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煤炭需求的长期与短期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焦建玲 《工业技术经济》2007,26(4):108-110,131
煤炭是中国最主要的初级能源,有关煤炭需求问题的研究对中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时间序列建模技术研究了我国煤炭需求与收入、煤炭价格和石油价格之间的长期关系与短期调整效应,同时获得了煤炭需求关于收入、煤炭价格以及石油价格的长期与短期弹性.结果表明煤炭需求与收入、煤炭价格和石油价格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这种关系反映了中国煤炭需求量长期将受到收入和初级能源价格变动的影响;误差修正模型结果显示煤炭和石油价格变动对煤炭需求的短期影响在统计上不显著,且影响方向与理论不一致,这意味着我国初级能源定价机制的不合理,即价格在短期内不能有效发挥合理配置资源的作用.这些结果有助于中国制定相应的能源消费政策和经济发展政策.  相似文献   

2.
煤炭价格与石油价格的波动溢出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建立BEKK-MGARCH模型对煤炭价格与石油价格之间的关系做了深入的研究.结果揭示了煤炭市场价格和石油市场价格之间除了正相关关系外,有显著的双向价格溢出效应,而且波动是非对称的,波动溢出的短期模式和长期模式并不完全相同.煤炭与石油互为替代能源,当石油价格上升时,会对煤炭市场形成冲击,刺激煤炭价格上升;同样煤炭价格的上升在短期对石油价格也有些许冲击,但是长期来看,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
从可替代能源看天然气价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天然气与其他能源的比价关系目前还未形成国际上通行的按热值进行计算和比较的方法,特别是与煤炭、石油相比的环保效益更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从而影响了天然气资源的有效配置。国家发改委最近对天然气出厂价格进行了调整,但与煤炭、石油等其他替代能源相比,价格涨幅仍是最小的,而且与国际天然气价格相比,我国天然气价格和上调幅度也很低。文章利用热值比较法对天然气与石油、煤炭和电力进行了价格比较。并对这几种能源对天然气价格的影响程度赋予了相应权重,进而测算了与这几种替代能源挂钩的天然气理论价格及趋势。文章认为我国应积极推进天然气定价市场化进程,大力调整天然气的价格,逐步缩小实际价格与理论价格之间的差距,建立完善天然气与替代能源价格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4.
近期煤炭股行情活跃,走势明显强于大盘。究其原因,主要是得益于国内外煤炭产品市场价格的不断上升,使得煤炭类上市公司经营业绩预期提升幅度较大。  一、石油价格上涨带动世界范围内的能源消费结构调整  由于石油资源日趋枯竭和世界经济对石油的严重依赖,石油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在石油高价位运行的市场背景下,煤炭需求日趋旺盛,煤炭价格在2000年二季度开始止跌回升,2000年10月13日每桶石油突破35美元,达到10年来的最高水平。  国际上原油价格上涨使得发电企业不得不增加燃煤的使用量,同时国内能源消耗企业也不得不调整能源消…  相似文献   

5.
我国要吸取美国和欧盟在能源替代问题上的经验教训。为了顺利实现天然气和电力替代煤炭和石油,要在政策上采取措施,降低天然气和新能源电力的价格,重视天然气、电力、煤炭和石油的相对价格。我国正在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发电,包括核电、水电、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等,非化石能源发展多了,就出现弃水、弃风、弃光的问题。有专家撰文说,我国2013年弃风电200亿千瓦时,每千瓦时电按0.5元计,损失100亿元。弃水、弃风、弃光的电究竟值多少钱?其实是一个很难计算的问题。如果弃掉的电是可以很方便利用的,其损失可以这么算。但是有些弃掉的电如果要  相似文献   

