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本文基于2000-2014年期间中国102家商业银行的微观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模型分别从银行负债融资成本、贷款信用风险、贷款资产收益率、其他盈利资产收益率、生息资产盈利能力和单位资产盈利水平这六个角度实证检验了巴塞尔协议Ⅲ中的长期流动性监管指标—净稳定融资比率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1)净稳定融资比率的提高显著提升了我国银行的负债融资成本,降低了银行的贷款信用风险;(2)净稳定融资比率的提高会降低银行的贷款资产收益率,提升其他盈利资产收益率水平,不能显著提升银行生息资产的盈利能力;(3)总体而言,净稳定融资比率的提高增加了银行单位资产盈利水平。  相似文献   

2.
净稳定资金比例具有精细化特征。经测算发现,净稳定资金比例较存贷比对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的解释力度更强,但其权重设定在我国有一定的不适用性,未对流动性风险的顺周期性进行缓释与调整。净稳定资金比例与资本充足率以及现存流动性监管指标联系紧密,该流动性监管指标的实施将对相关金融制度的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采用净稳定资金比例监管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应从五个方面推进:一是审慎修订适合我国银行业的权重系数,二是引入流动性风险的宏观审慎监管理念,三是协调与现存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的关系,四是建立流动性与资本并重的统筹监管模式,五是完善金融制度和金融市场。  相似文献   

3.
罗煜  张祎  朱文宇 《金融研究》2015,484(10):19-37
本文从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视角出发,探究银行微观主体行为如何影响宏观审慎与货币政策的协调。我们借鉴净稳定资金比例的设计理念,将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行为纳入传统理论模型,刻画出两种流动性管理行为对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效率的潜在影响及传导路径。在此基础上,采用我国50家商业银行2012年第1季度—2018年第2季度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我们发现,银行为提升长期流动性水平而进行的优化信贷资产结构的行为,能够显著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但是,部分净稳定资金比例较低的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调整非信贷资产结构的行为则有可能降低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因此,在执行既有流动性监管措施的同时,关注与引导银行资产结构调整方式,对增强宏观审慎与货币政策的协调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4.
罗煜  张祎  朱文宇 《金融研究》2020,484(10):19-37
本文从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视角出发,探究银行微观主体行为如何影响宏观审慎与货币政策的协调。我们借鉴净稳定资金比例的设计理念,将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行为纳入传统理论模型,刻画出两种流动性管理行为对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效率的潜在影响及传导路径。在此基础上,采用我国50家商业银行2012年第1季度—2018年第2季度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我们发现,银行为提升长期流动性水平而进行的优化信贷资产结构的行为,能够显著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但是,部分净稳定资金比例较低的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调整非信贷资产结构的行为则有可能降低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因此,在执行既有流动性监管措施的同时,关注与引导银行资产结构调整方式,对增强宏观审慎与货币政策的协调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5.
张明 《时代金融》2014,(7X):50-51
巴塞尔协议III最有争议的两个方面是对流动性新的要求,一个是流动性覆盖率(LCR),一个是净稳定资金比率(NSFR)。净稳定资金比率是指可用的稳定资金与业务所需的稳定资金之比,该比率的标准是应大于100%。NSFR强调资金风险,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提高银行风险结构变化,避免资金长短期的不匹配,减少由于银行资产和负债期限不匹配而增加的融资风险。本文给出了NSFR的估算式并给出了对于低于最低值的银行满足NSFR要求不同策略,并估计这些改变对于银行净利息差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巴塞尔协议III最有争议的两个方面是对流动性新的要求,一个是流动性覆盖率(LCR),一个是净稳定资金比率(NSFR)。净稳定资金比率是指可用的稳定资金与业务所需的稳定资金之比,该比率的标准是应大于100%。NSFR强调资金风险,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提高银行风险结构变化,避免资金长短期的不匹配,减少由于银行资产和负债期限不匹配而增加的融资风险。本文给出了NSFR的估算式并给出了对于低于最低值的银行满足NSFR要求不同策略,并估计这些改变对于银行净利息差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2008年9月雷曼兄弟倒闭,而在此之前对巴塞尔协议II基础框架修改的重要性早已经凸显。在2010年12月,巴塞尔委员会推出了巴塞尔协议Ⅲ,目的是为了控制流动性风险,其中提出了流动性覆盖比率和净稳定资金比率两项重要流动性监管指标。流动性覆盖比率旨在为银行在压力环境下超过30天流动性需求的资产提供足够的资金使银行有稳定的长期资金来源,满足各类业务资金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袁泉 《甘肃金融》2014,(12):67-68
模糊综合评判模型 (一)指标的选取和分类 本文选取了13项财务指标用于分析Y银行财务风险,将其分成两大类,为效益型指标:不良贷款率、最大十家客户贷款比率、总资产负债率、存贷比率、净拆借资金比率、成本收入比;成本型指标:拨备覆盖率、核心资本充足率、流动比率、现金流量债务比、资产利润率、资本利润率、每股收益。这些指标中既有对整个评价产生正向作用的指标也有负向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活期存款作为银行流动负债的主要构成部分,其不稳定性一直没有得到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本文利用面板VAR模型,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活期存款比率与上市银行风险承担之间的关系,以及流动性监管指标对活期存款的监管效果。结果表明:活期存款比率的增大会造成银行的风险水平上升;不同的流动性监管工具对于银行活期存款风险的监管效果不同:流动性比例无法提示活期存款风险变动,同时提高流动性比例不能有效地降低活期存款风险;存贷比与活期存款比率的相互反应并不明显;降低银行的流动性缺口能够抑制活期存款规模的过度扩张,因而流动性缺口率是目前控制活期存款风险最有效的流动性监管指标。  相似文献   

