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白乃庙铜金矿田经历了复杂的多期次成矿作用,通过对白乃庙铜(钼金)矿床南北矿带及赋存在不同构造中的金矿床(点)的详细观察分析和对比研究,阐述了铜矿的形成经历了早期变质热液-岩浆热液-晚期变质热液等的多期成矿作用叠加,南北矿带叠加强度不一致,铸成了两矿带地质特征上的差异;不同构造中的金矿脉是不同期成矿作用的产物。赋存于白乃庙主干及其派生断裂或裂隙中的石英脉是燕山期大气降水热液作用所致,而韧性剪切带、片理化带及其附近构造中的石英脉则是海西期末的变质热液(其中混有一定量的岩浆水)矿化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小秦岭石英脉型金矿主要产在华山、文峪等中生代花岗岩基南侧的太古宙荡泽河群绿岩带和早元古代滴沟群孔达岩系中。矿床地质特征和矿物包裹体及氢氦同位素研究证明矿床形成经历了Ⅰ期251~338℃变质热液矿化、Ⅱ期209~336℃变质热液—大气降水热液混合矿化和Ⅲ期155~178℃大气降水热液矿化。成矿元素富集特点及理论研究证明矿化主要发生在Ⅱ期,Ⅲ期贡献甚微。S、C、Pb同位素指示战矿物质来源复杂,并在成矿时高度均一化。综合讨论揭示出矿床形成于中生代华南与华北古大陆板块碰撞造山过程的陆内俯冲作用,可按碰撞造山成岩成矿模式指导进一步的找矿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在世界上太古宙陆核地体共有三类,其中产出包括金在内的多种矿产,金矿类型虽共有四种,但“石英脉型”金矿床分布最广,在我国更具有重要意义。对该类型矿床的研究己经建立了多种形成模式,唯独高级变质组合地体中该类矿床的形成模式尚无成型的报导。陕西潼峪金矿属同生构造型金矿床,空间上严格受区域复背形控制,产于太华群上部层位中。成矿作用完成于区域地质构造发展演化过程中:初期,原地槽的裂谷槽内堆积初始矿源层;早期,粘性变形一变质作用,物质活化迁移;中期,塑性变形—变质作用,矿床形成;晚期,脆性变形—叠加成矿,矿床出露。潼峪金矿床的控矿因素分为三级:一级(区域主体复背形)控制矿田(带),二级(脆—韧性剪滑断裂),控制矿床,三级(石英脉体的破碎扩容带)控制矿体。矿床形成中物质的热—动力分异及其控矿作用具主导意义。依据实际资料建立了“变形—变质—成矿”的三段式矿床形成模式。该矿床形成模式稍加扩展,可运用于小秦岭其它“石英脉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4.
中国铅锌矿床的成矿元素可划分出23种元素组合。不同成因矿床、地质历史中5个大的铅锌成矿期及不同的大地构造单元,都有各自不同的占主导地位的元素组合类型。矿床成因从沉积到岩浆到多成因叠加,从地质历史的早期到晚期,从相对稳定的沉积盆地到剧烈的构造岩浆作用带,元素组合从简单的1—2元素组合演变为复杂的多元素组合。元素组合的复杂性是中国大陆频繁剧烈的地壳构造运动导致多种成矿作用的存在及其相互叠加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瑶沟地区断裂构造的研究,定量地分析了成矿期构造应力场方向,结合区域上金矿床资料,确认该地区石英脉型金矿、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以及萤石矿脉的形成及分布,是断裂构造多期活动的基础上,岩浆期后成矿热液分带性的结果。并建立了该地区金矿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6.
