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期在证券市场上,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利用上市公司的资信为其或受其受质控制的关联方进行巨额债务担保,或是通过各种手段占用上市公司的资金以“掏空”上市公司,致使上市公司的资金和对外担保严重失控,影响了上市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从而陷入了严重的财务危机,使得一家上市公司瞬间倒塌的案例频频发生。这些案例使我们注册会计师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风险”,  相似文献   

2.
柴静 《集团经济研究》2007,(17):202-203
担保,作为上市公司的一种经营行为,是社会正常的经济现象,曾为上市公司方便、快捷地获得银行资金以及为金融机构利益的保障产生了积极作用.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因为涉及对外担保诉讼而陷入财务困境,屡见不鲜.因此,我国上市公司对外担保引发的问题不容忽视.本文主要针对我国上市公司对外担保及其风险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上市公司对外担保,原来是很正常的市场行为,但近年来由于运作不规范,引起监管部门及各方人士的关注和忧虑。不断产生的上市公司违规担保的现象表明,部分上市公司变相地把对外担保作为融资的手段,某些忽略企业正常需求或脱离市场实际的监管政策在执行中必定要成为被监管者规避的主要对象。因此,有必要对上市公司对外担保的问题、风险及其成因进行深层次解析。  相似文献   

4.
<正> 保证一词有多种含义,在法律上具有特定意义的保证是债务的一种担保方式。 按民法理论理解,作为民法上的保证是指由第三人作为保证人和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保证人按照约定履行债务或者承担责任的一种担保方式。对债务人履行合同提供担保的人称为保证人;受担保的合同为主合同,保证人是主合同以外的第三人。保证合同是从合同,与受担保的主合同是一种从属关系。被担保履行合同义务的当事人为被保证人,被保证人是主合同的债务人。在债务人不履行合同时,有权向保证人请求履行义务和要求其承担责任的人为保证人的相对人,其是主合同的债权人。一般认为,保证关系的当事人只由保证人和债权人组成,不包括债务人。经济合同的保证属于民法上的保证。  相似文献   

