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外资水务对我国城市水务产业安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水务产业作为公益性较强的行业,肩负着维持城市经济发展和保障城镇居民日常生活的重任。然而随着政府对公共行业市场化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FDI开始涌入到我国城市水务产业中来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本文从市场集中度、外资市场占有率、外资股权控制率三个方面分析外资水务对我国城市水务产业安全状况的影响。最后本文从市场结构、产业控制力和产业竞争力三方面提出维护我国水务产业安全,增强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占据全球市场份额70%的欧洲三大水务巨头,在中国却都有些水土不服,这说明“变脸”之后的中国水务市场水太浑,难养海外资本这些大鱼。[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理事名片     
《首都经济》2006,(10):96-96
国务院酝酿土地出让金改革,地产调控新国八条实施,外汇管理新规严格限制外资境内购房,城市公共设施市场化改革方案将出台,鼓励外资企业和社会资本进入水务市场[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陈建 《环球财经》2004,(5):34-35
占据全球市场份额70%的欧洲三大水务公司,在中国却都有些水土不服,这说明“变脸”之后的中国水务市场水太浑,难养跨国资本这些大鱼。  相似文献   

5.
蔡八弟 《上海国资》2006,(10):93-95
“国际知名的水务公司将在中国掀起一场投资水务的风暴”9周,常熟市准备将水务市场卖给法国苏伊士集团的消息不胫而走,尽管各方对出售的股权比例,出售价格的表述各不相同,但这一消息仍令业界哗然,在水务领域引起了一场不小的震动,也再次引起了人们对中国水务内外资之争的担忧。水务,这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基础行业,除了成为外资的盛宴,还有没有其他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水务全链条对非国有资本的实质性开放,着实让内外资们兴奋了好一阵子。现在,尚不习中国水性的外资在扎了几个猛子后,有的呛水离开了,民间资本乘机补进,欲抢水务老大的企业一时间风生水起。  相似文献   

7.
孙涛 《新财经》2004,(11):82-85
国有、民营和国外等三路资本,争先恐后地杀入中国水务市场。研究发现、融资、管理和公共关系,是企业能否在水务争夺战中获得胜利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罗薇 《产权导刊》2008,(9):38-40
在中国水务改革中。一路攻城掠地大演并购战的国际水务巨头——法国威立雅水务集团。在西安败走麦城。与此同时.一封力陈外资收购中国水务资产之弊的上书促成了国家发改委和建设部开始进行调查。  相似文献   

9.
谢安忆 《辽宁经济》2007,(10):64-65
中国房价的持续走高已经引起各方的关注,几经调控之后,房价还是居高不下,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外资的介入。由刚进入中国时的投石问路,到前几年的大举进攻,再到近几年的深度介入,外资一直以多种方式或明或暗地影响着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成为房价飙升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并且一部分外资机构恶意炒作中国房地产的行为会给中国经济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本文着重分析外资炒房行为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及危害,揭示外资在华炒房的真正目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李艳 《魅力中国》2010,(6):355-355,339
改革开放以来,外资在我国的数量逐渐增加,外资进入的行业越来越广泛。在中国已开放的产业中,每个产业排名前5位的企业几乎都由外资控制,中国28个主要产业中,外资在21个产业中拥有多数资产控制权。外资企业所具有的优势,会把投资国的市场结构传导到我国,这必定会影响我国的市场结构。因此,围绕引进外资促进我国市场的竞争,防止外资所带来的垄断,本文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及意见。  相似文献   

11.
“投资中国的水务市场倒底算不算得上是一桩好生意?又一家跨国水务巨头用脚投了票”。 就在“洋水务”纷纷看好中国水务市场的同时,另一些跨国水务巨头却选择了放弃。《经济观察报》日前报道,世界  相似文献   

12.
文章首先分析水务业的基本特征,进而运用伯特的五力竞争模型分析水务业市场结构,系统地分析了水务业目前的市场结构特点.指出其存在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3.
无论是家乐福风波,还是百思买事件,铁的事实告诉外资投资者,中国零售市场并不好混。只有真正懂得中国市场才能活得更好。  相似文献   

14.
中外水务在国内水务市场中的角逐开始白热化,几乎所有的投资者在招标竞争中都抛出惊人的价码来获取其中的股权。 在这种情势下,一些国外老牌水务公司一改前期势在必得的态势,开始悄然引退。相反,国内大大小小的社会资本却在蜂拥而入,本土水务发展如火如荼,中国水务市场未来发展正面临重新洗牌的局面。  相似文献   

15.
王羚 《环球财经》2004,(5):28-33
混乱的中国水市场,造成了不少两败俱伤的局面:跨国水务巨头已吃得营养不良,而本土企业也吃了不少暗亏。  相似文献   

16.
浅议自有品牌--本土零售企业突围利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12月11日,根据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中国零售业全面对外资开放,即外资在国内开店不再存在数量和地域限制。自此,中国零售业“与狼共舞”的时刻真正来临了。早已进入中国市场的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等零售巨头们凭借其资本、管理等实力长驱直入,零售市场的竞争异常残酷。面对这种严峻的压力与挑战,中国零售企业要突出重围,就要依靠发展自有品牌这把利刃。  相似文献   

17.
外资掘金烂尾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实施宏观调控以遏制过热的房地产投资,为外资逐鹿中国房地产市场铺下了“红地毯”。近期来中国寻找房地产投资机会的主要是来自美国和欧洲的基金,一批著名的海外基金投资机构纷纷活跃在烂尾楼市场。而外资之所以钟情“烂尾楼”市场,是因为烂尾楼交易及开发速度快,适合基金快进快出。事实上,近两年上海、广州、重庆等地的烂尾楼收购市场,早已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海外基金和投资银行的身影。  相似文献   

18.
水务市场有多大,谁也说不清,有人说有几千亿,也有人说有上万亿。但是,种种关于水务市场淘金的版本都不约而同地呈现出这样一个图景:水务市场是一个错落有致,投资环节丰富,回报也诱人的产业。  相似文献   

19.
2002年,当中国加入WT0一周年之际,人们总以为会有众多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保险市场大显身手,孰料此时却有不少名的外资保险公司撤离中国市场。  相似文献   

20.
外资介入中国上市公司的并购活动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必然和积极要求;但目前的外资并购国有股和法人股活动受到实际操作性不强、可购股权流通性差和现有并购系统缺陷等问题的制约;外资并购的关键意义在于提供了一个制度的创新与开放的契机,应该把握时机,从规则细化、增加并购方式和市场流通性、推进公司治理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等方面完善中国资本市场的并购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