10.
根据《关于对商业银行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通知》的规定,从今年起对我国银行业的资金使用实行比例管理。这些政策的实施对我国银行业将产生以下影响: 一、对资产规模的影响。规定的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其中核心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4%。存贷比(不论是余额考核还是增量考核)不得超过75%,这就要求各家银行在不断扩大资产规模的同时,大力组  相似文献   

11.
信贷资产证券化是优化银行资源配置,提高信贷资金流动性的重要工具。本文利用我国2013年在银行重启资产证券化这一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与我国23家上市银行2008年至2017年的面板数据,研究信贷资产证券化对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信贷资产证券化有效提高了银行的盈利水平;(2)信贷资产证券化活跃组的银行盈利能力提高得更多,并且增强的趋势也较明显;(3)与非国有银行比较,资产证券化对提高国有银行盈利能力的作用更显著;(4)基于杜邦机制检验,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净利率的影响为负,对资产周转率的影响为正。这些实证结果为政府改进资产证券化政策提供了新的思路,即根据银行异质性特征,可以采取差别化政策,进而提高银行盈利水平并降低风险。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银行经营管理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三原则,构建商业银行证券化融资行为动机的Logistic模型,选取国内2005-2014年间42家商业银行成功发行的信贷资产支持证券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不良贷款率和资产收益率指标对资产证券化选择有显著影响,具有较低不良贷款率和较高资产收益率的商业银行开展资产证券化融资的动机更强;短期内,资本充足率、存贷比可能影响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融资选择;长期来看,付息债务融资成本上升以及流动性管理压力逐步增大将成为驱动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融资的直接动因。总之,资产证券化将会成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过程中重要的融资手段、资本管理和流动性管理工具。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梳理资本充足性、资产质量、流动性等监管因素影响银行同业资产发展的理论基础上,对我国15家上市银行2010—2015年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资本越充足、存贷比越高、资产质量越差、同业监管越宽松,商业银行同业资产的占比也越高;同时,由于在资产久期、资金盈余状况、经营战略和管理模式上的不同,大型银行和中小型银行在同业资产的运用上存在差异。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以期进一步规范和促进银行同业业务健康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14.
存贷比例即贷款总额/存款总额,是银行控制流动性风险的一项重要指标。在一般情况下,从银行盈利的角度讲,存贷比越高越好,但从银行抗风险的角度讲,存贷比例不宜过高。因为存贷比过高,流动性资金就不足,会导致银行的支付危机,也会损害存款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选取我国沪深交易所上市商业银行2007-2011年间的数据,研究商业银行创新能力与风险监管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实证结果表明,银行创新能力与不良贷款率之间存在负相关的关系,与资本充足率和存贷比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而且流动性比率对创新能力的影响不显著。这反映出提升商业银行的创新能力、走创新驱动型的发展道路,是实现我国银行业发展模式成功转型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DEA法测算我国13家主要商业银行2001-2009年的技术效率,然后着重考察银行产权结构、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资产收益率、非利息收入比和存贷比六类因素对其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样本期间,股份制结构、资本充足率、非利息收入占比正向显著影响银行技术效率,不良贷款率和存贷比对银行技术效率产生负效应,资产收益率对银行技术效率没有直接相关关系。银行应当对资产规模实施有效控制和优化,完善风险管理机制,提高资产质量,加大非信贷业务比重,同时注重合理分配存贷比。  相似文献   

17.
本文构建理论模型分析流动性监管影响银行风险承担的传导机制,发现流动性监管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取决于资产端和负债端中介效应的净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以2007—2019年中国51家商业银行为样本,运用断点回归模型检验流动性监管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结果发现,提高流动性监管要求,短期内会显著降低银行单位资产盈利能力,进而加剧银行风险承担行为,但长期会提高银行单位资产盈利能力,进而降低银行风险承担水平。进一步的中介效应分析发现,流动性监管要求与银行单位资产盈利能力呈U型关系,即提高流动性监管要求在长期会提高资产回报率,进而降低银行风险承担水平,但流动性监管对银行负债融资成本的影响不显著,说明流动性监管主要通过资产端影响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武汉地区法人银行的流动性问题进行探究,对流动性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并对法人银行的内部流动性管理提出了建议。从流动性监管数据、市场流动性、存贷比及资产期限结构等六个方面分析了其对法人银行流动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内部因素较外部因素对法人银行流动性影响更为显著。各法人银行应加强内部管理制度的建设,完善自身流动性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9.
针对国内1999—2014年134家银行,构建动态面板回归模型对资本监管、银行流动性风险与经济周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具有顺周期性,进一步分析发现,大型银行流动性风险的顺周期性较城市商业银行更为严重;(2)银行微观特征对流动性资产规模的影响是不同的;(3)对不同规模的银行来说,资本充足率通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银行流动性资产规模的偏效应是不同的。研究结果启示,应提高逆周期监管思路,减缓顺周期性;不应盲目地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资本充足率,当在一定的范围内时,有利于提高银行的流动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DEA法测算我国13家主要商业银行2001-2009年的技术效率,然后着重考察银行产权结构、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资产收益率、非利息收入比和存贷比六类因素对其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样本期间,股份制结构、资本充足率、非利息收入占比正向显著影响银行技术效率,不良贷款率和存贷比对银行技术效率产生负效应,资产收益率对银行技术效率没有直接相关关系。银行应当对资产规模实施有效控制和优化,完善风险管理机制,提高资产质量,加大非信贷业务比重,同时注重合理分配存贷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