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内部是否存在实质上的商品关系,是我国经济学界长期争论的一个重要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号召,要坚决实行按经济规律办事,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在当前形势下,从理论上进一步探讨全民所有制内部的商品关系问题,对于更好地利用价值规律,实现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过去的讨论中,凡是主张全民所有制内部只存在形式上的商品关系的同志,一般都认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已经指出,社会分工和不同所有者是商品生产存在的条件。而在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内部,虽然存在社会分工,却不存在不同所有者,因此,不可能有实质上的商品关系。这种观点过去占多数。但经过多年的实践检验,它是不符合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实际的,依据这种观点制订的经济政策,给现实的经济生活带来了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2.
探讨商品生产在目前存在的原因,不能忽视生产力发展水平这个因素党的八届六中全会在“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在今后一个必要的历史时期内,人民公社的商品生产,以及国家和公社、公社和公社之间的商品交换,必须有一个很大的发展。”在这里我想根据中央的这一指示,谈谈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下,为什么还存在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等到我国全面地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以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是不是就要消灭的问题。在我国目前的条件下,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存在的必要性和根据是什么呢? 从生产关系方面来说,第一,目前我国还存在着两种所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人民公社的集体所有制。因为有两个所有制形式,所以就需要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以便在国家与  相似文献   

3.
我在“经济研究”1959年第一期发表的“社会主义阶段商品的发展和消亡问题”一文中,专门探讨了社会主义阶段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之间商品关系的发展和消亡问题,主要是指社会主义两种公有制之间的商品关系的发展和消亡问题;现在我拟继续探讨全民所有制内部各企业之间的“商品”关系的发展和消亡问题,不妥之处,希望大家批评和指教。现在来谈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全民所有制内部各企业之间的“商品”关系。对于这一个问题,在学术界是有争论的。有些同志认为国家在全民所有制各企业之间调拨(或说统一分配)的生产资料实质上已经不是商品,只是保持着商品的“外壳”;另有些同志认为国家在全民所有制各企业之间调拨的生产资料,同消费品一样仍然是商品。主张第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全民所有制内在矛盾的分析认为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全民所有制内部存在着三对矛盾 ,即所有关系与占有关系、支配关系和使用关系的矛盾 ;所有权与占有权、支配权和使用权的矛盾 ;社会成员作为所有者与劳动者的矛盾。全民所有制的内在矛盾决定了按劳分配只能通过企业内部的按要素分配和全社会范围内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两个层次来实现。  相似文献   

5.
试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去年以来,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价值、货币、价值规律的作用等问题,国内经济学界有很多讨论。我国自1956年全面进入社会主义以后,研究这些问题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条件。作者不揣浅陋,也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意见,请大家指正。一单一的全民所有制与两种所有制  相似文献   

6.
<正> 一、国有经济比重的回顾与比较自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有制结构逐渐走向单一的公有经济,而其中国有经济又占数量上的绝对优势。如1978年全民所有制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80.8%,集体所有制工业占19.2%。这种单一的公有制完全脱离生产力低水平、多层次的发展状况,对经济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劳动者知识性的充分发挥造成严重不利影响。近几年来我国所有制结构已从单一转向多元化。这种变化带来了我国城乡经济的活跃和繁荣。但目前国有经济仍占绝对优势。如1986年工业总产值中全民所有制占68.7%,集体所有制占29.2%,城镇个体经济占0.3%,其他类型企业(包括各种形式的合营与外资企业)占1.8%;在交通运输货运量中,全民所有制的比重为78.1%,集体所有制21.3%,其他类型0.6%。国有经济比重显然比“二五”时期要高,和非社会主义国家相比则更高。  相似文献   

7.
自从党中央、副务院颁发了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三个条例之后,全国各地企业开始普遍推行厂长负责制。实行厂长负责制以后,企业党委应该如何工作,这是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我结合潞安的实践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8.
论国家所有制改革的规律和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国家所有制要不要改革?人们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似乎没有分歧。大家都认为,现有的国家所有制形式必须改革。意见的分歧在于怎样改革?研究这个问题,首先应研究国家所有制演变和发展的客观规律。全民所有制采取国家直接所有制形式,是迄今一切社会主义国家建立新社会经济制度的通则。但是从理论上说,国家所有制并不一定是全民所有制唯一和最佳的选择,国家直接所  相似文献   

