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薛楠 《中国金融》2006,(1):51-52
我国商业银行资本补充渠道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存在资本不足的压力。根据新的资本监管口径计算.要使我国主要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达到8%的最低要求,资本缺口约为2.4万亿元;如果达到10%的稳健水平.则缺口约为27万亿元。在资本充足率的压力之下,商业银行需要采取新的混合型资本工具.拓展新的途径补充银行资本。目前选择的方式有发行可转债(TCB).实施资产证券化(ABS)和发行次级债(Subordinate Debt)等。  相似文献   

2.
资本约束是商业银行监管的要求,也是商业银行自身发展的要求。中国银监会《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新办法》)规定了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最后达标期限,资本管理成为各家商业银行高度重视并积极解决的战略问题。商业银行不同于一般的企业,从事的是高风险的货币经营业务,既有追求高额利润、资本高回报的客观要求,也有控制风险、审慎经营的内在要求。这就要求银行的经营管理,要以资本充足率为核心,以资本约束银行的风险资产业务扩张;资本将成为风险资产增长的限制条件,不能再以市场份额和资产规模为标准。  相似文献   

3.
2005年中国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及<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指引>以来,各城市商业银行积极引进先进的资本管理理念和技术,在建立风险资产扩张的资本约束机制、以资本为基础的绩效考核制度等方面取得了积极的进展,有效地促进了城市商业银行增长方式和经营理念的转变,在满足监管的同时,切实改善了银行经营管理模式.2007年末,全国120多家城市商业银行资产总额突破3万亿元,大部分城市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接近或超过8%,实现业务发展、风险控制和效益增长的有效统一,已成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中小企业不可忽视的重要金融力量.  相似文献   

4.
李朝阳 《新金融》1994,(7):34-35
文章认为,巴塞尔协议注重从资本的构成和资产的风险权重方面强调资本与资产的比例关系,一是重新界定了资本概念;二是采用风险加权方法计算风险权重资产总额;三是对资产负债表外项目,通过“信用换算系数”转换成表内业务再计算风险权重资产,并规定了资本充足比率。伴随巴塞尔协议的实施,国际商业银行审计将有以下新特点:(1)依据谨慎管制原则实行审计监督;(2)对资本内容进行合规性审计;(3)开展资产风险审计;(4)对银行某一方面业务经营状况审计;(5)对资产负债表外项目审计;(6)从全球角度进行综合审计。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中国52家商业银行2007~2012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运用最小二乘法和广义矩估计(GMM)研究方法,对中国银行业缓冲资本调节与资产风险变化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中国银行业缓冲资本调节与资产风险变化总体上互为正相关关系,对于缓冲资本水平低于4%的银行,两者之间则呈现负相关关系。因此,对于缓冲资本水平较高的银行,可以考虑适当增加风险资产,以提高资本的利用率;对于缓冲资本低于4%的银行,其缓冲资本具有一定的顺周期性,建议资本监督部门以4%缓冲资本水平为参考,对中国银行业的缓冲资本水平进行具体的指导。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资本缓存和流动性的管理引起了监管机构的重视,本文使用我国47家商业银行2006-2014的年度非平衡面板数据,研究净稳定资金比例、存贷比和流动性资产比率这三个综合反映流动性结构指标对资本缓存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净稳定资金比例的改善能显著提高我国银行的资本缓存水平,而存贷比指标则会减少;(2)流动性资产比率对资本缓存没有显著的影响;(3)监管者可以通过管理风险水平的方式,提高资本缓存水平;(4)银行业务收益的多元化发展有助于提高银行的资本缓存水平。  相似文献   

7.
尚静 《南方金融》2004,(8):26-27,9
有效的银行监管既要保证银行体系的安全和稳健,还应兼顾银行的发展和效率。只有监管当局规定的资本比率恰好是银行的最佳资本结构点时,不论银行的资本是否充足,银行才能实现资本结构的最优和价值的最大化,资本监管才是完全有效率的。然而,这一恰当的资本比率是很难确定的,因为不同银行的资产结构不同,面临的风险也各异,也就不可能存在一个统一的最佳资本比率适用于不同国家的不同银行。  相似文献   

