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开发立体农业是人多耕地少的地方发展农业的一条出路。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而四川省又是拥有1亿人口的大省,人均耕地少是农业发展的最大限制因素。全世界人均耕地5.5亩,全国1.5亩,而我省不到1亩。我省山区、高原面积大,农业生产条件差;盆地、丘陵面积小,早已出现过垦现象,没有什么可开垦的荒地。近年来,我省耕地减少速度是很快的。虽然各级政府一再加强土地的管理,但是,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各行各业用地的增加,耕地还会逐渐减少。目前,四川人口正面临生育高峰期,在2000年前,人口还是增加的趋势。也就是说,在一定时期内,耕地要减少,人口要增加,人均占有耕地将越来越少。因此,人均耕地严重  相似文献   

2.
宋金平  马丽 《农业经济》1998,(10):26-27
一、太阳乡农业产业化的基础和条件1、农业资源较为丰富。太阳乡是瓦房店市的一个农业乡镇,1996年,全乡耕地面积为52261亩,农村人口23668人,农村劳动力13210人,人均耕地2.2亩,劳动耕地4亩,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耕地资源较为丰富;另外,全乡...  相似文献   

3.
一、江苏省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两个发展阶段 江苏是全国经济比较发达的省份之一,人均占有耕地1.01亩,属于耕地资源约束型省份,但农业比较发达,主要农畜总产水平、单产水平、人均占有水平均居全国前列。在这样的农业基础支持下,江苏省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与结构上的变化较全国大多数省份为快,与沪、浙、闽、粤等沿海省市并居全国前列。到1990年,江苏人均占有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分别高于全  相似文献   

4.
贵州省兴义市有国土面积2911.1平方公里,人口64.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6.1万人,占总人口的87.3%,耕地46万亩,人均耕地不足一亩。同一些发达地方相比,经济较为落后,尤其是农村经济,1990年全市粮食总产173876吨,人均占有粮食292.2公斤,人均纯收入403元。究其贫困原  相似文献   

5.
魏九师 《农业经济》1996,(5):13-14,19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推动“两高一优”农业的快速发展,提高农业自我发展能力,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我们对连山区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连山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连山区有18个农村乡镇,283个村,农业人口343,599人,占总人口的55.3%。全区现有耕地650,880亩,人均1.89亩。 1994年,连山区从本区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地区优势,把小麦、蔬莱、花生、果业和畜  相似文献   

6.
我县位于广东省西南部,全县人口118万,土地面积49146万亩,其中:山地丘陵377万亩,耕地68万亩。人均耕地仅有5分多,是个人多地少的山区县。 高州县的农业区划工作,是从1980年9月开始的,至1982年8月,初步摸清了全县农业资源,提出了合理利用农业资源的办法和分区域开发高州农业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乐至县地处四川盆中丘陵腹心,1992年被列为国家首批“持续农业和农村发展研究”20个试点基地之一。全县幅员1424.5平方公里。1991年底总人口86.61万人,农业人口占93.51%。每平方公里608人,是全国平均人口密度的5.2倍。人均耕地按统计面积计为0.97亩,按普查面积计为1.69亩。垦殖指数为68.79%,属于人多耕地少的高垦殖农业县。农民人均纯收入436元,人均产粮445公斤,和全国人均水平相比。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与农村水利建设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与农村水利建设之间的关系。[方法]文章以2009—2015年农业和水利建设有关数据构建回归分析计量模型,以农业现代化水平、人均耕地灌溉面积、水利建设投资完成额、水库容量和除涝面积为指标,具体研究了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与农村水利建设的关系。[结果]研究发现人均耕地灌溉面积、水利建设投资完成额、水库容量、除涝面积和农业现代化水平均有正向促进作用,所以农业现代化发展和农村水利建设也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结论]由此研究认为应持续加强农村水利基础建设并提供有效供给,确保现代化农业产出水平稳步提升;总结和推广先进国家和地区水利发展经验,探索适合我国的农村水利发展道路;优化农村水资源配置,提高农村水利服务精准性,增强农业现代化背景下的农村水利供给能力,使两者在发展中相互促进,确保农业现代化的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9.
1.耕地相对不足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面临的现实,而质量下降抑制了农业的发展。1978年至1992年广西耕地净减21.15万亩,平均每年减少1.51万亩,人均耕地由1.05亩下降到0.9亩。加之农业的比较利益下降,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耕作粗放,投入下降。据有关部门普查资料,全区好的和比较好的水田占56.6%,旱地中除150多万亩土质较为肥沃外,多数是跑水、跑肥、跑土的劣地;耕地有机质含量少,养分含量低,缺磷稻田占58%,旱  相似文献   

