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中国建国以来改革前后,中国经济增长和制度变迁中的国家作用进行了探析。指出中国的制度变迁是一种国家政治力量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模式,这种模式决定了改革前中国的经济增长最终陷入了停滞,由此也决定了中国必须进行体制改革,而其体制改革作为制度变迁的一种形式仍然属于国家政治力量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模式,并且使体制改革呈现出渐进性和在一定阶段政治体制改革相对于经济体制改革具有滞后性的两个特征。但随着改革的深入国家在经济增长和制度变迁中的作用及其作用方式将逐步转变,最终建立起具有内在制度创新机制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制度变迁转变为自发性制度变迁模式,促使经济可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2.
陈健生 《经济学家》2002,(2):120-121
经济增长大多伴随着制度变迁,它们之间既对立又统一:一方面,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后,肯定会改变原有的制度安排;另一方面,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又有不同影响,既有可能利于经济增长,又有可能限制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经济增长与制度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首先通过定量分析的方法,验证制度变迁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而将广义的技术进步分解为科技进步与制度进步,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测算改革开放以来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论证了制度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现代经济学理论将制度因素纳入经济增长的框架,认为经济增长的根本原因是制度的变迁。本文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测量不可直接观测的制度变迁隐变量,实证分析我国新世纪以来的经济制度变革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发现物质资本投入的增长在绝大部分程度上归因于制度的改进,制度变迁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具有显著贡献。  相似文献   

5.
制度变迁对河南省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洪庆  朱荣林 《生产力研究》2004,(10):90-91,145
通过采取适当方式将制度变迁量化 ,并利用经济计量学的方法对改革开放以来的制度变迁在河南省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 ,发现经济体制变革对河南省的经济增长具有显著贡献 ,是促进河南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变量 ,并对经济体制改革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经济的快速增长离不开制度变迁。制度对经济增长有重要作用。适合经济增长的制度能带来社会资本利用效率的提高。对我国而言,经济的进一步增长需要制度改革,但制度改革主要受外生变量影响。而且,在完善的制度体系下,经济沿着均衡稳定的路径增长;在不完善的制度环境下,制度变迁会打破均衡增长路径。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对新制度经济学基本理论的认识,通过对新古典经济学经济增长理论以及制度决定论的对比,分析了现代经济增长的制度要素。并进一步从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的影响机理以及数学模型两个层面,论证了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8.
产业结构和制度变迁都被认为对转型期中国经济的增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产业结构优化所发挥的结构效应非常明显,制度的合理配置和变迁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也起了很大作用。但究竟是结构效应还是制度效应还是二者的合力作用带动经济的增长,不能简单割裂或简单结合。文章通过对转型期中国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的变化与制度分析有机结合,阐述了从改革开放以来各阶段经济增长结构效应发挥所需要的制度基础,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对结构效应进行分析,认为结构效应的发挥是与之紧密联系、相互牵制的制度变迁的结果,同时结构变化又会促进制度变迁,二者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存在一种互为机理的反馈系统。  相似文献   

9.
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质量:理论分析与计量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有效的制度变迁是经济增长质量变化的重要原因这一假说,论述了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质量的作用机理,并依据1992-2007年数据检验了二者长期因果关系。结论是制度变迁是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长期格兰杰原因。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与经济增长速度并不同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需要从制度方面加以型塑,逐步实现经济增长与质量提高进行同步。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理论上分析了制度变迁、金融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从实证上通过在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模型中引入能够综合反映制度变迁的制度变量,验证了国家制度变迁对一国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会起到促进或制约的作用.当制度供给与金融结构和经济增长对制度的需求达到均衡时,国家制度安排会优化金融结构、促进经济增长,否则便会出现规模与效率的"反比"现象,从而回答了转型国家规模与效率的悖论问题,进而给出了我国金融结构升级的选择路径及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