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理性经济人”假说是古典经济学理论的前提,也是其经济认识论的重要内容,总的看来,古典经济学中的“理性经济人”概念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以理性经济人为前提而建立的经济学在各方面都受到挑战,其中主要的是经济理论和经济现实的不相关性和经济世界中的非理性因素两大问题。面对这种挑战,作为经济学新发展的博弈论和行为经济学都对理性进行了新的诠释。博弈论通过扩张理性来说明经济活动中的互动关系力图使经济理论更好地从可能走向现实;行为经济学力图通过在一定程度上削弱理性使经济学在面对经济现实时能有更大的作为。前者是使理性极度扩张,后者是削弱理性的刚性。作为经济学假设的理性是有一定韧性的,理性的扩张和削弱目的都是使经济学理论能直面经济现实。博弈论和行为经济学的殊途同归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经济学是有科学性的。  相似文献   

3.
张伟 《新疆财经》2001,(6):24-26
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假设是“理性经济人”,所谓理性,主流经济学一般解释为在给定约束条件下个体追求自利最大化的行为方式。主流经济学正是基于这个核心假设通过演绎推理,形成一种理解经济系统的抽象均衡模式。然而这种模式缺少经济史理论和其理论构建的经验支持,为了解决这个矛盾,经济学家们又提出了一些新的理性假说,如有限理性假说,角色理性假说等等。这些假说大大增强了经济学对经济现象与经济历史过程的解释力,但是它们仍存在严重缺陷,本文拟重新审视几个重要的理性假说,运用系统科学的研究方法,提出一个新的理性假说-经济系统理性假说。  相似文献   

4.
黎少峰 《开放导报》2004,(3):105-108
理性经济人假设是经济学的里程碑,主流经济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经济学公设中存在两种相悖的人性假设;人类同时具有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两种倾向,利己主义收敛于利他主义;由于集体理性和个体理性的冲突,完全理性并不必然带来福利的最大化;以机会成本理论证明了“有限理性”;非理性深刻地影响经济生活。作为结论,应根据经济分析和研究的不同需要设置人性假设:理性假设、非理性假设、理性与非理性共存假设。  相似文献   

5.
社会资本从社会学转向经济学研究的首要问题是建立社会资本的微观基础,一直以来,社会资本的经济学解释都是基于新古典经济学的"理性经济人"假设,但实际上社会资本与理性经济人假设是不相容的,社会资本的前提是不完全信息,而理性经济人假设本身是完全信息的。只有基于不完全信息,将个体的理性扩展为二元理性,在"社会经济人"假设下分析社会资本,并通过社会资本的非市场机制——信任关系,才能有效地使社会资本融入到主流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中。  相似文献   

6.
经济人假设在经济学中的支配地位显示了历史的、逻辑的一致性。首先,资本主义物质文明的膨胀使得人们对物质的追求上升到欲求层次,从而产生资源的稀缺性与欲望的无穷性之间的紧张,以致经济学转向了资源配置的研究;其次,货币拜物教式的金钱理性之崛起为经济人假设披上了理性的外衣和逻辑上的合理性,并将古典经济学强调的“自利”和“理性”蜕变为现代主流经济学的“自私”和“工具理性”;最后,形式逻辑的兴起将丰富多样的追求转变为可量化的效用单位,并在此基础上开始兴建基于理性的数理模型。  相似文献   

7.
吴清 《华东经济管理》2003,17(3):159-160
经济学大厦是建立在经济人这一重要基本假设基础之上的,任何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经济个体的行为,在经济学看来都是符合理性的行为。本文就从有效竞争与秩序的形成、车站的站与座队的设置以及对私自取水者的惩罚机制等方面来说明:正是从这一最基本的对人性合理的假设出发,经济学  相似文献   

8.
任何一种学说、理论不仅总是植根于社会生活的现实,而且也总是同前人的思想、理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特别是其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也与亚当·斯密的“理性经济人”假设有着内在的联系。探究这种逻辑联系,对于人们充分认识“理性经济……  相似文献   

9.
“经济人”假设是传统经济学中的理论基石,自亚当·斯密开创以来,不断受到来自经济学内部和外部的批判。新政治经济学对“经济人”阐述如下:“经济人”的本性——自利;“经济人”的行为目标——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经济人”的行为方式——理性。  相似文献   

