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类匆匆走过了渔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甚至自认为已经到了信息文明时代。真的是这样吗?那为什么人类已经走到了环境与资源的绝境了呢。显然,文明需要重新定义、价值需要重新选择、社会需要重新构建,这就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人类文明史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现正朝着生态文明迈进。生态文明是人类在解构工业文明范式的进程中产生的新文明,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性思考和人类生态本性的道德回归。生态文明也是坚持和贯彻科学发展观要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和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3.
人类在诞生后的几百万年中,文明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渔猎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中国共产党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把"生态文明"这一理念写进党的行动纲领.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观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熊絮茸徐海滨人口激增,资源枯竭,环境恶化,人与自然的不和谐程度的扩大已成为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巨大障碍。追求可持续发展是人类迫于资源,人口、环境的压力而不得不作出的选择。文明,其内涵是自有文字记载以来,人类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  相似文献   

5.
庞志明 《魅力中国》2008,(2):190-192
人类从蒙昧、野蛮走向文明,从渔猎文明发展到农业文明,又从农业文明发展到工业文明,而现在正面临着社会发展模式、经济型制的大变革,即工业文明向一种新的文明的转变,这种新文明我们称之为生态文明。每一次文明更替都是一次社会革命,促进了社会大发展、大进步,同时引起人类住区(城乡)结构和本质的深刻改变。人类社会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昭示着人类住区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而导向新的人类聚居模式——生态城市。面向未来的生态城市研究因此成为城市科学和城市规划研究的世界前沿与热点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全球变暖、生态危机等一系列威胁人类生存发展的问题层出不穷。生态危机与其说是自然界生态平衡的打破倒不如说是人类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因此,我们有必要理清生态文明思想的发展脉络,去回首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学思想,目睹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生态文明的发展,践行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经历了一个从初步形成、发展到完善和进一步发展的历史轨迹。社会主义文明体系诸要素可分为基本形态、具体形态和特殊形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构成文明体系的基本形态。生态文明不是人类自身范畴的文明,是一种特殊的、更高层次的文明形态。  相似文献   

8.
郭振宁 《发展》2010,(7):28-28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的新型文明形态。建设生态文明,加快“两型”社会建设,笔者认为要树立以下几种观念。  相似文献   

9.
人类社会现在已经进入了文明发展的阶段。在历史上我们曾经经历过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实现了由生产落后、物质匮乏的生产发展,向物质丰富历史跨越,人类由自然的奴隶变成了世界的主宰,人类自身和人类社会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10.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转变人与自然的相处模式,实行生态拯救成了人类实现"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环境危机的产生源于反自然的生态理念,实现文明的生态化转向,必须从根源上转变观念,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罗尔斯顿自然价值论的主张与生态文明理念有许多契合之处,对人们树立起亲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人民群众幸福生活与生态环境质量息息相关"。贯彻十八大精神就要紧紧围绕美丽西藏建设,把保护环境、保障安全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基本要求,调整与改善消费资源结构,尽量减少资源开发利用给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切实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能力,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为广大农牧民群众生产生活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这是顺应人类社会文明进程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西藏跨越式发展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明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后的一种新型文明形态,是迄今人类对文明模式的最新追求。生态环境问题的全球化扩展已经成为人类共同面临的生存危机。生态文明观作为针对生态危机而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文明观,具有成为普世价值的基本特征。因而生态文明观是当代世界的普世价值。  相似文献   

13.
文明是人类对于其所生存的世界历久而弥新的认知积淀。文明进步往往的表现为各种社会财富的增加,却同时又被忽视其本质是对人性的精准解读以及回归升华。从这个角度分析,作为人类文明必经阶段的生态文明,其产生根源就是"生存"这一人类本性,其核心就是人与生态系统中其他要素之间的和谐关系。可以认为,生态文明的出发点是生态,但最终要回归到文明上来。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更加高级的文明形态,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这些年来,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以牺牲环境和过度利用资源为代价的经济发展,在破坏生态平衡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灾难。在生态文明被高度重视的今天,我国多地已经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公众参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为了提升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水平,全面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任务,我国应健全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制度,转变政府和公众思想观念,培育公民社会,拓展公众参与途径和范围。  相似文献   

16.
消费文明生态化就是人类的消费是建立在人、自然、社会统一的基础之上的理性消费。消费文明生态化是人类社会可持续消费的必然选择,也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是实现人类自身幸福的精神需要。消费文明生态化需要培养生态化的消费理念、完善生态化消费制度、促进生态化生产实践、鼓励生态化消费方式。  相似文献   

17.
《宁波经济》2011,(5):24-25
面对浩瀚无际的海洋,人类的每一次亲近,总能带来新的发现、新的财富,掀开文明的新一页。走过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人类正寻求更协调的发展模式。如今,蓝色的海洋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人类前去探寻,海洋文明将为人类带来新希望。2月25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标志着浙江海洋经济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和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三百年来,工业文明以人类征服自然为主要特征,而如今一系列全球性的生态危机说明地球再也没有能力支持工业文明的继续发展,需要开创一个新的文明形态来延续人类的生存,这就是"生态文明".在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中,生态工业园区应运而生,并在构建"美丽中国"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李明山 《中国经贸》2009,(12):176-176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迎来了一种全新的文明形态——知识文明。知识文明是一种比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更先进和更具现代性的文明形态。当我们在张开双臂热情迎接知识经济的到来之时,应当保持一种冷静和谨慎的态度,应当从更长远的角度来把握和研究知识经济问题。  相似文献   

20.
吴迪 《开发研究》2013,(1):93-95
生态文明是一种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形式,它是对之前各种文明的超越。这种新文明形式的出现,不仅是人类文明史的必然趋势,更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建设生态文明,要求人类社会在各个方面都做出相应的改变,在消费领域则体现为改变传统的高消费、高消耗、高污染的消费模式,构建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相配套的消费模式,即可持续消费模式。可持续消费模式强调正确的消费理念,适度的消费规模、合理的消费结构,科学的消费方式。它是生态文明时代的内在要求,是人类消费模式的必然走向,是我们建设生态文明、落实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