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要闻回放     
保监会:积极稳妥发展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 保监会日前通知,要求各财产保险公司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发展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业务。通知要求,各财险公司应加强市场调查和研究力度,深入分析市场需求及其风险特征。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积极拓宽业务渠道,探索与汽车生产企业、银行等各方合作的新模式,开发适合市场需求的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产品,积极稳妥推进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业务发展。(中经网,2009年6月9日)  相似文献   

2.
发展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是保险业积极促进国内汽车消费的一项重要举措.既能间接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增长,又能帮助银行管理贷款违约风险.本文通过构建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绩效模型,分析得出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能间接提高购车人信用等级,并为保险公司寻找新的利润点和融资渠道.最后根据绩效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刘清 《中国保险》2002,(11):52-54
随着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国家消费贷款政策的不断完善,个人超前消费意识的提高,通过分期付款方式购车呈猛增趋势,同时也促进了我国汽车消费信贷保证保险的发展.从1999年起各家公司相继开发了不同版本的机动车辆消费贷款保证保险条款,使该业务发展如火如荼.  相似文献   

4.
冶生中  何建英  陈欣 《银行家》2008,(5):107-109
保证保险是借款人作为投保人,向保险公司购买保险,由债权人作为被保险人并在债务人违约的情况下享有保险利益的保险品种.保证保险具有保障贷款安全的功能,是银行个人汽车消费贷款、个人综合消费贷款、个人住房贷款等个人信贷业务保障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5.
信用保证保险包括保证保险和贸易信用保险两大类,保证保险义涵盖了企业贷款履约保证保险和个人贷款履约保证保险。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观念逐渐转变,个人汽车消费贷款履约保证保险、个人住房贷款履约保证保险市场有所扩大,  相似文献   

6.
《中国保险》2009,(6):7-7
日前,中国保监会下发《关于促进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业务稳步发展的通知》,要求各财产保险公司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发展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以下称“车贷险”)业务。  相似文献   

7.
车贷游戏     
7月末以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的部分保险公司相继宣布停办汽车消费贷款履约保证保险(简称车贷险)业务,还没有停办这项业务的保险公司也开始明显收缩,在汽车消费市场激起强烈反响。车贷险的全称是汽车消费贷款履约保证保险,是指购车人要想获得银行的按揭贷款,必须先购买这种保险,由保险公司负责调查贷款申请人的资信,签发保单。借款人凭保单向银行申请贷款,如果借款人不能按约定还款,则由保险公司承担银行的损失。而此次各大保险公司纷纷叫停该险种的原因就在于赔付率太高,使之成为亏损险种。据有关统计:截止2003年7月底,江苏无锡市…  相似文献   

8.
保险公司机动车辆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对于汽车贷款的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随着汽车贷款风险的逐步暴露,由于保险公司不能履行保证保险责任,使银行汽车信贷业务的发展受到了冲击,银行业与保险业的合作难以继续.本文从济南市保证保险形式和汽车贷款发展状况入手,对保证保险对汽车信贷业务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刘峰 《中国保险》2004,(1):37-40
最近,汽车消费市场出现一种背离现象:一方面,随着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的出台,汽车金融公司呼之欲出;另一方面,保险公司纷纷放弃了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在国内汽车市场发展迅猛、汽车消费贷款业务由于汽车金融公司的加入面临新的飞跃的宏观环境下,本应是大有作为的保险公司却纷纷停办了车贷险,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冰火两重天的局面?  相似文献   

10.
杨剑威 《金卡工程》2010,14(6):85-85
自1988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湖南省分公司开办”企业借款保证保险”业务以来,中国大陆保险企业经营保证保险已经快20年了。在这期间,我国相继开办了企业借款保证保险、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个人住房信贷保证保险等险种。自从保证保险在我国的开放,其在保险实务中也显然受到了广大消费群众的欢迎和青睐,以车贷险为例:伴随着汽车消费需求的增长,车贷险速度迅猛增长,2001年和2002年达到了高潮。广州地区的汽车贷款99%,是以保证保险为担保方式。  相似文献   

