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阎春宁  祝罗骁  张翔  张伟 《价值工程》2011,30(1):318-319
养老保障和住房保障是创建和谐社会的两个重要方面。本文将养老保障和住房保障两大民生问题结合在一起研究,试图探索"以房养老"对缓解养老支付压力的作用。以房养老涉及到很多问题,首当其冲的是要掌握究竟有多少人愿意参与。为了成功的在中国开展以房养老,我们以上海市为研究对象,调查了影响"以房养老"意愿的主要因素,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和肯德尔秩相合分析显示,年龄、住房占家庭资产的比重、月收入对"以房养老"表现出负相合关系,而健康状况对"以房养老"表现出正相合关系。我们估计如果有20%的较低收入且房屋拥有者参加"以房养老",则上海市的养老支付危机将有明显缓解。  相似文献   

2.
基于"六普"中上海市各区县的分年龄别数据,采用Leslie矩阵模型对其未来20年的老年人口数量进行了预测,进而推算了老龄化高峰期各区域所需的养老设施。结果显示,上海市将在2020年达到老龄化高峰,其中黄浦、卢湾、徐汇、长宁、静安、普陀、闸北、虹口、杨浦、宝山、奉贤和崇明将在2019年达到峰值,其他区县在2020年达到峰值。老龄化高峰期养老床位缺口最大的区县是浦东新区,按5%和10%的比例配置的总缺口分别为172928张和329834张;缺口最小的区县是卢湾区,按5%和10%预测的结果分别是6566张和14877张。若按照1∶7比例配备养老服务人员,则高峰期上海市共需老年护理人员11.44万-22.89万人。  相似文献   

3.
根据有关人口专家的统计,全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在加快。预计在2000年前,其比例将超过10%,进入国际公认标准确定的老龄化社会。据统计,上海市至1998年底,6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18%,已提前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相似文献   

4.
国内专家学者提出了“以房养老”新理念,并针对反向住房抵押贷款做了系统的研究,上海市公积金管理中心“以房养老”方案研究和试点工作已取得突破。本文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当前实际情况,对反向住房抵押贷款在我国推行的必要性和意义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丛诚 《上海房地》2007,(10):37-38
一、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需要建立发展多层次、多渠道的补充养老保障体系我国正步入老龄化社会,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据统计.全国60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为7%左右,在上海、北京等大型城市,老龄化现象更加严重。以上海为例.截至2005年年底.上海市户籍总人口为136026万人[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长宁区社区养老服务标准化试点是上海市全面实施养老服务标准化战略的缩影。近年来,市民政局积极发挥标准化在推动上海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助力上海养老服务规范化、精细化、智慧化发展,打造上海养老服务品牌。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60岁及其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数10%或65岁及其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率超过7%的社会便是老龄化社会。2001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占总人口的7.1%,达到9062万,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2006年,上海市60岁以上的年龄人口达到266万,占全市总人口的19%以上,其中,中心城区老年人口约130万,占全市老年人口的50%左右。[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老龄化人口对养老服务有着庞大而迫切的需求。对养老服务业举措的研究有助于对新形势下老龄化的重新认识,有助于提升养老服务业的建设水平和养老模式的完善,更有助于探讨打造"银发经济",进而开辟保定市服务业新兴市场,同时也有助于解决老龄化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9.
如何做好我国新形势下的养老社会化工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祁文昭 《企业导报》2009,(12):34-34
随着社会的变革,家庭养老已经不具备可行性,旨在探讨这一问题的客观现实性,通过建立一系列政策措施,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应对和解决好老龄化、养老社会化所带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即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要形成符合社会民意取向的新型养老制度,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着力改善民生心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分析我国三种主要养老模式: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模式的不尽如人意之处,提出农家养老方式是借助民间力量、解决农家女就业和增加收入、养老休闲、费用合理、老人乐意的新型养老方式,是发展多元化养老思路、科学解决诸多社会老龄化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是三种主要养老模式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2.
《中国乡镇企业》2021,(1):24-26
近年来,上海市奉贤区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以农村老年人实际养老需求为导向,探索创新农村宅基睦邻“四堂间”。“四堂间”利用农村地区闲置的宅基房屋,通过基础设施改造,以“政府牵头、社会赞助、村委负责、老人自愿”机制。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即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要形成符合社会民意取向的新型养老制度,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着力改善民生心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柞水为例,以立足秦岭生态优势、发展养老养生产业发展作为调研课题,查阅了大量最新权威资料,在掌握了大量第一手翔实材料的基础上,对秦岭山区县市发展养老养生产业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一些看法和意见。希望能够由点及面,对促进陕西省养老产业发展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
针对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提出将"开发养老"作为先行养老体系的一个补充,并对其意义和实现途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上海市长宁区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截至2019年年底,长宁区6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户籍人口已经占全区户籍总人口的38%。大力推进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提升社区养老服务能级,已经成为长宁区为老年人提供优质养老服务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17.
文章在分析河北省贫困山区农村养老保障实施情况的基础上,针对河北省贫困山区农村养老保障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农村养老保障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提出以下对策建议:不断完善政策制度,加强养老保障力度;宣传"孝道"文化,维护家庭养老功能;大力发展山区经济,满足老人物质需求;从供给侧入手,增加老人精神慰藉;鼓励"医养结合",改善老人身体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8.
《价值工程》2017,(7):18-20
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峻,面对人口老龄化形势和压力,养老问题成为我国社会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由于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日渐衰弱,家庭养老资源日渐不足,而机构养老无法满足老人的根本需求,无论是传统的家庭养老,还是社会机构养老,都有其长处和不足。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是一种结合二者优点,顺应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和要求的一种养老方式新选择。  相似文献   

19.
刘轩 《企业导报》2012,(13):261
目前,我国传统家庭养老由于养老资源提供者与养老职能承担者分野不明,在社会化养老大潮中定位尴尬。中西方家庭养老在制度文化上存在着一系列历史差异,导致这二者在中西方的延续模式和未来发展也不尽相同。我国正在社会经济转型的关头,家庭养老保障在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中必将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占据一席之地,但其具体定位仍待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上海是中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也是中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早在2000年上海市第五次人口普查中,上海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就已经达到了11.5%(其中80岁及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2.8%).远远超过联合国定义老龄化社会7%的标准。根据上海本地人口的统计预测,上海老龄化的真正高峰将从2010年开始,并一直延续到2030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