河北小营盘金矿是国内著名的金矿床之一。有关成因问题,目前意见不尽相同。本文试图通过对围岩崇礼群地层在区域变质和重熔混合岩化作用过程中各类元素的活化-迁移-沉淀规律的研究,来揭示小营盘金矿成矿的物质来源和能量来源。同时,通过对崇礼群地层中的混合体(脉体)-花岗质脉-混合伟晶岩脉-钾长石英脉-含金石英脉等五种花岗质地质体进行系统的岩相特征,碱性长石的晶体化学和晶体结构特征,石英的微量元素组合和包裹体物理特征的研究,来揭示它们的同源异相性质。根据上述研究结果认为,本区含金背景值较高的崇礼群是金矿的潜在矿源层,而重熔混合岩化作用正是推动成矿元素活化转移和重新分配组合的内营力。因而,它的成因类型属层控重熔改造混合热液含金石英脉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7.
海沟矿床是一个大型金矿床。含金石英脉分布于燕山期二长花岗岩体中,金属矿物的研究表明,矿物以自然金、硫化物(黄铁矿、方铅矿、黄铜矿)为主,伴有少量铀矿物(晶质铀矿、沥青铀矿)及碲化物(碲铅矿、碲金矿)。主要的矿物组合为自然金—石英、自然金—硫化物、石英—方解石,它们分别代表不同成矿阶段,金的最大富集发生于自然金一硫化物阶段,金属矿物的某些特征为矿床成因提供了重要信息,它表明矿床成因上不仅与燕山朔岩浆活动有关,而且也与构造—变质期形成的矿源层有关。  相似文献   

8.
已知典型矿床研究表明,斑岩钨矿床具以下基本特点:(1)成因上与特定的岩浆岩建造密切相关。(2)空间上受深断裂控制成群成带分布。(3)受含矿母岩浆制约具特定的蚀变类型组合及其分带规律。(4)常与Cu、Mo、Pb,Zn、Au、Ag等伴生成矿。形成斑岩钨矿床的所谓特定的岩浆岩建造,成因上属作者所划分的过渡型花岗岩类的花岗质潜火山杂岩;时代上集中于燕山早期晚阶段(晚侏罗世)、构造演化阶段处于陈国达教授所划分的地洼发展阶段激烈期。杂岩体演化成矿是斑岩钨矿床形成的基本途径;其成矿岩体几乎无一例外地均是岩浆充分分异演化的分异杂岩体。但随着杂岩体由早而晚岩性由基而酸的演化,壳质组分向岩浆晚期的逐渐聚集,斑岩钨矿床的形成总是与杂岩体既期高酸富碱富挥发分的壳质斑岩直接相关。所以,斑岩钨矿床既具与斑岩铜矿床相类似的成岩成矿机理,又具与斑岩铜矿床明显有别的成岩成矿物质来源。前者是斑岩钨矿床赖以确立的依据;后者则决定了斑岩钨矿与斑岩铜矿不同的含矿岩体岩石—地球化学标志及其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流体包裹体的类型、时空分布、成矿温度、化学成分及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等研究认为:①石英包裹体中含有大量石盐和金属硫化物子晶,表现成矿流体具沸腾矿液特征;②角砾岩体内由上向下温度变化不大,但盐度增加,包裹体内子晶矿物类型依次为石盐→石盐+黄铁矿+正长石→石盐+辉钼矿+黄铁矿,与矿化蚀变分带基本一致;③成矿温度高于一般热液金矿床;④Au 以[AuCl]~-和[AuS]~-形式迁移,并在降温减压、稀释作用和溶液由弱酸向弱碱转化的还原条件下沉淀成矿。  相似文献   

10.
