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提升高速铁路夕发朝至列车的吸引力,选取高速铁路夕发朝至列车旅客作为调查对象,从旅客的基本属性、出行意愿、选择偏好、旅客来源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分析高速铁路夕发朝至列车旅客群体特征,并采用卡方检验和方差分析对高速铁路夕发朝至列车进行竞争力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全周开行高速铁路夕发朝至列车、合理确定列车始发终到时间和动车组速度等级、引入收益管理、监测既有客运产品客流等高速铁路夕发朝至列车客运产品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实现高速铁路夕发朝至列车日常化开行的需求,在阐述列车开行方案现状、天窗设置现状、客流特征及需求分析、卧铺动车组运用现状等高速铁路夕发朝至列车开行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天窗内各专业工作项目及天窗需求数量,论证车站隔日开设天窗的理论可行性,提出等天窗模式下的列车开行原则及保障条件,并以高速铁路夕发朝至列车运行时长为优化目标,以到发时间域、沿线车站到发线数量为约束条件,建立数学优化模型,最后以京广高速铁路夕发朝至列车开行需求为实例分析求得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3.
高速铁路夕发朝至列车需求对于制订夕发朝至列车开行方案至关重要。以旅客出行关心的直接费用、时间损失、疲劳恢复等因素构建计算模型,通过有效时间价值和低效时间价值将时间损失和疲劳恢复转化为直接费用,并对有效时间价值和低效时间价值进行不同取值,得到综合费用。结果表明,在1 500~3 000 km的范围内,随着时间价值的提高,旅客选择高速铁路夕发朝至列车的可能性逐渐缩小;高速铁路夕发朝至列车主要的服务客户应为时间价值在50元/h以下并且距离不宜超过2 400 km的客流;高速铁路夕发朝至"D"字头列车较"G"字头列车对旅客而言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4.
基于周期天窗的高速铁路夕发朝至列车通过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高速铁路开设周期天窗的必要性,运用"斜率分析法",给出了在开设2 h检查天窗、且矩形天窗分段数分别为2、3、4时,上下行夕发朝至列车开行数量的计算方法,并总结天窗分段数对夕发朝至列车"可行区域"的影响规律。最后,以京广高速铁路为例,计算结果表明,当采用"北京西—石家庄—长沙南—广州南"4个矩形天窗分段时,上下行夕发朝至列车数量可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5.
<正>为更好地满足广大旅客出行需求,从2015年1月1日起至3月15日春运结束,铁路将在北京至广州、深圳间与上海至广州、深圳间,增开8对高铁动卧夕发朝至列车,车票自2014年12月20日起发售。随着长距离高铁列车不断增加,很多旅客提出了乘高铁夕发朝至的需求。开行高铁动卧列车是铁路着眼市场需求、创新高铁运营方式的一次具体实践,对充分利用高铁运力资源、满足旅客出行需要具有重要作用。高铁动卧列车分别安排在北京至广州、  相似文献   

6.
针对高速铁路动卧列车的开行状况剖析当前客流市场,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挖掘分析高速铁路客流市场趋势、客流市场成分、旅客倾向性选择,以及航空与高速铁路的旅客行程距离选择。在此基础上,从高速铁路旅客列车开行方案、席别分配、车票价格3个方面对其客运产品进行设计,提出节点换乘为主、直达为辅的运行方案,最后从宣传和体验、价格、促销、服务对高速铁路客运产品提出营销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高速铁路旅客高标准、高质量的出行需求,针对现有研究中双层规划模型存在的问题,均衡考虑运营企业利益和旅客需求,建立反映高速铁路旅客行为的双层规划模型.在客流分配的下层规划模型中根据服务网络结构,结合失败概率的换乘惩罚,采用合适的路径搜索算法进行客流分配,并基于客流分配结果对高速铁路列车开行方案进行评价.通过算例分析得到列车开行方案较优解,验证模型和算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我国高速铁路网基本形成,长距离列车开行模式选择对于高速铁路成网条件下列车开行方案设计具有重要意义。为提高高速铁路长距离列车的运输效益,充分考虑直达或中转客流需求、动车组运用与检修、高速铁路运输组织对长距离列车开行模式的影响,建立高速铁路长距离直达或中转换乘选择模型,并研究其求解。以2020年新增高速铁路长距离起讫点为对象,进行长距离直达或中转换乘选择的实例论证,提出兰州—青岛、北京—兰州、北京—银川等12个起迄点之间新增开行高速铁路长距离直达列车的规划设想。结果表明,应用长距离直达或中转换乘选择模型能够解决高速铁路成网条件下长距离列车开行模式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阐述高速铁路夕发朝至列车列车任务、热备任务、检修任务及停留或回送任务等日间运用任务的基础上,根据列车在日间担当任务的不同,将高速铁路夕发朝至列车运用模式分为独立运用、套跑运用和热备运用3种模式。通过对3种模式的优缺点、面临的主要问题及适用性进行分析,提出各模式在实际应用中的建议,为更好地协调车底运用计划编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高速铁路列车开行方案应充分考虑旅客的乘车选择行为,尽可能满足旅客的乘车需求,提升高速铁路的服务质量,体现以人为本。引入非集计理论的Logit模型分析旅客的乘车选择行为,在此基础上建立高速铁路列车开行方案优化模型,协调优化高速铁路列车开行收益和旅客乘车选择满意度。根据模型多目标、非线性的特点设计粒子群优化算法,以某高速铁路为例对模型和算法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1.
列车开行方案与客流需求的适应性水平,对铁路客运服务水平的提升具有一定的影响。为提升列车开行方案与客流需求匹配程度,阐述列车开行方案与客流需求适应性特点,从总量适应性、结构适应性及质量适应性3个方面,构建列车开行方案与客流需求适应性评价体系,采用AHP-集对分析方法对列车开行方案与客流需求适应性进行量化评价。以郑西高速铁路为例,对各月份客流需求与当前列车开行方案适应性进行评价,得出列车开行方案与月份客流需求适应程度综合排序结果,提出相应的列车开行方案微调建议。研究表明,列车开行方案与7月的客流需求最为适应。  相似文献   

