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关于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 内部控制是指由企业的董事会、经理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提高业务活动的效果和效率,增强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有关法律、法规的遵从性而提供合理保证的一个过程。其构成要素应该来源于管理阶层经营企业的方式,并与企业的管理过程相结合。具体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督五个要素。对上述框架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内部控制本质上是组织为达到一定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行动和过程,它本身是使组织依照既定目标前进的手段而非目的;内部控制与组织经营管理相互交织并为其而存在;…  相似文献   

2.
阚璇 《时代经贸》2008,6(1):131-132
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二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依据内部控制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即美国COSO委员会(Committeeofsponsoringorganizations)1992年提出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报告,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营运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令的遵循性等目标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障的过程。其构成要素来源于管理阶层经营企业的方式,并与管理过程相结合,具体包括控制环境(control environment)、风险评估(risk appraisal)、控制活动(control activity)、信息和沟通(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监督(monitoring)等五个要素。内部审计既是控制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发挥内部控制监督作用的手段之一。这就是说,内部审计既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监督内部控制其他环节的主要力量。  相似文献   

3.
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为控制经营风险、实现经营目标而制定的各项政策与程序。美国COSO指出,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受企业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员工影响,旨在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果和效率以及现行法规的遵循。它认为内部控制整体架构主要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五项要素构成。做好内部控制不仅可以使企业正常经营,更能够促进企业法人治理机制的完善,实现企业的长治久安。因此,必须重视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与完善。  相似文献   

4.
内部控制是企业董事会、管理层以及企业员工为达到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提高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遵循相关法律与法规等三个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它是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等五个相互联系的要素组成。  相似文献   

5.
内部控制原则是农场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的基本指针。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农场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农场实现发展战略。加强和规范农场内部控制,对提高农场经营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农场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一、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概念的定义及其标准 所谓内部控制,是在内部相互监督、相互牵制的基础上,由企业管理人员在经营管理实践中创造,并经审计人员进行理论总结而逐步完善的自我监督和自行调整体系。COSO报告中,把内部控制定义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效果以及现行法规的遵循等目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一、内部控制的涵义内部控制是管理当局制定的具有控制职能的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和程序。美国审计准则委员会(COSO)认为,内部控制的目标是“为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效果以及现行法规的遵循性”。从中可以得知,确保单位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资产的安全,保证业务经营信息和财务会计资料的及时、真实和完整,促进经营方针和目标实现,保证单位财务活动的合法性是内部控制的目标。传统观点认为,影响内部控制的因素有环境因素、会计系统、控制程序。美国审计准则委员会(COSO)认为,内控的整体架构由控制环境、风险评…  相似文献   

8.
王友明 《经济师》2004,(10):287-287
内部控制包括组织机构的设计和企业内部采取的协调方法与措施。根据国际上的通行定义,其目的主要是为达到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等三个目标,而由企业董事会、管理部门以及全体员工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内部控制一般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等五个相互联系的要素。在我国,由于许多企业对内部控制还缺乏系统认识,由此造成内  相似文献   

9.
一、内部审计的概念及其概述我国内部审计准则定义内部审计为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以增加组织的价值和改善组织的经营。它通过应用系统、规范的方法,评  相似文献   

10.
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营运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令的遵循性等目标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整体架构的主要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和监督五项要素构成。  相似文献   

11.
一、内部控制的简要概述 1992年.美国会计学会(AAA)、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内部审计帅协会(IIA)、财务经理协会(FEI)和管理会计学会(IMA)等参与的“发起组织委员会”(COSO).提出了一个内部控制的专题研究报告《内部控制:整体框架》。该报告将内部控制定义为“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营运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令的遵循性等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并认为内部控制包含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以及监督5个方面。具体而言,企业内部控制是为了保证经营者决策的有效贯彻实施而对生产者进行监督的一种形式。它是为经营者管理经营企业服务的,作为存在利益冲突的经营者和生产者两方,内部控制就是要维护经营者的利益而对生产者进行监督。  相似文献   

12.
根据COSO报告(The 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制定的题为Internal Control Integrated Framework报告的简称)的陈述: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管理当局以及其他人员为达到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等三个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内部控制框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控五个相互联系的要素。COSO报告提出的由“三个目标”和“五个要素”组成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得到公司董事会、管理当局、投资者、债权人、审计人员及专家学者的普遍认可,该报告是国际内部控制理论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也是迄今为止最权威的内部控制概念。  相似文献   

13.
崔卫群 《新经济》2014,(11):98-98
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内部审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推动企业实现经营目标。内部审计在企业的经营中起着自然的监督作用,是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一、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内涵 内部控制主要有两种比较权威的定义: 其一,COSO委员会指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以及其他员工实施的,为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性等目标的实现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同时提出了内部控制构成的概念,即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包含五个相互联系的要素:①控制环境,其内容有单位员工的诚实和职业道德、人员胜任能力、管理哲学和经营作风、董事会及审计委员会、组织机构、权责划分、人力资源政策及执行;②风险评估,包括经营环境的变化、新技术的应用及企业改组等;③控制活动,包括职务分离、实物控制、信息处理控制、业绩评价等。  相似文献   

15.
所谓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达到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等三个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它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等要素,是企业自我约束、自我调节、自我保障的机制。  相似文献   

16.
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其他员工共同实施的.为企业营运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令的遵循性等目标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在现代企业中,管理人员、内部审计人员或董事会,都对内部控制负有责任。而在这些控制主体中,会计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会计人员是最好的内部控制执行者。  相似文献   

17.
马冬梅 《时代经贸》2011,(2):130-131
引言 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合理保证企业经营效率与效果、财务报表的可靠性以及对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但是在二十一世纪初,美国等国家爆发安然、世通等一系列数额惊人的财务舞弊案件,对资本市场产生极大震动,其根本原因之一是内部控制失效导致的。美国为整顿资本市场秩序,重树社会公众对资本市场的信心,于2002年颁布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该法案要求管理层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评价报告随定期报告一同对外披露,同时要求公司内部控制必须经注册会计师审计。内部控制审计这一新型业务的开展将会对提高财务报告信息质量产生深远影响,这也正是本文研究内部控制审计问题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8.
内部控制亦称“内部管理控制”,是由单位内部各种制度、方法、措施、程序等因素互相联系、互相制约而形成的一种控制机制。美国内部控制委员会COSO认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当局以及其他员工为达到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等三个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同时指出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等五个相互联系的要素”,  相似文献   

19.
罗彬  孔莉 《经济论坛》2004,(13):69-70
现代内部控制理论认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营运的效率与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性等目标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一方面,企业要实现目标必须强化内部控制;另一方面,内部控制只是企业实现目标的“合理保证”,内部控制存在固有缺陷,其目标达成的可能性受制于制度本身的固有局限和运行中的人为限制。  相似文献   

20.
一、内部会计控制的内涵内部控制主要有两种比较权威的定义:其一,COSO委员会指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以及其他员工实施的,为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性等目标的实现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同时提出了内部控制构成的概念,即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包含五个相互联系的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