11.
对于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在法律性质上究竟是保险还是保证,在理论界争议颇大。我国新修订的《保险法》虽然明确规定财产保险业务包括保证保险,但并没有对保证保险进行定义。本文从界定保证保险的内涵出发,在剖析目前存在的错误观点的基础上,论述了保证保险的法律性质和保证保险合同的主体,进而提出了合理构建保证保险法律关系的总体设想,并力争澄清保证保险合同的独立性、法律适用以及与合作协议和保证担保的关系等理论问题,以期为汽车消费保证保险合同纠纷的解决和我国今后保证保险业务的重新开展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我国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现状 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汽车消费信贷,是二次世界大战后兴起于西方国家的一种消费信用形式,它产生的根源在于:一方面,社会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而社会消费需求滞后于生产的发展,导致生产与销售矛盾十分突出;另一方面,银行资金充裕,在发放生产性贷款后仍然过剩,信贷从生产领域走进消费领域.  相似文献   

13.
保险公司机动车辆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对于汽车贷款的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随着汽车贷款风险的逐步暴露,由于保险公司不能履行保证保险责任,使银行汽车信贷业务的发展受到了冲击,银行业与保险业的合作难以继续。本文从济南市保证保险形式和汽车贷款发展状况入手,对保证保险对汽车信贷业务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自1988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湖南省分公司开办“企业借款保证保险”业务以来,中国大陆保险企业经营保证保险已经快20年了。在这期间,我国相继开办了企业借款保证保险、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以下简称“车贷险”)、个人住房信贷保证保险(以下简称“房贷险”)等险种。但是,  相似文献   

15.
最近一段时间,一些保险公司相继宣布停办汽车消费贷款履约保证保险业务,还没有停办这项业务的公司也开始明显收缩.媒体对各保险公司相继淡出车贷险市场的报道很多,总结起来有这样几个说法:一是"信用风险论".国内信用评估和征信体系尚未建立,购车人信用差,道德风险严重,赔付率飙升.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汽车消费贷款的迅速增长,贷款风险问题成为商业银行日益重视的一道课题,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业务正是顺应市场的需要而推出的.它不仅帮助银行有效锁定风险,也为保险公司创造了新的业务增长点,并且使贷款购车的消费者方便借款,得以尽享金融便利服务。  相似文献   

17.
保监会《关于规范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在贷款流程、除外责任、索赔顺序、承保期限等方面对银行汽车贷款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该《通知》将被保险人(银行)的实质性审查义务作为保证保险合同生效的要件值得商榷,也没有合理、公平地划分保险公司和银行之间的风险。对此,作者认为,商业银行在汽车消费贷款中不能过分依赖保证保险,积极探索汽车贷款风险防范的其他途径,巧妙利用保险公司的先索抗辩权并不包括汽车的其他财产险、偷盗险等险种的有利条件,注意区分汽车贷款诈骗的情况,严防保险公司对诈骗做扩大解释,从而有效防范和化解汽车贷款义务中存在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健康的消费金融生态构建需要专业信用中介特别是消费贷保证保险帮助金融机构管控贷款逾期风险并提升居民融资效率.然而消费贷保证保险能否发挥预期风险管理的金融功能,还是反而因为产品费率高而造成消费者负担过重,是当前政策制订和消费金融实务共同关注的课题.本文抽样整理了2011~2019年期间350份裁判文书网关于消费贷保证保险纠纷的判决文书,统计发现我国消费贷市场的综合贷款利率平均为26.39%,其中保证保险年化费率均值为17.86%.通过截断回归方法实证发现,消费贷保证保险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可以促进消费者还款,具备一定风险管理功能;但综合借贷利率与还款比例间存在显著倒U型关系,表明我国消费贷市场借款成本偏高.本文从保险公司与监管两个层面出发,为处理我国消费贷保证保险市场的现存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保证保险业务在银行汽车消费贷款、房屋按揭贷款等业务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随着业务的迅速发展 ,保险公司拒不理赔 ,银行的贷款险而不保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为弄清问题的症结所在 ,防范此类业务可能出现的风险 ,本文对保证保险的法律性质、合同各方的权利义务等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保监会《关于规范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在贷款流程、除外责任、索赔顺序、承保期限等方面对银行汽车贷款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该《通知》将被保险人(银行)的实质性审查义务作为保证保险合同生效的要件值得商榷,也没有合理、公平地划分保险公司和银行之间的风险。对此.作者认为,商业银行在汽车消费贷款中不能过分依赖保证保险,积极探索汽车贷款风险防范的其他途径.巧妙利用保险公司的先索抗辩权并不包括汽车的其他财产险、偷盗险等险种的有利条件,注意区分汽车贷款诈骗的情况,严防保险公司对诈骗做扩大解释。从而有效防范和化解汽车贷款义务中存在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