8.
综合信息     
《安徽农村金融》2007,(11):60-61
[综合信息-金融业]截至2007年上半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资产总额48.51万亿元,比2002年的23.6万亿元翻了一番;银行业金融机构税后净利润为2543.3亿元,相当于2003年全年利润的7.9倍。不良贷款问题明显改善。截至2007年上半年,全部商业银行五级分类不良贷款余额1.26万亿元,不良贷款率为6.45%,下降了6.4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也由2003年的-2.98%上升到2007年上半年的7.67%,资本充足率达到8%监管要求的商业银行增加至125家,而2003年,能够达到这一标准的银行还仅有8家。  相似文献   

9.
商业银行要想改变资本监管对规模扩张的限制,保持盈利能力的可持续增长,就必须降低对传统的存贷款业务的依赖度,改变“信贷高速扩张——风险资产累积——再融资——再扩张”的现有发展模式,积极发展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增加非得息收入的比重,走低资本消耗的业务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陈伟平  张娜 《金融论坛》2018,(12):46-61
本文研究资本监管与流动性约束的交互效应对商业银行贷款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资本监管会促使商业银行调整表内外资产结构,减少表内贷款发放,扩张表外未使用贷款承诺业务,严格执行监管惩罚措施有利于抑制商业银行表内外信贷增长;(2)资本监管与流动性约束具有互补性,资本监管对商业银行贷款行为的非线性影响依赖于流动性比率的大小,流动性比率越高,其促进资本监管压力下的信贷紧缩效应越明显;(3)逆周期监管政策的实施,有助于减弱资本监管与流动性水平交互作用对商业银行贷款行为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1.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预警指标的确定 商业银行的信用管理是一个全面的工作,需要将商业银行全部信用业务集中起来,进行整体的管理,具有多重性、综合性、系统性特征。在日常的经常管理中.商业银行是围绕着“三性”(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进行的。鉴于上述的理念.我们把商业银行信用管理可分为资产信用管理、流动性信用管理、资本信用管理和表外信用管理四个系统。资产信用管理侧重于贷款风险的管理,我们设立四个指标:不良贷款率、次级贷款率、可疑贷款率和损失贷款率。流动性信用管理是指商业银行通过存款、借入资金等负债行为,用于满足商业银行发展和流动性需求.预防和控制流动性风险。设立的指标如:存贷款比率、资产流动性比率、存款准备金比率和拆入资金比率。资本信用管理是指商业银行的股本方面的管理,设立的指标有:资本资产比率和资本充足率。商业银行也是企业,所以一样会遵循利润最大化目标。虽然现代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发展得非常迅速.但我国商业的表外业务中的衍生工具的交易还处于初期.表外业务量不大.因此.我们采用资本利润率和资产利润率这两个传统的指标。在这两个指标中包含表外利润部分。  相似文献   

12.
目前,商业银行非信贷资产业务随着银行业务多元化的发展不断扩大。银监会《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的颁布,实现了商业银行由追求规模扩张的粗放型发展向资本约束型发展的过渡,必将会对包括信贷资产和非信贷资产在内的所有风险资产的管理和风险控制产生重要影响。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对于非信贷资产的风险认别和管控的重要性还没有充分认识,潜在一定的风险隐患,本文就如何利用资本充足率约束,根据风险为本的监管理念,监督和促进银行非信贷资产业务的多元化健康发展方面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3.
2017年发布的巴塞尔协议III最终方案标志着商业银行资本监管体系正式迈入后危机时代。在银行资产负债表不断扩张的背景下,通过对131家银行2013-2019年数据进行分解,本文发现: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提升主要依赖内源性资本扩充,大部分来自留存收益;风险加权资产占比只在极少数银行有下降;前期缓冲资本水平较高的银行面临总资产和风险业务的高速扩张。进一步研究表明:大型银行的风险资产管理更规范,2014年施行的资本管理高级方法显著降低了试点银行的风险加权资产占比,其作用机制为调整贷款结构和改进银行风险权重。  相似文献   

