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进入深秋时节,正当人们感到宏观调控已经收到明显成效,居民消费价格涨势趋稳,最佳的加息时机已过,今年不可能加息,紧绷的加息弦开始松弛一下时,10月28日晚上6点13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4年10月2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并放宽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和允许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  相似文献   

2.
江淦 《广西金融研究》2005,(1):33-33,46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04年10月2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放宽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允许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这是央行九年来首次加息,宣告了国内低利率政策的终结,标志着人民币进入新一轮升息周期。从宏观政策角度分析,本次加息旨在进一步巩固宏观调控成果,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进一步发挥经济手段在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中的作用。放宽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并允许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是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又一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3.
浅谈央行加息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央行宣布从2004年10月2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并放宽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和允许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此次加息的幅度并不大,其主要意义在于通过银行回笼社会资金,有利于国家采用经济手段来实施宏观调控,防止经济过热,发挥经济手段在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中的作用。但对银行业来说,我们关注的重点,应该是央行在此次加息的同时,还进一步放宽了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对利率进行了结构性的调整。我们应该结合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辩证地看待央行此次的利率调整政策,合理分析对商业银行业务发展可能带来的各种有利和不利影响,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4.
人民币利率上调对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廷科 《中国金融》2004,(22):44-44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4年10月2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和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利率也相应调整,中长期上调幅度大干短期幅度。同时,对人民币贷款利率原则上不设定上限,并允许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这是中国九年来的首次加息,又适逢宏观调控的大背景,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将产生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国金融家》2004,(11):2-2
央行决定加息了。从10月29日起,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础利率均上调0.27个百分点,同时放宽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并允许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加息”一直是近期舆论界关注的焦点,随着利率调整政策的出台,关于加息问题的各种争议尘埃落定。不过,此次利率调整的前因后果,仍然值得我们回味和持续关注。  相似文献   

6.
首先 ,加息会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一方面来自与中国贸易长期发生逆差的国家 ,另一方面来自人民币利率与外币利率的巨大利差。以美元为例 ,目前国内美元一年期存款利率为0 56 2 5% ,低于人民币一年期存款利率1 4 1 75个百分点。加息将会进一步加大利差 ,吸引大量国际投机游资进入中国进行无风险套利。其次 ,加息不利于提高我国消费率。投资率偏高与消费率偏低是我国经济的突出问题。加息 ,一般情况是存贷款利率同时提高 ,导致大量消费资金回流银行 ,不利于改变我国消费率偏低的状况。如果只提高贷款利率而不提高存款利…  相似文献   

7.
资讯     
《理财》2011,(3):8-9
No.1加息不停止2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这是中国人民银行自2010年以来第三次上调利率。央行曾于去年10月份和12月份两次上调利率。经过此次加息后,一年期存款利率为3%,一年期贷款利率为6.06%,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均相应调整。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利率调整方案中,活期利息从0.36%上调至0.4%。  相似文献   

8.
近段时间来,加息和人民币升值,被国内外媒体及学界炒得沸沸扬扬,但是贷币当局对这些炒作岿然不动,国内的利率与人民币汇价还是站在原点上,何也?  相似文献   

9.
一、加息的背景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4年10月2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并放宽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和允许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1.98%提高到2.25%,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31%提高到5.58%。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利率也相应调整,中长期上调幅度大于短期。  相似文献   

10.
胡敏 《中国信用卡》2006,(11S):10-13
自今年8月19日起,金融机构人民币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这是自2004年10月29日以来,央行首次同时上调存贷款利率。加息无疑会给百姓的经济生活带来影响。加息之后两个多月以来,本刊编辑部不断收到读的来信来电,向我们咨询如何调整理财策略。有的问该不该把定期存款转存,有的问按揭贷款要不要提前还,还有的问该如何选择人民币、外汇、保险、基金等理财产品,涉及投资理财的方方面面。借助媒体资源优势,我们特地邀请到各路理财专家,就读急需了解的问题一一作答,帮助他们明晰加息之后的理财思路。[编按]  相似文献   

11.
李贵义 《甘肃金融》2004,(12):20-22
10月28日,众望所归的加息姗姗来临.中国人民银行调高存贷款利率,再一次放宽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首次允许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实现“贷款利率下限、存款利率上限“管理.……  相似文献   

12.
第一,从国际收支角度看,在美联储不加息的情况下,人民币利率上升的空间有限。  相似文献   

13.
寒萍 《中国信用卡》2010,(23):13-15
2010年10月19日晚,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10月20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这是自2008年12月23日以来中国人民银行首次宣布调整利率。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经济和金融环境下,中国此次加息备受海外关注。不仅众多权威学者和官员对此迅速作出反应,不少海外媒体更是将其列为当天的头条新闻或重要新闻,而在当日国际股市、汇市和商品市场的波动中,中国加息因素的影响也充分显现。  相似文献   

14.
从2004年10月29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对人民币存、贷款利率同时进行上调,并放宽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允许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利率新政策实施一个多月后,人行淮安市中支组织有关人员采取座谈和实地走访等方式进行了跟踪调查,了解分析新利率政策在短期内的实施效应。  相似文献   

15.
《证券导刊》2011,(25):40-42
加息引房地产行业受关注 7月6日晚间人民银行决定,自2011年7月7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25个基点。其中1年期贷款利率上调至5.65%,5年期以上贷款利率上调至7.05%。这是2011年以来第三次加息,去年加息周期开始以来第五次加息,累积加息幅度已达1.25%。  相似文献   

16.
为何不加息?     
为遏制投资增长过快 ,央行去年以来三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却一直没有动用货币政策的另一利器———加息。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认为 ,随着对外开放的逐步扩大 ,我国利率走势越来越多地受到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人民币利率水平与美元利率水平的差 ,成为影响人民币利率和国内货币供应量的重要决定因素。 1 997年以来 ,人民币利率与美元利率同步运行 ,加息将刺激投机资本潜在的套利压力约束了人民币利率水平的调整范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长夏斌认为 ,若同时调整存贷款利率 ,缩小利差 ,将直接影响银行的经营安全。因为四大行…  相似文献   

17.
10月份金融运行主要特点为货币供应量M2和人民币各项贷款增速回落;受加息影响,新增储蓄存款出现近9个月以来的首次同比多增,短期货款下降较多;货币市场利率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 10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突然宣布,从2004年10月2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并放宽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和允许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均上调0.27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利率也相应调整,中长期上调幅度太于短期.至此人们期待和争论已久的央行加息与否终于有了定论.  相似文献   

19.
中国货币政策转向为应对日益上升的通胀压力,201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突然宣布,自10月20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时隔三年后的首度加息。除了运用利率工具外,  相似文献   

20.
海外速递     
美、英等国媒体评论中国加息10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2004年10月2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并放宽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和允许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海外媒体对此反应热烈,《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金融时报》和《经济学家》等美、英主要媒体以及路透社、美联社彭博资讯纷纷对此发表评论。各大媒体评论虽然认为此次加息的时机出乎意料,但均指出中国此次加息的目的在于控制通货膨胀,使过热的经济降温,实现经济软着陆。经济学家们普遍认为,加息本身对中国经济的实际影响并不大,但此次加息具有标志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