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范惠玲 《会计之友》2008,(22):105-106
2007年我国股市上证综指突破6124点,但4个月后,到2008年第一季度,就下跌到3357点,股票指数的剧烈波动,充分说明了我国大部分投资者的投资是一种非理性的投资行为。即羊群行为。本文分析了2007年来股票市场羊群行为发生的成因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希望对促进我国股市健康转型和稳定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一、羊群行为的概念 2007年我国股市上证综指突破6124点,但4个月后的2008年第一季度,就下跌到3357点,股票指数的剧烈波动,充分说明了我国大部分投资者的投资是一种非理性的投资行为,即羊群行为。证券市场中的羊群行为是一种非理性的行为,它是指投资者在信息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行为受到其他投资者的影响,模仿他人的决策,或者过度依赖于舆论,而不考虑自己的信息的行为。在我国股市中,中小投资者所占比例很大,但往往缺乏对个股投资价值的分析和研究,没有自主明晰的投资策略,因此,不得不追随其他投资者行动的行为。这种投资行为在市场上有较强的传导效应,是一种被动盲从的投资行为。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股市短短十几年的历程中,跟风行为从未停止过。加深对中国股市羊群效应的理解,引导有利于市场稳定的羊群行为,制止加剧市场动荡的羊群行为,成为了当务之急。本文阐述羊群行为的基本理论,分析其成因,并针对羊群行为在我国股市的特点,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国内外金融界对羊群行为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和广泛的实证检验。文章在界定研究对象为我国股市中现有"故意羊群行为",并进行理论和实证综述的基础上,对羊群行为下的中小投资者投资策略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羊群行为"是金融市场上一个令人困惑的现象.从个体意义上来说,如果一个投资者原本计划实施某项投资决策,但由于观察到其他投资者没有进行此项投资,因而自己也取消了计划中的投资,这种行为就称为"羊群行为".个体的"羊群行为"引致投资者之间的学习与模仿,从而在某段时间内买卖相似的股票或同时进出股市,出现群体意义上的"羊群行为".  相似文献   

6.
股指期货对中国股市的稳定作用研究:羊群效应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市中羊群效应是股市投资者盲目跟风的非理性行为。严重的羊群行为会造成市场的"暴涨暴跌"现象。本文基于羊群效应测度模型,对2006-2014年的股市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沪深300股指期货的推出弱化了股市的羊群行为,对股市的平稳运行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相对于主板市场,股指期货的推出对中小板市场羊群行为的抑制作用较小。这一发现为股指期货的"稳定器"功能提供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7.
周娜 《中外企业家》2009,(12):104-105
系统概述金融市场中的羊群行为,分析羊群行为的分类、羊群行为对市场的影响、羊群行为的模型以及羊群行为的检验方法,并且总结国内股市关于羊群行为的实证研究,希望对我国的投资者和监管机构有一定的益处。  相似文献   

8.
股市是投资者进行投资选择的重要场所。但在我国的股市中,存在者明显的羊群效应,这显然会造成很多负面影响,甚至抑制投资者的投资积极性。基于这种现状,本文通过相关的调查分析,对我国股市中的羊群效应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投资策略。  相似文献   