6.
世界第一次液化天然气(LNG)商业运输,始于1964年阿尔及利亚的LNG船运至英国,但真正快速增长乃是上世纪90年代以后。1993年世界LNG贸易量6150万吨,2003年增至1.25亿吨,平均年增长率7.4%。近几年,由于石油价格持续上涨,寻求替代能源、实现能源需求多元化的要求日趋迫切,各国对LNG的需求增长尤为迅猛。国际能源机构的统计数据表明,2002年天然气占全球能源总供应量的21.2%,较1973年增长了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7.
2004年以来,国际石油市场价格总体水平呈现出在波动中不断攀高的运行态势,创下了2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推动油价持续上涨的原因,既有市场因素,也有非市场因素。石油价格上涨对世界经济的负面影响已开始显现,但影响相对有限,影响程度也不尽相同。展望2005年,国际石油市场价格将会有所回落,但回落到20美元/桶的水平也不大可能,预计大体保持在40美元/桶左右。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坚持长期战略与近期措施相结合,在建主石油储备、开发海洋石油、开征燃油税、大力开展节约能源活动与开发石油替代产品,以及“走出去”开发国外油气资源等方面下功夫。以应对因石油价格上涨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8.
石油资源和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一旦石油用完,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将如何延续"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短期和中长期战略措施,重点分析了天然气水合物、太阳能、核聚变能、月球资源等石油替代能源开发的进展情况和应用推广前景.分析认为,随着石油价格的逐步上升,各种替代能源将会陆续进入市场,进而呈现一个能源多元化竞争的局面.最后究竟哪一种能源在市场上占有优势,将取决于先进科学技术首先在哪一个新能源领域取得新的突破.只有加大力度研发石油的替代能源,争取在地球石油用尽前实现替代能源尤其是太阳能和核聚变应用的"商业化",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方有可能得到根本的解决.  相似文献   

9.
能源替代、电力替代与经济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源替代是能源领域科技进步和资源合理利用要求的反映。在人类历史上已经出现过用煤炭替代薪柴 ,用石油、天然气替代煤炭 ,用可再生能源替代矿物能源的过程。可再生能源要大量方便地利用和输送 ,最好的办法是将其转变成电力 ,因此可以说现在已经进入了用电力替代矿物能源的时期了。一、我国电力替代其他能源时要追求经济效益、能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效益到目前为止 ,虽然我国在装机容量和发电总量上居世界第 2位 ,但人均装机和人均发电量的水平很低 ,仅为美国的 1/ 18,法国的 1/ 10 ,日本的1/ 6;我国在头两个能源替代的任务还没有完成 ,一…  相似文献   

10.
5月份,石油和化工行业整体运行仍然较好。受国内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影响,石油和化工下游行业发展仍较快,对石化产品的需求继续增加,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总体保持了较为旺盛的产销势头。由于石油、煤炭、电力、运输等各种要素价格的上涨,致使全行业价格水平始终高位支撑。但是由于资源增长过快,且下游对高价位承受能力减弱,不少产品价格出现下调。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钢铁生产和消费大国,粗钢产量连续13年居世界第一.2000~2007间我国粗钢产量年均增长21.1%.2008年,粗钢产量达到5亿吨,占全球产量的38%,国内粗钢表观消费量4.53亿吨,直接出口折合粗钢6000万吨,占世界钢铁贸易量的15%.但是钢铁工业是大而不强,同时,钢铁也是一个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是节能减排潜力最大的行业之一.本文以能源、劳动、资本为投入要素建立了一个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估算了我国钢铁行业能源、资本、劳动力的产出弹性和替代弹性.结果表明:我国钢铁业能源与资本的替代弹性在1之间,我国钢铁行业可以促进资本对能源投入的有效替代,实现我国钢铁行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1.石油产量下降1991年世界石油产量为58.9Mbd(百万桶/日)比上年下降了1%,比1979年下降6%,主要是由于需求减少.70年代石油价格上涨促使能源效率大幅度提高,并转向天然气和煤炭.在1990年波斯湾危机期间,石油现货价格迅速上涨,然而这次石油危机是短暂的,不仅由于世界有过剩的石油生产能力可供利用,沙特阿拉伯在几个月内就弥补了伊拉克和科威特减少3Mbd的石油出口,从而使油价迅速回落.然而在90年代,世界石油市场将供不应求,世界第二  相似文献   

13.
《中国石化》2005,(7):22-24
5月份,石油和化工行业整体运行仍然较好。受国内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影响,石}由和化工下游行业发展仍较快,对石化产品的需求继续增加,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总体保持了较为旺盛的产销势头。由于石油、煤炭、电力、运输等各种要素价格的上涨,致使全行业价格水平始终高位支撑。但是由于资源增长过快,且下游对高价位承受能力减弱,不少产品价格出现下调。  相似文献   