10.
一.农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如皋县地处长江三角洲,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县内共有53个乡镇,总耕地122.4万亩,总人口141.6万人,人均耕地仅0.86亩。全县人民经过艰苦创业,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农村建设成温饱型向富裕型过渡的新农村。1950年农村总产值只有1.94亿元(1980年同),农业产值占94.2%,人均产粮248公斤。  相似文献   

11.
一、马场村的资源条件 资源条件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贵州省平坝县马场村的资源条件有三个主要特点: 一是人多地少,农业发展受限。1996年全村人口1421人,土地总面积3558亩,其中林地400亩、园地40亩、牧地765亩、水面80亩,道路和居住占地1136亩,耕地1137亩。人均耕地仅0.8亩,农业资源缺乏,农村经济难有大的突破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阜宁是一个农业生产大县,全县108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将近80万人;全县耕地面积133.13万亩,人均1.67亩,平均每个农业劳动力经营耕地6.7亩。  相似文献   

13.
广西建设农业强省具有许多有利条件。一是沿海、沿边、沿江,有发展的区位优势;二是地处南亚热带,有丰富的光、热、水资源和动植物资源,农业发展的潜力很大”;三是经过十几年的改革开放,全区经济发展已经有了较为坚实的基础。但也必须看到,建设农业强省的制约因素也很多,主要是: 1.人多地少,而且耕地在逐年减少。1994年末,全区实有耕地面积3909万亩,人均仅有0.81亩,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水田面积2332万亩,按农村人口计算,人均不到0.6亩。从1958年到1980年,全区耕地减少了38.4%,平均每年减少12.6万亩,从1992年到1995年,三年累计减少16.5万亩。  相似文献   

14.
一、辽宁省农业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 1.人均耕地面积逐年减少,耕地质量下降 全省的耕地由于种种原因呈现出逐年减少的趋势,而人口则在增加,人口与耕地矛盾日益突出,人均耕地已由 1949年的 3.88亩,减少到了 1996年的 1.54亩,平均每年递减 1.27%。已有部分地区的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国际规定的耕地危险临界值 0.8亩 /人。如果这种情况仍得不到缓解,其后果堪忧。 全省有相当数量的农民只重眼前利益,片面强调高产,只重用地,不重养地,绿肥及豆科作物等培肥地力的作物种植越来越少;在施肥方面,只重化肥,不重有机肥,导致土壤有机质含量…  相似文献   

15.
日本农业概况 日本的农业,是高度集约化,高度商品化和具有相当高的现代化水平的农业。 在一个人口密度极高(每平方公里323人,为我国的3倍)的国度里,大米自给有余;肉类自给率为76%;小麦为14%;大豆为6%;农产品综合自给率达71%(均为1987年数)。 全国农田地总面积536万公顷(8040万亩),其中耕地6400万亩,人均0.53亩(1986年数)。全  相似文献   

16.
锦西市连山区位于辽宁省西南部,地处辽西走廊。管辖18个农业乡镇,281个村。现有农业人口35,58万人,耕地65万亩,人均耕地1.83亩。连山区的农业综合开发起步较晚。要使全区农业再上新台阶,在确保粮食生产高产、稳产的基础上,必须充分利用资源,拓宽农业  相似文献   

17.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7月2日在上海说,中国人均占有耕地面积,2003年为1.43亩,2005年已经下降到1.4亩。他预言,即使采取严格的耕地保护措施,至2007年末,人均占有耕地1.4亩的界线将失守。中国农业发展的最大挑战来自于土地及水资源的短缺。联合国粮农组织设定,人  相似文献   

18.
农业在大发展的同时,出现了耕地减少、淡水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问题,将是对我国农业发展的严峻挑战。我国耕地、淡水等资源总体紧缺,人均耕地只有1.41亩,人均淡水资源不足2200立方米,水源普遍受污染。因此,必须在进一步增加农业投入的同时,  相似文献   

19.
一、农业企业化经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21世纪初期,正是我国由小农家庭制农业向高度商品化的现代农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如何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农业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已经成为当今中国面临的一项重大抉择.国外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历程表明,各国由于资源贫富及经济、社会条件差异,乃至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起步方式和道路不尽相同.中国作为一个特殊的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多、人均耕地少、小农家庭经营、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的特征十分突出.这是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制约条件,也是国家制定农业政策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中国社会报》5月22日报道,国家土地管理局最近警告:要实现今后5至15年中国粮食和主要经济作物生产目标,必须确保耕地总量不再减少,关键在于控制城市和村镇建设占用耕地。对此若不实行更严格的控制措施,中国人口发展到13亿、14亿及16亿高峰时,人均耕地(按最新统计)将逐次降为1.49亩、1.33亩、1.07亩;目前中国耕地质量整体水平低,退化严重,人均耕地不及世界人均的74%,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0.8亩人均耕地警戒线的县(区),全国有666个,其中463个已低于0.5亩。据调查分析,中国耕地减少主要有两类:①农业结构调整占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