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科技投资》2009,(11):14-14
被业界称为“中国纳斯达克”的创业板10月23日举行开板仪式,一路走来,创业板这只承载几代中国证券人梦想的船舶。截至目前.已经有28家企业分三批拿到创业板的上市批文。  相似文献   

2.
自1985年我国第一家全国风险投资机构——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成立开始.我国风险投资事业正式起步.并飞速发展。2009年10月中国创业板市场正式开板,对推动我国风险投资发展、完善我国风险投资机制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明 《企业家天地》2009,(11):18-18
2009年10月23日,经国务院同意证监会批准,历经10年筹备的中国创业板市场正式开板。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重要环节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做优做强的必由之路,创业板市场的推出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本文基于对做市商制度及其市场作用的介绍,重点对我国引入做市商制度的管理提出了诸多建议,相信对我国今后创业板交易制度的完善将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自2007年8月<创业板发行上市管理办法(草案)>获得国务院批准以后,市场各方面都在积极为搁置了近10年之久的创业板的推出做准备,不过自2008年次贷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在全球爆发后,中国创业板的脚步再次慢了下来.文章从经济危机下的产业升级的角度分析了中国设立创业板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认为创业板的推出不但不会加重经济的下滑趋势,反而对中国经济摆脱目前困境有着积极的作用.目前是推出创业板的可行时机.  相似文献   

5.
媒体报道、投资者情绪与IPO抑价——来自创业板的证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2009年10月创业板开板以来至2011年3月底的所有创业板IPO公司为研究样本,探讨了媒体报道在IPO抑价中的作用。通过测量招股公告日至上市日前一天的媒体报道数量,发现媒体报道与IPO抑价率正相关,并且媒体报道与IPO抑价的关系是以投资者情绪为桥梁的。此外还发现,创业板IPO存在显著的周历效应,周五上市的公司比例高...  相似文献   

6.
香港联交所于1998年10月1日已正式宣布香港“创业板市场”将于1999年第四季度进人实质运作,目前正处在充分咨询和论证阶段。此一举措在香港、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引起了强烈反响。何谓“创业板”“创业板”实质上就是第二板市场,是为广大缺乏资金与有效支持的中小企业提供在国际资本市场的集资途径的。香港在讨论第二板市场时,曾有  相似文献   

7.
种种迹象显示,中国高层将暂时搁置创业板。 创业板从酝酿设立至今已一年有余,尽管人们呼声甚高,但前景仍扑朔迷离。2000年底,深交所曾公布创业板的相关规则,当时很多人都认为创业板开设已近在咫尺。然而,半年多又已过去,除了人们对创业板的期盼外,也有相当多的人士根据海内外创业板产生发展的历史沿革及现状,开始冷静思考,反思创业板现时在中国开通可能存在的风险。 鉴于中国的资本市场从成立至今不过10年时间,这和海外二板市场推出的历史背景形成鲜明对比。在主板市场存在众多问题,极不成熟,许多制度性缺陷仍然存在的情况下,笔者建议内地的创业板市场不能仓促推出。  相似文献   

8.
创业板的正式开板并非“忽如一夜春风来”,它是期盼已久的众望所归。也许是太久的翘首,一些大家认为本该大显身手的机构投资人大多是观望,而那些得到官方不少“风险预警和投资教育”的大众散户蜂拥而至.状如飞蛾。据报道.有30%的散户投资人在第一周的创业板投资中被深度套牢。在此,笔者并不想讨论机构投资人是否有所谓的先知先觉。其实,甚至在酝酿创业板之前,不少机构投资人已经闻风而动,  相似文献   

9.
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的关系 中小企业板为我国创业板的推出奠定了历史基础。首先,深圳中小企业板将这几年已经具有定成长规模和成长业绩的中小企业推上了资本市场,为将来创业板的推出奠定成熟的市场主体。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协整分析,分别对中小企业板、创业板与主板的长期关系进行研究,得出中小企业板走势受主板市场引导,且长期附属于深证主板市场。而成功的创业板市场则可以独立于主板市场,进而为我国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而推出创业板提供了实证依据,同时对刚推出的创业板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创业板的诞生,酝酿了10多年;它的第一个年头,经历了高估值低业绩的质疑、高管们的纷纷"闪辞"和公司上市后的多层次转型升级。那么,我们不禁要问——创业板究竟有什么独特之处,让它在短暂的时间里如此跌宕起伏?创业板给上市企业"创业"提供了怎样的支撑?以后的创业板究竟会走向何方?  相似文献   

12.
创业板市场存在诸多风险,风险控制对其健康发展意义重大。我国的中小企业板市场有别于创业板市场,但本质上没有太大差异。在对创业板市场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对相关内容的风险控制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以此供中小企业板市场借鉴。  相似文献   

13.
以2009~2010年在创业板与中小企业板上市的公司为研究对象,对两大板块上市公司的上市规则、高管减持及其上市公司IPO前后的业绩变化程度进行比较,并对引起业绩变化的相关因素进行实证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创业板上市公司业绩变脸程度明显大于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高管"大逃亡"式的减持对创业板上市公司IPO后业绩变脸具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两年过去了,创业板迟迟未开。这些企业还好吗?他们还在等创业板吗?或者,他们已另谋出路了?  相似文献   

15.
创业板:像雾像云又像风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近两年来创业板即将推出的消息不绝于耳,但时至今日创业板的推出依然遥遥无期。“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管理层及社会各界为创业板的推出做了大量准备工作,所有铺垫都已完成,但最后冲锋号角却迟迟未能奏响。据悉,九月初,二板市场的开设与否一度重新提上议事日程,但在有关的联合会议上,三个部委的坚决反对使得二板再次无法面世。1997年科  相似文献   

16.
张锐 《全国商情》2010,(4):35-36
本文通过对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在上市条件和上市规则上的比较,得出创业板与中小企业板块在提供中小企业融资机会,拓宽其融资渠道方面无明显差距的结论.为切实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增加融资机会,笔者建议借鉴伦敦AIM市场运作的经验,逐步降低创业板上市条件;降低创业板发行市盈率,降低二级市场交易风险;明确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企业的行业分布及上市标准,体现创业板特色,增加中小企业进入创业板的机会;严格实施退市制度;强化投资者教育.  相似文献   

17.
如果没有国内创业板这一囤积居奇的恶性事件影响,中国资本市场已经令人近乎满意。但这个市场的建设并非春风拂过,万树花开,而是在如履薄冰、反复试探中最终完成。  相似文献   

18.
创业投资     
《中国科技投资》2006,(2):13-13
全流通的中小企业板为创投业锦上添花;《中小企业板投资者权益保护指引》出台;SEC批准纳斯达克成为美国全国性证券交易所;外资创投进入中国的热情再高涨;中小企业撬动三板市场 为建立创业板准备资源;腾讯收购卓意麦斯股权 拓展无线领域。[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创业板即所谓“二板市场”,是现代资本市场中与“主板市场”相平行的子市场体系。二板市场高风险的特点,急需相应的避险工具。本文在对创业板高风险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在二板市场开设指数期货的现实效应,与此同时,进一步探讨股指期货开设的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创业板日口将扬帆起航.激起了创业界和创投界的热烈期盼。与此同时,随着创业板真容的逐步展现.学界和媒体对创业板的各种质疑声也开始高涨。一些媒体通过对比近日过会的拟上创业板企业与过去在中小板上市的企业,发现新开设的创业板似乎并没有新意,充其量只是在规模上比中小板企业略小的“小小板”。由于近日过会的拟上创业板企业均符合上中小板的条件,因此有媒体还质疑“有没有创业板都没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