广西龙围矿区铅锌矿位于广西上林县明亮镇西北方向,区内探明铅锌矿资源储量目前已达到中型规模,区内含矿地层为泥盆系下统郁江莲花山组,大明山复背斜及F 1断裂为主要控矿构造,共圈定2个铅锌矿体。区内地层岩性为铅锌矿体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燕山期花岗岩为铅锌矿体成矿母岩,提供了重要成矿物质来源及成矿热液活动;区内褶皱、断裂构造及次级裂隙发育,为铅锌矿体导岩、导矿及容矿构造,提供了良好的通道和赋矿空间。区内赋矿地层单一、断裂构造控矿、成矿物质来源广泛、成矿作用复杂,矿床属中温热液断裂充填型脉状矿床,主要控矿因素为构造、岩浆岩及地层围岩,成矿阶段分为沉积阶段和含矿热液叠加改造阶段,矿床成因为中温热液断裂充填型脉状矿床。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黄铁矿、方锡矿、闪锌矿、自然金、黝铜矿及石英的标型特征的研究,认为下营坊金多金属矿床具有次火山热液(斑岩型)矿床的产出特征、属中低温热液型。石英的热发光曲线具两个高峰值,黄铁矿富硫贫铁及与Au呈正相关性,指示成矿流体fs2大,有利于Au迁移富集,可形成大型矿床。黄铁矿晶体形态分布规律及P型黄铁矿的α值等值线图与上金下铜的化探异常相吻合,指示深部具有找铜的前景,按黄铁矿晶形对称分带规律指示,0线以东的石英砂岩及斜长角闪片麻岩中仍有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2.
祁雨沟金矿床赋存于燕山晚期的隐蔽爆发坍塌角砾岩体中。主要蚀变类型有:硅化—石英化、正长石化、黑云母化、绿帘石化、绿泥石化、绿钙(钠)闪石化、方解石化、绢云母化。矿床具有明显的蚀变分带性,垂向上更明显,自上而下可分为:青盘岩化带→石英黑云母化带→石英正长石化带→石英正长石绿钙(钠)闪石化带。水平方向亦具分带性,不同标高发育程度不同,在583米标高(J_2),自中心向外可分为:石英正长石化带→石英黑云母化带→青盘岩化带。依据蚀变矿物的交代、穿切关系及其与成矿作用的内在联系可把蚀变作用的发生过程划分为:前锋成矿期蚀变,主成矿期蚀变,矿化晚期蚀变。主成矿期蚀变以硅化、正长石化强烈发育为特征。正长石化与金矿化关系密切,金矿体主要赋存在石英正长石化带及其与石英黑云母化带的交接部位。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北方地区“华北地台”的南北缘,自晚古生代以来,特别是燕山期,由于古大陆板块的活动,在古大陆边缘内陆一侧,形成了近100个与酸性斑岩体有关的斑岩型、矽卡岩—斑岩型、矽卡岩型钼矿床和极少数钼(铜)矿床(占全国钼矿储量80%以上),按矿床空间分布和大地构造环境,可分为东秦岭钼矿成矿带和燕山台褶带钼矿成矿带。其侵入时间主要集中在110~190m.y.。既燕山期。区域内斑岩型及有关类型的钼矿床大致可分为花岗岩—流纹岩辉钼矿系列和花岗闪长岩辉钼矿系列。花岗岩—流纹岩系列岩体与钼矿间的成矿专属性最明显,其岩石化学特征为高硅((?) SiO_2>73%),富钾质( K_2O>5.4%, K_2O+Na_2O>8)、低钠Na_2O<3%),并具高Rb、低Sr、高F、Rb/Sr>1等特点;而花岗闪长岩系列岩体则与钼(铜)矿有关,其岩石化学特征与铜矿斑岩体相似;由于“华北地台”区花岗闪长岩系列所处大地构造环境与斑岩铜矿者不同,故只是形成极少数几个规模有限的斑岩型钼(铜)矿床。源岩浆形成深度相当于23~45km;岩体分异指数DI>80。与岩体上侵成岩和成矿作用相伴,一般产生强烈云英岩化、硅化、绢云母化和钾质交代等蚀变;并出现萤石、黄玉、电气石等含F矿物。矿体一般与钾硅化带密切相关,多产于岩体与围岩接触带。矿化以单钼、钼(钨)或钼多金属建造为主,常出现W、Sn、Bi的独立矿物,有时可形成矿体。只有花岗闪长岩辉钼矿系列中,铜矿化有时可富集为矿体。