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柑橘较高的替代性和较长生产周期,致使柑橘价格波动较大,影响柑橘生产的稳定性。该文首先 依据供求弹性理论,采用那维拉模型,构建柑橘供给反应函数和需求反应函数;其次,以1998~2011年为 样本期,测度了柑橘长期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厘清了影响柑橘供给和需求变动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 柑橘当期种植面积、当期单产水平对柑橘供给有显著正向影响,滞后两期价格和滞后一期产量有较显著负 向影响;滞后两期产量对当期柑橘需求正向影响显著,当期加工能力和柑橘滞后两期价格具有正向影响。 研究结论:柑橘长期供给弹性(0.9)大于其需求弹性(0.14)、柑橘出口和企业加工总量以及5年的生产 周期是影响中国柑橘生产波动的主要因素;中国柑橘市场形似发散型蛛网,价格波动导致生产不稳定趋势 加剧。因此,为维持柑橘生产的稳定性,需要适度控制种植规模,调整品种结构,扩大柑橘出口规模,提 高柑橘产品的精加工和深加工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发达国家牛奶生产配额政策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奶业正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但同时原料奶供给环节也存在规模化程度低、经常性的供需失衡、价格不稳定、原料奶质量低和奶农收益不稳定等突出问题,这不利于中国奶业健康、稳定和有序发展。本文通过对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加拿大、荷兰、以色列)牛奶生产配额制度建立的背景和具体实施的过程作出简要分析,发现牛奶生产配额政策不仅对稳定供给和保护奶农利益发挥了积极作用,而且对稳定价格、提高生鲜乳质量和引导奶牛养殖的规模化也间接地发挥了作用,这对中国当前的奶业政策设计具有重要启示意义,中国奶业应重视包括生产配额政策在内的供给管理政策,并与已有的奶业政策相结合来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以此促进奶业健康、稳定和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3.
日前,针对近期我国奶业出现的波动情况,《国务院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印发。奶业波动的原因是饲料价格上涨、原料奶收购价格偏低,深层次原因则是奶业各个环节存在问题的集中表现。比如,养殖方式较为落后.良种覆盖率和单产水平低。乳品加工企业与奶农的利益关系不顺,原料奶定价机制不合理。乳品加工企业恶性竞争,市场秩序不规范等。  相似文献   

4.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粮食价格改革对促进我国粮食生产发展,保证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对粮食的需求起了重要作用。但也应看到粮食供给价格弹性和需求价格弹性不一致,加上粮食价格对供给与需求的调节在时间上存在差异,粮食市场供求不平衡,使粮食价格波动问题开始显露出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粮食生产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本文试从粮食价格对粮食供求的影响入手,探索建立粮食价格调控机制的对策。一、粮食价格的供求弹性所谓价格弹性是用来衡量商品的供给量(或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化的反应敏感程度,在数值上就是供给(需求)…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分析土地供应管制通过住房供给弹性渠道对房价周期波动的影响。研究方法:理论分析,计量检验。研究结果:(1)土地供应管制影响房价波动的渠道是:土地供应管制的宽松和收紧通过供地规模、用地成本以及市场预期影响住房供给弹性,再经由供求关系和投机效应的传导影响房价波动。(2)土地供应管制可以解释45%的城市间住房供给弹性差异;地方政府不同松紧程度的策略性供地行为导致住房供给弹性与城市经济发达程度负相关,中央偏向中西部的土地配额管制政策导致东部城市住房供给弹性低于中西部城市。(3)住房供给弹性决定了房价周期波动,并具有非对称性效应:在市场景气繁荣阶段,供给弹性越小,房价涨幅就越大;在市场不景气阶段,房价跌幅与供给弹性的关系存在方向上的不确定性。研究结论:土地和住房领域供给侧改革的一个重点是改革供地制度和调整供地政策,使土地供应与住房需求在时空维度上相匹配,将有利于熨平房价波动,降低市场风险。  相似文献   

