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城乡收入差距会通过市场需求和人力资本的两种效应——结构效应与规模效应影响TFP,并导致TFP呈现先增后减的倒“U”形变动轨迹。据此,本文采用1992~2013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确实导致TFP呈现倒“U”形变动过程,拐点出现在城乡收入差距为01852处,城乡收入差距通过市场需求和人力资本的两种效应影响TFP。引入空间相关性后城乡收入差距对TFP的影响仍呈现倒“U”形趋势,拐点出现在城乡收入差距为01848处,影响机制仍是市场需求和人力资本的两种效应。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时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中国1978~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检验后的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模型,利用两套资本存量核算方法,对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的来源及其时空特征进行分析,并对2008年金融危机的4万亿元投资政策进行了效率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属于典型的投资主导型经济,资本投入是中国经济增长持续稳定的最主要来源,TFP贡献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由改革开放初期的资本、劳动力和TFP三驾马车平衡拉动,形成了现阶段的资本投入与TFP反向角力态势;区域经济差距主要源于资本投入与TFP双重差异,但TFP差异是最重要因素;4万亿元经济刺激政策下中国经济复苏属于典型的“投资主导型复苏”,是以牺牲中国生产率为代价的,TFP在2008年后呈现断崖式下降,平均拉低中国TFP达0.23~0.3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3.
首先利用非参数的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对1995-2007年中国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变动进行测度,并对TFP指数进了分解.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物流业生产率总体上处于增长趋势,并呈现先增长后下降再增长的特征;(2)技术进步是物流业生产率增长的关键因素,而技术效率是物流业生产率改善的瓶颈.  相似文献   

4.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研究:1978~2005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运用Malmquist指数对1978~2005年中国省区、三大地区间经济增长源泉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要素投入和TFP对经济增长效应年际、省际变化比较大,要素投入的贡献高于TFP的贡献,但在不同的时期内,要素投入和TFP对经济增长效应不一;1990~1995年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最高,而技术效率的贡献自1978年以来一直比较低;1978~2005年要素投入和TFP对三大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顺序都是东部、中部、西部,并且年际变化不大,技术进步的贡献高于技术效率的贡献,并且东部高于中部,中部高于西部。  相似文献   

5.
许晗 《物流技术》2012,(9):143-145,157
首先利用非参数的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对1995-2007年中国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变动进行测度,并对TFP指数进了分解。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物流业生产率总体上处于增长趋势,并呈现先增长后下降再增长的特征;(2)技术进步是物流业生产率增长的关键因素,而技术效率是物流业生产率改善的瓶颈。  相似文献   

6.
基于1978—2008年中国30个省区的面板数据,运用SFA方法,进行区域经济增长的效率与生产率的实证研究,可以发现:1.城市化、市场化、工业化、外贸依存度和FDI对生产效率的提升具有明显促进作用,生产效率提升速度为年均2.07%。2.生产效率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生产效率的地带间差距呈扩大的趋势。3.全国TFP年均增长3.44%,TFP增长主要是由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变化共同推动的,规模效率变化的贡献甚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有很多学者研究中国的投资效率和TFP下降,并指出要提高TFP就要改变经济增长模式,即就要走发达国家所走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道路,但是这种效果并不明显。所以在文章中,将对经济增长的两个来源即要素量的投入量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以及它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进一步的认识,并结合中国的国情浅议一下中国的经济增长路径的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8.
根据中国2003-2011年对外直接投资业绩指数的省际数据,采用Dagum(1997)的方法测算了中国OFDI来源的地区差异及演变态势,并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影响OFDI的因素。研究发现,中国OFDI来源的区域差异总体呈缩小趋势,地区内差距的贡献率比较平稳,地区间差距的贡献率呈现先递减后递增的趋势,但地区间差距一直都是地区差异的主要原因,而超变密度贡献率呈现先递减后递增的趋势。进一步的FGLS估计结果表明能源需求的增加、平均工资的上涨以及出口规模的扩大,是影响OFDI的主要因素,且东、中、西三个区域影响OFDI的因素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9.
通过使用DEA-Malmquist方法与Kumbhakar-Sun方法(KSM),测算了中国2543个市区县(含港澳台)在2007~2010年的TFP变动情况,认为中国各市区县的TFP在考察期内以年均6.20%(DEA-Malmquist)和8.20%(KSM)的速度下降。从空间分布上看,东部地区呈现TFP增长态势的大多数都是城市市区,零散的分布在各地;西部地区虽然存在TFP连片增长地带,但大多是地广人稀地区。从方法上讲,DEA-Malmquist和KSM在TFP变动测算结论上接近,但对TFP变动的分解结论有很大出入。最后,尽管市区县级数据存在一定程度的夸大问题,TFP变动与固定资本存量变动之间的负相关性仍然被非常明显的观测到,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可能正在面临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0.
赵家章 《经济界》2009,(1):73-77
本文基于Malquist生产率指数对1978-2005年省区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行分解,并对1991-2005年间TFP的收敛性进行检验。分析表明改革开放后,我国TFP有显著增长,主要来自于技术进步因素;并且TFP的增长呈现出了明显的地区差异,主要是由于技术效率变动的地区差异造成的;本文认为,TFP的地区增长差异是造成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地区差距扩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我国技术创新活动的集聚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使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反要素需求函数分析框架,研究了集聚经济对于我国技术创新活动全要素生产率、单要素生产率、要素价格以及要素需求的影响。结果显示,无论是在全国层面还是在区域层面,集聚经济对于我国技术创新的全要素生产率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同时,集聚经济对于技术创新活动劳动生产率以及资本生产率没有显著影响。在区域层面,集聚经济将降低科技劳动的边际成本,同时提高对于科技劳动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标:探究经济增长动因结构及转换趋势。研究方法:基于中国1980~2014年三次产业的时间序列数据,构造结构指数生产函数,采取指数分析与对数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2008年以来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缩减是经济增长大幅减速的最主要因素;要素规模增长率下降与产出弹性缩减的双重挤压导致资本和劳动力规模贡献下滑;资本和劳动生产率增长双减速是造成全要素生产率大幅下降的主导因素;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动力从以产业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为主转向以产业之间要素配置结构的优化为主。研究创新:从三次产业的要素规模和效率进行考察,三个层次层层推进,为经济增长动力及其变迁轨迹分析创造更加广阔的拓展空间。研究价值:揭示了中国经济增长变迁的动因结构以及最新转换趋势,为旨在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政策设计提供了新的科学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3.
经济增长因素分析模型:对索洛模型的一个扩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决定经济增长的两个直接因素分别是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长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索洛增长核算方程清晰而又简明地表达了这一思想,但其过于严峻的假设条件大大降低了该模型对经济增长事实的解释力和政策含义。本文对索洛模型的假设条件进行了分析和放松,并在借鉴内生增长理论的基础上对索洛模型进行扩展,从而得出一个具有较强适用性的经济增长因素分析模型。  相似文献   

