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4 毫秒
1.
近年随着国家对农村"三农"的重视,已经成功实现了以农村商业银行、农村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资金互助组为主体的农村金融机构多元化结构,在解决了农村"金融空白"问题的基础上农村社区银行模式将是农村金融机构改革创新的重要方向。目前我国农村社区银行的建设并不成熟,该文重在思考我国农村社区银行模式创新和建设途径,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实施路径和措施,以便农村能够建立起完善的社区银行体系。  相似文献   

2.
组建村镇银行是解决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等问题的需要。文章分析了目前我国发展村镇银行发展过程中在设立目标和服务宗旨上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实现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为村镇银行的长远发展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3.
我国村镇银行贷款利率形成的机制缺陷及完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才云 《经济纵横》2012,(12):97-100
近年来,村镇银行在解决"三农"问题、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支持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村镇银行目前还存在贷款利率的形成具有一定随意性、贷款利率形成方法比较简单、缺乏熟悉贷款利率形成方面的专业人才及村镇银行现有金融基础设施不能满足贷款利率制定的需要等问题。为保证村镇银行的安全稳健运行并发挥其支农作用,有必要完善村镇银行贷款利率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4.
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村镇银行是为了解决我国现有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覆盖率低、竞争不充分、金融供给不足、金融服务缺位等"金融抑制"问题,更好地建设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但作为新生事物,村镇银行在建立及发展中还存在发展迟缓、深入农村服务三农不够等新问题。该文从村镇银行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现阶段促进村镇银行发展的措施,以期商业性金融机构在发挥政策性支农作用这一本质问题上有所改进。  相似文献   

5.
随着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放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村镇金融服务质量及水平大幅度提高.但是,村镇金融体系的发展仍不能满足村镇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网点覆盖率低,体制不完善,服务供给不充分,"贷款难"和"难贷款"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转变,严重制约了村镇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赵文林 《经济师》2014,(10):165-167
随着我国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大农村地区对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在此背景下,村镇银行的出现,适时满足了我国农村对金融差异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增加了农村地区金融供给,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助力。但受农业生产特性、农村信用体系不健全和自身资本充足率低等因素影响,相比大型商业银行,村镇银行在运营过程中面临着更加严峻的信贷风险形势,必须加强防控管理。文章将简述我国村镇银行发展概况,综合分析村镇银行信贷风险及成因,提出一些加强村镇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办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前,村镇银行贷款存在难以落实到基层农民身上的现象,即存在村镇银行贷款"脱农化"问题。完善土地及附属权利抵押制度、加强村镇银行与农村资金互助社和地方政府合作、引导和规范贷款公司及村镇银行的监管与补贴并重等是解决"脱农化"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村镇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大对农村地区金融支持的背景下,村镇银行这一新型的农村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发展迅速,有效地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同时,由于村镇银行资产规模小,农村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差等原因,使得村镇银行面临较大的流动性风险。文章分析了村镇银行面临的流动性风险特点,指出了村镇银行流动性风险原因,提出了村镇银行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关于我国当前农村金融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村金融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情况复杂.我国农村银行类金融机构主要有5类、9种,分别是商业银行中的农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中的农业发展银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中的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邮政储蓄机构,以及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中的村镇银行、农村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中国经济最大的问题是城乡经济结构二元化,在金融领域,则突出地表现为城乡金融的二元化.改革发展要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和进展,必须重点解决好与此相关的一些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系统、深入地探讨.  相似文献   

