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浅论过度消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度消费已经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过度消费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压力。本文分析了过度消费的表现、危害以及导致过度消费的原因,并对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深陷危机中的经济体系就像“鸡蛋摔得散了黄”,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将所有的碎片拼回原来的模样。与从前比,接下来的时代将会有天壤之别。  相似文献   

3.
过度包装近年来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国家也出台相应的法律来限制商品过度包装。本文分析了产生过度包装现象的原因,提出通过消费观念的引导,从有影响力的社会阶层入手倡导绿色消费,从根源上抵制过度包装。  相似文献   

4.
王静 《商业时代》2011,(29):27-28
经济发展依靠投资、消费与出口。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在于扩大消费内需,消费主要部分来源于居民,其中农村居民消费是被忽视的方面,并且有下降趋势。本文首先介绍消费过度敏感性理论,通过实证研究,分析过度敏感性的原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网络科技的快速发展带动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网络消费迅速进入大众的视线并且成为一种流行趋势。大学生作为最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一个群体成为了网络消费的主力军。然而,大学生在各种消费中满足需求的同时,也会在各种促销方式面前迷失自我,出现超前消费、炫耀性消费和病态消费的现象。对此,需要大学生自身、家庭、学校、政府、社会以及新媒体平台等多元主体同时发挥作用,共同为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引导凝结聚力,促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  相似文献   

6.
价值工程视角下的过度消费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旭友  向智勇 《消费经济》2005,21(4):91-93,95
文章从价值工程的视角阐释了过度消费的涵义,分析了过度消费的心理诱因,指出过度消费是消费主义在中国扩散的典型表现方式,进而分析了过度消费的危害性,提出必须树立高价值消费观,遏制过度消费,实现可持续消费。  相似文献   

7.
张美君 《商业时代》2015,(11):12-13
消费不足与消费过度构成当前中国社会发展中的消费困境,消费不足与消费过度看似截然对立,其实质是对同一个问题不同视角的解读,即如何看待消费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从社会再生产的角度看,消费是社会再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大生产时代必然要求大消费。但消费又不仅仅是社会再生产的环节,它还是人的社会行为,它会对自然资源、社会环境和社会文化产生深远影响,我国还没有做好迎接消费快速增长所带来一系列问题的心理准备和能力准备,因此对消费主义的到来充满疑问。  相似文献   

8.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对我国经济的发展、GDP的增长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在我国的消费市场,紧跟时代和潮流发展,对新兴事物充满热情的年轻人的购买力对经济的发展也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是消费理念的不一致,导致部分年轻人存在盲目消费乃至过度消费的现象。从现实角度来说,过度消费现象会促进GDP增长,但是也导致这些年轻人出现零储蓄、负储蓄、信用卡透支消费、借贷等问题。本文立足于行为经济学来分析当下部分年轻人的过度消费问题,从消费成瘾、从众心理、有限意志力等方面分析年轻人出现过度消费状况的原因,并希望在找出原因之后可以引导当代年轻人进行有序消费。  相似文献   

9.
过度包装的主要危害是资源的极大浪费和环境污染的加剧,这与我国当前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背道而驰。不同的学者已经从不同角度对过度包装问题进行研究,本文着重从消费文化视角下探讨过度包装问题产生的根源,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孔繁嵩 《商场现代化》2008,(15):246-247
21世纪初,我国旅游业发展处于从观光旅游向度假旅游过度的阶段,旅游消费也相应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与发展,网贷作为一个时髦的消费行为,逐渐成为现代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随着网贷平台数量的持续增加,监管的难度也进一步提高,导致一部分平台为了获得更多的生存空间,降低自己的网贷门槛,提升可贷的数额,给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带来了过度网贷消费的风险。立足于现状,首先分析了大学生过度网贷消费的定义与社会背景,其次探讨了大学生过度网贷消费的心理特征,并分析了大学生过度网贷消费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最后对大学生过度网贷消费的解决策略进行了解读,希望可以进一步解决大学生过度网贷消费带来的负面问题,为学生养成理性、科学的消费观念提供新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一、高校大学生过度消费现象现状 (一)攀比消费部分大学生在消费时不考虑实际的经济状况,和周围的同学相互攀比、相互炫耀,而不考虑消费是否必要。此类现象在一些家庭经济情况较好的学生中表现突出,具体表现在经常购置名牌高档的服装,出入高消费的娱乐场所,观光旅游,追求高档次的各种电子产品等。  相似文献   

