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碳减排压力与日俱增。当前我国碳排放主要呈现以工业碳排放为主、西部地区工业碳排放增长速度最快、第三产业的碳减排效果优于第二产业的特点。文章通过构建工业碳排放峰值LEAP模型,设置基准情形(BAU)和结构调整情景(SA),并将产业和能源结构设置为高、低模式两种情景,分析我国工业排放峰值调节机制。研究结论为:(1)我国工业碳排放量在2035年达到峰值,未来工业碳排放量呈现倒U型变化趋势。(2)产业结构调整能够有效降低我国的工业碳排放峰值,但对峰值出现的时间不影响。(3)能源结构调整对降低工业碳排放量具有显著效果且对第二产业影响效果最为显著;能源结构调整对工业碳排放量峰值时间也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对1997~2012年中国分省域碳排放的数据进行详细测算,发现碳排放具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利用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发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和能源结构碳强度对碳排放的影响较为突出。通过检验发现建立空间杜宾模型是最优的。结论: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优势创新产业集群,推广清洁技术的利用,改善以煤炭为主不合理的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并充分考虑区域间的集聚效应,在碳减排活动中充分加强区域协作。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2020年能源消费总量达到49.8×108tce。能源消费发展预测研究是能源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模型预测及其成果是国家编制能源规划和制定能源政策的基础。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能源消费预测的数字化、模型化、定量化盛行。通过文献研究,能源消费预测方法和模型可以分为单一方法预测模型和组合方法预测模型。结合中国21世纪前20年能源消费情况,就各类能源消费预测模型的特点及预测结果精度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中长期能源消费预测的偏差普遍较大,组合方法预测模型优于单一预测方法模型。建议中国中长期能源消费预测应综合运用各种预测方法,以定性和静态的情景分析类预测模式为主,辅以定量和动态的趋势外推类预测方式。采用情景分析法预测,中国2050年能源消费总量为47.79×108tce。  相似文献   

4.
工业行业是陕西省碳排放的最主要来源,研究工业行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预测其碳达峰时间,对陕西省尽快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构建STIRPAT模型,运用岭回归并结合情景分析,预测陕西省工业行业碳达峰时间与峰值。研究结果表明:(1)陕西省工业行业碳达峰时间出现在2030—2040年之间,峰值规模约在19 412.54万~23 472.48万t之间;(2)人口规模是促进陕西省工业行业碳排放的最主要因素,而能源强度对工业碳排放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通过对人口规模和能源强度的调节,可以为陕西省减少4 059.94万t碳排放量;(3)人口规模、地区生产总值、工业产出对二氧化碳排放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而能源强度对二氧化碳排放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最后根据碳排放预测结果,提出陕西省工业行业碳减排路径,同时也为其他工业大省和工业城市的碳减排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 1996~2017 年京津冀产业碳排放面板数据, 采用脱钩模型分析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的同步关系, 运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 (LMDI) 分解分析模型探究碳排放增长的驱动因素。 研究表明: 1996~2017 年京津冀产业能源碳排放平均年增长率 3.50%, 增加主要由河北拉动, 工业、 民用和交通部门是碳排放主要部门; 京津冀三地产业能源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由弱脱钩转变为强脱钩关系;碳排放强度和能源消耗强度的降低是碳排放的两个主要抑制因素, 并且抑制作用逐年增强, 经济强度因素对碳排放有正向影响, 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对京津冀碳排放影响程度较小。 因此, 可以从严控高能耗产业、 增加技术投入、 借助经济杠杆、 提高环境补偿等方面着手京津冀减排。  相似文献   

