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保险是农业发展的"稳定器"和"助推器"。三明市是福建省最早试点开办农业保险的地区之一,中国人保财险三明市分公司(下称"三明人保")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和福建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有关政策,紧密结合山区实际,积极开展水稻种植保险等一系列农业险试点,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增长。从2006年开展试点以来,三明市农业保险总体进展顺利,但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要求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本文以福建省三明市为例,提出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加快农业保险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2007年被财政部作为首批试点纳入中央财政保险保费补贴试点范围。10余年来,濮阳县政府认真落实上级要求,始终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主自愿、协同推进"的原则,积极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全县农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在防范化解农业生产风险、稳定农民收入、完善农村社会支持保险体系、助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从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推进实施等方面进行阐述,指出成绩,分析问题,为下一步政策落实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试谈农业保险的财政支持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三农"问题的升温,农业保险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继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的试点范围"之后,上海、新疆、四川、江苏等地区先后开展了试点,并采取了财政扶持政策.2006年财政部支农支出重点也包括农业保险.然而,财政部门如何支持农业保险则是一个亟待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湖南省于2007年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是全国首批六个政策性种植业保险试点省区和22个养殖业保险试点省市区之一,保险产品包括水稻、棉花、油菜、森林、能繁母猪、奶牛、育肥猪等七个品种。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主自愿、协同推进"的基本原则,湖南省建立了农业保险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制订了《关于开展农业保险试点工作的实施  相似文献   

5.
农业保险有商业性和政策性之分,只有商业性农业保险没有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国家,没有专门的农业保险政策,有政府参与的政策性农业保险才有特殊的适用于这类保险的政策。我国由政府参与的农业保险也和其他类似国家一样,有我们自己的一套农业保险政策。这些政策包括商业性农业保险与政策性农业保险区别对待的政策、对农业保险实行统一管理的政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监管政策、市场组织政策、市场化运作政策、多部门"协同推进"政策,农业保险经营的大灾风险管理政策等。这些政策将会随着农村振兴计划、农业现代化发展、农村金融制度改革以及扶贫攻坚等重要战略的推进,不断变化、调整、丰富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一号文件要求: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完善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生产大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力度,适当提高部分险种的保费补贴比例。开展农作物制种、渔业、农机、农房保险和重点国有林区森林保险保费补贴试点。推进建立财政支持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  相似文献   

7.
<正>农业是我国的战略性基础产业,但由于农业生产的脆弱性,以家庭为单位的分散性,使我国的农业生产抗风险能力较弱。中央从2004年开始,连续下发了5个"一号文件",突出强调农业保险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自2008年我省被纳入全国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省份以来,政策性农业保险在全省全面启动,保险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政策效应收效显著。在减少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稳定农民收入、促进  相似文献   

8.
政策性农业保险作为重要的支农政策工具之一,除了起到农业风险管理作用之外,从长期来看还具有促进农民增收等效应。本文通过对已有文献进行梳理,讨论了政策性农业保险推广对农民收入增加的作用路径,并基于准自然实验的思路,将我国各省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作为外生冲击,利用2000~2016年的省级数据,使用渐进性双重差分的方法,评估政策性农业保险推广对农村居民收入以及收入结构的长期影响效果。研究发现,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对农村居民人均农业收入和人均非农收入的影响均是正向显著的,并且有助于区域内农村居民非农收入比重提高,这一效果随试点时间推进不断强化。此外,本文进一步检验了政策性农业保险推广对于城乡关系的间接效应,发现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对城镇居民收入的影响不大,对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现阶段,我国已迈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新阶段,农业保险领域亟需突破传统农业保险模式,开拓农业保险稳定收入的新功能,从“保成本”向“保收入”高层次迈进。为了探寻适合我国国情和农情的农业收入保险发展路径并制定针对性强的政策措施,本文选取农业收入保险发展最为成功的美国作为典型样本,进行跨区域对比。文章首先阐述美国农业收入保险的缘起和演变过程;其次,介绍美国农业收入保险体系构成、路径选择,并系统归纳农业收入保险的典型成功经验;最后,结合我国农业收入保险试点运行中出现的典型问题,以及中、美两国农业收入保险之间的异同,就如何推进我国农业收入保险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政策性农业保险作为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支持和稳定农业生产的一项制度安排,近年来得到我国政府的重视和大力推广.特别是07年在新疆等6个省份试点政策性农业保险后,政策性农业保险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本文首先对比分析新疆和全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现状与走势,然后重点研究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对新疆农业生产发展的支持作用和影响新疆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的相关性因素,最后提出继续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在新疆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浙江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的动因中共中央于2004、2005、2006、2007连续四年出台的一号文件均提出,要建立中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并逐步进行试点和制度建设.党的十六届三中、五中全会提出"要积极探索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2006年"国十条"更明确指出,要将农业保险作为支农政策的一种创新.  相似文献   

