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产业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角度对主导产业选择的传统理论作了综述,并概括了我国区域主导产业研究的进展情况.提出我国的主导产业选择研究还存在以下不足:(1)缺少多层次和系统化反映区域特征的区域主导产业研究;(2)缺少对传统第一、第三产业的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3)缺少对特殊经济区域的主导产业选择研究.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反思以往的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研究,发现其存在一个严重缺陷,即忽视产业的微观基础,"就产业论产业".鉴于此,本文尝试将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建立在微观基础之上.本文认为:一个由众多具备很强价值创造能力的、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组成的产业一定是能够保持持续增长、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产业,也就是说,作为区域主导产业,必须具有竞争优势与很强的价值创造能力.在此基础上,为衡量和判别产业的价值创造能力,本文引入一个新的主导产业选择指标:EVA.最后,本文运用EVA对江西省的主导产业选择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3.
基于因子分析法对山东省各产业的竞争力水平进行总体评估,从微观层面剖析产业的竞争力状况,依据竞争力排名确定主导产业,可以为区域经济发展主导产业的选择提供建议;同时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各产业现存的优劣势状况,提出推动区域主导产业发展的针对性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一、主导产业选择的基准研究述评 在产业经济理论史上,许多经济学家提出了界定和选择主导产业的基准.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教授对主导产业的研究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它在《主导部门和起飞》(1998)一书中,提出了产业扩散效应理论和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即"罗斯托基准",这一基准的含义是:选择具有扩散效应的部门作为主导产业部门,将主导产业的产业优势,辐射传递到产业关联链上的各产业中,以带动和促进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方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地区的主导产业的合理选择.经济欠发达地区要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经济追赶,必须根据自身经济发展阶段和要素禀赋特点合理选择区域主导产业.本文分析了经济欠发达地区主导产业选择面临的现实约束,并提出了欠发达地区选择和培育主导产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主导产业选择研究》评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世银博士的《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主导产业选择研究》最近由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有以下优点:第一,多学科的综合研究。把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三门学科结合在一起来研究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主导产业的选择,是很有理论价值的新研究。它科学地界定了主导产业的内涵,分析了主导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效应,特别是主导产业与区域产业结构的关系。该书列举了13种不同的观点,作者认为,所谓主导产业,就是在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产业,是指那些产值占有一定比重、技术先进、增长率高、产业关联强,对其他产业和整个经济发…  相似文献   

7.
一、关于区域产业结构的确立 一个区域产业结构的建立,关键是选择好主导产业。因为,有什么样的主导产业,就相应地要求发展什么样的配套产业,就会出现与之适应的产业结构。在传统体制下,我国各个区域的主导产业选择都是由中央确定的。根据国民经济各个发展时期的“五年计划”安排,中央直接决定了各重点产业的区域分布,地方很少有决策权。随着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各地方有了相当大的投资自主权。特别是出现了投资主体(中央、地方、企业、集体、个人、外资及各  相似文献   

8.
独特、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海南省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但是随着经济发展规模的扩大和发展速度的加快,海南将面临严峻的资源环境压力.区域主导产业代表区域经济的发展方向,基于循环经济理念选择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产业,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区域循环经济发展.通过灰色关联评价和定性分析,对海南省产业结构进行分析与评价,筛选出海南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产业和潜在的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9.
一、区域主导产业选择原则 1.区域比较优势原则 从现实的地区经济优势产业出发,按照全国产业地区专业化分工的基本格局,结合本地区产业技术的进步程度及其相关产业的潜在能力,来综合选出符合社会需求导向原则、能取得相对比较利益的地区主导产业。这样,地区主导产业具有在本地区的产业比较生产规模优势、产业比较生产率优势和产业比较利益优势。衡量这一方面的指标,从区域专业化方面,有区位商;从生产能力方面,有产业的劳动力数量或素质、固定资产净值等;从生产成果方面,主要考察产业的国民生产总值或总产值、国民收入等指标。  相似文献   

10.
环渤海京津冀区域圈腹地成员河北省,在承接来自京津的产业转移基础上,需巩固和加强本地区的主导产业发展.本文量化并规范了能够代表产业发展核心经济优势、市场优势、技术水平、劳动力进步水平综合指标,遴选出河北省现阶段的主导产业,研究了优势、劣势产业的发展策略和优化整合区域圈产业结构方向.  相似文献   