6.
文章测算了河北省1980~2009年能源消费引起的碳排放总量并对其进行了分解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对碳排放量环比增速进行了不同种类化石能源的分解测算;第二,基于LMDI指数分解法对碳排放变动量进行了四种效应分解,分别为:碳强度效应、能源强度效应、经济效应和人口效应,并从效应贡献量及贡献率两方面分析了其时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河北省1980~2009年能源消费引起的碳排放总量一直趋于上升,煤炭消费引起的碳排放量环比增速变动相对平稳,石油、天然气消费引起的碳排放量环比增速变动幅度较大。对碳排放变动量的效应分解方面,经济效应和能源强度效应对碳排放变动量的作用显著且贡献率较大,碳强度效应和人口效应对碳排放变动量的作用不够显著且贡献率较小。  相似文献   

7.
碳排放管理正在成为全球大企业的优先发展战略和提升竞争力的方式。2010年,4700多家全球大型企业通过碳信息披露项目(CDP)披露了碳排放信息,少数跨国公司开始要求其全球供应商进行碳信息披露,部分能源企业已入围2010碳信息披露领袖企业指数(CDLI)和碳绩效领袖企业指数(CPLI),在碳信息披露方面取得先行优势。世界各国的标准化机构和国际标准化组织在碳排放核算与披露等方面积极制定和推出多项标准:一是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下缔约国政府间为协商各国碳减排量及核算准则等政治性议题而制定碳核算标准或规范;二是制定国际一致性技术性核算标准,以及国际企业或组织的技术性查核规范;三是在国家层面为推动国内碳减排核算与交易活动而制定相关标准;四是为规范行业碳核算与碳信息披露而制定标准或指南。碳排放管理正给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带来重大变化,中国石油企业应加快碳核算、碳信息披露等碳排放管理能力的建设,塑造低碳时代负责任的企业形象。  相似文献   

8.
异质性视角下中国省域碳排放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不断提高碳排放效率,能够有效地激发减排潜力。本文在省域异质性视角下,运用固定效应随机前沿分析的参数方法测算和分析中国省域碳排放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考虑碳减排技术的省域异质性后,碳排放效率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减小。实证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对碳排放效率有利但影响不显著;优化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有利于提高碳排放效率;贸易开放显著提升碳排放效率,外商直接投资对碳排放效率影响并不显著;实施能源目标约束政策有利于促进碳排放效率,政府干预能力越强,能源目标约束的减排效果越好。未来中国提高碳排放效率的的工作重点应着重优化产业结构和调整能源结构,同时通过制度安排促使地方政府积极设计和实施碳减排政策。  相似文献   

9.
为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必须明确中国能源消耗造成碳排放的驱动因素,指出制定碳减排政策的关键点。一个国家的碳排放情况由该国的能源结构、能源强度、经济水平、人口规模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决定。通过LMDI因素分解模型,对我国2000—2015年碳排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能源消费碳排放总量呈增长趋势,其中碳排放正向驱动力是经济效应,其次是人口规模和能源结构效应,负向驱动力是技术效应。最后,根据上述结论对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经济发展、能源结构和能源强度是影响碳排放的主要因素.在能源结构和能源减排技术没有突破性变革的情况下,碳减排的主要压力来自经济发展程度和能源强度.文章以能源强度作为主要影响因素,利用灰色理论模型探讨了区域经济碳减排面临的压力.预测结果表明:到2020年,碳减排压力较小,但受工业比重过高、能源结构单一、能耗波动较大等因素影响,短期及中期区域经济将面临较大的碳减排压力.因此,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优化产业结构,多角度的探索更具可操作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二氧化碳排放是公共物品,其影响所及并非一家、一国而是全世界。全球气温升幅越大损失越大,升温宜控制在+2℃以内。全球每年若以1%GDP的减排投入,可避免每年5%~20%GDP的损失。以GDP数量增长推动经济繁荣的时代必须成为过去,低碳经济的成长方式以去物质化为必要条件以去碳化为充分条件,经济发展最终与碳排放脱钩。低碳经济标示一个新文明的开始它不仅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改变,还涉及南北两个世界、穷国与富国间发展权益冲突的新平衡。  相似文献   