9.
<正> 改革全民所有制管理体制是改革开放向深层次拓展所遇到的新情况之一,本文拟针对这一新的课题谈一些自己的看法。一、全民所有制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和改革的方向坚持全民所有制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并不是说现行的全民所有制管理体制不存在问题,不能进行改革。恰恰相反,正是因为它处于主导、主体的地位和作用,要深入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就必须研究探索改革和完善全民所有制管理  相似文献   

10.
一、我国管理会计发展的动因 回顾我国会计的发展历程,80年代之前基本处于一片空白的境地。80年代以后,我国开始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方向转变,管理会计的职能有了发挥的可能。1992年7月,国务院发布实施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明确规定了企业有生产、经营决策权,产品、劳务定价权,产品销售权,物资采购权和投资决策权等经营权,为管理会计在我国得以应用和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1.
<正>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把农业尽快搞上去,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首要条件和基本保证。我们虽然搞了三十年的农业,至今仍然没有摆脱八亿农民搞饭吃的被动落后局面。之所以如此,林彪、“四人帮”的干扰破坏当然是一个重要原因,我认为也应该从我国农业集体所有制形式,特别是农村人民公社“政社合一”的体制上来认识问题,也就是“政社合一”这种体制是否适应经济基础,是否适应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从而正确总结我国在农业发展问题上的经验教训。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存在着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这两种所有制形式都是社会主义性质  相似文献   

12.
浅谈总会计师制度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德启 《时代经贸》2011,(2):197-197
在我国,总会计师是单位行政领导成员,协助单位主要行政领导人工作,直接对单位主要领导人负责,《总会计师条例》明确规定,全民所有制大、中型大中型企业设置总会计师。本文就总会计师制度在我国的建立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加强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史琨  崔晓林 《经济纵横》1993,(10):37-39
<正> 《全民所有制商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实施办法》发布以后,具体落实中有很多理论和实际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重点就商业企业内部机制如何转换的问题作一探索。一、转换单一的企业形态机制,实行多种企业组织形式,为市场竞争提供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的快速下降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好评。但是进入新世纪以后,农村贫困问题并没有继续得到明显改善,农村贫困出现了新的特征。农村的贫困成因是多方面的,如资源禀赋不足、自然灾害、农民素质问题、国家扶贫力度不够等等。文章从客观因素、政策因素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农村贫困化的原因,同时就如何解决贫困问题给出了较为科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提出的改革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诸种方案中,承包经营责任制和股份制是影响最大的两种。本文作者从商品经济运行的角度,对二者所能发挥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比较,认为承包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产权实现方式的比较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一全民所有制企业实行财务自理,是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全民所有制经济以后,在对整个国民经济实行集中计划管理的情况下产生的一个特殊问题。它既不同于资本主义企业的自由经营,又区别于集体所有制企业的自负盈亏。它反映的是全民所有制内部作为履行行政领导职能的国家政权机构周作为从事生产流通活动的基层经济组织之间的经济关系。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并建立起生产资料公有制以后,应该如何组织和管理社会经济活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曾经作过一些设想。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废除私有制建立公有制以后,社会生产将由自由经营变为社会统一领导,由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变为社会有计划的调节,由个人管理变为社会管理。恩格斯在回答新的社会制度应当是怎样的这个问题时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全民所有制内部各个企业为什么要实行独立的经济核算,自负盈亏呢?我认为,这是由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特点决定的。下面,仅就此问题,发表一些不成熟的看法。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的变革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这是一条不依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是现  相似文献   

18.
国企改革几个重要理论问题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企结构改革成功不能代替企业制度改革。要警惕各类“消解论”企图消除全民所有制的主张。国企改革的根本问题是所有权制度,我国国有企业产权问题的特殊性所有权本身的制度安排存在缺陷。  相似文献   

19.
一、2001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状况 我国经济在2000年停止了连续六年增速下降,成功实现了转折性的增长速度8%以后,2001年上半年继续保持了平稳增长的态势,经济运行的总体状况较好.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20.
<正> 对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看法,关乎把握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在这一重大理论问题上,我国经济学界一度流行的观点可称之为社会主义“半商品论”,它主张除全民所有制内部的生产资料交换外,其他各种交换关系都是商品交换。而近年来,认为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全民所有制内部交换的生产资料也是商品的社会主义“商品论”,又得到很多同志的赞同。人们自然会注意到:原先力主“半商品论”的经济学家中,有两位的学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