11.
基于比较优势的区域优势产业内涵探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区域协调发展已成为学术讨论热点,它的核心在于不同区域的产业分工协作,根据各自优势条件选择优势产业加以扶持发展,避免产业结构的趋同性,在整体上互补互利.目前国内经济学界对区域优势产业的研究相对不足,因此本文将首先阐述区域优势产业内涵相关研究的现状,通过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理论的比较分析确立本文的理论基础,进而提出区域优势产业的定义内涵、基本属性、特征以及形成机制,最后分别对优势产业与主导产业、特色产业、支柱产业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主导产业是发展区域经济的主要推动力,近几年逐渐成为经济学界的研究热点。国内外学者对主导产业的研究,主要表现在主导产业选择指标体系的建立和综合评价方法的选择上。然而武陵民族地区由于地域、文化、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资本存量的特殊性,使得主导产业的界定和评判显得尤为重要。文章结合国外内研究现状,探讨武陵民族地区主导产业的界定,并提出武陵民族地区主导产业的评判方法,以武陵民族地区恩施州部分产业为例进行实证研究,提出恩施州应培育的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13.
矿区生态产业共生与区域经济耦合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生态产业共生将成为当代矿区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在此基础上,文章研究了矿区生态产业共生与区域经济增长、与区域产业之间特有的关联性、与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与升级、与整合区域资源、与技术创新、与区域市场运行效率等耦合机理问题.最后提出了矿区生态产业共生网络构建政府支持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发布通知,确定22家单位作为第一批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工作组织实施单位。其中,涉及纺织的有:清河县工业促进局,主导产业羊绒产业;常熟市服装城管理委员会,主导产业秋冬装产业;海宁经济开发区,主导产业皮革时装产业;嵊州市人民政府,主导产业领带产业;深圳市经济贸易和信息化委员会,主导产业时尚产业(含内衣、服装、黄金珠宝、钟表等产业)。  相似文献   

15.
将指标综合选择方法引入建筑产业评价领域,利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等分析方法,定量化地选定了12个观测指标,从资源要素、产业外部环境、产业内生能力3个方面提出区域建筑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针对该评价指标体系本身非递阶层次结构特点,利用网络分析法(ANP)建立了中国区域建筑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建筑产业竞争力进行了具体测定与排序.计算结果表明:建筑产业竞争力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东部和沿海地区表现明显优于西部和中部地区.  相似文献   

16.
基于模糊熵权的工程项目综合评标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工程项目建设中的评标问题,建立了基于模糊熵权的模糊决策分析模型.模型充分考虑到评标过程中的模糊性,以及评标专家对于工程建设的经验知识,运用模糊信息熵所反映数据本身的效用值来计算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用模糊熵权对事先专家确定的指标权重进行修正确定指标体系的综合权重向量,有效地解决了权重分配困难的问题,运用多属性决策分析中的双基点法综合分析评标专家的判断结果.为业主提供了投标人的标书对工程项目响应程度的优劣排序,对业主选择中标人的决策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目前,流行的公认的有关选择主导产业的依据是:生产率上升基准、需要收入弹性基准、关联度基准。笔者认为这三个基准是选择主导产业的必不可少的准则,但仅此而已是不够的。本文提出就业弹性基准,把它作为选择主导产业的尺度之一,并探讨我国各产业就业弹性与主导产业的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18.
资源型产业转型是指通过发展接替产业(包括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摆脱对原来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由原来以资源产业为主向非资源产业为主的转变。经过对资源型产业的收缩、改组、创新,以新的主导产业逐步替代老的资源型主导产业,以保证区域社会经济系统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产业生态:一个企业竞争的视角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本文基于对产业生态研究视角的澄清以及有关产业生态定义的回顾 ,对产业生态的概念作了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的界定。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 ,对“资源生产率”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进行了多角度的梳理 ,并着重就产业生态观与企业竞争行为的互动可能进行了理论上的探析。  相似文献   

20.
以江苏省为例,在分析了不同产业类型发展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基础上,构建了产业结构转变的生态效应模型.定量评价了1970~2006年江苏产业结构转变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表明,1970~2006年江苏产业结构经历了2次转变,产业结构效益不断提高;产业结构转变与其对生态环境影响效应变化趋势一致,但产业的生态环境影响滞后;产业结构的生态环境影响呈波动下行趋势,存在基于生态环境保护的产业结构调整压力.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产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