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9 毫秒
1.
债转股作为国企扭亏脱困的“杀手锏”之一,为国有大中型企业顺利实现“三年两目标”曾立下汗马功劳。然而,债转股到目前为止所取得的成效还只能说是阶段性的。笔者认为,就完整意义上的债转股而言,应完成如下三个“脱离”:第一,企业债务从银行脱离而转为资产管理公司对企业的股权;第二,企业的非生产经营性资产脱离生产系统,后勤及辅助人员进入社会由地方政府接管;第三,金  相似文献   

2.
降低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改善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是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实行债转股,将符合条件的重点国有企业对银行的债务转化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对国有企业的投资即股权,是改善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结构的重要举措,使企业降低负债率,增加资本金,为企业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经营环境。但债转股不是免费的“晚餐”。实施债转股方案要与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降低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 ,改善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 ,是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实行债转股 ,将符合条件的重点国有企业对银行的债务转化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对国有企业的投资即股权 ,是改善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结构的重要举措 ,使企业降低负债率 ,增加资本金 ,为企业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经营环境。但债转股不是免费的“晚餐”。实施债转股方案要与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我国现阶段实施的债转股是国有商业银行对企业持有的债权转化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股权,是实现国有企业三年脱困,实施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实行企业股权多元化等战略目标的实质性步骤。本就债转股的具体思路及在实施和操作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债转股的实施对国企解困和银行风险化解有很大积极作用,但在其具体操作过程中存在着各种隐性和显性的风险。首先是企业与企业、地区与地区之间为争债转股名额的博弈,到底谁能够争得债转股名额,其博弈结果是给债转股企业和相关银行造成风险;其次,债权转股权,银行对欠款国有企业的约束由原来相对较硬的债务约束变成较软的股权约束,使本已较差的国有企业治理结构进一步弱化;第三,国企债转股的成败还受国家客观经济的影响和债转  相似文献   

6.
“债转股”是国家为了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实现国有大中型企业三年扭亏脱困目标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从广东1999年下半年开始进行“债转股”三年多的实践来看,“债转股”对促进国有企业扭亏增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企业发展后劲起到了明显的作用,但债转股过程中也存在着股权变现难度大、转制成本过高等问题,亟需采取相关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7.
《新智慧》2005,(4):79-80
一、按债转股企业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签订的债转股协议,债转股原企业将货物资产作为投资提供给债转股新公司的,免征增值税。债转股原企业将应税消费品作为投资提供给债转股新公司的.免征消费税。  相似文献   

8.
债转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的成立,“债转股”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一方面是国有企业负担过重;另一方面是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比例过高,债转股的出现打出了一条解决银企双方困难的新思路。然而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债转股还存在许多问题有等人们研究解决。作为国企改革关键的一步,债转股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国企改革的成败。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其作更深入的研究。本文的研究包括三个产.咿经一部分研究债转股的基本理论,重点阐述了债转股的基本含义;债转股的动作原理以及债转股的功能。第二部分研究债转股实施中的难题。重点研究了四个问题:一是利益驱动不的逆向选择问题,即由于各方面利益的冲突,资产管理公司在选择债转股企业时有可能作出与实际情况相反的选择;二是债转股企业转股额度与转股价格的问题;三是债转股的道德风险,即由于缺乏一个完善的监督机制,有可能形成一个企业赖债、地方政府乱推荐、商业银行为企业包装三方面的道德风险;四是资产管理公司的退出机制,即由于缺乏完善的资本市场,资产无法管理公司无法顺利退出。第三部分对债转股提出积极的政策性建议。这此建议包括:严格把关,精选实施对象;确定合理的债转股比 转股价格;正确行使权利,建立督导机制;完善资本市场,形成有效退出机制。  相似文献   

9.
2016年10月10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与《关于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的指导意见》[1]。早在2016年3月,"债转股"消息一出,就引起了人们不少热议,关于"债转股"的报道甚嚣尘上。新一轮债转股瞬间勾起了人们对上一轮债转股的回忆,也就是17年前。那么,两轮债转股有什么区别,新一轮债转股又会面临哪些问题,存在哪些风险,对银行有哪些影响,而我们又该如何看待新一轮的债转股等等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10.
齐晓华 《新智慧》2000,(10):17-17
为了解决国有企业过度负债的问题,国家出台了“债转股”政策。本文试就“债转股”能否使国有企业减轻债务负担、摆脱困境等问题,谈一谈自己的浅识。“债转股”,顾名思义,就是将债权转为股权,从而使债权人转变为股东。具体来说,即银行对企业的债权转变为银行对企业的股权投资,银行以股东身份参与企业经营,避免企业逃避债务行为的发生。而对于企业,则其部分银行贷款转换为股权投资,并由债务人转变为被投资单位,解除了,一部分还本付息的债务负担。  相似文献   

11.
债转股虽然是政府化解国企和银行双重困局的好办法,然而,债转股作为一项前所未有的金融工作,在其实施过程中,必须会遇到一系列理论和现实问题,本文对债转股运作的政策进行了分析,指邮了在其稳寻实施过程中应积极处理好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债转股可减轻企业的债务负担,改善财务状况,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但债转股也会使企业产生依赖心理,不能增加企业的盈利能力,将原来由银行承担的风险转移到资产管理公司身上,没有从根本上化解风险。  相似文献   

13.
债转股目标如能实现,可使负债企业和商业银行获取“双赢”效果;若不成功,其结 将会使矛盾更另这一文试就如何使债转股这一“双赢”政策,转变成对银行及负债企业具有强大制约效应的“双刃剑”进行一些有效的探索。指明金融管理公司是债转股实现的关键,银行和负债企业能否利用人凤这一契机实现真正意义的市场运作则是解决现实问题的根结所在。  相似文献   

14.
"债转股"是国家对陷入困境中的国企和国有专业银行的一项扶持政策.本文对国有企业过度负债的原因及严重性,"债转股"具体操作的政策和措施,特别是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产权及运行进行了探索,并对"债转股"后(特别在"入世"后)企业和银行的运行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
债转股能否成功,取决于企业能否深化改革,企业改革,创新是关键,已实施债转股的企业应在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造等方面狠下功夫。  相似文献   

16.
债转股是国家推行的一种化解金融风险和降低企业负债率的一项重大经济举措.要防范债转股风险,保证债转股顺利实施必须严格按照市场规律,选择目标企业.  相似文献   

17.
债转股运作四年来仍存在不少问题,诸如管理行为政府化和公司治理结构的模糊性阻碍债转股的运行,出现新的企业管理财务短期化,资本结构不良,筹资困难和道德风险等。为此,当前债转股后的企业运行机制应作如下考虑:政府应积极建立国有企业重组和退出机制,积极探索新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企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改善企业资本结构,加速资产管理公司股权转让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新智慧》2005,(10):79-80
一、按债转股企业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签订的债转股协议,债转股原企业将货物资产作为投资提供给债转股新公司的,免征增值税。债转股原企业将应税消费品作为投资提供给债转股新公司的,免征消费税。  相似文献   

19.
管理时尚指21世纪大量出现的管理技巧.文章分析了管理时尚的来源与类型,认为企业对其只能利用、不能拒绝.企业可以通过追根溯源等五种途径将其转化为有价值的、稀缺的、不易模仿的、难以替代的资源,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获得超额利润.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债转股及其由来,通过对实验债转股企业的分析,提出了债转股的核心内容在于管理重组,债转股的效果体现在财务效应,股权效应和管理效应三个方面,债转股的关键是建立督导机制以及债转股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