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盼 《商》2014,(34):111-112
灵魂观念是一个很重要的命题。自哲学诞生以来,这个问题就一直存在着。灵魂观,毋宁说灵肉观,始终即是关于人的哲学的中心问题。自荷马传统,一直到柏拉图,灵肉观一直深深烙印在古希腊哲学的血肉中,无数的先贤大德为这个问题殚精竭虑,不尽的智慧哲言为这个问题理清思路。然而,在众多的分析和理解中,似乎存在着这样一个共识,即,人是由灵肉两面组成的,而在这个和谐中,灵魂是不朽的,因而一直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重灵魂而轻肉体的思想逐渐成为体系,不仅是古希腊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深深影响了后世以古希腊为主要源头的西方文明。可以说,整个西方文明的体系的建构,灵肉二分,灵重于肉的观点是其重要根基。然而,问题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会形成这种区分呢?是不是说自古以来灵重于肉的情况就是这样的呢?如果不是,那么为什么会发生这种转变呢?这就是本文着力要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6月10日,蒙牛香港上市;6月16日,腾讯香港上市;6月24日平安保险香港上市;6月28日李宁香港上市……一个又一个亿万富豪的“速生”把海外上市这把“火”烧得通亮!内地企业为什么那么热衷海外上市呢?哪些企业可以海外上市哪些企业又不可以呢?海外上市的路又该怎么走?  相似文献   

3.
《商业文化》2006,(6):94-94
蒙牛为什么投资超女?湖南卫视为什么重造超女?超女的超常魅力到底来自那里?超女究竟有一条什么样的超级利益链条?谁是这场超女狂欢中当之无愧的大赢家?  相似文献   

4.
自蒙牛加冕央视新标王之后,这位近几年来的成长冠军更加成为众目焦点。一时间,各种见仁见智的评论铺天盖地,但其中有一种人为的论调想高调唱衰蒙牛,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唱衰中国乳业。那么是否诚如斯所言呢?蒙牛的现状如何,中国乳业的前景是否会黯淡下来呢?针对一些媒体对中国乳业  相似文献   

5.
读者朋友们好!欢迎走进本期的《CAM论坛》。 就在国务院刚刚表态不支持大城市实施限购政策后不久,贵阳这个相对落后的西部省会突然宣布实施一定范围内的汽车限购措施。贵阳为什么敢于尝鲜?和北京的限购有什么区别?前景如何?未来限购是否会扩大?又是否会取消呢?为此本期特邀两位嘉宾来和我们一起探讨这些话题。  相似文献   

6.
黄静  金良 《糖烟酒周刊》2007,(14):106-107
“让员工51%给自己干”这是蒙牛牛根生的管理心得。他认为蒙牛能够跑出火箭的速度,蒙牛的清洁工都能快乐地工作,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员工是给自己干活,所以员工会快乐,蒙牛能发展。同样的道理,作为一个经销商企业,要跃上一个台阶,关键在于有一支高效的团队。那么,作为经销商老板该如何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呢?  相似文献   

7.
林莹 《中国广告》2010,(6):111-111
《中国广告》:你觉得自己是一个有童心的人吗? 骆耀明: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小孩.至少我妈妈和我妻子这么认为:)我相信有童心的人是单纯、没有偏见的。看到汽车漂浮在空中,他不会问“为什么?”而是会想“为什么不呢!”  相似文献   

8.
公司的惯性     
蒙牛的真实身份 前些天为某媒体制作一个关于蒙牛“致癌门”的小节目,出乎意料又在意料之中地被封存。仍然犯错,仍然辩解,仍然封杀。可以预见,这家竟然仍然活着的企业会再度重复这个循环。讨论蒙牛还能活多久也许意义小大,因为“竟然仍然活着”的企、抄不止这一家,这早已超出了商业的逻辑但有一点还是值得探讨的:一家企业为什么会眼睁睁地陷入“墨菲定律”所说的“一旦出错便一错再错,错到极致”的宿命?  相似文献   

9.
作者:陈中刘端出版社:中国发展出版社蒙牛为什么发展这么快?相信不只是我们对这个感到疑惑和怀有兴趣,你也一样感到疑惑和怀有兴趣,还有很多人也是如此。由于疑惑和兴趣,我们长时间来一直关注蒙牛的动静、跟踪蒙牛的发展。蒙牛成了中国航天员喝的牛奶,蒙牛成了中国运动员喝的牛  相似文献   

10.
太子奶赶考     
娃哈哈成功了,蒙牛也成功了,太子奶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林夕 《商界》2007,(11):112-112
为什么要把最喜欢做的事情留在最后?它往往会成为最大的遗憾。朋友是做生意的.整天飞来飞去满世界跑,忙得要命。一天晚上。他打电话来,突然问我:“如果花钱可能买到你哪一天会死的信息,你买不买?”[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杨鹏 《商界》2006,(6):20-21
为什么文化素养高的企业家会喜欢老子呢?老子思想中.有什么是与企业家心态相通的呢?  相似文献   

13.
自1996年起,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受反倾销调查最多和损害最大的国家。为什么我国会一直成为国外频频反倾销的对象呢?对此,本文从六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地透析。  相似文献   

14.
在某个晚餐上,话题突然谈起地毯广告。有人问,大多数人大约7-10年才买一次地毯,为什么零售商要不停地投放地毯广告呢?  相似文献   

15.
崔建中 《商界》2011,(6):96-99
有了问题,客户才会产生痛苦;痛苦足够大,才会产生需求去购买;有了购买,才会产生销售。开篇之前,先讨论一个很无聊的问题:客户为什么要买东西呢?答案是:因为客户有需求。再问:客户为什么有需求呢?答案是:因为客户有问题(要解决)。再问:有问题就会有需求吗?答案是:未必!我长得不漂亮(这是问题),难道就一定要去整容(这是需求)?再问:到底想什么办法才能让客户购买呢?  相似文献   

16.
面对难得的宣传机遇,为什么又是蒙牛捡到了这个便宜?其中奥妙恰如孙先红所说:企业传播机会是主动挖出来的。  相似文献   

17.
《商业文化》2006,(4):76-76
蒙牛为什么发展这么快?相信不只是我们对这个感到疑惑和怀有兴趣,你也一样感到疑惑和怀有兴趣,还有很多人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8.
李彤 《商界》2009,(1):148-149
在大家都在收缩过冬的时候,皇明太阳能却突然宣布获得美国投资机构1亿美金的注资。自美国经济恶化以来,皇明为什么能获得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一笔私募股权投资呢?  相似文献   

19.
2020年的世界将会是怎样的世界?我相信那时将会出现一个生机勃勃和激动人心的区域,其中中国经济很可能会成为全球创新的平台。为什么呢?因为中国面临的独特机遇和挑战赋予了中国成为世界创新主宰者的潜质。在拿球整合的经济条件下,我们会发现许多重要的创新活动来自中国.有些是由中丽企业主导,有些则是由在中国的跨国公司主导。  相似文献   

20.
企业在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下,怎样来谋求生存和发展?许多企业的优秀经营者和管理人员,常常习惯的认为只要坚持过去的成功经验,按以前的模式运行,用原来的人员来管理,按过去的方法进行操作,一切都会迫刃而解。这就是行为惯性。企业的失败也由此而开始。有一句名谚说得很实际:"当你想把宝藏挖出洞时,你却把陷阱越挖越深。"为什么一直正常的企业突然会变的危机重重呢?大部分人认为这是由于企业对市场变化反应迟缓,在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被惊呆了,由于缺乏充分的准备,弄得不知所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