6.
《南方农村》2021,37(3)
针对目前奶业存在的供需结构性错位、奶农利益被挤压等供给风险问题,基于1995-2020年中国奶业相关数据,以牛奶产量、收购价格、生产成本等为自变量,引入进口量作为外生变量、突发事件为虚拟变量,建立中国牛奶供给反应的Nerlove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牛奶供给存在强滞后性,短期收购价格弹性系数为0.0477,而长期系数达0.5342;牛奶产量受滞后一期产量的影响最大,其它依次为滞后二期牛奶产量、滞后一期生产成本、滞后一期进口量、滞后一期收购价格、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其中滞后两期产量和突发事件对牛奶产量具有负向影响;特别的是,进口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对牛奶生产起着正向引导作用,即进口与产量虽然具有高相关性,但进口对国内生产的压力很大程度上被现阶段消费需求膨胀所抵消,当奶业市场发展成熟饱和后才会显现出来。最后根据结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改善中国奶业生产的脆弱性,优化产业链利益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小品种农产品价格异常波动,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本文以绿豆为例,利用历史数据构造模型从供给方面分析了价格波动的原因,得出的主要结论是:在需求相对稳定的前提下,供给因素仍是导致2009年以来绿豆价格大幅波动的主要因素,今后绿豆等小品种农产品价格稳定的途径主要应从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着手。另外,投机等因素对小品种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作用也不容忽视,需要逐步完善小宗农产品的市场监测和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8.
正8月26日,中国奶业20强峰会暨奶业振兴大会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召开,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对奶业振兴提出明确要求。汪洋指出,发展振兴民族奶业,对于保障市场供给、增加奶农收入意义重大,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国牛奶产量增加、质量水平大幅提升,奶业发展取  相似文献   

9.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粮食价格改革对促进我国粮食生产发展,保证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对粮食的需求起了重要作用。但也应看到粮食供给价格弹性和需求价格弹性不一致,加上粮食价格对供给与需求的调节在时间上存在差异,粮食市场供求不平衡,使粮食价格波动,这在一...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供给和需求结合起来,并且考虑了恐慌性购买和煽动远景悲观预期的热钱大举进入国际粮食市场的影响,系统地考察了各国粮食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分析了国际粮食价格波动的根源。研究结果表明:各国粮食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前期粮食价格波动、粮食供给波动、粮食需求波动和热钱波动。其中,粮食市场基本面因素的波动,即粮食供给波动和粮食需求波动是主要原因,且相对来说,粮食供给波动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1.
1997—1998年湖南粮食生产预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水土资源的不断流失,特别是近年来自然灾害日趋严重,粮食问题受到各方面关注。因此,加大对粮食生产的监测预警,提前预防,对减小波动具有重要意义。一、湖南粮食生产波动及相关因素分析从供给看,粮食生产与播种面积、种子、化肥投入、水利设施等因素关系密切,并受气候的影响。从需求看,受价格、市场需求量的影响。粮食生产的波动实质上是供给与需求诸因素作用的复合结果。改革开放以前,国家对粮食实行统购统销政策,粮食收购价格和零售价格由国家确定,且多年不变。价格的变动既不反映供求关系,又不反映成本。粮食…  相似文献   

12.
国内信息     
我国奶业市场空间有待挖掘 我国属于原料奶及奶产品低生产、低消费的国家。来自权威机构的分析说,我国人均乳制品消费非常低,世界人均104公斤/年,发达国家320公斤/年,我国只有7公斤/年,在世界各国中排名倒数几十位,年人均占有量不足7公斤,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差十几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奶业发展很快,奶业成为我国食品工业中发展最快、成长性最好  相似文献   

13.
<正>这些年,对农产品的市场价格波动,媒体经常发出惊呼,并造出了一堆"怪异"的新词。例如,"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葱击波""糖高宗"等等,惊呼于价格的上涨。而用于价格下降的"怪异"新词很少。对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的大惊小怪,最根本的应该是不了解农产品需求与供给的特点。需求弹性小,是价格暴涨的基础原因。需求弹性小,意味着一个很小的供给数量变化,就会引起一个很大的价格变化。由于需求弹性小、供给量易变、产品储藏难、生物周期性等,是农产品的普遍特点,不是偶然现象,因此,农产品的  相似文献   