12.
根据我国高速铁路网距离长、覆盖面大的特点,在分析高速客流分类及组织模式的基础上,从中长途高速客流组织跨线模式和换乘模式的2种模式,分析安全性、旅客服务水平、设备利用率、运输组织复杂性等因素对不同列车组织模式的影响,提出对我国中长途高速列车开行模式的选择,应在客流需求调研的基础上,研究换乘对客流损失率的影响,并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从而提高高速铁路运营组织水平。  相似文献   

13.
探讨客运专线在开设矩型天窗条件下,继续开行夕发朝至旅客列车的可行性。分析倾斜矩型天窗和垂直矩型天窗对行车的影响,并以京沪高速铁路为例,研究开行夕发朝至旅客列车具体的组织方式。  相似文献   

14.
为增加高速铁路干线的输送能力,有效利用夜间线路能力,开行多样化运输产品,对高速铁路夜行列车的合理开行距离进行研究。以旅客的综合出行费用最小为目标,从直接费用、旅客时间损失费用和疲劳恢复时间费用3方面构建优化模型,采用定量分析法求解,分别对250km/h和300km/h的夜行列车、日间列车和航空客运产品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不同线路情况下高速铁路夜行列车的合理开行距离,为高速铁路夜行列车合理开行提供研究支撑。  相似文献   

15.
2009年12月26日,武广高速铁路正式开通,列车“夕发朝至”或“朝发夕至”,班次密,运行速度快,在途时间大幅度缩短,加快了火车运行周转频率,在不增加火车(车厢)的情况下,无形中增加了铁路运能,成为铁路抢占客流的法宝。与之相比,以班次密集、就近下车、门到门运输服务为特色的道路客运业,优势却在削弱。  相似文献   

16.
旅客列车开行方案是高速铁路运输组织的核心,基于物理路网的客流分配问题是开行方案优化的基础。为了提高我国高速铁路列车的服务水平,优化列车开行方案,遵循按流开车的基本原则,根据客流预测结果将客流分为高速客流、中速客流2类,在此基础上,以全部旅客的广义出行费用最小为目标,构建基于物理路网的高速铁路客流分配优化模型,采用LINGO软件进行求解,并通过案例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及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旅客运输需求是我国铁路客运专线运输组织与经营管理的基础。从市场总量、客流性质、旅客平均运距、跨线客流比例几方面概括我国铁路既有线客运市场的现状特征,基于京津城际铁路客流调查数据,分析城际客运专线客流量的周期性与波动性特征以及客流构成情况。参考国外高速铁路运营的成功经验,提出在坚持路网整体性和产品多样性的前提下,合理运用节拍式列车开行方案,满足旅客出行需求,对我国客运专线客流组织原则及合理开发客运专线产品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旅客出行需求不断提高,需要同时考虑旅客出行时段选择与运输企业效益,来优化调整高速铁路列车停站方案。针对一条拥挤的高速铁路客运走廊,分时段确定列车停站计划和开行频率,阐述影响旅客出行时段偏好的2个重要因素——吸引度与可达度,据此构建旅客出行阻抗函数,构建双层规划模型,上层规划是以运营成本最小为目标的整数规划模型,用于确定列车停站方案;下层规划是一个用户平衡模型,用于计算客流在停站方案上的分配结果。根据模型特点设计启发式算法,并通过算例对模型和算法进行验证和分析。研究表明,考虑旅客出行时段偏好优化高速铁路列车停站方案的方法,能更好地匹配旅客需求分布,为旅客提供优质服务。  相似文献   

19.
武广高速铁路作为我国高速铁路骨干运输线路,承载的旅客运输任务逐年提升。目前武广高速铁路开行跨线列车数量较多,占用了较大的车站和线路通过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通过能力的提升。在阐述跨线列车的比例、速度、始发终到站分布、停站方案和越行方案等基本特性的基础上,分析跨线列车对车站能力的影响,以及跨线列车的接入时间、运行调整、比例和分布对通过能力的影响,结合武广高速铁路客流高峰小时与非高峰小时的行车特点,提出跨线列车的组织模式为高峰期单一模式、非高峰期混合模式的建议,为优化武广高速铁路跨线列车组织模式、提升综合效率效益提供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家高速铁路建设的推进,武广高速铁路衔接通达的线路不断增加,行车量也逐步增加。长沙南站和衡阳东站作为多方向接入车站,分别与沪昆高速铁路和湘桂铁路交汇,长沙—衡阳区段行车量达到143.5对/d,运输能力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旅客运输需求。在阐述武广高速铁路长沙南站列车开行情况的基础上,分析研究车站间隔时间、列车开行方案、设备设施布局、到发线运用等影响长沙南站通过能力的主要因素,提出采用分段解锁方式、调整列车开行方案、改造完善车站设施、优化到发线运用等措施,为进一步提高长沙南站的通过能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