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选取1997年3月-2009年6月中国对外反倾销案例的涉案产品和国内相关进口竞争性产业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定量评估中国对外反倾销措施对进口竞争性产业的救济效果。结果表明,虽然反倾销措施对中国相关进口竞争性产业具有显著的救济作用,但是贸易转移效应和上下游产业继发性损害效应的存在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上述产业救济效果。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中国对相关国外进口品实施反倾销的路径选择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反倾销是当前国际贸易政策领域研究的热点,而其对发起国国内受损害产业的救济效果则一直是这一方向研究的重点。目前已有研究主要关注于反倾销对受损害产业(企业)绩效的救济效果,而对这些企业在国内市场中生存状况的影响则鲜有研究。为弥补这一不足,本文选取2006年中国对韩国、日本、中国台湾、新加坡4个地区发起的化工产品"双酚A"反倾销典型案件,采用离散选择模型和倾向评分匹配方法定量考察对外反倾销对中国受保护企业生存率的实际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就双酚A这一案件而言,对外反倾销措施与中国受保护企业总体生存率之间不仅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而且存在显著因果关系,但是与预期相反,对外反倾销措施实际上显著降低了中国受保护企业的总体生存率。针对这一结果,本文从企业所处的外部市场环境和企业内部的核心能力两个方面分析了其背后可能存在的原因。最后,本文提出构建以"提高中国进口竞争性企业生存率"为目标的反倾销发起机制设计。  相似文献   

3.
中国反倾销措施产业救济效应的作用机制和实际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选取1997年3月至2009年6月中国对外反倾销案例的贸易、投资和产业数据集,以构建微观面板数据模型定量评估反倾销措施通过影响涉案产品的进出口贸易、涉案领域FDI最终作用于国内进口竞争性产业的实际救济效果.结果表明,虽然存在贸易转移效应和投资跨越效应,但反倾销措施对中国进口贸易仍然存在显著的救济作用;而对外实施反倾销措施也极易引发指控对象国的贸易报复,反过来限制中国相关产品的总体出口;总体而言,尽管存在上述正反两方面的影响效应,但最终中国反倾销措施对国内进口竞争性产业确实产生了显著的正面救济效果.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中国对外实施反倾销措施的制度路径选择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Kee和Tang(2016)模型框架,采用交错型双重差分法首次研究了中间品对外反倾销对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对异质性交错型双重差分法的处理效应进行了充分讨论。研究表明,对外反倾销措施的实施显著提升了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机制分析发现,对外反倾销同时通过调查效应和成本效应影响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成本效应起主导作用,且对外反倾销对低加成率企业影响更大。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对外反倾销对进口中间品种类较少、技术复杂度较低企业的出口国内增加值率提升作用更显著。本研究为如何更好借力反倾销措施提升本国制造企业出口竞争力提供了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利用1999-2009年中国对外反倾销申诉数据,本文运用Logit模型和经典线性模型,实证测量了行业企业单位数、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数、总资产贡献率、资本密集度、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竞争力指数、进口渗透率,对中国对外反倾销行为在发起阶段的影响程度,提出行业企业单位数、总资产密集度和进口渗透率是发起反倾销申诉的重要影响因素,进口渗透率和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是影响申诉频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利用1998—2011年中国基础化工产品反倾销案件海关HS八位税则号的涉案产品数据,对中国实施反倾销措施的直接经济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反倾销指控对象国进口市场份额的趋势中能发现明显的进口限制效应;从反倾销涉案产品进口单位价格的变动中能发现较强的价格效应;从无损害或撤诉结案案例相关变量的变化中能发现调查效应;从先后两次遭受反倾销调查产品的对象国与非对象国进口市场份额的走势中能揭示贸易转移效应的负面影响;通过贸易限制、价格变动、贸易转移等方面归纳了对外实施反倾销措施的直接经济效应,突出了各种效应之间的联系,并设定实证模型对反倾销措施的直接经济效应进行检验,总体来看,对外实施反倾销措施能够起到保护和救济国内产业的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Stackelberg寡头垄断模型证实了反倾销导致企业贸易成本上升会触发企业反倾销跨越动机对外直接投资.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分析证实了中国企业反倾销跨越动机对外直接投资的存在,并且进一步发现东道国由于失业率上升而实施的反倾销会强化反倾销跨越投资动机,而经济衰退或贸易失衡引发的反倾销则有可能削弱反倾销跨越投资动机.  相似文献   

8.
