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8 毫秒
1.
朱小群 《新经济》2013,(17):5-6
2013年6月1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政策措施。会议提出:推动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金融机构重组改造,探索设立民间资本发起的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和金融租赁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进一步发挥民间资本在村镇银行改革发展中的作用。这些政策措施释放了民间资本直接设立民营银行成为可能的信号,民间资本多年来的"银行梦"有望加快实现。  相似文献   

2.
柴蔚恒 《发展研究》2014,(12):48-50
本文在阐述金融创新内涵的基础上,指出目前我国银行业金融创新不足的根本原因是其处于垄断市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重大决定,为民间资本助推我国银行业的金融创新奠定了基础。本文从新型民营银行机构设立、新型银行业态、金融创新产品和监管创新等方面,提出民营资本参与银行业并推动银行业金融创新。  相似文献   

3.
自2011年以来,以温州企业为代表的民营企业“跑路”潮引起了社会对于民间借贷的广泛关注。2012年3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并批准实施《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民间借贷为代表的民间金融危机引起了高层的关注。就这次金融改革的一些改革措施进行了思考尤其是兴办村镇银行的准入条件能否在此次金改中获得突破。  相似文献   

4.
王伟 《经济经纬》2008,(1):125-128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政策性金融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世界各国的政策性银行普遍调整了发展战略,日益呈现出机构的重组再造及其业务经营的多元化、业务范围的扩大化、业务总量的结构性扩张与逆转、业务手段的商业化运作程度增强的一般特征和总体上多元化发展的态势.但国外政策性金融机构在改革中都普遍强调和坚持其政策性金融的本质属性.结合我国实际,通过分析我国政策性银行改革发展的几种不同的政策路径,我国政策性银行应定位于"三位一体"改革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正规金融活动难以满足区域性经济发展的需要,因而民间借贷形式在一些地方悄然兴起,比较典型的民间借贷是在浙江省的温州地区。保山市也存在着民间借贷的一种特别形式,即"合会",当地人称其为"上把子"。合会是协会内部成员的一种共同储蓄活动,也是成员之间的一种轮番提供信贷的活动。而保山地区的"合会"是以一种民间常见的"帮困济贫"的形式存在的。本文就保山地区民间借贷与当地银行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6.
农村信用社长期以来存在着产权模糊、所有者缺位和责任不清的问题.2003年下半年以来进行的农信社的新一轮改革中将明晰产权关系作为改革的指导思想.作为这次改革试点的省(市)之一,浙江选择了以股份合作制为特征的农村合作银行模式.本文以浙江农村合作银行为例,对农村合作银行的产权结构进行分析,并对如何更好地促进农村合作银行的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试论村镇银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村镇银行设立近年来作为银监会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项主导政策,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通过对村镇银行经营面临的困难、村镇银行设立方式的分析,对村镇银行能否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我国1994 ~2012年113家商业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分别检验了银行集中度与银行风险之间的关系以及二者关系是否受到金融自由化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银行集中度与银行风险随着金融自由化的进程发生变化.在金融自由化的早期,二者呈负相关,支持集中度-稳定性假说;当金融自由化改革进行到一定程度时,二者关系反转为正,分散型银行体系更有利于稳定.这一结论带来的政策启示是,金融自由化改革虽然一定程度的降低了银行业的进入壁垒,却不会增大银行风险,而是有助于改善以往制度环境差、政府干预强的体制背景,在另一个维度改良银行业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9.
农村现有的金融机构并没有真正解决贷款难的问题,商业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支农能力有限,农村资金的大量外流和非农化是导致我国农村地区融资难的主要原因,因此,我国有必要建立村镇银行。村镇银行面临政府配套政策的不到位;结算不畅通;难以加入人民银行支付系统;可持续发展与服务于"三农"的两难选择。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进行金融创新,加大政府对村镇银行的扶持力度,实现利率的市场化,实行差别化监管,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改善区域金融生态,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以解决贷款缺口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作为全国首个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温州金融新政,其政策开口仅是如此,不能不令人感到极为遗憾。遗憾之一:该方案没有对"利率市场化"这一结构性困境进行破解。众所周知,在利率管制政策之下,必然会形成银行"基准利率"与民间"真实利率"的严重脱节。而在  相似文献   

