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2 毫秒
1.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拥有13亿人口,这个庞大的群体存在着各种显性和隐性的问题,正在多位地影响着我国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人口问题解决不好,必将影响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中国人口发展已经进入稳定的低生育水平阶段,但未来十年人口的四大高峰问题倪端出现:人口总量高峰、就业人口高峰、人口老龄化高峰、流动人口高峰,给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带来沉重的压力。  相似文献   

2.
水资源是事关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的一种基础资源,也是生态环境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又是战略性经济资源。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在世界银行连续统计的153个国家中居第88位。随着人口的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人民生活用水大幅度增加,预计到2030年我国人口达到高峰,接近16亿,城市化水平达到40%,与此同时,用水量也会达到高峰。在充分考虑节水的情况下,估计届时用水总量将达到7000~8000亿立方米,这就要求供水能力比现在增长1300—2300…  相似文献   

3.
入世对我国就业形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红梅 《经济论坛》2001,(5):9-9,15
一、入世对中国就业形势的影响   1从总量上分析,加入世贸组织后就业机会可望增加。中国入世调整的"十五"期间, 由于第三次生育高峰时期出生的人口开始进入劳动年龄,国有企业三年解困会造成更多的下 岗员工,工业化初期,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向非农业部门转移,近几年经济增长趋缓, 按"十五"期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为 7%,就业弹性系数为 0.13假设,到 2005年全国剩余劳 动力将达到 2167万人。据美国经济评议发表的分析报告,中国入世将带动亚洲和世界经济 的增长,如果我国的经济增长率为 8%,亚洲为 6.7%,入世后将分别提高…  相似文献   

4.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几个认识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礼龙 《技术经济》2001,20(10):26-27
耕地是人类宝贵的稀缺资源和一类特殊的资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源泉。然而随着人口的增加,经济建设速度的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耕地逐年减少的严峻态势无情地摆在我们面前。据统计,1949-1957年,我国人口平均增长率为2.4%,人均耕地面积减少0.6%;1957-1978年我国人口平均增长率为3.1%,人均耕地面积减少1.9%;而“六五”期间到“八五”期间,15年间我国人口增加了2.24亿,耕地却净减少735.27万公顷(合1.1亿多亩)。为了保护有限耕地资源,1996年原国家土地管理局提出,把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作为土地管理工作的首要战略目标。1997年4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通知》明确了“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要求采取治本之策,“扭转在人口继续增加情况下耕地大量减少的失衡趋势”。1998年8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修订的《土地管理法》指出,“非农业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的,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使全国耕地总量不再减少。保护耕地资源,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已成为我国社会稳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但是令人遗憾的是“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政策在实践中却被僵化的理解、扭曲的执行。尤为痛的是,在生态环境已遭受严重破坏的今天,在自然界对人类幼稚行为报复的强度逐渐加大的现实面前,竟然有一些土地问题专家、学在有关“耕地总量动态平衡”问题上存在着某些认识上的误区,这就不能不令人深思了。  相似文献   

5.
适度劳动力人口容量与我国劳动力的就业转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 目前,我国城镇失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严峻。“八五”期间又是城乡劳动力人口增加的高峰期。到2000年,全国劳动年龄人口将达8.1亿,实际劳动供给人口达7.3亿。①显然,我国在“八五”期间和以后更长的一个时期内面临着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严峻的就业问题。如何在经济稳定增长、改革开放和结构调整过程中,扩大资源、环境、经济和社  相似文献   

6.
《环境经济》2005,(1):12-12
我国13亿人口日的到来,再一次敲响人口问题的警钟。未来几十年,人口总量高峰,就业人口高峰,老龄人口高峰相继到来,我国人口面临五大难点和四大压力。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围家之一,从目前的状态分析,在2010年以前,我国将一直处于劳动年龄人口高峰,城乡劳动力都将继续增长。这个人口结构及其变化规律不可同避,所以就业问题一直是我国致力解决的问题,靠“堵”的办法肯定行不通。从长远看,必须从发展经济的全局出发,采用“疏”的办法。总的思路是,发育劳动力市场和其他要素市场,通过市场的矫正功能,形成符合劳动力资源比较优势的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城市人口时空变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9年以来,中国城市人口在数量及分布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通过对城市人口总量、城市规模等级体系和城市人口空间分布分析,从时间和空间分析这些变迁,研究其原因,并探讨发展趋势。 一、城市人口总量的增长过程及增长构成 我国城市数从1949年的136座增加到1988年的432座,人口总量从1949年的2889万增加到1988年的11160万,城市人口平均每年增长41.3‰,远高于同一时期全国人口年均增长18.2‰的水平,城市化速度较快(见表1)。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劳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能否实现劳动力的充分就业,能否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现有劳动力资源,关系到我国跨世纪奋斗目标的实现,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本文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我国实现劳动力充分就业的对策与措施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一、我国化肥施用总量与结构(一)我国化肥施用的总量与结构变化。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肥料技术的逐步推广应用,农业施肥总量和施肥水平出现了不断提高的趋势,有力地推动了农业生产活动。在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全国总的化肥施用量已由1985年的1775·8万吨,增加到2004年的4836·7万吨(折纯),科学施肥面积达到7亿亩左右。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化肥施用总量最高的国家,约占世界总消费量的30%。从我国的农业发展趋势和农民用肥方法看,全国总的化肥施用量还没有达到最高峰,仍将进一步增加。从施用品种看,随着施肥水平一定程度的提高,近些…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984年末全国总人口已达103,475万人(未包括台湾省和港澳人口数,以下同),约占同年世界总人口的22%,如此众多的人口,其增长和分布状况怎样?在幅员广大的中国,各种人口变动的地域差异如何?本文对这些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一、解放后人口增加快,西部快于东部。解放前,中国人口增长缓慢。据史料记载,西汉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全国人口为5,559万。经1520年到明嘉靖元年(公元  相似文献   

