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董海宝 《价值工程》2010,29(32):163-164
总结了近年来裂隙岩体渗透系数的确定方法,主要有现场水力试验法、室内试验法、裂隙采样测量法、反演分析法和离散裂隙网络渗流数值试验法。不同的测量方法有自己的优点、局限性和适用性;针对具体的地质条件和研究对象,需选择合适的渗透系数测量方法。不同测量方法需要结合起来才能得到裂隙岩体真实的渗透系数。  相似文献   

2.
李松峰  魏军军 《价值工程》2013,(34):185-186
煤矿底板水害威胁十分严峻,本文研究各种模拟方法,鉴于FLAC3D模拟软件在分析岩体三维结构受力特性方面的突出表现,最终使用了FLAC3D模拟软件,对岩样在渗透实验中的变化进行模拟。并在前期对岩样进行一般力学实验,以保证FLAC3D软件进行模拟所需要的各种物理力学参数。用模拟结果与实际的实验结果进行比对,模拟的结果能够体现出煤田底板岩石裂隙与应力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3.
《价值工程》2017,(22):172-174
地下水溶质运移模拟是找出污染物迁移规律、确定污染范围及污染物浓度分布的重要手段。根据收集和分析的野外地质资料,建立物理砂箱模型,物理实验观察污染物运移情况;运用GMS软件建立地下水流场模型和溶质运移模型,对裂隙水的流场和污染物进行了数值研究,研究发现裂隙对重金属污染物迁移有导向作用,污染物经过裂隙会发生明显的拖尾现象。  相似文献   

4.
库岸边坡常因库水位变动而失稳,并且岩体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内经历了多次反复的地质作用,经受过变形、破坏,形成了一定岩石成分和结构,尤其是岩石里面的节理裂隙,由于水在裂隙中流动,影响岩石的各种特性,控制着岩体的变性破坏特征,但是传统的连续介质模型很难反映出水在裂隙中的流动规律,本文简单论述一下如何运用UDEC建立斜坡离散裂隙网络数值模拟计算模型,可以更加正确的反映岩石内部的结构和构造。  相似文献   

5.
《价值工程》2017,(23):124-125
在岩石隧道的施工中,爆破施工是一种常用的方法。隧道围岩中存在的节理裂隙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爆炸应力波的传播。文章利用LS-DYNA有限元分析软件,通过三维数值模模拟,分别从振速、能量和强度等方面研究节理对爆破应力波传播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价值工程》2017,(10):94-97
格子Boltzmann方法模拟岩体裂隙渗流场,较传统的数值模拟具有天生的并行特性、边界条件处理简洁、程序易于实施、能得到清晰的物理图像等独特优势。通过JRC数值生成法建立起在一定范围内的节理粗糙度系数JRC的二维岩体吻合裂隙结构。基于格子Boltzmann方法(LBM),设置出入口为非平衡态外推格式、上下岩体裂隙表面为标准反弹格式的边界条件,建立了模拟岩体裂隙渗流模型。通过C++编程实现格子Boltzmann方法模拟并验证了经典的泊肃叶流动。压力差为0.002和隙宽比为400:21的粗糙裂隙内,岩体裂隙渗流流态是线性次立方水流,并且随节理裂隙粗糙度系数JRC值的增加,次立方值偏离数值3越明显。在JRC=14.1的情况下,裂隙渗流在不同压力差驱动和不同隙宽、不同压力差下,可表现为次立方渗流、立方渗流和超立方渗流。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不确定环境下的选址建模及求解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在模拟随机需求下的相关机会优化模型,提出一种将优化算法、随机模拟方法和遗传算法合成在一起,设计出的混合智能算法,为科学的网络决策规划提供帮助,最后进行数值演算。  相似文献   

