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来,随着全球石化行业的复苏,中国石化业的经营形势相当良好,中国石化、中国石油等国有控股大公司利润节节上升。石化业的发展同时也在形成新的格局。其最显著的特点是民营石化企业的迅速崛起。有专家预测,中国石化业将会形成国有大公司、民  相似文献   

2.
2000年世界与中国石化工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全球石化工业恢复景气,需求回升,利润增长,但受国际油价居高不下的影响,石化工业盈利水平受到一定影响,从总体上看,全球石化工业充满活力,关税税率和其它贸易障碍将日趋减少,乙烯产量的一半将位于传统的美,欧,日三元体系之外,石化产品生产成本将继续下降,大宗石化产品的固定成本占完全成本的比例将下降,原料费用所占比例将增加,跨国化工公司将逐渐从大宗石化产品的生产升级到更高附加价值产品的生产,2000年中国石化市场产销两旺,进口大增,需求再创历史新高,石化产品自给率继续下降,石化行业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先后在海外成功上市,标志着我国石油石化工业的改革发展步入新的历史阶段,面对经济全球化,结构调整和科技进步加快的国际大环境以及加入WTO带来的挑战,我国石化工业要抓住市场旺需的历史性机遇,加快技术改造,推进结构调整,突出核心业务,扩展市场,降低成本,实现内涵发展,促进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3.
中国石油和化工经济运行2005年回顾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中国石油化工生产快速增长,市场需求旺盛,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进出口贸易活跃,民营石化企业蓬勃发展,石化产业的区域结构更趋合理.展望今后,中国石化工业仍将处于迅速发展的上升阶段,存在诸多有利因素:全球经济的较快增长将继续推动对石化产品的需求;国内经济持续快速的增长,形成对石化行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稳定的政策环境,将为行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新动力;巨大的市场空间和逐步完善的市场经济环境,将促使大量国外资本和民营资本进入石化领域,为行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活力.与此同时,中国的石化行业发展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矛盾,例如,快速发展与资源短缺的矛盾,提高国际竞争力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的矛盾,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与行业技术、管理水平落后的矛盾等,面对这些长期制约行业发展的问题,应认真对待,并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4.
2001年世界和中国石化工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世界经济步入衰退。全球石化工业遭受重划,经济效益大幅下降。全球乙烯能力仍在大幅增长,但乙烯需求近20年来首次出现下降,全球乙烯供需严重失衡,石化工业开始进入薄利时代。展望全球石化工业,未来10年内将出现崭新格局。行业门槛提高,弱小经营者将加快退出,一体化的石油石化公司和能够低成本原料的化工公司将居于支配地位。投资将日益流向低成本生产地区,尤其是中东和加拿大西部地区。2001年中国石化产品需求量再创历史新高,在国内主要石化产品的产量稳步增长的同时,化产品进口量继续大幅增长,石化行业投资主体逐步呈多元化趋势。为应对加入WTO的挑战,我国石经行业亟须深化改革和调整结构,拓展市场,扩大资源,降低成本,实现内涵发展,促进产业级,以增强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5.
牛爽欣 《中国纺织》2023,(Z3):125-127
近年来,全球经济贸易环境先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地缘政治局势演变、主要经济体复苏周期错位、通胀压力抬升、经贸摩擦加剧等风险因素冲击,复苏之路艰难曲折,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环境也随之出现一定程度波动。2022年,在出口价格支撑下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规模连续第三年突破3000亿美元,但下半年以来国际市场需求疲弱态势日渐显现,2023年以来企业出口订单下行压力更为突出,国际市场竞争压力加剧。展望2023年我国纺织行业面临的国际贸易形势,新冠肺炎疫情形势在全球范围内更趋平稳,有望减轻对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的抑制阻碍作用,但仍然面临经济增长全面下行、通胀压力高位等经济因素以及全球纺织供应链合作效率损失、贸易环境风险上升等诸多非经济因素制约。预计2023年我国纺织行业的贸易形势较2022年较难以有明显起色,全年出口压力较大。  相似文献   

6.
2023年,全球经济面临新冠病毒疫情后的复苏考验,全球油气市场呈现出4个“变”和5个“不变”:全球石油市场生产主体没有变化,“欧佩克+”减产机制仍然发挥作用,以布伦特、WTI为主的油价体系仍然发挥决定作用,低碳绿色的能源转型趋势没有变化;全球油气供应走向和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全球能源地缘政治格局发生了颠覆性变化,美国在全球油气行业的影响力快速提升,国际社会的关注点更侧重能源供应安全,全球能源消费心理变得更为低碳和绿色。2024年,在气候变化、经济复苏、新能源蓬勃发展、局部性地缘事件突发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全球油气市场将迎来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新图景。  相似文献   