12.
农业保险新一轮试点面临的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农业保险新一轮试点正在全国各地开展,但这些试点的可持续发展却有赖于一系列政策环境、制度基础和经济社会条件。当前农业保险新一轮试点存在以下几点隐忧:一是在介入农业保险业务时,商业保险公司对自身的定位模糊。商业性保险公司的经营边界只能是商业性的农业保险业务,企图在商业性保险的框架下经营政策性农业保险可能会重蹈原来人保公司经营农业保险的覆辙。  相似文献   

13.
农业保险应回归“政策性”本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极发展农业保险,增加政策性农业险试点。”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这句话,昭示着农业保险将迎来发展的春天。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发展农业保险作出了清晰的政策界定。在今年的全国保险工作会议上,中国保监会确定了“推动相关政策措施出台,会同有关部门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立法工作;积极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巨灾准备金制度建立;鼓励引导保险机构针对农民需求加强产品开发和服务创新”等今年工作重点。北京市农业保险发展的历程是全国的一个缩影。本期“产业”栏目特别刊发一组北京农业保险发展的文章,集中探讨了北京农业保险发展的历程、存在困难、两种模式探索、未来发展前景以及国外农业保险经验对我们的启示和借鉴,比较全面反映了北京农业保险发展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政策性农业保险能够改变农业生产者的预期收益,使其调整生产决策并最终对生态环境产生外部性。本文基于2003~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以2018年在六个省份开展的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试点开展对农业碳排放水平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政策的实施显著降低了农业碳排放水平,主要通过经营规模扩张、种植结构调整和要素投入调整三条渠道实现,但对不同自然风险地区的影响存在差异。异质性分析表明,试点开展显著降低高自然风险地区的农业碳排放水平,但对低自然风险地区的政策效果却截然相反。据此,本文为农业风险管理与农业低碳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提供了经验支持,也为基于粮食安全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绿色发展提供了相关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户购买农业保险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陕西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地区泾阳、洛川农户的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我国农户购买农业保险的因素,得出结论:农户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经营负债规模、对农业保险的认知水平以及保险产品特性对农业保险需求有显著影响;农户收入水平和家庭人口规模的影响并不显著;政府补贴对农户购买农业保险的意愿有直接的激励作用.据此,提出了创新保险模式、经营主体技术及营销策略、实现政策透明化和理赔操作规范化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陈玲 《上海保险》2009,(5):25-28
农业保险是政府保护农业、稳定农村经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乃至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有效工具之一,同时也是世贸组织框架下世界农业“绿箱”政策的重要走向之一。2004年至200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五年在1号文件中提出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2004年,中国保监会启动了农业保险试点,一方面在上海、吉林、黑龙江先后批设了安信、  相似文献   

17.
高保险保障水平的农业保险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工具,为土地流转市场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提供了风险保障。基于2005—2020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使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参与农作物保险对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农作物保险对引导土地流转市场具有正向激励作用,参与农作物保险会显著扩大土地流转面积19.296万公顷,提升土地流转率1.427%;异质性分析表明,高保险密度、高保险深度的地区参与农作物保险对其增加土地流转面积的正向作用更为显著;机制分析表明,政策性农业保险通过促进土地规模经营,进而对土地流转面积产生积极影响。据此,应进一步扩大最新农业保险政策试点的覆盖广度和深度,实现高保险密度、保险深度地区土地流转市场的环境优化及农业保险产品高质量供给。  相似文献   

18.
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以来,我国农业保险业迎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机遇,通过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分散农业生产风险,补偿农业灾害损失,稳定农业生产,落实支农惠农政策。本文阐述当前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开展情况,并结合福建省情况,分析了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险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从政策宣传力度、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体系、建立保障服务机制等方面提出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9.
政策性农业保险经营技术障碍与巨灾风险分散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现状和特征出发,分析了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主要试点模式,认为目前各地的农业保险试点重财税等政策索要,轻经营技术研究,困扰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长期障碍因素并未根除。在深入分析农业巨灾风险难以分散的特性以及对农业保险经营影响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构建我国多层次农业巨灾风险保障体系的建议,包括直接保险公...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业保险试点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的中央1号文件都提及了要积极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试点工作。2004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快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选择部分产品和部分地区率先试点,有条件的地方可对参加种养业保险的农户给予一定的保费补贴”。2005年中央1号文件要求:“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的试点范围,鼓励商业性保险机构开展农业保险业务”。2006年中央1号文件要求“各级财政要增加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并可通过龙头企业资助农户参加农业保险。”“要稳步推进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工作,加快发展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农业保险。”各地根据中央政策精神,开展了不同形式的试点工作,探索了一些农业保险经营模式。全国的农业保险经营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保费收入逐年提高,据有关部门统计,2005年,农业保险保费收入达7.3亿元,比2004年提高了84%,实现了恢复性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