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杨涛 《浙江经济》2012,(17):48-49
宁波应以融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为路径,积极融入上海海洋经济和海洋金融建设,努力运用上海的金融优势资源,为宁波、浙江乃至长三角海洋经济发展提供可持续的金融支持沪甬在海洋经济中的战略对接发展海洋经济已经成为长三角诸多城市当前的战略重点。在《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中,指出"加快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积极推进示范区建设,有利于促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加快长江三角洲地区一体化进程"。从上海的角度来说,也希望以浙江和广大长三角地区作为重要的发展腹地,实现海洋产业的有效整合。宁波作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加上与上海在历史、经济、金融、航运等多方面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双方有条件、有愿望、有可能进行更有效的对接。  相似文献   

2.
长三角科技金融协同发展对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和金融开放、实现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文章首先阐述长三角科技金融协同现状,进而分析长三角科技金融协同产生的重要效应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3.
改善欠发达地区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梦琳  孔刘柳 《特区经济》2008,(12):118-119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金融生态环境也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我国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导致了各区域的贫富差距加大,不利于各区域经济的共同发展,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我们必须改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减小这种差异性,达到共同发展。本文从区域角度研究金融生态问题,分析了我国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区域金融生态存在的显著差异,针对这种差异性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4.
长三角金融联动推进上海金融产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产业化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产业化可以加快经济现代化,经济现代化离不开金融产业化。上海在金融产业化中存在有利条件和客观障碍。为了加快上海金融产业化和经济现代化的步伐.必须利用长三角金融联动推动上海金融产业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贸》2010,(7):4-4
3月28日,沪、苏、浙人民政府和中国人民银行在上海签署“共同推进长三角地区金融服务一体化发展合作备忘录”。各方一致同意,将推进长三角金融协调发展工作与上海“两个中,“’建设、世博金融环境建设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加大创新力度,通过金融促进长三角地区产业整合和协调发展:以举办上海世博会为契机,  相似文献   

6.
通过构建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长三角25市金融生态环境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影响长三角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金融生态环境存在明显的区域差距,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指标、金融运行效率、财政对教育支出、社会信用和人口素质是影响金融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并依此提出优化长三角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2005年,联合国在小额贷款年会上正式提出"普惠金融概念",同年,中国小额信贷联盟将普惠金融的概念纳入章程,提出"构建普惠金融体系,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口号。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我国普惠金融发展迅速。山东省是普惠金融走在发展前列的省域,因此,研究山东省普惠金融发展对全国普惠金融的发展具有较大借鉴作用。本文在此背景下,以学者SARMA的研究基础,构建我国普惠金融指标体系,用IFI普惠金融指数测量山东省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并对其进行评价和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顾卫平 《天津经济》2005,(10):22-24
当前,金融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将生态概念引申到金融领域,是金融理论研究的一项创造性成果,突出地体现了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在全球化背景下,区域经济正在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引擎,加强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实力、做大做强金融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最具竞争力的地区之一,但与经济发达国家的地区相比,竞争力水平却较为低下。在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日益凸显的背景下,长三角地区要保持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金融业的发展状况至关重要。本文基于金融发展的相关理论,对长三角地区金融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运用理论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考察金融发展对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提出促进长三角地区金融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农业、农村、农民提供基本而有效的资金支持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它是缩小城乡差距和建设和谐社会的有效手段.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三农"发展的重要基础.文章结合当地实际作了一些调查和了解,对宁夏金融业如何在解决"三农"问题方面发挥更好的支持作用,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契机,区域内各个城市均在积极推进区域金融中心城市建设,着力打造金融聚集区、金融商务区试点,提升金融资源的集聚能力,完善金融服务功能和创新能力,形成特色鲜明、功能互补的金融产业集群。2019年8月,中共合肥市委、合肥市人民政府正式印发了《合肥市推动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重点工作推进方案》,其中明文提到要"加快金融一体化",依托滨湖金融小镇等一批金融产业项目,积极引进长三角银行、保险、基金、期货、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在合肥设立区域分中心,为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升级、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支持。立足合肥的科创及人才优势,安徽省级特色小镇--合肥滨湖金融小镇从设立之初,就确立了"金融+科技"的特色产业定位,本文通过案例分析及共词分析研究,梳理出滨湖金融小镇应重点推进"确立人才优先的产业集聚核心逻辑""实现科创中心与金融中心良性互动""释放金融基础设施项目,助推金融科技落地""监管科技与金融科技齐头并进""构建产业生态圈与金融品牌"等五大特色产业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12.
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良好的金融环境,在新的形势和要求下,进一步优化上海生物医药产业金融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对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金融环境现状的调查,对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金融环境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分析,从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方式、鼓励生物医药产业早期投资、完善生物医药投融资服务体系、加强生物医药投融资人才队伍建设、深化国有投资企业改革、积极融入长三角资本网络等方面为优化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金融环境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金融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也是促进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催化剂。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宁波金融核心区发展规划,持续推进宁波金融深化与创新发展的关键之年。顺应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城市群功能建设的实际需要,宁波金融需要结合自身资源优势和能力水平走创新发展和特色发展之路,才能肩负起支持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的重任,才能在未来的区域发展竞争格局中赢得先机。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深入,我国的金融业蓬勃发展。以苏州为代表的长三角地区新型金融业的发展,对金融人才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本文以高职金融专业为例,通过对苏州金融小镇建设对金融人才的需求进行分析,探讨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必要性,具体实施措施,最后提出自己的几点思考,希望能对高职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起到一定参考作用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长三角地区雾霾天气频现,已经严重影响到了社会经济的稳定和人们的身心健康。本文运用文献分析和调查研究等方法,分析得出了目前长三角地区雾霾防治金融政策存在政策体系不完善;政策实施的监管不足;雾霾防治风险投资规范化程度较低;银行信贷缺乏长效机制;储蓄率偏高;雾霾防治企业投资不足,直接融资能力较差;相关责任保险制度和金融政策评价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建议,以期为我国区域雾霾防治的金融政策优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珠三角”“长三角”区域金融支付服务体系构建的经验,论述了建设“关中一天水经济区支付服务体系的必要性。提出构建关中一天水区域支付服务体系的建议:整合金融资源,促进区域经济创新发展;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广”的原则,建立起“支付服务一体化”重点项目;将西安、成阳两市作为区域支付服务体系建设的核心,发挥其辐射带动...  相似文献   

17.
目前,环渤海经济区在区域金融合作及金融业发展方面相对于"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区虽有些滞后,但却有巨大的合作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8.
环渤海地区被认为是中国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的第三经济增长极.加强环渤海地区的金融合作,有利于在更大经济空间内发挥金融的媒介、导向和调节作用,有助于实现资金充分自由流动,有助于促进统一市场建设和产业梯度转移.  相似文献   

19.
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是国家战略,市委市政府提出了"聚焦浦东、建设金融核心功能区"的战略部署。落实国家战略和市委市政府战略部署,浦东抓住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机遇,加快金融改革和金融创新,大胆探索,先行先试,从完善金融市场、集聚金融机构、优化金融环境着手,加快形成金融市场中心,金融产品创新中心、金融服务中心和金融人才集聚中心。  相似文献   

20.
金融中心建设与金融生态环境,二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本文在解析金融生态环境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北京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打造北京金融中心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