加入 WTO十年来中国对外反倾销实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2001年加入WTO十年来,中国成为了目前世界上对外实施反倾销最多的国家之一,本文将对十年来我国对外反倾销的实践做出总结分析。我国的反倾销实践在调查时间、调查的结果、反倾销税率、反倾销的国别与产品方面,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既有共通之处,也有自己的特点。而在政策效果方面,我国的反倾销措施对于国内产业的救济和涉案产品的进口限制收效显著;同时,反倾销带来的进口转移、直接投资规避现象等也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9.
2012年9月,欧盟对进口自中国的光伏产品启动反倾销调查.欧盟是中国光伏产品的最大出口地.欧盟对华光伏反倾销的裁决,关系到中国涉案企业以及光伏产业的生存与发展.本文应用事件研究法,利用沪深股市16家遭遇反倾销抽样调查的光伏上市公司日报酬率数据,实证检验欧盟对华光伏反倾销初裁与终裁事件的影响,并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对外反倾销威慑力能否有效抑制国际对华反倾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1981—2007年的国际对华反倾销数据和负二项回归方法,发现中国对外反倾销威慑和报复能力对国际对华反倾销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抑制效应。此外还发现,宏观经济不是影响国际对华反倾销的主要原因;外国货币的升值会导致国际对华反倾销的增加;反倾销案件是国外利益集团要求政府对其实行贸易保护的结果。本文据此提出中国应维持汇率稳定,完善行业协会,降低对某些国家过高的出口集中度和适度对外反倾销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企业内部资源配置为视角,检验了进口竞争对企业内部产品专业化的影响。研究发现,进口竞争显著地促进了中国企业的产品专业化程度。进口竞争的加剧促使企业缩小产品生产范围,使其将资源集中到少数核心产品的专业化生产和销售上来。这一过程伴随着企业产品种类的减少和企业整体产品范围偏度的集中。本文利用中国对外反倾销冲击作为进口竞争程度下降的拟自然实验,考察了企业是否受反倾销保护对其产品专业化程度影响的因果效应。进一步的异质性检验表明,相比加工贸易而言,一般贸易产生的进口竞争对企业产品专业化的促进作用更大;相比低收入国家而言,来自高收入国家的进口竞争对企业产品专业化的促进作用更大。本研究对如何理解进口竞争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提供了来自企业内部产品配置的证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1999-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全球反倾销数据库的匹配数据,在准确测度企业成本加成的基础上,运用倾向得分匹配和倍差法,首次研究了中国对外发起反倾销对制造业企业成本加成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反倾销保护显著提高了企业成本加成。这一结论在改变指标测算方法、替换样本和引入动态模型后保持高度稳健。反倾销保护对企业成本加成的促进作用随着出口强度的上升而减弱;反倾销措施的实施没有通过成本渠道影响成本加成,反竞争效应是成本加成上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墨西哥最近对自中国进口的部分机电产品取消了设限,但仍有一些产品继续设限维持原反倾销措施,向墨西哥出口的企业对此应予以注意。现提供以下信息供企业参考。墨西哥结束对从中国进口速溶咖啡机的反倾销行政复审墨西哥经济部于2005年11月10日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中国企业对外投资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为东道国征收风险,因此对征收风险寻求救济至关重要。对外投资风险的救济途径主要为投资保险和投资仲裁,尤以投资仲裁为主。本文针对ICSID仲裁中有关中国对外投资的案例,讨论与分析征收风险中涉及的相关法律问题和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5.