11.
王少云 《经济师》1994,(2):29-30
汇霸银行结算改革中的拦路虎王少云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现行的银行结算办法己越来越不适应当前的形势,表现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有两个:一是“汇霸”导致结算汇路不畅;二是“汇霸”为“三角债”推波助澜。银行结算改革必须解决这两...  相似文献   

12.
纵观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可以看每一次的金融创新都会给当时的货币政策有效性带来强大的冲击力,同时这也是对一个国家经济政策的考验.经济的不断变化是把双刃剑,既存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动力,也具有阻碍经济进步的阻力.虽说银行的金融创新会在一定的程度上削弱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但是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相互对立的.对于我国来说,研究银行金融创新与货币政策有效性之间的联系是有重大意义的.目前我国的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在市场经济的体制下起的作用微弱,尽管相关部门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当时最终都以失败告终.而对于西方的发达国家来说,即使有金融创新的刺激,但是货币政策有效性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因此西方国家的经济学家对金融创新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研究并不深入.接下来本文将详细阐述银行金融创新与货币政策有效性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商周刊》2013,(21):50-51
相对于实体经济的改革,中国金融改革是滞后的,目前已到了推进市场化改革的重要阶段。设立民营银行有利于打破大型银行对市场的垄断,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更好满足中小企业和农村地区的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14.
西方国家银行监管工具及在中国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国家为监管银行而设立了六大工具,包括四大法律工具(市场准入限制、存款利息率上限、资产组合限制和资本要求)、一项制度工具(存款保险)以及一系列政策工具(监管控制)。通过对这些监管工具的逐一剖析,可以梳理它们在西方国家形成、发展的脉络以及在中国的运用前景,以期为中国的银行监管改革提供有益的理论经验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鸿知  荆吉 《经济》2004,(10):81-81
第一家实行贷款限额下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银行;第一家向境外扩展并设立分支机构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最早批准开办离岸业务的银行之一;第一家实现全国实时通存通兑的银行;第一家发行真正信用卡的银行;第一家明确定位于为民营企业服务的银行;第一家推出家庭财富管理的银行……有专家认为,近年来在全国迅速崛起、创造如此众多第一的广东发展银行的发展模式很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影子银行的概念在不同金融结构下具有不同的涵义。总体看,中国的影子银行与欧美国家有本质的不同。虽然中国影子银行具有流动性转换和信用风险的特征,但总体上已被纳入正规的监管体系内,并不具备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的高杠杆和期限错配的特征,同时其规模和风险也尚未对系统性风险产生巨大的影响。当前的影子银行更多的是金融结构发展、融资多元化进程中的一个表现。应逐步淡化"影子银行"的概念,对这些金融创新的风险特征和功能效率分类讨论,采取不同的风险监管政策,在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同时促进金融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17.
中国银行垄断的表现是"双高"——高行业集中度、国有股高持股比例。打破银行垄断的核心是推进银行业产权多元化,为此中国的金融改革具有三个层次:增量上放开市场准入;存量上促进现有银行产权改革;利率市场化。这三层改革需要不失时机协调推进,促进银行业自身发展并增强其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村镇银行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农村金融市场改革由"存量"向"增量"转变,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地区金融网点少、农村金融服务率低、品种单一等问题。但也存在社会认知度低、抗风险能力弱、资金短缺、吸存能力不足等问题。因此,应改善农村金融市场环境,提高社会公信力;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有效控制信用风险;明确市场定位,增强同业竞争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吸纳民间资本进入。  相似文献   

19.
为了满足农村地区的金融需求,政府相关部门设立了包含村镇银行在内的一此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但是,村镇银行却由于设立制度的弊端,涉农贷款风险大,融资困难,产品差异化等原因逐渐偏离了服务”三农”的政策宗旨。村镇银行应在保持其商业性的基础上回归为”三农”服务的政策目标。为达到这个目的,应改善村镇银行相关的制度设计,加强涉农贷款风险控制,发展差异化服务并拓宽融资渠道。  相似文献   

20.
浅谈村镇银行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子健  修长柏 《经济师》2014,(10):45-45
自村镇银行成立以来,其市场定位就备受学界和业界的关注,一度成为大家讨论乃至争论的焦点,很多人认为村镇银行无法实现自身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相统一,村镇银行天然的逐利性将导致其偏离设立初衷。文章系统梳理了关于村镇银行发展过程中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冲突及原因,使村镇银行在保持其商业银行性质的同时也能贯彻"服务于‘三农’"的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