14.
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与公开市场操作的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奚君羊  谭文 《上海金融》2004,27(6):32-34
对商业银行进行资本充足率监管虽然有助于银行的稳健经营,但是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中央银行的扩张性的公开市场操作的有效性。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商业银行贷款的增加意味着资产的相应增长,如果资本没有同步增加,结果就会导致资本充足率下降。在这种情况下,银行为了满足资本充足率监管的要求,即使持有超额准备金,也不得不抑制贷款的扩张冲动。  相似文献   

15.
《银行家》2014,(7)
正迂回发展中的同业业务近年来,我国金融机构同业业务呈现爆发式的发展势头,从2009~2013年年末的数据来看,同业业务在资产和负债规模方面均实现大幅增长。从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的资产端来看,以存放同业、拆出资金和买入返售资产项下核算的同业资产从6.21万亿元增加到21.47万亿元,增长近250%,分别是同期银行总资产和贷款增幅的1.79倍和1.73倍;在负债端,商业银行纳入同业存放、拆入资金和卖出回购资产项下核算的同业负债从5.32万亿元增加到17.87万亿元,增长也超过200%,分别是同期银行总负债和存  相似文献   

16.
1988年资本协议(巴塞尔Ⅰ)确立了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的三个基本要素,即资本定义、风险加权资产的计量范围和方法、资本充足率最低要求。该协议将资本充足率最低要求确定为8%。全球100多个国家借鉴1988年资本协议建立了本国的资本监管安排,8%成为监管当局和市场参与者评价单家银行稳健性的最重要标杆。本轮全球金融危机表明,按照8%资本充足率要求计  相似文献   

17.
丁国琪 《浙江金融》2007,(12):37-38
银行的经济资本是为抵御各项业务(资产)的风险所需要的资本支持,是各项业务(资产)的风险所产生的资本需求。经济资本管理包括经济资本计量、经济资本分配、经济资本配置和经济资本回报率管理等几  相似文献   

18.
1988年的巴塞尔资本协议公布后,我国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借鉴巴塞尔资本协议的有关内容,于1997年起,对农村信用社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的管理中引入资本充足率作为考核指标。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农村信用社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规定了相应的资本充足率指标,即资本净额与加权风险资产总额的比率不得低于8%.核心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4%,并确定了相应的金融资产风险权重。  相似文献   

19.
金融危机后,为提高金融机构的风险应对能力,美国银行业开始以压力测试为基础,全面评估银行各项业务及资产的抗风险能力,进而在风险预测基础上优化业务及资产结构。本文借鉴美国银行业全面资本评估与评审压力测试管理理念,结合我国商业银行实际情况,构建了一套动态、前瞻性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可以实现从宏观经济分析、压力情景设置、损失估计与收入预测,到全面业务规划、资本规划与风险规划,从风险偏好、风险限额,到各资产组合经营管理的有机衔接。同时,本文还以某大型商业银行各类风险数据、资产负债数据、收入支出数据等为样本,对构建的拨备前净收入预测模型及各类风险的损失估计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分析表明,模型拟合优度和稳定性较高,敏感性较强,整体预测效果较好。在此基础上,本文尝试构建了一个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不仅可以使商业银行预测正常情况和危机情况下的资本、收入和风险情况,也可以预测未来两年每一类资产、每项业务的收入、风险与资本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20.
唐雅婕 《中国外资》2011,(14):52-52
资本充足率即银行资本金与风险资产的比率,是衡量商业银行抵抗风险的能力及整个银行体系稳健性最重要的指标,我国银行资本监管遵循《巴塞尔协议》资本充足率不低于8%的标准。与国外银行相比,我国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水平仍显不足。本文主要分析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现状及影响因素,并提出几点建议以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