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杨清 《中国外资》2012,(7):121+123
减值准备是根据会计核算的谨慎性原则而对企业资产价值可能或已经发生的减损进行确认计提的数额,正确核算坏账准备是保证企业资产不被高估的必要条件,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资产减值的确认、计量及减值准备的计提、转回进行了详细明确的规定。本文对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从资产减值准备计量标准看,公允价值是其主要计量属性。实际上,广义的公允价值包括所遥资产减值准备计量属性,即资产减值计量离不开对资产公允价值的计量,我们可以把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理解为: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孰低的原则,这里的“公允价值”包括现行成本或重置资产、现行市价、销售净价(net sellingg price)、可变现净值(net realiz-able value)、未来现金流量折现值(在用价值)、可收回金额(recoverable amount)。  相似文献   

3.
2006年2月15日,在颁布的新会计准则体系中(以下简称新准则),资产减值首次以独立的会计准则形式出现。新准则对资产减值的认定、资产可回收金额的计量、资产减值损失的确定、资产组的认定及减值处理、商誉的减值处理和披露等作出了新的规定。研究表明,我国证券市场上存在相当数量的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与转回调节利润。不难看出新准则有关资产减值规定,  相似文献   

4.
<正>2006年2月15日,我国财政部发布了新资产减值准则,详细规范了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对企业客观反映资产质量、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具有重要意义。但新减值准则同时也赋予管理层在判断资产是否减值以及减值计提金额上以较大的自主性,有可能加重财务信息  相似文献   

5.
罗薇 《财政监督》2023,(4):62-64
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迅速但尚不成熟,在金融资产的分类、确认、计量和减值准备计提等会计核算方面疑点较多、容易混淆。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企业必须定期或至少在每个会计年度的期末进行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本案例涉及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但由于公允价值变动和减值判定的不确定性及主观性强,很容易被企业用来操纵盈余,因而案例在陈述企业违规事实、分析企业违规动机等的基础上,对企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以及监管部门科学制定计提标准、日常监管等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资产减值核算的国际比较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肖序  李震 《上海会计》2003,(9):11-12
一、 资产减值核算的国际比较(一)我国目前对资产减值核算的有关规定。1998年开始执行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及财政部文件规定,公司应计提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四项准备金)。2000年底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要求对所有符合资产定义的不实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同时,规定企业不得计提秘密准备。1. 资产减值准备的确认、计量。我国确认资产减值时采用备抵法。在“资产负债表”中,各项资产减值作为其资产的减项列示。关于资产减值的计量,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分别就存货、应收账款、固定资产等八项资…  相似文献   

7.
金未 《上海会计》2003,(8):62-62
根据《企业会计制度》及有关会计准则的要求,企业应对资产计提八项减值准备。涉及到的资产项目、计价方法及计提减值准备使用的资产备抵账户和相应的损益账户可归纳如下:资产项目 计提减值准备的方法 资产备抵账户 损益账户短期投资成本与市价孰低法短期投资跌价准备投资收益应收款项按估计坏账率计提坏账准备管理费用存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存货跌价准备管理费用法长期投资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长期投资减值准备投资收益孰低法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营业外支出孰低法在建工程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在建工程…  相似文献   

8.
宁亚梅 《云南金融》2011,(9X):25-25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有利于提高资产的质量,进一步压缩资产中的水分,但同时使会计核算的复杂程度加大。文章在新企业会计准则指导下以固定资产减值为例,通过会计和税法规定的差异来具体分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后固定资产折旧对企业当期所得税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新会计准则下固定资产减值会计核算对企业纳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有利于提高资产的质量,进一步压缩资产中的水分,但同时使会计核算的复杂程度加大。文章在新企业会计准则指导下以固定资产减值为例,通过会计和税法规定的差异来具体分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后固定资产折旧对企业当期所得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2000年12月29日财政部正式发布《企业会计制度》,并于2001年1月1日起暂在股份有限公司范围内实施。《企业会计制度》在资产的确诊、计量中对资产减值单独作出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至少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清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对此,笔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资产减值的会计核算。  相似文献   