北方地区基地岩石厚度>40km,为一套含钼克拉克值1—n倍的中深度的片麻岩混合岩,以及作为盖层的元古界浅—中度变质岩;而与钼矿有关的小侵入体含钼量也较高(一般是克拉克值的n—n十倍)。岩体Sr~(87)/Sr~(86)0.7046~0.7100,平均为0.7072;δS~(34)为两组,一组小的正值为+0.24~+7.35‰,另一组较大的负值为-0.3~-15.9‰;δO~(18)+7.2~+9.0‰;稀土总量平均为192.95p.p.M.;∑Ce/∑Y平均为6.98,为稀稀土型,有一定的Eu负异常出现。以上所列数据表明中国北方地区斑岩钼矿“成矿”侵入体的来源与斑岩铜矿者基本一致,均属壳幔型,或“Ⅰ”型。但通过混合参数计算锶的来源,结果表明:57~76%来源于下地幔,24~43%源自地壳。因此,本区燕山期“含矿”岩浆相对比较富钼。然而由于所处大地构造具体环境不同,切割深度有别,从而源岩浆的壳源,幔源物质比份不一,所以在“地台”区南北两侧形成各具特色矿物组合的以斑岩型为主的钼矿成矿带。  相似文献   

14.
华北克拉通是世界上具有:罕见的38 Ga古老变质岩系、早于太古宙末就有强烈的岩浆活动和板块俯冲记录、并经两期克拉通化、岩石圈减薄与破坏最典型、复合地幔柱最明显、与其它克拉通相比规模相对较小的特点。在新太古代末-中元古代初,区内花岗-绿岩带密布,仅以河北怀安及胶东TTG为例,足以证实为地幔热柱成因;"中部碰撞带"为早期板块俯冲的印记,是和基洛兰(Kenorland)陆块群汇聚过程紧密相联系;自进入1 800~1 600 Ma期间,华北己转变为伸展构造体制,广泛分布有酸性岩浆岩及基性岩脉(岩墙)和伸展裂谷,亦为地幔柱强烈活动的显著特征,无疑是全球哥伦比亚(Columbia)超大陆裂解事件的组成部分;但进入1 000~700 Ma时,华北除分布基性岩墙(床)群外,只在少数地区有中酸侵入岩体出露,可能是罗迪尼亚(Rodinia)超大陆裂解过程中,呈现了隐伏岩浆活动的态势,故有逊于扬子克拉通此期岩浆活动的强度和广度;加里东期("泛华夏期")亦有地台隆升迹象;但演化至中生代,由于受燕山期翘变,和太平洋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的影响,形成了华北亚地幔拄构造,同时产生了岩浆作用的"大灾变";成矿作用的"大爆发"。根据华北"G型大火成岩省"及变质核杂岩分布、和地震层析解释资料证实,本区是以渤海湾盆地为中心,形成"一盆多岭"的构造格局。正因为华北克拉通复合地幔柱构造,促使区內成矿成藏作用具备有:独特性(如白云鄂博裂谷产稀土特大型矿床、中条裂谷产铜金超大型矿床)、继承性(如鞍山式铁矿与邯邢式铁矿的成因关系)、成藏作用的复杂性(常规和非常规油气联系及山-岭金属矿)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南沟脑钼多金属矿区位于燕辽钼(铜)多金属成矿带上。基于对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成果中AS25综合异常的勘查,研究区完成了1∶1万地质填图、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槽探、钻探等勘查工作,系统分析了研究区地球化学异常特征,深入研究总结了研究区地质背景、成矿地质特征,确定南沟脑钼矿成矿类型为热液脉型矿床。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论文基于研究区成矿一手资料,总结了找矿标志与成矿规律,并指出找矿方向:继续在花岗斑岩体(γπ_(52))周边区域找寻热液脉型矿体;花岗斑岩体(γπ_(52))富集钼成矿元素,不应排除寻找斑岩型钼矿床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冀东金矿主要是燕山期形成的。