14.
运用垂直市场结构方法研究不完全竞争的石油市场中不同税制对国内石油价格稳定性的差异化影响及其税制选择。研究发现,在不同的垂直市场结构组合下,从价税制和从量税制对国际石油市场冲击的价格传递弹性明显不同;税制选择主要依赖于各国石油业的竞争性及其石油需求弹性;在大多数情形下从价税制都是更优的税制选择。对中国的启示是,如需要考虑国内石油价格的稳定性,在中国很强的石油业垄断格局及特定的石油需求弹性情形下,从价税制可能是较好的税制选择。  相似文献   

15.
降低石油依赖——电力替代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树伟 《电力技术经济》2008,20(4):44-47,53
随着石油价格攀升,降低石油依赖、开展石油替代成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工作.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设备性能的提高,使来源多样的电力具有了对石油的部分替代可能性.分析了"十一五"到2020年电力替代在工业与交通部门的潜力分布,通过分析发展趋势、效率因素、排放因素等,对电代油的能源安全与环境收益进行了测算,并提出进一步推动电力替代石油的技术、政策、实践上的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16.
美国能源情报署(EIA)最近发表了《2002年版世界能源展望》,主要内容如下 1.石油需求。根据基础预测,随着世界经济的增长,世界石油的需求量将从2000年的每天7600万桶增长到2020年的每天1.189亿桶。2020年的需求量将是2000年的1.56倍。这将意味着石油需求年均增长2%,其中居首位的是运输业对石油需求的增加。到2020年,运输业的需求将占总需求量的70%。世界需求的增长趋势将受价格的左右。在低价位情况下,2020年的需求量预计为每天1.15亿~1.25亿桶。 2.石油价格。石油价格过去一直变幻不定,预计未来依然如此。这种情况主要是由石油供应方的特殊结构因素决定的。在石油价格方面存在着三种预测。 基础预测认为,以2000年美元价格计算,在经历了2001~2002年的石油价格下降之后,  相似文献   

17.
煤炭是世界三大能源之一,其重要性仅次于石油。我国是世界煤炭生产和消费的第一大国,煤炭消费占全部能源消费的60%以上,而且将长期处于主导地位。煤炭作为重要能源和原材料,其价格波动对国民经济影响重大。我国煤炭价格虽然已放开,但煤炭及下游产品交易并没有完全市场化,这引发了煤炭生产和煤炭消费企业之间的利益冲突,影响了近期煤炭的正常交易,如果无法及时完善煤炭交易制度,势必影响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8.
我国石油净出口量的迅速增加和石油价格与国际市场价格的接轨,迫切需要我们研究防范危机的对策。首先,应着眼未来的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储备体系,包括保持合理的石油储备量、建立以油料管线输送网络为基础的供应体系和种类多样性的战略能源储备;其次,应利用最新科技成果,探索节约油料的新途径;还应加大投入,研究开发超节能、低污染,高效能的替代能源,通过军地结合和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及时掌握世界最新发展动态,使我们始终走在替代能源研究的最前沿。  相似文献   

19.
埃克森美孚最新发布的《2040年能源展望》认为:到2040年,全球人口数量将从现在的70乙增长到接近90亿,经济产出将翻番,能源需求将比2010年增加约30%;石油仍将是第一大能源,非经合组织国家的石油需求将增长70%;全球天然气需求将上升约60%,到2025年天然气将成为第二大能源.发电业将成为全球能源需求最大、增速最快的领域,居民和商业能源需求将继续从消费者直接使用一次能源转向使用电力.交通能源总需求将增加近45%,其中重型车柴油需求将比2010年增加85%,航空和船舶燃料需求几乎翻番.制造业和化学工业引领工业能源需求的增加.全球碳排放量预计在2030年前后达到峰值,从2030年到2040年将基本保持不变.科技进步继续推动液体燃料供应量增长和供应种类多样化.  相似文献   

20.
白建华 《广西电业》2014,(11):74-76
我们的电力需求会是怎么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到2050年有能源替代,用电力替代煤炭,替代石油,这时候电力增长是什么样,可能要做中长期的预测,考虑我们近期需求的变化,安排中长期的变化,这才会做到中长期和近期的协调。我讲的大概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议程上写以大能源体系,我还是稍微讲讲大能源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