14.
This essay reflects upon the past and present state of affairs regarding the influence that personality constructs have on predicting organizational outcomes of interest. The authors contend that the explanatory power of personality constructs has not reached its full potential. In order to maximize the utility of personality as a predictor of various behaviors, a research agenda must emerge to increase the precision of measurement at the item level. Additionally, programs of research that embrace the interdependence of personality constructs within an individual should be undertaken.  相似文献   

15.
We examine the out of sample performance of country equity asset allocation strategies between January 1985 and February 2000 that use conditional versions of international asset pricing models to forecast expected returns. We find that strategies that use conditional asset pricing models tend not to outperform a strategy that uses the sample mean to forecast expected returns. We find that this result is fairly robust across different levels of risk aversion, whether riskless lending is available or not, and when we impose upper bound constraints.  相似文献   

16.
上市公司财务竞争力研究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核心已成为社会的广泛共识,而构建评价上市公司财务竞争力指标体系显得十分必要。本文运用规范方法对财务生存力、财务发展力、财务潜力等,进行了分析与研究,以期对上市公司财务竞争力的正确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走出贫困化增长"陷阱":基于要素性质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发展越贫穷”,这一源于发展的理论命题,自巴格瓦蒂提出后,已被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所重视。本文基于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要素性质的新假定,对如何走出贫困化增长“陷阱”进行了理论和经验分析,认为在要素流动的条件下,一国通过要素的培育和提升可以获得经济上的可持续发展,从而走出贫困化增长“陷阱”。  相似文献   

18.
要素价格扭曲是指生产要素的价格结构不能准确反映资源的相对丰裕程度。通过测算每种要素边际产出与实际价格的对比,可以直接测度要素价格的扭曲程度。通过对比分析测度中国要素价格扭曲的研究成果,找出造成结果差异的主要原因,并建立时变弹性生产函数模型测度中国整体经济要素价格的扭曲程度。结果表明:我国要素份额在长期内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资本和劳动要素价格均存在负向扭曲,且大多数时期内,资本的扭曲程度比劳动的扭曲程度高。  相似文献   

19.
王文哲  李真燕 《价值工程》2005,24(3):105-108
对公司的竞争力做评价时要借用大量的财务指标,然而这些财务指标在给予我们大量信息的同时也增加了分析问题的复杂性。考虑到各个财务指标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相关关系,我们可以考虑使用因子分析方法,用几个不相关的综合指标来代替所有的财务指标。本文采用因子分析对我国家电上市公司做了全面的竞争力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20.
刘水 《中国房地产》2014,(10):54-63
综合考虑宏观经济、人口、房地产市场等相关因素,利用因子分析法,评价分析主要城市群内187个地级以上城市的房地产发展潜力。结果表明,发展潜力前30名,以直辖市、中东部省会城市及沿海发达城市等一二线城市为主。三线城市中东营、淄博、日照、盘锦、扬州等城市,经济支撑强,房地产市场较为活跃,供给相对不足,房地产市场发展潜力相对较大。有些城市如营口、贵阳、铁岭、北海、邯郸、保定等,房地产供给严重过剩,经济支撑能力又较弱,房地产市场风险较大。中央政府不应再采取“一刀切”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应根据城市实际情况分类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