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试论连锁经营企业配送制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连锁企业配送中心是连锁企业应用配送方式所建立起来的一种流通机构,其功能汇集连锁企业各分店的订货、采购、送货等业务。配送中心是以连锁企业连锁经营为核心,连锁企业的几个“统一”是靠配送中心具体实施,如何健全、完善配送制度是实施配送功能的保证。  相似文献   

2.
配送中心是连锁经营的中心环节,通过统一采购、统一管理、统一配送的方式来扩大流通规模,提高经济效益.一个现代化的商业零售企业,离不开配送中心的支持.  相似文献   

3.
<正>近几年来,随着连锁经营的发展,无锡市也相继建立和发展了一批配送中心.但这些配送中心多是由连锁企业自办的,形成了“大而全,小而全”的连锁配送体系,而社会化配送中心明显发展不足.这一方面造成配送资源的严重浪费,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引进竞争机制、提高配送服务的水平,从而也不利于连锁经营的迅速发展.当前要为连锁店铺服务好,提高经济效益,形成完整高效的物流系统,就必须建立健全社会化配送中心.  相似文献   

4.
连锁经营将传统的流通体系中相对独立的各种商业职能有机地组合在一个统一的经营体系中,实现了采购、配送、批发、零售一体化的经营格局,并通过规模经济组合优化了资源配置,从而达到降低交易成本和流通费用的目的.因此,建立和健全企业成本费用控制管理是连锁企业财务管理的重点,也是实现连锁经营规模效益的基础保证.  相似文献   

5.
张庆龙 《商业研究》1999,(10):60-61
我国的连锁经营发展较快,并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在商流上开创了新的营销渠道,对物流体系也进行了彻底的革命,其突出表现在物流配送中心的建立上。它的建立使得连锁店在降低商品进价,防止商品脱销或积压、降低物流费用等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我国的配送中心建设却明显落后于连锁经营的发辰,加上现有的流通结构组织化程度差,便产生了配送的不合理化,严重制约我国的连锁经营规模效应的发挥及发展。怎样消除物流配送不合理。  相似文献   

6.
发展我国物流配送的再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现代物流配送面临着观念和技术的深刻变革,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配送的服务核心作用难以发展,企业未能形成物流的有机结合,加工型物流配送发展缓慢,集约化程度低,尚未实现社会库存的集中调度等,而配送中心也存在功能不健全、盲目性、效率低及技术人才短缺等问题.文章提出要加强对第三方物流的宣传,提高金社会对物流配送的认识;建立统一的社会流通管理体系,充分发挥配送的综合效益;加强物流配送的电子化、数字化建设等.  相似文献   

7.
商品配送中心是连锁经营企业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关键.配送中心主要作业流程,对建设符合中国流通格局配送中心提出了可行的方略.  相似文献   

8.
配送中心的发展必然走向共同化和社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华 《上海商业》2002,(4):22-23
配送中心建设滞后制约了连锁企业的发展 连锁企业配送中心是实现管理上"九个统一"的核心.配送是连锁经营的中心环节,它一端连着厂商,另一端连着门店,处于中心和枢纽地位.  相似文献   

9.
<正> 目前,连锁经营在我国经济较发达的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发展较快,给我国商业流通领域带来了新的气象。然而,总体来说,我国连锁经营尚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还很不规范,需要在进一步发展的同时,强化规范化管理,重点是实行统一采购配送,加快配送中心建设。 配送中心是实现统一采购配送,保证连锁经营成功的基础 配送中心是指汇集连锁商店的订货,向生产厂家进行采购,接收生产厂家的送货,并根据商店订货要求,将多品种、小批量商品进行分拣和拼配,及时准确地送到各商店的物流机构。它具有商品储存保管、集散转运、加工、配送、信息传递等多种功能。一般根据所属关系,可将配送中心区分为本企业配送中心、共同配送中心、社会化配送中心。本  相似文献   

10.
连锁经营的规模与发展配送中心的关系黄建新,李胜国外零售业连锁经营的经验表明,实现连锁经营的规模经济有赖于一个有效运作的配送中心或配送中心系统。目前,国外的现代化的巨型配送中心作业面积可达2万~10万m2(如日本北海道川越食品流通中心面积为3.3万m2...  相似文献   

