格波动等渠道,利用 VAR 模型和门限模型研究人民币跨境流动对金融失衡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从冲击效应看,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金融失衡对汇率波动、资本流动和资产价格波动的反应程度显著,其中,对资产价格的反应程度最强;人民币跨境流动程度和汇率波动程度对金融失衡存在显著的门限效应。因此,为推动人民币跨境流动,应强调在推进汇率市场化改革和加强国际资本流动监管的基础上,加大稳定国内资产价格的力度,防范金融失衡。  相似文献   

10.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影响问题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杨帆  李勇 《新金融》2005,(1):18-22
目前人民币汇率问题的实质是汇率水平长期低估,而不是汇率机制的改革,扩大浮动只能成为水平调整的形式,出现单边浮动升值的情况,而且加剧人民币升值预期。重化工业化时期,贷币升值可以降低进口成本,缓解通贷膨胀,促进技术进步,因此不会打击出口,不会扩大贸易逆差,同时可以改善贸易条件,提高人民币资产价值。人民币升值最大的风险在于升值预期而不在升值本身,果断升值并采取系统对策,可使中国经济接近稳定的国内外平衡。  相似文献   

11.
本文构建了包含汇率和财政赤字以及资产价格的IS-Philips曲线,在此基础上引入央行损失函数推导了最优利率反应函数并利用中国的数据实证分析了汇率与财政赤字以及资产价格的变化对最优货币政策的影响.研究表明资产价格波动对均衡利率的影响最大,其次才是产出和汇率波动,而政府财政赤字水平对于均衡利率的影响很小;最优货币政策反应函数中产出缺口、价格水平以及资产价格的反应权重会受到央行损失函数中贴现因子与货币政策赋予产出稳定权重的影响,而政府财政赤字与汇率的变动不会受到贴现因子与产出稳定权重影响.  相似文献   

12.
李建军 《国际金融》2010,(11):53-55
一、经济因素在汇率争端中起到了更为主导的作用汇率争端的实质,还在于各国政府希望通过压低本币汇率的方式以便让国内出口部门获得竞争优势,从而保护或者扩大相关产业的市场份额、刺激  相似文献   

13.
2015年“8·11”汇改以后,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的明显增加对跨境交易中的人民币结算比重产生复杂影响。本文基于交易双方规避风险的视角,在对同期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进行测度的基础上,利用2013年12月—2022年3月的时间序列数据与多变量E-G两步法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考察期内人民币兑美元名义汇率波动幅度增加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比重有显著负向影响,但同期境外机构与个人持有人民币资产规模的提升能显著缓解汇率波动对人民币结算比重的负向冲击,起到正向调节作用。从资产结构来看,流动性与收益性相对较强的人民币股票与债券资产的汇率波动调节效应最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境外持有人民币资产存量对汇率波动对人民币结算比重的影响存在规模门槛效应,境外持有人民币资产存量达到一定规模后,汇率波动对人民币结算比重的影响会由负转正,以上发现从侧面解释了已有文献关于汇率波动与人民币结算关系的差异性结论。未来应在维持人民币汇率弹性的同时大力拓展创新人民币流出渠道与投资渠道,提高境外机构与个人持有人民币资产的规模与多样性,为跨境交易中人民币结算比重进一步提升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4.
<正>国际金融市场对安全资产的需求是支撑货币国际化的基础力量。新冠肺炎疫情以来,我国经济表现出色,人民币资产避险属性越来越被国际投资者所认可,金融市场上人民币汇率和人民币资产需求呈现积极的国际化“信号”。人民币国际化的积极“信号”离岸汇率与美元指数出现明显的“背离”,人民币汇率走势逐步摆脱“强”美元阴影  相似文献   

15.
杨华强 《西南金融》2011,(11):51-53
当前国际货币环境下,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为境外资金构建了正反馈套利机制。现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特点为:人民银行压低人民币升值幅度则资产负债表膨胀,反之收缩。2002~2010年,管理人民币汇率造成人民银行资产负债增长过快、国外资产占比过高,亏损超3.25万亿元。目前人民币汇率小步快跑升值政策压迫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规模快速扩张,人民币资产价格与人民币汇率同向运动。随人民币汇率上升,资本大规模流出的风险正逐步积累。建议成立外汇平准基金,隔断人民币汇率形成与人民银行资产负债的联系,防止过快放松资本项目管制。  相似文献   

16.
汇率目标区理论与我国汇率制度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汇率目标区理论 所谓汇率目标区就是中央银行或中央银行货币当局设计一套可以调整的汇率范围,以便与国际收支的长期状况相适应,在货币当局规定的范围内汇率的波动不受限制.1991年Krugman在论文<目标区和汇率动态>中建立了汇率目标区理论的基本模型.汇率是一种资产的价格,它有基本因素和将来预期汇率的变动决定.在连续时间内,汇率标准货币模型为:  相似文献   

17.
《会计师》2015,(8)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剧,我国的人民币汇率政策不断演进。我国每一次的汇率变化都对进出口贸易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汇率变化与进出口经济的影响分析,找出汇率政策变化的实质,望对我国今后的经济发展与汇率制度的完善的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廖慧  张敏 《投资研究》2012,(7):108-117
近年来,我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人民币汇率和股价、房价之间的信息传导和波动关联备受瞩目。本文采用VAR-MGARCH-BEKK模型,分析了我国人民币汇率、股价和房价之间的联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从波动的溢出效应来看,人民币汇率的波动率、股票价格的增长率和房地产价格的增长率之间存在非常明显的波动溢出效应;从资产价格的水平影响来看,人民币汇率与股票价格、房地产价格等国内资产价格的水平相关性较弱,而股票价格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较明显,并就该结论提出了相关的理论解释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资产市场投资品种日益丰富,居民参与资产投资的程度不断深入,资产通过财富效应和投资效应对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资产价格对一般物价水平的影响不断增强,因此资产价格波动是否会影响通货膨胀率就成为当前理论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为了检验我国资产价格与通货膨胀的关系,本文选择股票、汇率、房地产价格以及其他影响通货膨胀的因素,运用ARDL模型对我国资产价格和通货膨胀的关系进行经验分析。经验分析结果表明:资产价格波动影响通货膨胀,但各因素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差异较大,即房地产价格和汇率两个指标作用显著,股票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2015年8月11日央行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改革为背景,采用VAR模型实证检验了“811”汇改前后,人民币汇率、资产价格与短期国际资本流动之间的动态传导机制.结果表明:随着汇改深入推进,汇率变动通过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对资产价格波动产生的影响体现出新变化.股市方面,汇市与股市的联动性逐渐增强;房地产方面,由于汇率单向升值预期被打破,汇率对房价的单向传导机制有效但有所弱化.为了更好地应对短期资本冲击,保持汇率和资本市场稳定,应继续加强对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