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当代经济全球化在微观企业运行层面的一个重要表现是与产品内分工生产方式推广深化相适应的,一些诸如供应链、价值链、外包、转包、企业服务业外包等的概念,都以生产区段国际分工和全球组合为基本着眼点,本文对微观层面的产品内分工理论,如G-H模型;模块化价值链进行了阐述和比较分析,指出其不足与对中国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业务外包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跨国公司全球生产网络形成的实质在于国际生产力的发展和国际分工的深化.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全球市场开放的结合对国际分工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使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日益融合,为全球生产网络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模块化生产方式的产生是推动全球生产网络形成的重要动力;"产品内分工"、"生产服务业"和"网络化组织"则是全球生产网络"三位一体"的表现形式.跨国公司全球生产网络的形成必将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基于大规模定制的服务模块化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服务业的繁荣发展,客户的需求也日渐多样化和个性化,企业竞争的焦点逐步转移到如何更好地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上。由于服务产品具有生产消费同时性、无形性、不可储存性等特点,传统的大规模生产方式不再适应快速多变的市场需求,大规模定制已经成为服务系统选择的生产方式之一。考虑模块化设计的优点和服务产品模块化设计的难点,在基于大规模定制的服务产品模块化设计框架下,应着重考虑客户关系管理、服务族的模块化和服务行为、组织设计的柔性等关键内容。  相似文献   

4.
论模块化分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模块化分工是在价值模块化、产品模块化和组织模块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型分工方式,是对传统分工方式的发展和创新。模块化技术的出现和发展、模块化设计规则的形成和应用,是模块化分工形成的前提条件。模块化分工在分工经济性、组织形式、价值创造方式以及资源与能力、制度与技术、协调与整合等方面具有不同于传统分工方式的新特性。企业若以自身核心能力要素参与模块化分工,形成模块化组织,就能增强环境适应能力,获取市场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企业边界或者企业间分工问题研究主要基于交易费用经济学或产权经济学,围绕“产品交易”的边界或企业间分工问题展开。这些研究无法回答类似“为什么集成企业虽然不生产组件,却要开展组件产品设计开发”的知识分工问题。而随着产品模块化和产品复杂化程度的提高,集成企业和组件企业之间的知识分工已经成为影响产业组织结构和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因素。在提出和界定企业间知识分工问题的基础上,可以从产品的模块化程度、技术生命周期、产品知识基础的类型、创新的突破性程度等视角对有关集成企业和组件企业间知识分工的前沿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的梳理。这样的梳理一方面是可以通过前沿引介,推进该领域中国情境化的理论创新,另一方面能够唤起政策研究者对相关理论的关注,深化国内对诸如“如何解决关键设备和核心零部件受制于人”、“如何由参与全球产业链向参与全球创新链跃迁”等重大现实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区域产业异构化是指区域产业结构细分条件下异质性水平逐级增强的现象,是区域分工关系递进的客观表现。在产能不过剩条件下,是否存在区域产业异构化特征是判断区域产业结构合理与否的标志之一,促进区域产业内、产品内分工关系有序发展是解决严重产业同构问题的现实途径。政府应当对地区性城市群中具有区域分工职能的重点企业给予政策支持,不断提升其产品定价能力和分工地位,以促进地区性城市群产业的高端化与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相似文献   

7.
产品内分工是国际分工的深化,是同一产品的不同阶段的垂直分离,它拓宽了国际分工的参与度,并以跨国公司为核心形成全球价值链。当然,处于网络不同节点的企业收益大不一样。传统比较优势理论仍是解释产品内分工的基础,其升级源于动态比较优势的形成。在产品内分工演进和产业价值链全球整合背景下,通过明晰"中国制造"的产品内分工的路径依赖特征与升级方式内涵,沿着产品内国际分工路径可以找到升级道路。  相似文献   

8.
乔毅 《全国商情》2007,(4):30-32,34
对模块化的研究众说纷纭,各执一词。本文认为,对模块化的认识主要围绕着“产品模块化”和“设计模块化”两条主线展开。产品模块化建立在分工和专业化协作基础上,以效率为原则。设计模块化是以功能为原则对分工的整合。产品模块化是工业社会的产物,设计模块化是网络信息社会的产物。认识了两者的联系和区别,才能把握模块化的本质。  相似文献   