10.
金融排斥视角下村镇银行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9年江苏52个县域银行网点数据,从金融排斥的形成机制角度分析了村镇银行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破解金融排斥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收入和就业等经济因素、人口年龄结构、金融基础设施及政策因素是农村地区金融排斥的重要影响因素;村镇银行发展受就业、企业经济效益和经济开放度的正向影响,同时受税收政策的负向影响,而且村镇银行发展不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金融基础设施的限制,倾向于青少年人口比例较高的人群,在破解金融排斥问题上已经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文章使用2006年云南、宁夏近800个农户家庭的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欠发达地区不同农村金融机构的信贷供给行为.在区分农户的名义需求和有效需求的基础上,研究发现信用社和银行在发放贷款时偏向富有农户,民间借贷者没有这种偏向,因而其服务的覆盖面远远超过正式机构.两者都重视农户的信誉状况,但信用记录没有实现共享.这些行为的差异主要来源于各类金融机构之间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的差别.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村金融存在的两大难题是:三农需求大,融资难;城乡差距大、普惠难。解决银行信用采集以及有效担保物缺失问题来缓解融资困境,而在降低成本的情况下在各乡镇布置金融网点有利于金融普惠的推广。通过对丽水农村金融改革的背景以及现状的介绍,分析改革过程中存在金融主体缺位、金融服务弱化、信贷制度不够健全以及金融生态环境不佳等不足。从降低金融服务成本,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和改善金融环境三个方面对未来农村金融改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正规化不仅有助于降低交易费用与信贷风险,还有益于提高资金的配置效率。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向正规金融转化主要有四种经典模式:即农村互助合作金融模式、"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小额贷款公司+民营中小银行模式"、"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村镇银行+地区性中小银行"模式、"农村合作银行或农村商业银行"模式。这四种模式为农村非正规金融正规化的途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当然,要想农村非正规金融正规化,还需从法律壁垒、财税政策、运作成本、外部环境等方面多加谋划。  相似文献   

14.
农村信用社长期以来存在着产权模糊、所有者缺位和责任不清的问题.2003年下半年以来进行的农信社的新一轮改革中将明晰产权关系作为改革的指导思想.作为这次改革试点的省(市)之一,浙江选择了以股份合作制为特征的农村合作银行模式.本文以浙江农村合作银行为例,对农村合作银行的产权结构进行分析,并对如何更好地促进农村合作银行的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孙建华 《经济研究导刊》2011,(7):105-106,118
民国时期的县银行在抗战爆发前及抗战期间有过辅助县域经济发展的作用,但县银行也存在资本薄弱、信用不稳固、营业区域狭小、业务难发展、未能专注于服务三农、监管难度大、经营风险及脆弱性高等问题,其经营实绩不尽人意。审视民国县银行由盛转衰的史迹及其弊端,总结其原因,有助于中国政府重组现阶段的县域金融中介体系,发展农村金融、支持和均衡县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程惠霞  杨璐 《经济地理》2020,40(2):163-170
在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静态空间分布基础上,以“金融密度”为衡量指标,考察2007—2018年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空间分布与扩散特征,结果表明:①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空间分布呈整体分散但相对集中状态,从形式上覆盖了31个省份,但实际覆盖空间非常狭小。②基于ArcGIS的村镇银行经济金融密度、人口金融密度和地理金融密度分析发现两个突出的空间扩散特征,一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虽然大部分在中西部地区,但空间分布存在省级差异和地区不均衡;二是它们基本遵循从经济发展水平较好地区向经济发展欠佳地区、人口密度较大到人口密度低地区等空间扩散路径,但在面积相等条件下,人口密度、基础设施、信用体系、运营成本与金融风险等因素导致这一扩散路径逆转。③最后结合金融科技趋势,提出政策层面适度调整农村金融发展思路,将重心调整至“数字金融”探索改善金融可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安翔 《经济问题》2007,336(8):92-95
社区银行是美国银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在日本开展得非常成功.它们都服务于经济体中的弱势群体,自身都不存在规模优势,但是由于其准确的市场定位和比较优势的充分发挥,以及一系列法律和制度配套体系的支撑,在大银行林立的高度竞争环境下,积累生存能力,扩大生存空间.学习、借鉴它们的成功经验,对于拓宽目前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思路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可持续性发展的角度出发,以江苏省为例,深入研究了中国农村小额贷款组织。本文分析了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制约农村小额贷款组织发展的瓶颈问题,也介绍了国内外的一些成功经验,并就发展中国农村小额贷款组织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建议,以求将农村小额贷款组织打造为促进中国农村金融发展和农村稳定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9.
南亚三国农村金融实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改善农村金融服务以促进农村脱贫与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之共识,广大发展中国家在这方面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在研究大量国外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对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三个南亚国家农村金融实践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考察,总结分析了构建有效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基本经验和要求,提出了深化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村金融“双失灵”及其矫正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支持,但我国农村金融却长期存在着市场与政府的"双失灵"问题.政府对农村金融的不恰当的干预不仅未能有效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相反还加剧了农村金融市场失灵,因而政府失灵是农村金融失灵的核心.只有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合理界定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培育和完善农村金融市场,才能有效解决农村金融失灵问题.并提出了矫正我国农村金融"双失灵"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