11.
一、新会计准则与资产减值 1.资产减值的基本概念 从会计学角度来看,资产减值是历史成本与可收回金额这两种计量属性,对同一资产进行计量时所产生的计量差异,这种计量差异源于社会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当可收回金额低于资产历史成本时,资产的账面金额就不能反映其真实价值,该资产就发生了减值,二者的差额即为资产减值.资产减值的本质是资产的现时经济利益预期低于原记账时对利益的评估值.  相似文献   

12.
占红梅 《财政监督》2005,(10):64-64
1、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弹性过大。计提标准难以衡量,缺乏制约手段。实务中,短期投资市价、存货可变现净值、长期投资可收回金额、应收账款可收回金额、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等资料是企业确认和计量资产减值准备的基础。除债券投资、股票投资存在市价外,其余资料的计算与收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有关人员的主观判断,如存货可变现净值的计算需要估计售价、预计成本、预计销售费用及税金,虽然会计上规定要以取得可靠证据为基础,但对企业来讲,仍存在较大的主观性,审计人员受信息来源的限制也很难查出;“可收回金额”中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确定需预计未来一定期间现金流入量和贴现率,更具有不确定性。因而,对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由两个不同的独立会计计算,计提的减值准备可能会相差甚远,  相似文献   

13.
一、新会计准则的主要“亮点” (一)企业会计准则——资产减值是此次修订的重点。资产账面价值大于该资产可收回金额部分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我国新会计准则规定,资产减值不得转回。其目的是减少上市公司通过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操纵利润.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按照新的会计准则.从2007年开始.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及其他长期资产的减值准备计提后不能冲回。只能在处置相关资产后.再进行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14.
熊年春 《理财》2004,(4):38-39
资产减值准备是指企业对可能发生的资产损失,按其预计损失金额预先确认损失并计提准备。从2001年起,上市公司的资产减值准备在原有的四项基础上新增加了四项,即除了原有的对应收账款、短期投资、长期投资、存货计提减值准备外。还要对委托贷款、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这四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这对完善我国会计制度,加强我国会计制度与国际会  相似文献   

15.
任红  张妍 《理财》2003,(9):34-35
我国会计制度要求上市公司必须计提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等8项资产减值准备,目的是为了防止资产计量不实造成虚夸资产、虚增利润,从而使会计信息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但从企业实际运作来看,企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很不规范,少提、不提和计提秘密准备现象较为普遍。因此,如何规范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已成为当务之急。一、企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不规范的主要表现(一)计提秘密准备。一些经营状况恶化的上市公司,计提了巨额资产减值准备,充分释放经营压力,以图未来财务状况得以迅速改善。一方面,有些上市公司打着严格执行新会计政策的旗号,利用…  相似文献   

16.
《资产减值》准则在资产减值的确认时间、可收回金额的计量、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和计量等方面都提供了较为详细的指南。企业通过确认资产减值,可以真实地反映其资产的价值和实际的盈  相似文献   

17.
正一、长期资产减值损失的制度分析(一)我国准则规定《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规定,除存货、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消耗性生物资产、建造合同形成的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融资租赁中出租人为担保的余值、22号准则规定的金融资产以及未探明石油天然气矿区权益不适用于第8号准则外,其他长期资产(主要包括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探明石油天然气矿区权益、商誉等)采用账面价值与未来可收回金额孰高确定减值损  相似文献   

18.
文章结合资产减值准则,就资产减值测试判断成本、可收回金额计量成本和资产减值损失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9.
资产减值是资产的账面金额超过其可收回金额的差额,资产减值计量方式的选择,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而且很容易成为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工具。本文从资产减值准则、准则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资产减值计量的基本问题,即可收回金额的确定。本文从公允价值方面展开研究,提出了资产减值会计中公允价值计量的指导性框架,并对公允价值计量运用于资产减值进行了利弊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