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资产减值会计计量问题研究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6  
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资产减值会计计量的基本问题,即可收回金额的确定。本文从公允价值和现值两个方面展开研究,提出了资产减值会计中公允价值和现值计量的指导性框架,并从完善主体预算制度的角度探讨了现值技术在资产减值计量中运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从资产减值准备计量标准看,公允价值是其主要计量属性。实际上,广义的公允价值包括所遥资产减值准备计量属性,即资产减值计量离不开对资产公允价值的计量,我们可以把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理解为: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孰低的原则,这里的“公允价值”包括现行成本或重置资产、现行市价、销售净价(net sellingg price)、可变现净值(net realiz-able value)、未来现金流量折现值(在用价值)、可收回金额(recoverable amount)。  相似文献   

3.
论公允价值计量存在的现实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闫丽 《财会学习》2008,(3):39-40
资产的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的金额.在我国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中,投资性房地产、资产减值准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金融资产等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更能体现相关性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更能反映企业价值,而研究和解决在会计实务中公允价值计量遇到的现实问题,有利于更好地体现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  相似文献   

4.
论公允价值计量与资产减值会计计量的统一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从财务报告模式的转换讨论了建立与财务报表目标、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和要素定义相符的计量标准,进而分析了现行主要准则体系中公允价值计量与资产减值会计计量的分离及其不利后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财务报告"价值观"的要求统一公允价值计量与资产减值会计计量的可能途径,从而为解决以FASB和IASB为主的不同准则制定机构关于资产减值会计计量的分歧,实现会计准则的全球趋同,以及建立全球统一的高质量会计准则提供了可行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盈余管理动机、信息质量与政府监管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长期资产减值和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是新旧会计准则衔接期争论较大的两个话题,本文首先研究了上市公司是否会在2006年新旧准则衔接期大量转回减值准备,以及准则颁布前后计提和转回减值准备的动机是否存在差异;其次比较了新旧准则下会计信息质量差异;最后研究了公允价值计价是否会提高会计信息的定价能力。研究表明,新准则中禁止长期资产减值准备转回的做法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稳健性,并且由于财政部、证监会在准则衔接期政策实施得当,抑制了上市公司在新准则实施前突击转回已计提的长期资产减值准备的动机,从而未出现上市公司"赶集"转回长期资产减值准备的现象。同时,我们的研究还发现,按新准则调整后的股东权益比旧准则有较高的价值相关性,公允价值计量能够提供增量的价值相关信息。我们的研究整体表明,新旧准则转换过程是平稳、有序的,会计信息质量也得到了提升。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不足逐步显现,对公允价值的需求也比以前强烈。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中主要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资产减值、租赁和套期保值等方面采用了公允价值计量。本文就几个常用的以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项目,谈一下引入公允价值前后对企业财务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探讨和分析,并结合目前的金融危机谈一下对公允价值计量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金融工具列报和披露》及《资产减值》等新一批具体会计准则的发布,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将成为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一个重大问题。本文从公允价值确定的相关影响因素入手,阐述了公允价值确定应依据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8.
次贷危机背景下,对金融机构使用公允价值会计的讨论越来越多。支持者认为市场价格是资产机制的最有效估计;反对者则认为在危机时期,市场价格不是价值的最优体现,反而会导致更为严重的信息误导和顺周期效应。本文从动态减值准备的角度分析了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公允价值计量优化,认为动态减值准备有助于提升信息透明度和减缓顺周期效应。  相似文献   

9.
黎发敏 《云南金融》2011,(4X):165-165
公允价值的双重计量属性是历史的选择,资产分为通用性资产和专用性资产,本文通过比较得出,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项目在市场上存在替代品,符合通用性资产的定义,由此得出了通用性资产适合公允价值计量,专用性资产不适合公允价值计量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黎发敏 《时代金融》2011,(12):165+186
公允价值的双重计量属性是历史的选择,资产分为通用性资产和专用性资产,本文通过比较得出,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项目在市场上存在替代品,符合通用性资产的定义,由此得出了通用性资产适合公允价值计量,专用性资产不适合公允价值计量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黄国俊 《上海会计》2011,(12):34-36
新企业会计准则谨慎地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从而产生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相关账务处理。同时,沿用原《企业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并单独设置了“资产减值损失”科目,核算原直接计入“管理费用”、“投资收益”等科目的业务内容。在实际工作中,“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和“资产减值损失”也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会计科目。  相似文献   