9.
人民币持续升值的同时中美贸易顺差却未下降,这对关于汇率变动与国际收支关系的传统马歇尔-勒纳条件理论提出了挑战。本文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从产品内分工和贸易的视角进行研究。通过构建数理模型对汇率与国际收支的关系进行分析,并在一般均衡框架下设定了检验方程.利用中关相关数据分行业实证分析,指出,在产品内分工和贸易存在的情况下,马歇尔-勒纳条件的适用性发生了变化,两国间国际收支对汇率变化的敏感性下降;同时.由于不同行业的产品内分工和贸易发展程度不同,各行业的国际收支对汇率变动的敏感性下降程度也不一样,这对我国制定进出口贸易政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跨国公司FDI在全球的生产布局极大地促进了国际产品内分工的发展,这可由日益增长的中间产品贸易体现出来.本文在对中国、东盟国家、美国近年来对世界贸易和双边贸易结构析的基础上,确定中国、东盟国家以及美国在全球产品内国际分工的程度,发现在生产网络中从事加工装配的中国和从事零部件生产的东盟国家,虽在价值链中的所处位置没有明显提升,但在不断融入全球生产网络的同时,其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的程度在不断加深,与处在价值链高端主要从事设计与研发环节的美国技术差距在不断缩小.对中国、东盟、美国三方广义商品贸易组成的分析发现,不同的经济结构与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在生产网络中的产品内分工关系是贸易不平衡的根源.如果这种分工格局不改变,中国贸易不平衡在一段时期内还会持续升级,可能会带来更多的贸易摩擦.文章从全球生产网络的视角深入分析这种贸易局面对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全球化产生的深远影响并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面对资本主义制度下具有严重威胁性的失业问题,凯恩斯把如何解决失业问题作为他写《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目的。凯恩斯由就业不足引到有效需求不足,再引到投资不足与消费不足乃至货币不足,构成了被人们称之为“萧条经济学体系”的经济学理论体系。在资本主义出现有效需求不足、经济萧条和严重失业的现象时,凯恩斯主张采取积极财政政策,直接增加政府的支出和公共投资,以刺激经济增长、解决失业问题。因为消费倾向在短期内是相对稳定的,因而,要实现充分就业,必须从增加投资需求着手。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和政策观点至今仍在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着作用,对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宏观经济调控也有某种借鉴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提高,产业分工从产业和产品层面深入到产品生产过程的区段、环节和工序层面,以产品内分工为主的新产业分工体系正在形成,并导致了区域间经济关系的调整和重构。目前有关产品内分工的研究成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中包括:产品内分工的称谓与内涵、度量、内在机理。找出产品内分工研究成果的局限性,将会为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和实证检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从分工的产业领域和分工的形态来看,国际分工已经历了工业与农业的产业间分工、工业内部的产业内分工和产品内部的分工,目前正朝着制造业与服务业之间的分工形态演进.生产要素内涵的扩展和国际生产组织的创新是"服务-制造"新形态国际分工的基础.这种分工模武给各分工国带来了发展机遇,但也产生了经济失衡等诸多痼疾,由于其过于偏向某一产业,因而对中美等大国而言都不具有可持续性.后危机时代国际分工模式必将出现重大调整,我国应审时度势,制定并实施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在Helpman(1984)关于垂直一体化跨国公司的理论分析基础之上,构建了旨在解释FDI与产品内贸易关系的理论模型和计量模型。之后以中国为例,利用中国与其七大外资来源国的双边总贸易、产品内贸易以及FDI等数据,对流入中国的FDI所产生的产品内贸易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流入中国的FDI对双边总贸易和产品内贸易均有显著影响,但前者的影响要甚于后者。据此认为,如何抓住产品内分工下的产品价值增值环节国际梯度转移的历史机遇,通过利用FDI进一步融入产品内国际分工体系,实现向产品价值链高端攀升、提升国际分工地位、获取更多的贸易利益,应是中国今后进一步大力利用外资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5.
新古典经济学中包含劳动要素的生产函数,是将所有劳动者抽象为同质化的人,忽视了不同劳动者之间的"质量"区别及其对产出的影响,省略了对劳动和资本两种生产要素之间可能存在的不同结合方式的考察。基于新兴古典经济学的简化模型,构建和分析包含人力资本因素的生产函数,进而研究专业化、分工与人力资本的增进之间的关系。它有别于新古典经济学,表明分工经济关系到人与人生产结构的差异,涉及到人们生产结合方式和生产率的关系;人力资本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存在于劳动者身上,与具体的劳动者不可分,除了先天禀赋外,主要经由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边干边学或进行培训、接受教育、从事研究等渠道而获得。  相似文献   

16.
中东欧的经济转轨国家在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中受到了比其他经济体更严重的影响。国际金融危机对中东欧国家造成的影响和冲击与这些国家转型后形成的制度基础和经济发展模式有关;各转型经济体因参与国际分工的方式和比较优势的不同,受到的影响也不同,但面临着性质大体相同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总部经济是指大量企业总部在某个区域集群布局,实现不同区域资源优化配置、分工协作的经济形态。它对促进区域的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城市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梧州作为西江经济带中心,具有发展总部经济的有利条件,但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和薄弱环节。现立足梧州实际,从目标定位、科学布局、人才资源、城市环境、工作机制等方面入手,就梧州今后发展总部经济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