9.
2006年新一轮的牛市行情在股改下启动了,2007年更是频频创出了历史新高,股民的热情不断推动着我国股市的走高,投机之风也较之高涨,若发展成为过度投机,必将影响到股市的理性投资。本文分析了2007年我国股市的表现和投资过热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的谨防过度投机的建议,以期股市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羊群行为是一种非理性行为行为,其表现为投资者忽略私有信息,而跟从市场中大多数人进行决策。董事会作为上市公司治理的核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的投资决策,进而影响公司的投资行为。本文通过研究汽车行业投资中羊群行为的存在性,以及董事会特征对企业投资羊群行为的影响,认为我国汽车行业上市公司投资存在较明显的羊群行为行为,而董事会特征是影响投资羊群行为的重要因素,其中董事会规模、董事长持股和董事会年龄与企业投资羊群行为显著相关。这些研究结论可以为公司合理安排董事会结构,进行理性投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中国股市自2007年以来至今日已经历长达五年的熊市,9月26日更是创下历史新低1998.48点,股市的每一次新低都是对广大股民投资热情的沉痛打击,更触痛监管层的神经,为了提振股民信心,为实体经济继续输送新鲜血液,监管层在每一次股市新低后忙不迭地出台新政救市,然而究竟效果如何有待分析。本文基于行为金融理论对此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12.
以往对公募基金羊群行为的研究聚焦于宏观层面不同基金公司所持股票组合的相似性,而该研究则从微观视角研究了羊群行为:(1)单个公募基金公司所管理的多个基金相互模仿投资策略所呈现的羊群行为;(2)基金经理的交易行为所呈现的羊群行为。使用LSV模型测量2010—2019年多个公募基金公司内部的羊群行为,发现同个公募基金公司所管理的多个不同基金存在相互模仿投资策略的羊群行为,程度高于宏观层面不同公募基金之间相互模仿的羊群行为。此外,还发现基金经理的买入卖出交易行为存在羊群效应。研究从新的视角检验了微观层面的羊群行为,为基金公司加强内部管理、避免基金经理跟风投资造成风险聚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卷首语     
《经济界》2007,(6):1-1
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我国股市进入了加速上涨的时期,到2007年8月底,上证指数已达到了5,218.83点。在这种形势下,我国股市的发展日益受到国内外有关各界人士的关注。本期"经济专论"栏目特刊登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成思危《让股市日趋健康》一文,文章指出,我们要审慎乐观地看待股市,明确股市的暴涨是难以持续的,同时要努力提高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改善股市结构并完善系统管理,从而促进我国股市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2007年,上证指数从1月4日开盘时的2728.19点上涨到10月16日的6124.04点,在不到十个月的时间里上涨了124%以上,可以说是名符其实的超级大牛市。但2007年的牛市也不是一马平川的单边上涨,其中也有过“2.27”、“5.30”、“9.11”等大级别的调整,每一次调整都令人惊心动魄。经过2007年股市的洗礼,价值投资的理念已被更多的投资者认可和接受。价值投资是一种以对影响证券投资的经济因素、政治因素、行业发展前景、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  相似文献   

15.
机构投资者交易行为中的羊群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羊群行为”是金融市场上一个令人困惑的现象,“信息不对称”,“名誉的考虑”和“投资经理激励机制”被认为是导致“羊群效应”的主要原因。对美国金融市场的研究表明,机构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存在典型的羊群效应。随着我国公募基金的迅速发展,透明的披露机制的压力以及基金的“相对业绩评价标准”导致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在交易中也出现了羊群效应下的从众行为。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选择2012年第四季度到2018年第三季度深圳A股市场个股的净买入和净卖出的公募基金数量数据,采用LSV模型测算了机构投资者的羊群行为强度,分析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的演变态势,并分析其对上市企业资本绩效和经营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深圳A股市场的机构投资者羊群效应是存在的,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卖方的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高于买方.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降低了企业股价收益率,但加大了股价波动,此外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也显著降低了企业长短期财务绩效.结论表明现阶段我国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未能起到"市场稳定器"的作用,也未发挥参与企业治理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史言信 《企业经济》2003,(6):190-192
机构投资者和散户投资者在证券市场上投资博弈对我国股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之间的静态乃至动态博弈,使得股市按照他们之间势力的消长、投资行为的变化而变化。当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资金占市值较小,比如说小于20%时,股市上的投资者的行为将会偏离理性,从而引起股市的波动。为此,本文提出了发展机构投资者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目前,受我国政府宏观调控以及美国次级债等问题的影响,证券市场正在经历大的波动。很多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活动时,存在着大量的非理性行为,“羊群行为”就是其表现之一。现有对“羊群行为”的实证研究可分为两个方向:“一是以股价分散度为指标,研究整个市场在大幅涨跌时是否存在羊群行为。  相似文献   

19.
2008年的雪灾对宏观经济活动产生了严重负面影响,与此同时,短期内的“羊群效应”对我国证券市场也产生了较大冲击。运用行为金融学中的理论对雪灾时期“羊群效应”的产生和作用机理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可以得出几点主要启示,在此基础上,围绕“羊群效应”的行为主体(投资者)可以设计出三个防范非理性“羊群效应”冲击证券市场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中国股市“疯了”。中国股市从2006年下半年的1000多点(A股股票指数)低谷一路攀升,到2007年1月底,直逼3000点大关。“中国股票的牛市来临了”,一时间众多专家、证券投资者惊喜地呼喊。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在A股上市融资随着股改和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