12.
叶玲娜 《金卡工程》2010,14(6):294-294
我国借鉴国际会计准则IAS36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CAS8),这一准则典型地体现了立足国情、国际趋同的特征。本文从资产减值会计准则适用范围、确认和计量、商誉减值处理等方面,将我国CAS8与国际会计准则进行比较研究,分析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准则引入公允价值、资产组等与国际的趋同,探讨基于我国具体国情的审慎考虑而与国际准则存在的差异,并对其后续发展和完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2007年我国会计准则发生重大变革,目前的研究对于上市公司如何利用新准则公允价值进行盈余管理等问题缺乏研究,因此研究新会计准则公允价值计量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文章采用新准则体系实施后的上市公司样本数据,加入了资产减值准备和公允价值变动等多个变量,对100家公司的盈余管理进行了相关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首先,公司利用营业外收支进行盈余管理活动。其次,上市公司仍存在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情况。最后通过论述现行会计准则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提出完善我国会计准则建设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由于农业活动的特殊性,生物资产的计量模式的选择一直是农业会计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国际会计准则采用公允价值对生产性生物资产进行计量,而我国会计准则采用以历史成本为主、公允价值为辅的计量模式。本文通过对两种计量属性的比较,结合生产性生物资产自身的特点,提出公允价值是生产性生物资产计量的最优选择,最后举例阐述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生产性生物资产的具体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15.
2006年9月美国正式发布了财务会计准则第157号——公允价值计量,2008年9月美国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在公允价值准则的规定下金融机构因资产市场价值的“自由落体式”下滑产生了巨大的减值和损失,美国证监会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企业界、政府和议会的压力下,对157号会计准则进行了重新研究和分析,并于2009年4月9日发布了公允价值准则第4号员工立场公告(FASB STAFF POSITION),该公告对157号公允价值准则进行了补充和完善,为在“市场萎靡”情况下资产债务公允价值的计量提供了一定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16.
新会计准则对上市银行业绩的影响及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财政部发布的新会计准则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对会计的基本概念的原则进行了重新界定,在具体业务为公允价值计量、金融工具、资产减值等方面的处理也作出了重大调整,给上市银行在经营管理、财务报表和信息披露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并带来较大的影响,针对其中公允价值计量变动、资产减值的确定方法、所得锐的计算与处理方法、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等影响较大的变动项目进行分析,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财务会计通常包括确认、计量和报告三部分,其中计量作为确定会计要素计入财务报表金额的过程,是财务会计的核心内容。2006年底我国发布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从会计计量角度讲,新准则较为广泛地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基础,38项具体准则中23项涉及到公允价值计量基础;新准则还引入多种其他计量基础,如存货减值中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以及资产减值准则中的使用价值等,准则质量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8.
罗薇 《财政监督》2023,(4):62-64
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迅速但尚不成熟,在金融资产的分类、确认、计量和减值准备计提等会计核算方面疑点较多、容易混淆。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企业必须定期或至少在每个会计年度的期末进行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本案例涉及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但由于公允价值变动和减值判定的不确定性及主观性强,很容易被企业用来操纵盈余,因而案例在陈述企业违规事实、分析企业违规动机等的基础上,对企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以及监管部门科学制定计提标准、日常监管等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长期资产减值:公允价值的体现还是盈余管理行为   总被引:48,自引:0,他引:48  
王跃堂  周雪  张莉 《会计研究》2005,3(8):30-36
长期资产与流动资产相比,由于其使用期限长,公允价值更难寻觅,因此其减值政策的应用不仅对公司业绩的影响深远,而且主观性更强。那么《企业会计制度》出台后长期资产减值政策的执行状况如何,其追溯调整政策给公司减值行为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公司长期资产减值是真实反映了长期资产未来收益能力的变化,还是盈余管理的行为,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在长期资产减值政策实施当年,普遍进行了长期资产的减值,并且证实不仅减值总额真实反映了长期资产未来收益能力的下降,而且追溯调整后计入当年损益的减值数额也真实反映了长期资产未来收益能力的下降。这一研究结果说明追溯调整政策为公司夯实长期资产,如实反映长期资产的公允价值提供了政策途径,并未演化成公司盈余管理的工具。  相似文献   

20.
新会计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改变了营业利润的构成,也改变了净利润的计量方法。未实现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和资产减值损失不具备可分配利润的特点,但因为改革后所得税会计采用的是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不能直接以净利润减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作为利润分配基数,必须考虑递延所得税的影响。本文提出应尽快修改《公司法》中利润分配条款。这对规范公司利润分配行为,抑制公司利润分配中机会主义倾向、保持公司持续发展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