11.
连锁经营的物流配送系统是指由总部的采购部门和配送中心作为主体所承担的商品的采购、储存、加工、配送活动以及伴随这些活动所产生的信息的收集、整理、传递和利用过程。作为一种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连锁经营的最大优点在于通过统一决策、分散经营和集中采购、分散销售经营模式的推行,在合理有序的管理之中实现资源、物流的快速运营,并通过实现连锁企业经营的效率化和规模化来实现连锁经营的效益最大化。而在这一过程中,如何组织专业化、社会化的配送中心并合理安排物流配送,这已经成为连锁经营规模化、效率化能否实现的关键所在。一、连…  相似文献   

12.
连锁经营企业物流配送组织模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连锁企业物流配送合理化是连锁经营中物流配送策略的核心,是对物流整体系统进行调整改进的优化.配送功能完成质量及服务水平,直观体现了连锁企业物流系统对需求的满足程度.通过高效的配送活动,可降低连锁企业总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物流服务水平.物流效率高低直接关系着连锁经营能否发挥其与单个零售店优势.对于整个连锁企业来说,要保证利润最大化.作为配送中心,要在保证连锁企业大系统利润最大化的前提下,实现物流子系统合理化.  相似文献   

13.
连锁经营的物流配送中心建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玉刚 《商业研究》2004,(5):168-170
物流配送是连锁经营企业的核心 ,能否建立高度专业化、社会化、共同化的物流配送中心关系到连锁经营的规模效益能否充分发挥。我国连锁经营中物流配送中心发展滞后 ,影响了连锁经营的发展 ,建立高效的物流配送中心应有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广东合作经济》2009,(3):35-37
近年来我县供销社系统坚持改革创新,实现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化解了债务,安置了职工,明晰了产权,转换了机制,内部活力明显增强,在全县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全系统已建立农资配送中心1家,连锁经营网点150个,农资流通经营网络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5.
为了保证苏果超市果蔬类农产品的产品质量,达到果蔬类产品保鲜的目的,苏果超市果蔬类农产品流通和配送环节是越少越好,最好是由供应商直接配送到超市的柜台上或者超市直接到供应商处购买,配送到各个超市门店,这种配送模式就要求供应商(超市)一定要建立联盟,只有这样才能增加需求量达到规模效应,提高配送服务水平。苏果超市的门店分散,资金有限,若想建设完全符合超市需要的果蔬物流配送中心,很难完成,因此需要建立供应商(超市)联盟,组建共同配送中心,这样做能够达到合作双方共赢的目的。要想发挥物流联盟在超市共同配送中的作用,需要建立共同的生鲜农产品配送体系,包括果蔬类农产品的采购、配送中心的机构设置、配送中心设施和设备的利用、配送资源的共享、信息系统的共建、物流配送管理的共同化等。  相似文献   

16.
建好配送中心 拓展连锁经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坚 《江苏商论》2003,(2):14-15
配送中心的建立是发展连锁经营的重要基础。从成本、管理而言,没有一个卓有成效的配送中心,连锁经营企业很难维持运转。本文对当前配送中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采取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一、连锁经营企业物流基本概念 连锁经营企业物流与一般商业企业物流有所不同。连锁经营企业的物流,就是指以连锁经营企业总部采购部门和配送中心为主体,所承担的商品采购、运输、储存、加工、配送以及随之产生的信息收集、整理、传递与利用活动过程的一种专业化经济活动。储存和运输是物流的两大支柱,但物流不是储存和运输的代名词或总称,而是科学地、有机地衔接供需,保证社会再生产顺利运行的一种专业化的经济活动。  相似文献   

18.
杨晓红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15):103-104
配送中心的管理是连锁经营过程中极为重要的部分,配送管理的水平决定着连锁企业的发展与扩张。针对目前我国图书销售连锁企业在作业区域布局、运输路线、退货流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国内实际情况,借鉴国外先进的物流经验,提出了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连锁经营与物流配送中心建设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韩晓莉 《商业研究》2002,(11):141-143
物流配送是连锁经营企业的核心,能否建立高度专业化、社会化的物流配送中心关系到连锁经营的规模效益能否充分发挥。我国连锁经营中物流配送中心发展滞后,影响了连锁经营的发展。如何建立高效的物流配送中心是连锁经营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杨涛  杨路明 《商场现代化》2005,(34):152-153
连锁超市在我国的出现虽然只有十几年的历史,其配送中心出现的时间则更短,但是它的发展对我国零售业传统的销售方式,既是一种突破又是一种挑战.配送是连锁经营的纽带,把配送中心建成多功能的供贷枢纽,是发展连锁超市的关键之一.本文通过对我国连锁超市的现状分析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国外连锁超市的成功经验选择适合中国连锁超市发展的物流配送体系,为我国的连锁超市提供一条合理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