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张学明 《上海会计》1996,(12):25-26
资本保值增值探析贵阳大鸿实业公司张学明财政部于1995年制定了《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对资本保值增值率指标解释为:保值增值率为100%时保值,大于100%时实现增值。公式为:(期末所有者权益总额÷期初所有者权益总额)×100%=资本保值增值...  相似文献   

2.
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为了综合、全面评价和反映企业经济效益状况,财政部从1995年起采用了新的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其中,从投资者的角度设计了主要反映投资者投入企业的资本完整性和保全性的资本保值增值率指标,其计算公式为:并定义:资本保值增值率=100%为资本保值;资本保值增值率大于100%为资本增值。由于这一指标是按年考核,期求所有者权益总额与期初所有者权益总额之差,不仅包括期内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取得的净利润(即资本增值额),而且还包括期内企业新增加的资本(如投资者为扩大再生产而追加的投资,企…  相似文献   

3.
资本保值增值率是财政部制定的评价企业经济效益的十大指标之一。公式为:(期末所有者权益/期初所有者权益)X100%。资本保值增值率等于100%,为资本保值;大于100%,为资本增值。所有者权益由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构成,四个项目中任何一个变动都将引起所有者权益总额的变动。稍加分析,至少有两种情形,期末所有者权益增加不能反映真正意义的资本保值增值:〕1.期内投资者追加投资;2.期内接受外来捐赠或资产评估增值导致资本公积增加。]即使在本期内既无投资者追加投入,又无接受捐赠和资产评估事项的情形…  相似文献   

4.
对于财政部公布试行的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中,考核资本是否保值增值的资本保值增值率指标,已经有不少文章进行过探讨。笔者亦拟略谈一下个人的看法。该指标的计算公式如下:期内如有增资减资或分配利润的,要对期末所有者权益总额进行调整。也有人考虑到资金的时间...  相似文献   

5.
1995年财政部颁布试行的《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中,资本保值增值率是指期末所有者权益数额除以期初所有者权益数额,实务中都是按资产负债表的净资产来计算。在通货膨胀时期货币会贬值,使得期末货币购买力小于期初货币的购买力。若以帐面值计算,资本保值增值...  相似文献   

6.
资本保值增值的本质含义是指出资人投入到企业的资本(或资金)在经历一定时期后的价值(是实际价值或可变现价值,而不仅是会计帐面价值,下同)仍然等于或大于期初投入时的价值,采取稳健的会计原则和认真执行财政、会计、税收法规的企业,其所有者权益的年增加额和增长率都会低于不执行会计稳健原则的企业或经营行为短期化的企业,但资产质量则会优于这些企业,因此,仅以所有者权益期末与期初之比计算的资本保值增值率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资本保值增值率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资本保值增值情况和资产质量状况,应当加以修正。  相似文献   

7.
陈燕 《上海会计》1997,(4):25-25
财政部1995年5月颁布的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中有一项“资本保值增值率”,主要反映投资者投入企业的资本天整性印保全性。计算公式为:资本保值增值率等于100%,为资本保值;资本保值增值率大于100%,为资本增值。对于该指标是否能真正体现保值、增值,笔者思之再三,存有疑问,现简述如下。1.期初期末所有者权益的内涵从我国会计实务不难看出,其计量单位是名义货币.计量基础是历史成本法.然而,目前国有资产流失,一方面是由于新旧经济体制转换过程中存在诸多漏洞,另一方面则是由于近些年的物价增长较快造成。面临较大幅度的通货膨…  相似文献   

8.
资本保值增值率是衡量企业财务效益的一项重要指标,当前我们常用的资本保值增值率的计算是基于财务资本保全理论的.实物资本保全理论下的资本保值增值率存在着诸多缺陷,不能准确反映权益资本的保值增值状况.因此对资本保值增值率做进一步的思考,将有助于资本保值增值率对企业资本保全状况的真实反映和衡量.  相似文献   

9.
对“资本保值增值率”指标计算的异议陈均平一、新公布的“资本保值增值率”指标存在的问题最近,有关部门公布了对企业十个新的评价指标,本人对其中的“资本保值增值率”指标有异议。新公布的“资本保值增值率”的计算公式如下:资本保值增值率=×100%该指标主要反...  相似文献   

10.
熊玲 《云南金融》2012,(4Z):128-129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对整个企业管理活动具有根本性的影响,利润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所有者权益价值最大化是关于财务管理目标的三种较具代表性的观点。综合考虑若干主要因素,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应确立为:在履行一定社会责任的基础上,尽可能提高企业权益资本增值率,实现企业所有者权益价值最大化。  相似文献   