14.
原料奶生产效率是影响乳品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而组织模式又是制约原料奶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农户家庭散养、奶牛养殖小区和现代化牧场是我国目前三种主要的原料奶生产组织形式。本文基于大量的调查数据,对上述三种原料奶生产组织模式及其经济效率和技术效率进行深入细致的实证考察,进而探索提高原料奶生产效率的组织化模式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在奶业振兴背景下,分析当前我国乳制品供给能力提升与奶源自给率下降等问题,是完善乳制品供给安全的重要保障。方法 文章基于美国农业部、联合国粮农组织、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与《奶业年鉴》等数据,通过分析国内外乳制品生产、消费和贸易格局变化,梳理并分析全球乳制品供需背景下中国乳制品供给安全所面临的挑战。结果 (1)全球原料奶产量增长乏力,国际乳制品供给增长空间有限。(2)我国奶源自给率明显下降,供需缺口进一步扩大。(3)国内乳制品生产与消费结构相对单一,乳制品行业仍具备较大提升空间。(4)乳制品进口贸易对外依赖度加大,进口集中度高,风险分散能力弱。结论 应确立保障我国乳制品供给安全战略导向,优化产需结构;统筹内外发展,平衡乳制品供给对外依存度;完善市场稳定机制,强化风险防控能力;促进奶业技术进步和绿色发展,缓解资源环境约束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讯据《中广网》报道: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前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了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政策。一是加强良种繁育和推广,提高奶牛生产水平;二是加快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推广科学饲养技术,提高原料奶质量;三是大力发展产业化经营,尽快形成合理的原料奶定价机制;四是优化奶业区域布局,  相似文献   

17.
<正>受全球原奶过剩、国际奶价大幅下跌的影响,2014年-2016年上半年,国内奶价持续走低,上游奶牛养殖企业进入了漫长的寒冬。2016年下半年,我国奶业开始释放积极信号,奶源出现缺口,需求大于供给。当前,我国奶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困境有哪些?2017年的奶业发展又会呈现出什么趋势呢?近日,记者就上述问题采访了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胜利。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蛛网模型为基础,从逻辑上考察粮食期货市场对粮食现货市场价格的影响机理,在此基础上以玉米为例,结合我国玉米“市场化收购+生产者补贴”政策实施前后市场表现进行相应的经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粮食期货市场能够增加粮食现货市场需求价格弹性和降低供给价格弹性,当粮食期货市场足够发达时,粮食现货市场需求价格弹性大于供给价格弹性,粮食现货市场由“发散型蛛网”转化为“收敛型蛛网”,现货市场价格波动下降并趋于均衡;(2)我国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实施期间,玉米期货市场不活跃,难以有效发挥价格引领作用,而玉米“市场化收购+生产者补贴”政策实施后,玉米期货市场活跃度提高,在供给和需求价格弹性共同影响下,玉米现货价格波动幅度下降,玉米期货市场能够稳定现货价格。基于上述研究结果,今后应进一步完善我国粮食现货市场交易体系、丰富粮食期货市场交易品种、建立健全粮食期货市场交易和监管制度等。  相似文献   

19.
动态     
1农业部:加大奶业政策扶持解决“卖奶难”现象
  受多种因素影响,近期一些乳品加工企业停收限收生鲜乳,国内部分地区发生“卖奶难”问题。对此,农业部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级地方农牧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协调处理“卖奶难”,确保奶农利益、稳定奶业生产。通知要求各地千方百计组织协调加工企业保证生鲜乳收购。保证生鲜乳正常销售是当务之急,通过各种形式督促乳品企业履行收购合同,积极收购,善待奶农,力争做到不拒收、不倒奶、少限收、少卖牛。要充分发挥地方奶业协会和奶农合作组织的作用,维护生鲜乳正常收购秩序。通知还要求各地密切关注生鲜乳生产、收购情况,实行奶业生产周报制度,及时处置各种突发事件。各地要切实加大奶业政策扶持和生产救助力度,抓紧落实奶牛良种补贴、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等已有扶持政策,保护奶农养殖积极性。要针对当前奶业生产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实际困难,采取多种形式帮助奶农渡过难关,切实把损失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2005-2009年我国原料奶生产省级面板数据,采用超越对数形式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分析了2005-2009年中国不同规模的原料奶生产的技术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规模原料奶生产对技术效率影响显著,适当扩大养殖规模有利于提升效率水平.精饲料占全部饲料的比重、养殖户的收益等对原料奶生产有明显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