12.
实行节能减排有行政手段、财税手段和市场机制等措施。碳税作为财税手段、碳交易作为市场手段可以发挥各自的作用。追踪碳税和碳交易的应用现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重视节能减排政策的系统效果研究、加强碳税和碳交易市场的基础性工作以及进行碳税和碳交易的比较研究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碳排放权交易的推出,使得企业的碳排放权资源成为一种资本,世界正在进入碳资本时代。碳资本时代给企业的竞争优势源泉带来了颠覆性影响。综合竞争优势理论的产业基础观、资源基础观和新制度主义观,分析了碳资本时代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双向影响,提出了碳竞争优势的概念,研究了产业先见、碳排放价值链以及碳资本市场对企业获取碳竞争优势的影响机理,提出了培育碳竞争优势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碳汇两种概念的辨析及碳汇市场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上对碳汇的概念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为碳的聚集,另一种则解释为碳排放交易制度。根据《京都议定书》而引伸出的定义,应为后者,而国内大都翻译成了前者。这将导致人们对碳汇定义的误解。只有采用碳排放交易制度的定义才能更好地理解碳汇市场的诞生与发展。按照《京都议定书》的规定,目前的碳排放权交易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以项目为基础的减排量交易;二是以配额为基础的交易。碳排放权交易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5.
燃煤是CO2排放的主要来源,未来煤电布局将直接影响各地区的CO2减排空间。利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温室气体清单指南中提供的方法,测算分析了2006—2008年各省份火电行业的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同时基于我国未来煤电装机规模以及空间布局方案,预测了2015年和2020年各地区火电行业碳排放量,并依据测算结果为各地区碳排放指标分配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碳排放是当前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评估各种因素在碳排放中的贡献程度对于抓住其中的关键因素,促进碳减排具有重要意义。计算了我国不同分类情境下的碳排放量,并将排放影响分为不同板块,利用LMDI分解模型,以3大能源为研究对象,考察不同板块的排放贡献和影响因素。能源分解模型说明能源结构板块和生活板块对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具有抑制作用,经济的快速增长是造成排放强度下降的主要原因,而能源结构调整对排放强度影响很小,节能板块对排放强度具有促进作用。此外,无论我国能源消费增长还是滑坡,均都是源于工业部门能源消费的起伏,以及由此带来的人均能耗的变化。可以预见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工业化尚未完成的中国,人均能耗以及由此带来的碳排放在短时期内都会有所增加,但幅度会趋于平稳。  相似文献   

17.
针对我国各地区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的现状,为从全国范围内减少碳排放与碳吸收量之差及净碳排放量,提出了建立区域间碳汇投资机制,以系统动力学流程图说明了该机制的运行情况,并从交易市场建立、区域间财政转移支付等方面给出了实现这一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产业集聚、城市规模与碳排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2005年全国直辖市、副省级城市、地级市等283个城市市辖区的统计数据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研究城市规模扩张过程中产业集聚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1)产业集聚对碳排放具有"反弹效应"和"节能效应",产业集聚程度提高1%,城市碳排放下降8.33%~10.57%;(2)不同规模的城市,产业集聚对碳排放的影响是不同的,人口规模在300~1000万的特大城市相对其他规模等级的城市更适合中国的低碳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坚强智能电网--服务国家碳减排目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发展坚强智能电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电力行业碳减排目标的重要途径。在深入剖析发展智能电网必要性的基础上,阐述了坚强智能电网的内涵和作用,研究分析了其碳减排效益,及对实现我国碳减排目标的贡献,并提出了促进我国智能电网建设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中国8个行业2003~2010年的面板数据,对中国碳排放和就业结构的关联进行了分析。通过实证检验,选取变系数个体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碳排放强度和就业结构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2)就业结构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显著,其中,影响最大的行业是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该行业就业比重每增加1%,会使得该行业碳排放强度增加8.11%;(3)中国碳排放的行业差异显著,其中,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的自发碳排放强度最大,其次是制造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