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3 毫秒
1.
传统的公司治理理论遵循“股东至上”的逻辑,但该逻辑既违背了制度变迁过程中的“路径依赖”原则,又遇于简化,开始受到人们的诘责,“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开始为人们所青昧,该理论是公司治理机制长期发展演变的产物。非营利组织在其存在与发展过程中存在所有者缺位.监督机制不健全,不能有效地为社会服务、缺乏公共责任等问题。本文通过分析非营利组织的现状,把公司治理的治理模式引入到非营利组织领域,从“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视角分析了非营利组织的治理结构,构建了非营利组织治理的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2.
乡村生态治理现代化是实现乡村生态振兴的必由之路。乡村生态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及创新性发展有助于绘就乡村生态振兴的壮丽蓝图。二者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双向赋能,内在耦合。在乡村生态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福建省各地积极探索“绿盈乡村”发展模式,在复兴乡村生态文脉、实现乡村生态宜居及畅通生态致富门路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也面临乡村生态文化价值观念淡薄、共建行动迟缓、产品供给不足及制度亟待健全等问题。通过分析福建省乡村生态文化的发展现状,从理念培育机制、社会参与机制、创新驱动机制及制度保障机制等方面提出优化乡村生态文化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张捷 《北方经济》2023,(2):13-16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方面,数字化乡村治理具有标志性意义。在中办、国办印发的《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中,将数字乡村作为数字中国建设的重大内容,对创新乡村治理方式、提高乡村善治水平作出重要部署,提出构建乡村数字治理新体系。在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中国数字化乡村治理出现了较多新情况新问题,值得我们深入反思。破解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既需要结合国内数字化乡村治理的一般模式,也需要围绕治理思路、价值取向、具体机理等主要内容,开展中国数字化乡村治理的思路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从实践上理解数字化乡村治理的新内涵,加快数字化综合创新平台等新基建建设应用,推进新方位、系统化的乡村政府职能流程优化,因地制宜开展数字化乡村治理的绩效考核。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乡村公共文化服务需要着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实现以乡村文化振兴为指向的“治理逻辑”效能的提升。通过文献综述和数据分析,发现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在实施过程中面临行政主导的供需错位、文化扶持的只“送”不“种”、责任主体不清下的主位缺位和文化资源开发下的价值悬置等问题,其应然效能暂未有效发挥。着眼乡村振兴的政策背景和提高治理效能的现实需要,乡村公共文化服务需以数字技术赋能推进供给旨向回归、以文化机制创新驱动公共文化再生产、以多元主体参与锻造协同治理模式、以产品价值定位实现公共价值共享。  相似文献   

