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举全省之力打造沿海增长极,使之成为河北经济发展的高地和龙头,成为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的强大引擎和重要支撑,这是河北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的重大战略举措。破解经济发展难题,必须把发展方式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源开发上来。本文阐述了建设河北沿海人才特区的必要性、可行性,总结了河北沿海地区的实践经验,分析了河北沿海地区与发达地区相比人才队伍的差距和不足,提出了进一步推进建设河北沿海人才特区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李晓靖  李英 《经济论坛》2006,(24):35-38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河北经济发展战略经历了由内陆经济向沿海经济逐步发展的变迁历程。分析和研究这一过程我们可以看出,过去河北一直把内陆经济作为发展的主体和重心,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今天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已成为世界性的必然趋势,能否实现由海洋经济带动和辐射内陆经济是今后河北经济腾飞的关键。可以说,河北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在于大力发展港口经济,拥有了世界性的深水大港,就能拥有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大空间。本文将分析河北省经济战略变化的历程,并指出发展沿海经济,特别是开发曹妃甸港口是把河北建设成为沿海经济社会…  相似文献   

3.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依托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加快构筑河北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力、新优势,充分释放经济增长潜力,对加快推进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建设意义重大.2021年,河北经济稳中有进,"三新"经济表现亮眼,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外贸成为经济增长"引爆点".但同时,受经济复苏、政策效应以及国内疫情散点式突发等多重因素影响,河北经济在供应链维稳、工业生产提质、项目投资和需求拉动等方面仍面临较大压力.要抢抓"三件大事"重大机遇正在加速转化为河北发展强大势能的有利契机,进一步创新发展思路,深挖潜力,精准施策,集中发力,在推进经济高质量中展现河北新作为.  相似文献   

4.
河北是经济大省,工业基础雄厚,基础设施完善,地理位置优越。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经济发展迅速,但面临经济结构不合理、资源环境约束、地区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抓住"十二五"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改善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拉动内需、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开放程度,是河北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同时还应妥善处理好增长与转型、发展与民生、政府与市场三大关系,实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本文通过河北与江苏、山东、广东、浙江等省经济指标比较,希望能够对河北建设经济强省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5.
"经济强省"与"和谐河北"是河北科学发展的"两翼",二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建设经济强省为构建和谐河北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构建和谐河北又为河北进一步发展提供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的保障。河北省第八次党代会赋予构建和谐河北新的内涵、新的任务、新的要求,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认识,切实把构建和谐河北的各项任务不折不扣地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  相似文献   

6.
贾海明 《经济论坛》2006,(23):16-17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构建具有河北特色的经济发展格局,最重要的是要构建具有河北特色的产业发展格局。为此,必须从四个方面抓好产业发展。一、传统支柱产业——做大搞强河北省目前的经济结构属于典型的“重型低度”结构,支柱产业基本上是传统产业,高新技术新兴产业不能说没有,但总体上讲还没有形成气候。这种“重型低度”的产业结构在未来日趋激烈的国内外特别是国际市场竞争中很难占据优势,但这些传统支柱产业目前是河北经济的主要支撑,是河北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河北经济的特色和优势,也是河北经济发展的基础。因此,我们现在为了应对…  相似文献   

7.
冀港加强合作大有可为□胡冬原一、冀港加强合作是双方共同心愿(一)河北有着与香港进一步加深合作的内在要求和迫切愿望1本世纪末和下个世纪初,是河北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河北面临着基本实现现代化、成为经济强省的任务。在这一过程中,支撑我省经济高速增长的生产要...  相似文献   

