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阐述西安铁路枢纽概况和预测近远期客货运量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枢纽总图规划及西武客运专线引入后枢纽的客运系统格局,针对西武客运专线引入西安枢纽,研究引入既有西安北站和新建新西安南站2个方案,分别从枢纽总体布局、客运站分工及作业能力分析、客流特征及运输组织灵活性、工程投资及实施难度、对城市交通影响5个方面进行综合比选,建议采用新建新西安南站方案。  相似文献   

2.
天津铁路枢纽客运系统布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京津城际铁路、津秦客运专线、京沪高速铁路已经或即将引入天津铁路枢纽,结合天津市城市有关规划,对天津铁路枢纽客运布局进行了调整。根据京沪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津秦客运专线的推荐引入方案,阐述了天津枢纽的客运站总布局和客运站分工,以及从各方案的设计研究得到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铁路客运专线引入西安枢纽方案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郑西客运专线引入西安枢纽为例,阐述了客运专线引入枢纽的设计要求。对客运专线引入西安枢纽提出了3个站址方案,对方案进行了优缺点分析和近远期工程衔接分析。并按“一主两辅”的客运系统规划,论述了客运站分工。  相似文献   

4.
根据兰州铁路枢纽现状和路网构成,随着兰渝线、兰新第二双线、宝兰客运专线的引入,既有枢纽格局和设备已无法满足客货运量增长的需要。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兰州铁路枢纽改扩建方案,根据客运站和编组站站址比选,以及枢纽改扩建方案的综合分析,最终推荐兰州西设客运站,沙井驿设编组站,枢纽东西端衔接线路客货疏解后分别引入客运站、编组站的兰州铁路枢纽改扩建方案。  相似文献   

5.
分析影响客运专线列车跨线运行距离的主要因素,研究跨线客流运输组织方案的综合收益,包括跨线客流不同运输组织方案综合收益的计算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列车跨线运行经济距离模型,并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简化模型的表达方式。最后,通过实例验算及结果分析,得出客运专线列车跨线运行距离的有关结论。  相似文献   

6.
客运专线引入郑州枢纽方案与客运站选址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北京—广州和徐州—兰州两条客运专线在郑州枢纽内接入交汇的方案众多且较复杂,在分析枢纽客运系统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客运站选址和客运专线引入郑州枢纽的方案进行比选研究。  相似文献   

7.
京沈客运专线是《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四纵四横"客运专线主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引入北京铁路枢纽后,枢纽内骨干线路相应进行调整,客运站布局形成了"6主2辅"8站总图格局。通过分析枢纽内客运量,按照车流分方向把口开行原则,提出北京星火站功能定位与分工的基本原则,并确定车站旅客列车开行方案及建设规模,对今后新建线路引入大型枢纽客运站分工研究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对拟建的石太客运专线引入太原铁路枢纽后,客运站的选址进行了方案比选。分析太原铁路枢纽和太原市发展概况,与有关部门进行方案汇报并征询意见,经过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建议改建北营站为新客运站,并提出客运站建设应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当客运专线引入铁路枢纽时,为满足运量不断增长的需求,铁路枢纽内需新建客运站或扩建既有客运站,以提高铁路枢纽的客运能力。以枢纽内旅客支付费用和铁路投资建设费用加权最小为目标,考虑旅客运输需求、客运站始发能力、线路通过能力和投资建设资金等约束,建立铁路枢纽内客运站选址的集计模型。该模型为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可利用LINGO软件进行求解。通过对实际算例的计算分析,说明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客运专线引入宝鸡枢纽方案及客运站选址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宝鸡枢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宝鸡城市规划及交通枢纽规划,对拟建的西安-宝鸡客运专线引入,以及客运站选址进行技术经济方案研究.研究提出客运专线接入既有宝鸡站和新建高速客运站两类4个方案,重点对新建站方案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和优缺点比较,研究推荐在马营镇新建高速客运站方案.  相似文献   