基于美国1998—2007年对外反倾销案的动态面板数据,应用一阶差分广义矩估计方法(SYS-GMM)考察其关税和反倾销对被诉国出口贸易和贸易份额的影响,结果表明:美国关税和反倾销措施在被诉国和被诉行业中都存在贸易破坏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其中,对中国反倾销的贸易效应最大;比较关税与反倾销措施对被诉国出口的影响,发现美国实施反倾销措施的贸易破坏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远大于关税,表明反倾销措施已经成为美国取代传统关税控制进口的重要贸易政策。  相似文献   

16.
扩大进口对促进中国对外贸易平衡发展、减少贸易摩擦和提升企业绩效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基于异质性企业进口决策模型,构建目的地出口潜力和企业进口能力等指标,利用2001—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国海关数据库等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比例风险模型等方法进行实证检验和机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异质性企业在资源约束的条件下根据自身进口能力调整进口策略,企业会优先从最具技术优势或成本优势的国家(地区)进口,能力强的企业会逐步扩展进口边际;我国企业进口以技术寻求为导向,从出口潜力高的国家(地区)进口可以促进企业创新并形成后发优势,提升企业竞争力;企业进口的扩张可以提升企业的短期出口稳定性和长期出口竞争力。因此,我国政府可通过“一带一路”倡议、进口博览会等国际合作为企业提供更多的进口机会,进而实现高水平开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出口企业的特征会影响其遭遇反倾销诉讼吗?本文通过整理汇总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全球反倾销数据库以及中国海关数据库2000—2006年的数据,利用Logit和Probit模型,考察了中国出口企业频繁遭遇美国反倾销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在考察期内,企业的资本密集度越高,其遭受反倾销的可能性越大.国有企业和多产品企业更有可能遭遇反倾销.企业劳动生产率和企业规模均会显著影响其遭遇反倾销的概率,不过,企业劳动生产率和企业规模与企业遭受反倾销的概率之间并不表现为单调关系.具体来说,当企业规模较小时,企业劳动生产率越高,越容易遭受反倾销;而当企业劳动生产率较低时,随着企业规模扩大,其遭受反倾销的可能性也越高.此外,企业经营持续时间越长,其遭受反倾销的可能性越低,然而这一影响并不显著.本文的研究对于重新认识我国频繁遭遇反倾销的缘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以2012年化工行业对外反倾销案为研究对象,运用233家上市公司2012-2014年的年报数据,实证检验中国主动反倾销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外反倾销短期内显著提升被保护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这种提升通过"纯技术效率-技术效率-全要素生产率"的传导机制发挥作用。对此,从宏观和微观两层次分析对外反倾销下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过程,构建以"全要素生产率"为核心,以政府、行业和企业为主体的中国反倾销发起机制。  相似文献   

19.
彭聪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15):250-251
反倾销是指进口国当局为了保护本国产业,对来自外国的倾销商品采取的倾销措施,以提高倾销商品在进口国内市场的售价或减少进口数量。加入WTO近10年,中国企业面对国外提起的反倾销诉讼仍然反击乏术,国内学者已有相关研究,但与实际情况仍有差距,将就此展开结合实际经验的研究。总结了近年来发生的反倾销的经典案例,剖析了中国企业在应诉中所存在的弊病。结合中国实际,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提出了中国应对反倾销诉讼的对策。注重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能较好的与实际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各国间贸易战愈演愈烈,反倾销措施频繁使用。特定行业的进口反倾销措施在抑制行业进口、保护国内行业发展的同时,会对其它产业产生关联影响。本文构建了用于分析反倾销影响的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GEmodel),并以我国进口反倾销措施较集中的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业为例,模拟了该行业进口反倾销对其它行业的冲击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