12.
淡水资源既是基础性自然资源,又是战略性经济资源。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100亿立方米,1997年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200立方米,仅相当于世界的1/4。到2030年我国人口达到16亿峰值时,  相似文献   

13.
消费市场 ,作为联结生产与消费的纽带与桥梁 ,是发生在商品从生产者向消费者转移过程中的经济关系的总和。消费市场一般分为生产消费市场和生活消费市场 ,这里的消费市场仅指生活消费市场 ,生活消费市场不仅是生产发展的结果 ,也是生产发展的巨大动力。1 近期我国居民消费市场的基本特征我国的居民消费市场 ,是关系到12亿人民生活的大市场。与世界许多国家相比 ,我国的居民消费市场有三个明显的特征 :1 1我国的居民消费市场是世界上容量最大且发展迅速的市场我国是一个拥有12亿人口的大国 ,不仅人口占世界人口总量的1/4 ,而且生活…  相似文献   

14.
人口问题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关系中国现代化建设兴衰成败,关系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能否相互协调和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人口问题尤其是农村人口问题已经影响到中国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必须加以社会控制。农村人口问题的社会控制方法很多,其中...  相似文献   

15.
多年来,在研究我国就业问题时,许多人认为21世纪特别是20世纪前20年就业压力仍然较大,未来十几年,中国平均每年净增人口仍在1 000万以上,到21世纪中叶人口总量接近16亿时才能缓慢下降。目前中国已进入由第二个人口增长高峰带来的第三个人口增长高峰期。人口增长意味着后备劳动力增加。当人口增长过快时,劳动力供给就会供大于求,劳动力价格就会随之下降,出现失业加剧等情况。然而,通过对近几年的统计数据和一些现象的分析,我们会发现,虽然我国就业压力仍然存在,但不会出现加大的趋势,而是出现了新的变化,主要反映在劳动力供给压力的减缓上。  相似文献   

16.
一、中国扶贫工作:成果举世瞩目,任务任重道远联合国和世界银行公布人类发展报告和世界发展指标说,中国成为全球消除贫困的成功“范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贫困人口已从2.5亿人减至目前的2610万人,约占世界同期贫困人口减少总量的70%。与之相应的是,25年来,世界主要农产品增长量20%以上来自中国,以占世界不足10%的耕地解决了占世界20%多人口的温饱问题。中国人均GDP增长了5倍,绝对贫困人口减少了数亿。中国在“十五”前4年,绝对贫困人口减少600万人。虽然全国贫困发生率降低到了3%以下,但扶贫开发仍面临着解决温饱和巩固温饱的双重压力。…  相似文献   

17.
李俊 《开放时代》2001,(6):37-40
城市化是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中国是一个人口近13亿的发展中国家,农业人口占全国的人口的70%左右,加快我国农村城市化发展尤为紧迫和艰难。1980年代,我国提出“小城镇,大问题”的发展思路,经过20年的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发展之路,即以小城镇为重要载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在此思路的指导下,我国小城镇得到了快速发展。1978年底全国建制镇只有2173个,到1998年,全国共有建制镇1.8万多个,平均每个镇1.6万人。20年来,小城镇…  相似文献   

18.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替代的资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随着我国人口增加和用水量不断增加,水资源供需缺口进一步拉大,水资源危机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本文从我国水资源价格及管理体制方面进行一些粗浅的分析。一、我国水资源现状1.总量不足,分配不均。中国是水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3,北方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为南方的1/5,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0%。南丰北欠,东多西少的水资源空间分布格局,旱涝不均的变化同人口与经济发展格局不相匹配。长江以南81%的水资源养活着总人口的55%…  相似文献   

19.
凯恩斯认为,在现代经济中之所以存在失业,是因为有效需求不足的缘故。有效需求是商品总供给价格与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状态时的总需求。因此,就业率受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两方面的影响。我国加入WTO在即,那么,研究加入WTO会对我国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所产生的影响,社会得知其对我国就业状况的影响。 一、加入WTO,可刺激投资需求 1、外商投资企业直接增加就业。 中国劳动力资源占世界总量的26.3%,而资本资源仅占世界总量的3.4%,资本资源严重不足。中国失业问题是总量问题,即就业  相似文献   

20.
<正> 1、引言 2000年12月19日,中国政府颁布的《中国21世纪人口与发展》白皮书指出:“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全国累计少生3亿多人,为国家和社会节约了大量抚养成本,缓解了人口过多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促进了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力控制人口数据,到2000年人口总量控制在13亿以下,为实现全国人均GDP800美元这一小康社会的主要指标做出巨大的贡献。控制人口数量,促进经济增长仍是实现十六大提出的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本文从经济学和实证角度分析了控制人口数量是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