5.
村级财务管理问题与完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越发展,财务管理越重要。尤其在我国广大农村,村级财务管理问题更是农民关心的热点问题。乡村一级专业财务管理人员少,财会制度不健全,不能严把资金收支关,村级债务数额过大,包袱过重,部分村级领导吃喝现象严重,一部分乡村财务管理十分混乱等是村级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随着我国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入,对“三农”问题的越来越关注,农村集体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原来的村级财务管理体制的弊端也日益显露,建立新的财务管理制度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6.
龙柯宇 《科学决策》2023,(11):236-247
农村信贷市场长期存在结构性失衡问题,民间金融虽是弥补“麦克米伦缺口”的一个可选制度安排,但其往往缺乏规范的运作发展机制,相关治理供给又严重缺失。农村民间金融软法凭借其在创制方式、条文内容设置、运行模式、实施效力等维度上的独特价值优势,能够有效弥补“命令—控制”范式下单一硬法规制的结构性缺陷,建构起一套自成体系、符合新公共治理逻辑、绩效显著的秩序维持机制。农村民间金融软法治理应承载“增进农民民生福祉,优化农村金融资源配置,助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制度期许,在金融包容的理念指引下,围绕政府金融监管效能的提高,并依托相关软法与硬法的协同共治关系,达成由管控式向参与式的治理逻辑转向,推动农村民间金融的规范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十四五"时期乡村基层治理体系建设与减贫治理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志雄  王瑜 《改革》2021,(11):62-70
立足于中国"三农"工作重心从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性转移,乡村基层治理需适应全面脱贫后的减贫治理新要求,及时形成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治理支撑.伴随减贫目标和任务的变化,乡村基层治理体系在支撑常态化减贫方面存在短板制约,集中表现为脱贫地区的乡村治理资源匮乏、组织力量薄弱、公共资源瞄准偏差等问题."十四五"时期,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对常态化减贫和乡村振兴的治理承载力,实现乡村基层由"代理"向主体性"治理"的跃迁,应激活内源性的多种治理资源,提升乡村资源与国家资源下乡的合力;创新乡村基层治理模式,通过传统与现代的组织融合优化组织效能;善用信息化治理手段,克服信息不对称引致的治理资源耗散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共同富裕目标下,乡村旅游紧扣乡村治理现代化目标,充分调动各类治理主体的积极性,以解决当前乡村治理面临的结构性、制度性、利益分配和城乡二元制度等诸多问题,对乡村治理体系与治理主体的组织重构、乡村治理格局的优化、治理关系的整合等产生了深远影响。文章从旅游参与乡村治理的价值维度进行探究,阐明旅游参与实现多维“乡村性”价值回归的“三风”治理模式,并构建旅游影响下乡村“高质量空间生产”框架;以此为理论框架对共同富裕的赋能过程进行解构,并以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黄龙岘村为例,对旅游参与乡村治理的实践过程进行演绎。乡村“高质量空间生产”的机制解构与案例分析,表明旅游参与乡村治理模式更应注重乡村生态宜居的长效发展,突出乡村经济振兴与文化振兴相统一,并发挥乡村资源利用与人才利用的双重效应,提供一个有利于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的“生态—经济”良性循环互动的平台。  相似文献   

9.
村级治理作为一种小微治理,往往表现出涉及村民数量有限、治理范围有限、治理内容具体化、事务琐碎、治理方式细碎化等特点。村级治理中"鸡毛蒜皮"的"小事",与农民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从微观层面讲,是村民密切关注的"大事"。村级治理的有效运行需协同各方利益,突破"最后一公里"困境,更需要组织动员村民的主体力量。在多逻辑、多机制的治理特征下,群众动员机制是村级治理运行过程中最基础、最重要、最核心的机制。  相似文献   

10.
东方市2016年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实现了村"两委"主职100%"一肩挑",一举摘掉全省村级组织换届选举"重灾区"的帽子,而上届"一肩挑"的比例仅为16.2%,居于全省末位.这种前所未有的新突破,在东方市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值得关注和研究.本文在梳理全国范围村"两委"主职"一肩挑"的政策由来和实践发展的基础上,全方位呈现了东方市此次村"两委"换届选举的基本情况、主要做法及其成效,客观分析了全面实行村"两委"主职"一肩挑"可能出现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进而总结了全面实行村"两委"主职"一肩挑"的主要经验启示,以期为今后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刘屹 《老区建设》2014,(8):42-44
改革开放36年后的今天,四川革命老区的乡村治理面临着如下困境:乡村自治功能弱化;村级公共事业难以实施;乡村精英流失严重;村级民主选举缺少主体;村级民主监督流于形式。面对乡村治理的现实困境,应对之策为:乡镇政府仍是不能缺少的治理主体;村民组织要享有与政府平等对话、协商参与的管理权力;精英群体合力共治;构建功能独立的村治监督机构等。  相似文献   

12.
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乡村治理是实现乡村治理的重要途径。如何充分发挥其在乡村治理体系中的作用,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所面临的重要课题。由于一些因素阻碍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乡村治理的进程,因此,要从完善内部治理机制、合理界定组织功能、转变政府职能、健全法律法规等方面入手,着力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政治和社会治理功效,从而更好地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乡村治理,促使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乡村治理中发挥最大效能,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龚晨 《中国西部》2020,(1):110-118
创新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机制,是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农村治理现代化的重大现实课题。通过运用系统分析法、制度分析法发现:贺州市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面临着认知困惑、能力困扰、效力困境等突出问题。因此,应有针对性地积极探索机制创新,着力强化主体作用实现、发展要素集聚、发展环境优化、工作推进等机制,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做大做强,让村级集体收益成为保障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的强大助力。  相似文献   