它的分布在空间上同燕山期花岗岩有密切关系。冀东金矿产部在绢云母——绿泥石化带中,矿脉边缘存在黄铁绢英岩化边。太古代晚期侵位的基性岩墙变质达角闪麻粒岩相,说明太古代末期冀东地区发生一次较强的区域变质作用。该地区在早前武寒纪可能存在多期成矿作用,但在多期区域变质作用下,太古代生成的金矿不可能被保存下来。燕山期是最晚一次规模岩浆活动,它是金活化、迁移和集富成矿的主要时期。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铅同位素数据处理,认为辽宁岫岩东胜铅矿始形成于30亿年左右,后经地壳活动、变质作用及地下热水溶液的加入,使造矿元素不断富集,至燕山早期,由于区域上花岗岩的侵入和岩浆期后热液作用,活化了老地层中的造矿元素,使其部分最终在有利部位富集成矿。其成矿物质来源为鞍山群和上地幔以及后来加入的地壳物质。该矿床为受断裂和层位控制的岩浆期后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8.
云南会泽超大型铅锌矿田位于滇东北富锗银铅锌多金属矿集区中南部,是滇东北富锗银铅锌多金属矿集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探讨矿田成矿物质与成矿流体来源,论文通过收集前人已发表的S、C、H、O同位素数据,并结合现有地质资料对同位素数据进行重新解读,以期为深化矿床成因提供新的信息。结果显示:(1)矿石中硫同位素组成整体上具有δ34S方铅矿δ34S闪锌矿δ34S黄铁矿的特点,表明矿石中硫同位素达到平衡。成矿流体中硫主要来自于地层内的海相蒸发岩,还原机制为热化学还原(TSR);(2)矿石中不同产状的方解石C、O同位素及H、O同位素组成基本相同。成矿流体中CO2有幔源、壳源混合特征,而成矿流体中的水主要为岩浆水,少部分来自变质水和大气降水,亦具有壳幔混合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中条山地区为我国重要的铜矿产地之一。区内分布的铜矿类型主要有横岭关,铜矿峪、篦子沟三种类型。横岭关和篦子沟两种类型铜矿为沉积变质型,铜矿峪型铜矿为变质斑岩型。它们分别产于中下元古界不同时代地层中。中条山地区为一古岛弧区。实际资料表明,中条山地区产于不同时代地层中的铜矿具有成矿继承性。中条山地区各种类型铜矿都遭受变质作用影响。除对其原始矿床形态产状进行改造外,主要是后期变质热液活动,淬取矿床或含矿岩石中有用组分,在条件适宜的场合下形成脉状铜矿,使矿床变得更富。总之,中条山地区各种类型铜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都是与古岛弧区的发展演化,及由此而产生的岩浆活动、构造变动、沉积及变质作用等重大地质事件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20.
北衙金多金属矿床位于中国西南金沙江—哀牢山富碱斑岩成矿带中,截至2016年已探明的金储量达350吨,矿床为超大型规模,并伴随有铁、铜、银、铅、锌、钨、锡、钼、铋等金属矿种。众多学者对北衙金矿的形成原因及年代学特征,取得了较为一致的认识。北衙金矿的矿床类型为典型的斑岩-矽卡岩型(部分金为红土型金矿),主要有矽卡岩带中(内外接触带)的Au-Cu-Fe矿体、富碱斑岩体内的Au-Fe(Cu)-Mo矿体、层间破碎带中的Fe-Au-Cu矿以及第四系红土(残坡积物)中的Au-Fe矿体四种类型。年代学研究数据表明,北衙地区岩浆岩的形成时代主要在35~37Ma。这为以后在该区域内进一步找矿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并对研究相似类型的矿床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