11.
熊玲 《时代金融》2012,(11):128-129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对整个企业管理活动具有根本性的影响,利润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所有者权益价值最大化是关于财务管理目标的三种较具代表性的观点。综合考虑若干主要因素,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应确立为:在履行一定社会责任的基础上,尽可能提高企业权益资本增值率,实现企业所有者权益价值最大化。  相似文献   

12.
许良虎 《上海会计》1999,(11):32-33
一、现行指标的计算净资产收益率是企业净利润与平均净资产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为:净资产收益率=×100%其中:平均净资产为期初所有者权益与期末所有者权益的简单算术平均数。我们知道,期末所有者权益=期初所有者权益+本期新增资本净额+本期净利润-向投资者分配的现金股利。因此,公式中的平均净资产也可以等于期初净资产+1/2(本期新增资本净额+本期净利润-向投资者分配现金股利)。对这几个列项很值得思考。期初净资产参与本期生产经营活动,并给企业带来净利润无可非议;本期新增资本也能给企业创造净利润,但其增资的…  相似文献   

13.
细读本刊1999年第7期郑少锋同志的《试析资本保值增值率的计算公式》(以下简称《试析》)一文后,对其观点未敢苟同。下面谈谈笔者的看法。《试析》一文认为,简单地用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规定的资本保值增值率计算公式来反映投资者投入企业资本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会产生一定的偏差,并从三方面进行了论证:其一,追加投入资本和资本公积的增加属非经营因素,不应计入,否则,计算出来的资本保值增值率有虚增的成份;其二,已分配利润也是资本的增值,但该公式未予反映;其三,该公式没有考虑企业的资本成本。还提出了两个新的公式:资…  相似文献   

14.
企业财务评价指标的完善与补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完善我国企业财务评价指标应遵循中国国情与国际惯例相结合、局部与整体评价相结合、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评价相结合、财务现状评价与企业长远发展相结合的原则。依据这些原因,应增设和补充资本保值增值率、社会贡献率、权益利润率、总资产利税率及财务状况综合指数等指标。  相似文献   

15.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的全部资金来源中除流动负债以外的长期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之比。长期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都是企业可以长期使用的资本,又称为企业的永久筹资性项目。资本主要表现为长期债券、普通股、优先股等形式。按其是否到期偿还本金又可分为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所谓最佳资本  相似文献   

16.
浅谈所有者权益的审计□晁秀喜所有者权益,是企业资本核算中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四部分。对企业的审计,应把对所有者权益的审计列为重点之一。一、对实收资本的审计实收资本即资本投入,指企业投资人实际投入企业的各种...  相似文献   

17.
王伟 《理财》2001,(2):27-27
具体会计准则《所有者权益》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具体准则)已由财政部下发。   具体准则中将所有者权益定义为“企业投资者对企业净资产的要求权,企业净资产等于企业的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的金额”。 1992年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基本准则)将所有者权益定义为“企业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包括企业投资人对企业的投入资本以及形成的资本公积金、盈余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等”。   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具体准则规定的所有者权益包括:( 1)股本或实收资本;( 2)资本公积金,包括超面值缴入股本或资本溢价、…  相似文献   

18.
以MM理论分析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菁 《金融会计》2004,(3):16-18,24
资本结构是指在企业的资金来源中,债务和所有者权益资本之间的比例关系,它是用来描述企业的债权人和所有者对资金筹集贡献程度的指标。由于债务和所有者权益资本具有不同的特点,它们在资本结构决策中所起的作用也不同。其中债务具有优先索偿性,不论企业的盈利水平如何,都要求企业承担到期还本  相似文献   

19.
税收成本与纳税债务是研究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两个重要因素。本文拟着重从税收角度分析企业财务管理的一般目标。一、从企业财务管理的一般目标看税收成本的作用理论界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描述不尽一致,但无论是企业价值最大化,利润最大化,还是本金的扩大,最终都能归结于所有者权益的最大化。目前最能有效地量化所有者权益最大化的指标是自有资本净收益率(Q),其公式如下:Q=[R+(R-I)×B/S]×(1-T)式中,R:息税前总资本收益率,I:借入资本利息率,B:借入资本总额,S:自有资本总额,T:所得税率。公式中…  相似文献   

20.
将所有者权益的作用嵌入银行技术模型,测算中国十六家上市商业银行满足成本最小化时的所有者权益影子价格,并以成本最小化为标准评价权益资本使用情况。研究发现,五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持有高于最小化成本水平的所有者权益;其余大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权益资本低于成本最小化要求。进一步测算规模经济,发现所有者权益进入成本方程后计算出的规模经济效应比仅以所有者权益为条件调节项和使用标准成本方程估计出的规模经济结果都要高,说明规模经济的轨迹将依赖于银行对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相对信任度,即提高存款和所有者权益的相对成本及所有者权益资本以多大程度进入到成本函数设定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