14.
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运行过程中,“三位一体”既定体制下制度运行出现困境,需要一个有效的困境化解机制。作为一种民间力量,布依族学会的介入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顺利运行的重要机制;作为少数民族的民间社会组织,它以社会资本的形式出现,在治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乡村振兴战略回应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呼声。在乡村振兴进程中面临着简单化治理的困境、城乡统筹治理的困境和城乡资源流动不畅的困境。必须要通过构筑多元的乡村治理格局、构筑土地制度的创新与协同机制、构筑农村社会中的“人”“地”“钱”资源激活制度,以推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6.
推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政府权责清单制度试图解决政府行政权力与责任不对称问题,旨在优化政府治理体系、提升政府治理效能。权责清单制度产生的根源在于行政权力扩张的内在特性与行政责任约束脱节之间的矛盾,而法治政府建设、大部制改革、国地税合并、负面清单制等制度要素助推了政府权责清单制度的建立。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社会公众和市场要素之间互动支撑了权责清单制度的运行。未来需要从推进权责清单法制化建设、优化组织运行体系、完善动态调控机制、建立监控机制等方面推进权责清单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国策的实施,我国村级组织的作用越发凸显。其职责和权限也逐步扩大。但是由于其制度不够健全、权力受监督的程度较低等原因,使得村级组织在权力运行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矛盾,成为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自1978年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始,一以1983年正式废除人民公社体制以来,村民自治的民主化制度安排,改变着乡村政治生活的传统擒,农村社会正在经历着意义浣的全面变迁,在这一背景下,农村问题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形成了以制度创新和组织变迁为理论重心的研究,趋势,其中以村民自治为主要对象的当代中国乡村政治研究尤其值得注意。研究或以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作为人呆,把人民公社制度的废除视为国家政权对农村深度介入的结束,把村民自治的兴起视为农村社会自主发育的开始,是市场条件下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调整;或以诺斯的制度经济学理论作为分析人,从制度选择、制度疏益,制度短缺和供给之间的关系,分析当前农村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的多种可能;或从现代民主出发,认为当前村级治理变革的意义在于其不可估量的民主内涵,认为民主观念是村民自治这一新制度安排的根本精神,乡村政治的民主化走 和民主向核心政治结构的推进是村民自治发展的必然前景,因此深入发掘民主精神在中国农村制度化体现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或从政治社会学角度出发,把农村政治“秩序和冲突”作为问题分析的重点,探讨乡村组织的变迁对乡村社会整合能力秘动员能力的影响等等。这些研究提出了许多深刻而有益的结论,为我们提供了相当广阔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19.
多主体参与和多元主体自觉的高度集聚对广西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意义重大。要做好广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高质量永续发展,农村脱贫对象的内生发展能力不可或缺。文章基于政府—村级组织—农民的分析框架,描述国家帮扶格局和广西脱贫攻坚战中的主体自觉,通过比较脱贫攻坚典型案例,分析广西农村脱贫对象的主体能力,提出广西农村脱贫对象内生发展能力的培育策略和保障措施。各级政府以政策制度供给和要素资源支持培育基层政府、村级组织和农民能力提升的土壤,在“乡政村治”架构下提升基层政府与村级组织的能力,为培育农民自我发展能力赋能。通过培育脱贫对象内生发展能力,多主体共同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20.
日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其中运行经费不足的问题尤为突出。近年来,镇巴县把建立健全村级组织经费保障机制作为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提升农村财务管理水平和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的重要举措来抓,积极探索村级组织经费保障制度框架和操作流程,并在全县推广运用,基本实现了“财务管理规范化、干部报酬制度化、组织运转正常化”的目标。该项改革,获得2008年度汉中市财政改革创新奖,并在全省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工作现场会上做了交流发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