11.
结合西安枢纽各个客运站的功能布局、线路疏解关系及其周边配套的社会客运设施,按近远期不同客流特点,统一规划西铜城际铁路引入枢纽方案,从时间效率、客流组织、工程投资等方面分析确定近远期的接轨站,以实现最大程度地吸引客流的目的,为城际铁路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按不同引入方式对拟建的哈大客运专线引入哈尔滨枢纽的方案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动车段的位置,并对各种引入方案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结合哈尔滨市的城市发展规划,在考虑与公共交通体系整体配合等相关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新建专线客运站的位置,分析了客运专线与既有铁路的衔接和运营分工。  相似文献   

13.
京沈客运专线引入沈阳铁路枢纽后,对该枢纽各条线路径路分工、各主要客运站分工等均有较大影响。通过阐述沈阳铁路枢纽客运专线、客运站概况,预测研究年度客运作业量,分析区间能力适应性。在此基础上,提出沿环城高速公路设西南环线(方案Ⅰ)和沿既有线设西南环线(方案Ⅱ)2个方案,经综合分析比选,推荐方案Ⅰ,并对方案Ⅰ的适应性进行分析论证。研究表明,方案Ⅰ优化了沈阳铁路枢纽的客运站作业分工,提高了铁路枢纽运输的机动性和灵活性,对于快速发展后续项目设计及类似项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西安铁路枢纽将有8个方向、7条铁路线引入,既有西安站已不能满足客流增长的需要。分析西安枢纽内影响客运能力的各项因素,结合西安枢纽的改扩建及西安城市规划,提出新建第二客运站——西安北站和辅助客运站——纺织城站,并对原西安站进行扩建的方案,形成西安枢纽客运系统二主一辅的格局。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上海城市建设的发展,客运专线、城际铁路等的相继引入,上海铁路枢纽的客运系统应进行相应改建。根据枢纽客运系统存在的问题,分析新建客运站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进行新建站址比选,对枢纽内客运系统提出分工方案。指出新建虹桥客运站具有管理集中,旅客流线明晰,换乘方便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联络线的设置可以使铁路"点、线、网"有机融合,减少旅客出行换乘时间,充分发挥新建线路的功效。以合福客运专线为例,结合跨线列车开行方式研究各地区的联络线设置方案,提出跨线列车联络线设置原则。结果表明,通过合理选择合福客运专线联络线的设置,可以从工程上降低投资,增加运输的灵活性、适应性,从而更好地吸引客流。  相似文献   

17.
旅客运输需求是我国铁路客运专线运输组织与经营管理的基础。从市场总量、客流性质、旅客平均运距、跨线客流比例几方面概括我国铁路既有线客运市场的现状特征,基于京津城际铁路客流调查数据,分析城际客运专线客流量的周期性与波动性特征以及客流构成情况。参考国外高速铁路运营的成功经验,提出在坚持路网整体性和产品多样性的前提下,合理运用节拍式列车开行方案,满足旅客出行需求,对我国客运专线客流组织原则及合理开发客运专线产品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由于西安-兰州客运专线独特地理位置,以及跨线客流旅行距离过长等特点,综合考虑线路建设时机、动车组运用、区间通过能力、旅客服务水平和路网运输组织等因素,远期动车组列车不宜下到既有线运行,机车牵引列车也不宜上客运专线运行,跨线旅客换乘将不可避免.为此提出以兰州站作为西藏、新疆等地长距离出行客流的换乘站,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具体研究.  相似文献   

19.
石太客运专线客流预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改进的重力模型和灰色理论模型,从石太客运专线的本线客流、跨线客流和诱增客流3个方面,分别以客运通道周边城市的GDP和人口分布密度、石太客运通道既有线的旅客运输量、城市间的加权运行时间为影响因子,对石太客运专线的旅客运输量进行预测分析。预测结果为客运专线合理制定运输组织方案、设计车站规模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京石客运专线引入石家庄枢纽客运系统施工过渡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家庄枢纽因京石客运专线的引入而发生改建工程,为此提出客运系统施工的3个过渡方案,通过分析得出在既有客整所修建下行临时客运站方案为较优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