13.
消费的过度敏感性假说及其在中国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彭文平 《消费经济》2001,17(1):59-61
一、消费的过度敏感性假说 传统凯恩斯主义消费函数认为消费由当期收入决定,当收入增加时,消费的增加幅度不如收入的增加幅度大,即边际消费倾向递减.但对一个国家的时间序列实证分析表明,总消费与总收入是成比例的.这一理论与实际的矛盾,促使消费理论成为战后以来宏观经济学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稳步发展,国家财政收入日益增多,人们除了关心自己的衣、食、住、行外也时刻关注着国家的钱都被利用到何处,而从"三公经费"公开的现状分析来看,我国"三公经费"数额庞大,占据财政支出相当大的比例,且增长速度不减,存在过度消费的情况,这一现状无论是对干部,还是对社会、对人民所造成的影响都很恶劣,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党和国家的形象,不符合党"执政为民"的理念,也导致了财政的巨大挥霍和虚耗。因而,正视"三公经费"的现状,拿出积极正面的态度来解决这个问题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5.
中国消费需求不足的不同阶层居民消费过度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效需求不足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基于消费者同质性假设的经典消费理论解释转型期中国居民的消费行为及内需不足问题存在明显局限性。分析中国不同阶层居民消费行为的异质性及过度敏感性特征,对揭示中国消费需求不足的真实诱因并制定刺激政策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中国居民依据其可支配收入分为高、中、低三个收入阶层,1992—2007年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结果表明,当前中国各阶层居民的消费均存在过度敏感性,且过度敏感性的大小依收入高低呈"V"字型,其敏感性引致了国内消费需求不足。因此,现阶段应从微观个体差异和宏观体制完善两个角度制定刺激内需的差异化政策,以矫正中国各阶层居民的消费过度敏感性。  相似文献   

16.
美国家庭债务是战后美国经济运行的重要微观机制之一,对近70年来美国家庭消费与债务经济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21世纪以来美国家庭债务的爆炸式增长引发了学界对美国家庭债务与消费内在关系的广泛关注。本文旨在探讨美国家庭债务与消费行为的内在关系与动态变化,在分析二战以来美国家庭债务规模的历史演变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分析美国实际家庭债务与消费增长之间的同步运动特征,并利用LSTR非线性模型定量验证和探讨美国家庭债务与消费同步运动的周期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家庭债务与消费的内在关联性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在经济扩张阶段与经济收缩阶段呈现出差异性的同步运动规律,家庭债务与消费同步运动具有明显的周期特征,与经济的周期运行具有较高的耦合度。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地方院校大学生过度消费情况,以河池学院为研究样本,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线上线下问卷调查,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地方院校大学生月生活费不够用现象较为普遍,且理财记账意识不强,但具有一定的理性消费的意识.  相似文献   

18.
电力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作用及相互关系,是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从长期来看两者处于稳定的均衡状态,且互为因果关系,但从短期看,两者增速并不同步,甚至背离。通过理论分析,发现单位GDP耗电量增长率是决定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同步性的关键因素,由此进一步构建多元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短期内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的不同步正是产业结构调整、经济政策变革所致。  相似文献   

19.
电力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作用及相互关系,是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从长期来看两者处于稳定的均衡状态,且互为因果关系,但从短期看,两者增速并不同步,甚至背离。通过理论分析,发现单位GDP耗电量增长率是决定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同步性的关键因素,由此进一步构建多元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短期内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的不同步正是产业结构调整、经济政策变革所致。  相似文献   

20.
过度诠释     
鬻过度诠释@赵汀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