10.
经济学人性假设的演进与超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燕 《南方经济》2005,1(6):24-27
本文以西方经济学“经济人”理论的发展演进为分析路线,分析了“经济人”假设的含义与缺陷,通过对“经济人”自利动机的内涵、理性选择与其辅助假设三方面的剖析、批判与修正,力图透视其发展进程中各种理论流派对这一人性假设的争论和修正,从而揭示其走向现实性的变化特征与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1.
周业安 《南方经济》2018,37(2):1-11
文章首先把行为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划分四个阶段,并分别阐述了每个阶段的主要理论贡献。其次,文章认为,行为经济学对经济学的理论贡献可以归结到两个方面:一是有限理性;二是社会偏好。有限理性有可能替代新古典经济学的理性经济人假说,而社会偏好理论则通过引入人的社会性,一改新古典经济学完全忽略人的社会性的做法,从而将经济学引入一个崭新的方向。从这个角度讲,行为经济学在未来完全有可能成为经济学发展的引领者。  相似文献   

12.
和谐理性假定与交易维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性经济人假设是经济学的基石,该假设在显现新的生命力的同时正面临困境。本文以系统视角分析人的交易行为,通过对一致性与均质性假设的不合理之处的修正,突破物质利益与精神利益、自利与利他的对立,提出了和谐理性的范畴。同时,作为“超越制度——一个循环累积的经济增长观”一文的微观部分,本文旨在打开“人”这个市场交易主体的黑箱,并以交易维度的新视角考察企业的性质,勾勒一个共融的经济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3.
市场经济最基本的参与因素是单个的经济人,要推动市场改革的进程,关键是要培育个人的经济理性。  相似文献   

14.
理性、有限理性和非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归纳分析了经济学中关于理性、有限理性和非理性的概念界定,认为对行为人的界定是区分经济学分析范式的一个重要标准,在此基础上对比了新古典经济学的理性假设、以及西蒙、超边际分析学派和K-T对有限理性概念的不同界定。  相似文献   

15.
资本市场的“合法”与非法掠夺 世界上,有些国家的资本市场已经成为特权利益集团掠夺公众财富的工具,成了扩大贫富差距的机器和制造社会不公的利器。这样的市场是逆向配置资源,配置到了糟蹋资源的企业中或个人手里,配置到效率低下的企业中。这样的市场经济是政治人理性,不是经济人理性,它颠覆了经济学原理。  相似文献   

16.
相对的变化的理性经济人假设是在马克思经济学逻辑基础上提出的,这一假设主要强调了人的行为与外部约束条件的动态交互。经济人假设同时也是现代经济学进行研究的基本假设,诸如宏观及微观经济学、信息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等无不是以其为基本出发点的,证明这个假设是无可争辩的(可成立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经济学是以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人作为其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的,因此经济学研究中应充分尊重人的主体性,充分理解人的动机、能力、人类行为以及人与人关系的复杂性。目前,西方主流经济学对人的假说归根结底是对“经济人假说”(Hypothesis of Econemic Man)的看法,这一假说是当前仍居正统地位的主流经济学理论最核心的基础.对这一假说的修正、补充或重新理解.形成了主流经济学本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论文贯穿经济学思想史综述了人类对理性、有界理性的认识及其学术前沿:首先介绍作为经济学大厦基础的理性选择理论;然后阐述Simon(1955)早期有界理性的思想;最后以现代心理学与经济学等交叉学科的视角,对社会偏好、自控问题、不确定下的判断、框架效应等问题一一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9.
王微 《特区经济》2009,240(1):145-148
本文以农民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设过程中,由于个人、企业和地方政府的经济人理性行为导致制度流于形式,难以施行为突破口,分析了农民工基本养老保险问题上地方政府、企业、农民工的经济人理性行为表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民工基本养老保险低水平起步;只建个人账户;个人账户由中央统筹、可转移/不退保等顺应或抑制各方经济人理性行为的制度对策。  相似文献   

20.
政府本应该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的自由思想输入中国,中国人开始关注个人意识,追求个体权利。在全盘否定传统伦理道德准则之后,中国人迎来了瘸腿的“理性经济人”概念。在中国经济的增长的同时,另一项数据也在飙升,即各类腐败事件与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公众都感叹人心不古和急功近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