8.
欧阳杰  吴妍  丁磊  杨璐 《价值工程》2024,(14):133-136
琼东南盆地发育大量垂向裂隙,垂向裂隙在油气运移成藏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但目前对于琼东南盆地垂向裂隙系统刻画方面的研究尚不深入。本文采用基于广义频谱分解的蚂蚁追踪裂隙识别方法对琼东南盆地垂向裂隙进行检测。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识别琼东南盆地垂向裂隙,有效降低了高频噪声对裂隙刻画的影响。因此,该方法适用于琼东南盆地垂向裂隙识别,为基底天然气垂向沟通提供了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9.
殷希麟  殷宗泽 《价值工程》2019,38(2):111-114
本文围绕裂隙对膨胀土抗剪强度产生的影响,从裂隙的产生和发展中,得出裂隙网分布的不同,影响着强度指标。也正因为不能很好的模拟野外裂隙网,使得室内直剪实验、三轴试验与现场大剪实验测得抗剪强度存在差异。如果可以使测得的强度指标更加接近野外实际,则边坡稳定分析计算会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10.
注浆作为一种比较成熟的施工技术,在多数工程中都被广泛的应用。但是现有的理论公式还不能对注浆的成本和效果做出准确的预测。文章介绍了注浆理论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裂隙岩体结构面分布具有自相似性的分形特征,初步探讨了用裂隙岩体结构面分布的分维数确定注浆参数对注浆扩散影响大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价值工程》2016,(9):246-248
本文从研究广安煤矿裂隙硫化氢的分布入手,采用监测监控、探钻及抽放、加大工作面供风量、加强裂隙硫化氢的管理等综合防治技术对硫化氢进行治理,成功控制了裂隙硫化氢对作业人员的危害,产生了较大的安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马成成 《科技与企业》2014,(19):176-177
从岩体的热传导微分方程出发,考虑了岩体温度与岩体裂隙中水流温度存在温度差时,给出了裂隙岩体温度场的控制方程与定解条件,并推导了基于三角形单元的有限元法计算格式,编写相应程序计算岩体温度场中各节点的温度值,最后通过工程算例进行验证分析。研究表明:对于裂隙岩体而言,考虑裂隙水流温度与裂隙岩体温度之间的热量交换,更加符合实际工程的情况;裂隙岩体与裂隙水流之间的热量交换从二者的接触面开始,岩体内部的温度变化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且二者的初始温差越大,热量交换越快;若假定研究区域与外界隔热,且其中裂隙水流温度始终保持不变,则无论初始裂隙岩体的温度分布如何,当最终达到稳定时,裂隙岩体的温度分布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3.
注浆作为一种比较成熟的施工技术,在多数工程中都被广泛的应用.但是现有的理论公式还不能对注浆的成本和效果做出准确的预测.文章介绍了注浆理论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裂隙岩体结构面分布具有自相似性的分形特征,初步探讨了用裂隙岩体结构面分布的分维数确定注浆参数对注浆扩散影响大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林杨  张健 《价值工程》2010,29(24):118-118
结构裂隙控制看着是一个比较简单、普遍存在的问题,但却是一门与力学、热工学、材料学等专业知识关系十分密切的综合性学科,是建筑工程中确保工程质量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在该领域中,目前国内尚无统一的规范和技术指标可循。本文仅从一般理论和多年实践经验方面,通过对砌体结构裂隙成因的分析,阐述控制裂隙的措施和加固方法。  相似文献   

15.
结构裂隙控制看来是一个比较简单、普遍存在的问题,但却是一门与力学、热工学、材料学等专业知识关系十分密切的、复杂的综合性学科,是建筑工程中确保工程质量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在该领域中,目前国内尚无统一的规范和技术指标可循。本文仅从一般理论和多年实践经验方面,通过对砌体结构裂隙成因的分析,阐述控制裂隙的措施和加固方法。  相似文献   

16.
结构裂隙控制看来是一个比较简单、普遍存在的问题,但却是一门与力学、热工学、材料学等专业知识关系十分密切的、复杂的综合性学科,是建筑工程中确保工程质量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在该领域中,目前国内尚无统一的规范和技术指标可循。本文仅从一般理论和多年实践经验方面,通过对砌体结构裂隙成因的分析,阐述控制裂隙的措施和加固方法。  相似文献   

17.
结构裂隙的控制是一个比较简单、普遍存在的问题,但却是一门与力学、热工学、材料学等专业知识关系十分密切的、复杂的综合性学科,是建筑工程中确保工程质量不客忽视的重要环节。在该领域中,目前国内尚无统一的规范和技术指标可循。本文仅从一般理论和多年实战经验方面,通过对楼面裂隙成固的分析,阐述控制裂隙的措施和加固方法。  相似文献   

18.
基于复杂网络和乘客选择理论醮长三角机场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航空运输业正在致力于形成合理的枢纽机场和支线航空的空间布局。本文研究航空机场布局和旅客流量分布的空间不平衡性,以长江三角洲机场密集但整体效率不佳的情况为例,从复杂网络和乘客出行路径选择理论出发,建立出行路径选择优化模型,分析乘客的航空出行路线选择,利用复杂网络中的介数概念说明枢纽机场的中转服务对周边机场的抑制作用。我们采用实际的航空数据进行了计算和模拟,得到了目前长三角地区各机场的介数和带权介数,并举南京为例做了具体分析,最后对今后机场发展和空间布局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付春阳 《民营科技》2008,(8):181-182
结构裂隙控制看来是一个比较简单、普遍存在的问题,但却是一门与力学、热工学、材料学等专业知识关系十分密切的、复杂的综合性学科,是建筑工程中确保工程质量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在该领域中,目前国内尚无统一的规范和技术指标可循。仅从一般理论和多年实践经验方面,通过对砌体结构裂隙成因的分析,阐述控制裂隙的措施和加固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建立了企业合作网的增长模型,利用复杂网络的研究方法对企业合作网的拓扑结构进行了分析,得到了企业合作网的度分布以及节点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最终在增长网络视角下,论述了企业之间合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