8.
沧州的渤海新区和黄骅大港是亚欧大陆桥新通道的桥头堡,也是河北沿海开发的前沿阵地,关注和研究陆桥发展趋势、陆桥经济与河北及沿海的互动效应,对加快建设沿海经济带隆起,建设经济强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推动京津冀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为着力点,深入分析河北县域经济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制约因素,提出提升河北县域经济竞争力的主要思路和根本途径,以期为河北县域经济借助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从而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经济形态,是人类社会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河北省各个产业之间以及各产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存在着依赖能源的高投入、低效益的增长特征。因此,应按低碳经济的要求,合理优化河北省产业结构,以实现河北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河北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1994年转瞬即逝,1995年即将到来,在此辞旧迎新之际,恰当评价1994年河北经济形势,准确、及时、全面地把握1995年河北经济的走势,既是保证河北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又是摆在全省经济研究者和决策者面前的一项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2.
任善智 《经济论坛》2014,(4):17-21,47
把握天津滨海新区发展、唐山曹妃甸港建设和首钢搬迁、秦皇岛西港东迁带来的大开发机遇,认真制定实施河北省港口及临港产业发展战略,加强河北经济与渤海经济圈内其他区域的经济合作,对于河北经济发展乃至渤海经济圈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促进河北港口科学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经济增长和河北财政收入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揭示了财政收入与GDP总量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且河北财政总收入对GDP增长的弹性波动较大;分析了影响河北财政收入增长的因素,主要是可税GDP的增加和比重的增大及非税收入增长快;提出了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加快培育新兴第三产业发展,、优化投资环境、发展县域经济、创新财税管理机制等促进财政收入增长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杜建芳 《经济论坛》2002,(11):48-48
河北是农业大省,河北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离不开河北农业的跨越式发展。河北农业与全国农业一样,在经历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九十年代的农业产业化进程后,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辉煌成绩。而今,面对世界农业经济的迅猛发展,面对WTO的机遇与挑战,推动河北农业再次腾飞,实现河北农业跨越式发展,我们应着力做好以下工作:一、加强河北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关系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稳定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措施。当前,应抓住农产品总量基本平衡相对有余的时机,综合治理河北的山、水、田、林、路,各…  相似文献   

15.
陈华 《经济论坛》2014,(3):38-41
加快沿海产业聚集是推进沿海开发建设的普遍规律,也是河北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的重要战略支撑。加速以唐秦沧为龙头的沿海地区产业聚集步伐,是打造河北沿海增长极的必然要求。本文从河北沿海地区发展的客观实际入手,对沿海开发建设和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快河北沿海产业聚集发展的思路、重点和相关对策建议,对加快唐秦沧乃至全省沿海产业发展步伐,打造沿海经济隆起带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河北187045平方公里的大地上.有两个城市格外引人注目.那就是分居北京、天津两厢,一个在冀南、一个在冀东的石家庄和唐山。此前,石家庄市一直是河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唐山市是河北省老工业基地。两城一直是河北经济的双引擎,经济实力分别居全省前两位。  相似文献   

17.
旅游业是河北建设经济与文化强省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抓好河北旅游宣传,是贯彻习总书记“8.19”重要讲话精神,调结构、转方式的总要求,是再创旅游工作新局面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18.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这不仅是疏解首都功能、优化区域布局、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的需要,更是河北加快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崛起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本文对河北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战略定位进行了系统分析,针对当前河北面临的任务、重点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02年底,反映经济实力和富裕程度的各种指标特别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河北省都在全国位居10名之后,而能够从一定角度反映区域未来竞争能力的高技术产业化指标则位居20名之后,可见,河北还不是一个经济强省。展望未来,河北既面临国外经济力量对域内资源和市场的激烈争夺,又面临东部先进省份的竞争挤压以及中西部的加速追赶,可谓形势严峻。面对如此局面,我们必须集中一切精力,适时研究和制定新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极力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河北经济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宋立新  闻欣 《经济论坛》1994,(18):13-14
进入1994年以来,河北经济保持了持续发展的好势头。上半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841.24亿元,同比增长14.3%,总的形势是好的。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其中特别值得警惕的是即期有效需求越来越显得不足。有效需求牵动乏力,在很大程度上已成为今后掣肘河北经济稳定快速发展的最大缘由。冷静全面判断并把握形势,切实加快制订反需求不足的有力对策,已成为保证河北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稳定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