7.
苏彪 《中国石化》2012,(7):19-20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石化生产能力增长很快,普遍出现了供过于求的状况,特别是韩国、日本、中东地区和我国台湾地区,石化生产能力过剩更为严重。因此,在周边国家和地区乃至世界石化生产能力供过于求的情况下,我国石化市场必将成为他们关注的焦点,利用倾销等不公平贸易行为抢占我国市场的可能性非常大。中国石化积极应对贸易争端中国石化在抓好企业科学健康和谐发展的同时,在促进公平贸易、维护产业安全、应对国际贸易摩擦方面勇于探索,在起诉国外产品倾销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成功地应对各种国际贸易争端,使中国石化产品在国  相似文献   

8.
观点     
《中国石化》2014,(9):12-12
“中国石化行业增长率十分可观:在2012年及2013年,中国石化行业分别增长了8.3%与9.4%,而中国在这两年的GDP增长为7.8%与7.7%。鉴于中国内需增长、快速城镇化、本地化创新以及中产阶级壮大对宏观经济的推动,中国已经准备好在全球石化行业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9.
经过2022年的历史性下滑之后,2023年中国天然气行业迎来全面复苏。2023年下半年及供暖季,中国天然气供需总体保持相对宽松,预计2023—2024年供暖季天然气需求增速将出现回落。在基准情景下,预计2023—2024年供暖季全国天然气需求量为1871亿立方米,同比增长4.0%;在经济更快复苏、气温持平常年的积极情景下,预计供暖季需求量为1929亿立方米,同比增长7.2%。国产气、进口气和库存调峰气三大来源的供应能力可以满足两种情景下的需求,供需格局总体宽松。建议天然气供应企业高度关注超预期因素变化,做好双向调节准备;着力提升应急调节能力建设和管理水平;“第二梯队”企业应以供应商身份承担其进口气源的储气调峰责任。  相似文献   

10.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对全球的石油及石油化工行业产生了重大影响,石油需求下降,油价下跌,石化产品市场低迷。世界的石化产品贸易格局出现了新的变化,兼并、联合、重组掀起热潮。作为资金和技术密集型的石化工业要注重经济效益,提高国际竞争力,走集约化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当前全球石油化工市场格局如何?哪些因素将影响油气市场的走势?中国石化行业又面临着怎样的机遇和挑战?在"国际石化市场展望及石化产品市场分析"专题论坛上,来自IHS集团的多位专家详尽分析了全球石油化工市场的发展趋势,对芳烃市场、聚酯纤维市场、烯烃及聚烯烃市场等的最新动态和市场走势进行了预测。任先芳:中国经济反弹指日可待IHS集团中国高级经济学家任先芳说,2009年到现在金融危机已经过去三年,但是全球经济面临的风险仍不断增多。  相似文献   

12.
刁力 《冶金财会》2022,(5):41-47
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和久拖不决的俄乌冲突,使国际市场钢铁产业链供应链进一步绷紧,全球经济复苏受到明显拖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今年4月份发布了最新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测2022-2023年全球经济将分别增长3.6%,分别比今年1月份的预测值下调了0.8和0.2个百分点,其中2022年增速比2021年大幅回落2.5个百分点;预计2023年后全球经济增速将进一步放缓至3.3%左右。  相似文献   

13.
2022年世界石油和天然气市场均发生重大变化,特点非常明显。石油市场政治溢价突出,国际油价冲高后回归至正常水平,布伦特原油年均价格近100美元/桶;石油需求增速低于预期,仍未达到疫情前水平;石油供应增量创历史新高,“欧佩克+”减产量大大高于计划;对俄制裁限价重塑原油贸易格局,俄罗斯原油出口被迫“西降东升”。天然气价格出现历史性上涨,引发能源比价严重错乱,成为全球能源系统全面重构的始作俑者;欧洲天然气需求量大幅下降,带动全球天然气需求量下降近1%,这是自2008年以来的第三次下降;国际天然气生产格局和贸易流向发生剧烈变化,现货交易量急剧增长,合约交易日益灵活。2023年世界石油需求量可能超过疫情前水平,基本面延续紧平衡状态;国际油价同比回落,基准情景下,布伦特原油均价范围在80~90美元/桶;全球LNG产能增量小于需求增量,市场持续紧张;国际气价震幅收窄,总体回落,但仍处于高位。  相似文献   

14.
正2020年在遭受新冠肺炎疫情和油价暴跌的双重打击下,全球主要天然气市场需求出现不同程度下降,上游产量下降,液化项目投资遇冷,价格创历史新低。预计全球市场将于2021年逐步复苏,LNG(液化天然气)市场供应和接受能力增长将成为推动贸易发展基础设施保障因素,未来五年市场价格逐步上升,均价仍低于过去五年。  相似文献   