5.
上市公司通过担保可以更为方便、更为快捷地获得银行资金,促进企业发展,但风险也是存在的.上市公司对外担保可通过加强外部监督、强化内部控制、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和健全法律制度与社会信用体系等方法控制风险.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2004年上交所工业类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对上市公司对外担保动机以及存在对外担保的上市公司的特征的分析,认为造成我国上市公司大量为其控股子公司担保与其自身盈利能力不强、上市公司风险比较大有关。提出了应对上市公司对外担保所带来的风险的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7.
降低上市公司对外担保风险的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海英 《财会通讯》2004,(12):59-59
上市公司对外担保是指上市公司为本公司以外的其他企业、单位的贷款所提供的直接或间接担保。上市公司对外担保风险归纳起来有以下5种:(1)对担保公司自身的风险。对外担保对上市公司的风险是非常直接的,一旦被担保公司没有按期履行还款协议,则担保公司就成了还款的责任人。(2)对流通股股东的风险。不论是对外提供担保的公司本身出了问题,还是公司高管出了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市场经济下,担保作为企业间一种正常的融资保证行为,本是为了促进资金融通,增加借贷双方成功交易概率,减少金融交易风险,保障债权实现的一种正常经济现象.但在我国近几年的担保实践中,上市公司的对外担保问题百出,诉讼频繁,官司不断,不规范担保行为正日益侵吞着上市公司的利润,损害着广大投资者的利益,不断地将上市公司推向亏损、退市甚至破产倒闭的境地.其缘由何在?笔者试对其作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根据<担保法>的规定,保证是保证人和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保证人按照约定履行债务或者承担责任的行为.在经济交往过程中,第三人提供保证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担保方式.与抵押相比,保证具有简便易行,经济实惠等优点,因而有着广阔的市场需求.在担保实务中,保证人作为第三人为债务人的债务提供担保,通常是无对价的,可是这种担保本身,却意味着要承担很大的风险,加之我国是一个特别注重人情关系的国家,很多人往往是碍于面子才为他人提供担保的,因而往往容易忽略担保本身所具有的风险,最终却给自己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在我国担保实务中,保证人如何成功的防范风险,是一个值得认真对待的问题.基于我国的担保纠纷实务和担保法本身的规定,本文尝试着总结一些经验教训,以期能对从事担保实务工作的单位和个人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股权出质是指债务人或第三人将公司股权出质给债权人作为担保,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法以该股权折价或拍卖、变卖该股权的价金优先受偿。股权质押在我国目前金融工具单一、融资渠道狭窄的现状下,对鼓励交易、加强企业融资能力、控制风险以及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工商部门作为股权出质登记机关,既要尽可能缩减当事人提交材料的范围,提高登记效率,方便当事人解决实际资金困难,也要对必备书面材料进行严格审查,保证登记质量,维护当事人权益。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上市公司担保的历史与现状 所谓担保是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交易双方中的债权人为了实现债权而由债务人提供保障的一种经济行为,它可以促进资金融通和商品流通,保障债权的实现。1990~2000年间,我国上市公司对外担保的主要特征是为本公司的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提供担保,这期间发生了一系列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典型担保事件。以ST棱光为例,该公司在1999年6月12日遭到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公开谴责,原因之一是重大担保事项未及时披露。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的扩散和蔓延.由外向型企业逐渐波及到国民经济各行各业,在这场危机中,民营企业受到冲击最大.一些企业相继减产和停产,到期的债务无法按时清偿,导致为其担保的企业被迫代位清偿,担保链上的一个企业轰然倒下,拉响了整个担保链上的地雷,担保圈内的有关企业纷纷倒下,担保的风险可窥见一斑.尽管如此,民营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在利用担保方式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又要避免踏响"担保地雷"、成为担保的牺牲品,因此加强民营企业对外担保的研究和管理,最大限度降低和规避担保风险已经成为民营企业发展中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付忠 《财会月刊》2005,(6):35-36
担保作为银行贷款的第二还款来源,是商业银行分散风险的主要手段之一,其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抵押、质押和保证。这三种担保形式的贷款依次被称为抵押贷款、质押贷款和保证贷款。其中,保证作为商业银行贷款担保的主要形式之一,是商业银行与保证人约定,当第一债务人不履行或无法履行债务时,保证人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债务或者承担责任的行为。因而,对保证人的选择是商业银行保证贷款风险防范的关键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前,企业向银行贷款,通常都必须提供担保或资产抵押,而用于抵押的资产毕竟是有限的,所以,上市公司为了融资贷款的方便,便采用担保的方式。上市公司对外担保是指上市公司为本公司以外的其它企业、单位的贷款所提供的直接或间接担保。随着担保圈中名目繁多、金额巨大的各类对外担保的到期,对外担保的风险也将逐渐显现。担保链或担保圈中某一环节出现了问题,  相似文献   

15.
信用担保从其本意上讲,是指第三人为债务人的债务履行作担保,由保证人和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保证人按照约定履行债务或者承担责任.  相似文献   

16.
管理层违规担保为上市公司融资可能会导致企业财务危机和系统风险,因此建立担保内部控制风险预警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设置担保内部控制风险预警指标的基础上,从单项指标和企业整体层面构建了对外担保内部控制风险预警评价模型,为管理层和监管机构提供对外担保内部控制风险信息,以降低控制风险。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选取2008年至2012年间首次被ST的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对民营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盈利能力,发展能力,营运能力是影响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的关键因素;而在非财务因素方面,有重大对外担保的企业比其他企业财务风险更大,即对外担保与财务风险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上市公司越来越频繁地涉及因担保引起的诉讼案件中,最终成为经济担保的牺牲者。本文首先阐述了上市公司对外担保的基本类型,然后在分析了上市公司对外担保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上市公司担保的风险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9.
地方政府性债务(即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主要是指由地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预算单位作为债务人,按照协议、合同约定或者依照法律规定,举借或合法担保以及在特定条件下需由政府偿还的内外债务。为保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通过举借债务,有效缓解了资金需求矛盾,加快了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但由于大量举债也带来  相似文献   

20.
浅析上市公司担保的特点、风险及防范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近来上市公司的对外担保进行了统计特征分析,总结出了近年来上市公司的对外担保的特点,并且探讨了上市公司的担保风险,最后提出了防范上市公司担保风险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