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三角。物流巨头必争之地。外资巨头们加紧在此布局。各城市力挺物流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些力量强烈冲击并改造着长三角陈旧的物流体系。  相似文献   

2.
物流     
《市场周刊》2005,(49):21-21
长三角物流业发展引人注目,政策门槛阻碍港企业务发展,浙江重新界定经营性运输车辆,世界五大港航业巨头联手洋山二期,国家鼓励加快发展企业物流,……[编按]  相似文献   

3.
长三角物流圈发展路在何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三角经济圈是我国三大经济圈之一,经济总量位居三大经济圈之首,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最活跃、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地区,2005年该地区的GDP达到29758亿元,2006年的GDP则为32500亿多,几乎占全国经济总量的六分之一。长三角物流圈也是中国四大物流圈之一,2005年其物流总量为98385亿人民币,2006年其物流总量将超过12万亿人民币。从长远来看,长三角地区的优势也极其明显,潜力巨大,只要采取适当的发展战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抓住发展机遇,有效规避风险,长三角物流圈必将会跃上新的发展平台。[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如今,长三角区域内的江苏、浙江和上海的物流业突飞猛进。区域内的物流企业与物流园区蓬勃发展,使这一区域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长三角区域率先规范物流业发展,如物流企业综合评价,联席会议。区域内的物流创新也是层出不穷,如区港联动、VMI。  相似文献   

5.
长三角地区作为重要的物流基地,对物流人才的需求量巨大,并且呈现多样化和多层次的特点。为了了解长三角地区对于物流人才的需求特点,项目组对长三角地区物流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文章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统计和整理,建立层次分析模型,定量分析长三角地区物流人才的需求特点,为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提供了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 10月22日,来自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的16个成员城市的代表会聚通城,举行长三角协调会第六次会议,共商区域合作大计。会议形成共识。今后一年,长三角各成员城市将围绕本次会议提出的“促进区域物流一体化,提升长三角综合竞争力”这一主题。拓展思路。创新举措,推进长三角区域物流规划对接、通关对接、信息对接和政策法规对接。推动区域内生产要素合理流动、资源互补共享,打造中国东部物流大通道,增强长三角地区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高佩长 《市场周刊》2004,(16):13-13
三四月份,长三角的生产加工型企业迎来了又一个出货的高峰和繁忙季节。同时,对于航空企业来说,这又是航空物流的一场争夺战。而今年的长三角“物流空战”演绎的是一次全新的博弈。  相似文献   

8.
长江三角洲地区由于经济的高速增长,产生了对物流服务的巨大需求,逐渐成为全球的物流中心。但是,长三角各城市之间缺乏统一的协调,使得各地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难以实现信息相互联通和物流资源的有效配置,从而制约了长三角物流业的发展。第四方物流利用自身的信息化技术为客户提供服务,实现了物流基础设施的一体化和网络化,从而推动了整个长三角地区物流资源配置问题的解决,有力推进了长三角物流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9.
长三角区域港口物流产业发展尚未形成合理分工,港口结构性矛盾突出。以上海与宁波为例,通过构建长三角区域港口物流的空间蛙鸣竞争模型,分析了长三角港口物流产业间的博弈困境,并提出长三角地区港口物流产业整合与协调发展方向及对策。  相似文献   

10.
长三角经济圈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加快长三角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对于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以及完善长三角配套设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从提高信息化水平,重视标准化建设以及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等方面对加快长三角第三方物流发展提出一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长江三角洲第四方物流平台建设中的政府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三角洲第四方物流平台的建设是提高长三角地区物流效率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长三角经济发展新的机遇。本文从政府角度出发,通过对长三角第四方物流平台建设中政府如何营造五个(政治、社会、经济、技术、人才培养)环境进行研究,进而为政府决策提供理论支持,为长三角第四方物流平台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何敦美 《市场周刊》2004,(19):11-11
随着名列世界前10位的三大汽车巨头——法国PSA标志雪铁龙公司、日本日产公司和本田公司会师武汉,国际上赫赫有名的物流巨头——通运、任友、伊藤忠等企业正源源涌入武汉物流产业。  相似文献   

13.
郑庄 《市场周刊》2006,(6):25-25
“前有国有大中型物流企业有待追赶,后有知名跨国物流巨头难以比拼”。在这被夹击的两难时刻,我国小型物流企业该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物流市场全面开放了,中远物流从出生到现在不过4年时间,但始终保持中国物流百强的NO.1,且能和国际物流巨头理性共舞,这其中原因都有哪些?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物流市场的全面开放,外资物流巨头纷纷抢滩中国物流市场,这给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面对外资物流巨头的强势进攻,第三方物流企业只有进行经营模式创新、加快资源整合,扩建服务网络,实现规模经营,才能与外资物流巨头抗衡。文章提出将连锁经营模式应用到第三方物流企业,并对第三方物流企业如何开展连锁经营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张盈 《环球供应链》2006,(2):125-125
入世四年,中国物流服务市场全面开闸,外资物流巨头蜂拥而入,而且采用了最激进的进入方式:鲸吞与并购。  相似文献   

17.
浦春鸣 《市场周刊》2006,(10):11-11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较快的区域。也是我国区域物流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近年来。有关的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为推进长三角地区物流业的合作与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连续三届的“长三角物流合作高层论坛”为区域物流合作搭建了平台。一些实质性合作也正在深入推进。长三角地区物流合作的新模式,不仅有益于本区域物流业发展。也给其他区域物流的合作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11月20日,“2008中国(江苏)长三角物流发展与合作论坛”在南京隆重召开。长三角物流合作论坛已成为推动长三角区域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重要交流平台,也是我国物流界的一个知名品牌。  相似文献   

19.
近年长三角地区持续物流热和各地"以港兴市"战略造成区域间物流产业发展相对封闭、各自为政、低价无序竞争,针对区域内物流企业规模较小、服务水平较低、物流成本较高等问题,本文在明确广义物流联盟概念基础上,运用博弈理论,建立合作博弈模型,导出博弈后的分配方案(Shapley值)的计算公式,提出基于合作博弈的广义物流联盟是上海与长三角地区物流产业发展模式必然选择,最后就上海与长三角地区物流产业发展从政府层面、企业层面和中间层面给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物流前沿     
《市场周刊》2005,(13):19-19
5年内斥资38亿南京扩建沿江港口泊位,三大物流巨头携手布阵乐从,华南最大农产品物流中心开建,大连举行第二届中外货代洽谈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