15.
2009年,在世界经济出现复苏迹象的提振下,全球石化行业逐渐走出低迷,石化产品价格连续攀升。世界乙烯生产能力达到13116万吨,比上年增长3.5%(438.8万吨),其中中东地区净增440.3万吨,是世界乙烯产能增加最多、最快的地区。世界石化市场需求增长缓慢,需求增长主要来自亚洲等新兴经济体;全年乙烯装置平均开工率仍在低谷徘徊。经济衰退和竞争日益激烈使欧美石化厂商处境艰难,不断削减其生产能力,但与此同时,中东和亚洲的新项目相继投产。2009年中国乙烯当量消费大幅增长26.1%;合成树脂消费反弹,进口量大幅增加;合成纤维及原料供应和需扣决速反弹,合成纤维原料进口继续增长;合成橡胶市场受汽车行业爆发性增长的拉动,需求和进口大幅增加;石化产品价格大多震荡上涨,全年呈现前低后高走势,但年平均价格低于2008年的水平。随着全球经济继续回暖,全球石化市场需求将继续回升;但未来三年,全球石化产能将面临过剩危机,迫使石化产业在区域和全球层面上进行重组。  相似文献   

16.
2013年,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进出口贸易保持小幅增长,全年全行业累计实现进出口贸易总额6506.2亿美元,同比增长2.0%,增速较2012年下降3.1个百分点,出口贸易好于进口是2013年石化行业进出口贸易的显著特点之一,自2009年以来贸易逆差也首次出现收窄。在全年进出口贸易中,石油贸易对贸易增长贡献率为负值,对行业贸易增长贡献程度显著降低,化工产品贸易则超过了80%。其中,无机化学品、合成材料等进口贸易下降,化肥产品、橡胶制品出口量小幅增长,油气资源进口量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油气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7.
2022年,新冠病毒疫情严重冲击全球供应链,通货膨胀高企,大国博弈加剧。乌克兰危机重塑全球油气市场格局:全球原油贸易流向发生巨大变化,呈现俄罗斯原油出口流向“西降东升”,美国、中东和非洲原油出口流向“西升东降”的特点;国际油价大幅波动,预计2022年布伦特原油均价为99美元/桶左右;欧洲天然气TTF价格替代东北亚现货价格成为世界LNG价格高位引领者,世界LNG流向快速从亚洲转向欧洲,欧洲能源转型回归现实使得LNG重要性提升,天然气价格飙升导致煤炭与核能重新得到重视。乌克兰危机导致的地缘政治格局动荡对全球能源安全、产业链和供应链稳定造成严重冲击,对中国能源安全带来严峻挑战。《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COP27)进一步就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与能源安全达成共识,全球气候合作进入落实的关键阶段。  相似文献   

18.
世界石化市场复苏加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秋 《中国石化》2005,(7):25-25
据美国化学品制造商联合会(CMAI)分析,当前全球化学品、塑料和纤维等绝大多数石化产品市场全面复苏,关键产品的产能吸收期将持续到2006年后。世界烯烃、芳烃、氯碱、纤维和塑料需求市场仍在增长。由于乙烯、丙烯、芳烃、丁二烯和环氧乙烷等石化产品及其产业链需求强劲,世界石化工业在2004年加快复苏的背景下,2005年的效益进一步提升。据CMAI预测,2005~2010年间,预计全球基础化学品和塑料需求增长量平均将达约2200万吨/年,而1999~2004年增长量平均为1800万吨/年。  相似文献   

19.
2010年,广东省石油和化工行业(简称"石化行业")在市场需求和价格上涨的推动下,全行业完成工业增加值和销售产值均创历史新高,除少数产品生产出现下降外,多数重点产品生产保持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市场运行和进出口贸易也都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但是行业投资出现下降,广东省石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影响。尽管行业还要面临成本上升、节能减排压力加大等困难,但若能把握好国内外经济发展中带来的机遇,预计2011年广东省石化行业增加值和总产值将保持10%和13%的增长速度,分别达到2600亿元和8800亿元。  相似文献   

20.
本刊提示:行政职能合并和调整后,中国石化工业应该进一步加快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战略重组。十世纪世界经济技术的重大成就之一是石化工业超常发展,加快了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一方面推动了工业化结构调整与升级,为世界各国进行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调整提供了更多的技术、资金以及贸易机会,另一方面也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严重的市场冲击、资源控制、行业垄断等不利于国家经济安全的因素。现国际跨国石化公司已控制了世界三分之一的石化生产总值、三分之二的全球贸易额和70%以上的投资与80%的技术开发与转让。石化工业在全球经济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