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马克思交往理论是在对近代西方哲学中有关交往的思想批判继承的前提下,运用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对历史和现实中一系列社会交往活动进行分析和论证的基础上形成的。马克思交往理论从产生、发展到最后的完善和深化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伴随这个过程,马克思研究交往理论的视角也经历了一个从哲学到经济学的转变,最终确立了唯物主义的实践交往理论。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教育的交往本质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研究的一种新视角,理论基础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和马克思关于交往的理论,分析的目的在于丰富马克思关于交往的理论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理论,为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提供一种参考。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从哲学的高度阐释世界各个国家和民族通过普遍交往而达到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整体化状态,旨在研究人类在超越了狭隘民族地域界限后的历史发展.  相似文献   

4.
范畴研究是人力资本理论研究深入发展的重要领域,是四对人力资本范畴中最为重要的一对.本文从产权的完整与残缺、劳动力产权的完整与残缺以及人力资本产权的完整与残缺三个层面,探讨产权观人力资本的完整与残缺范畴,构建产权观人力资本理论完整与残缺的理论框架,包括人力资本的完整与残缺范畴构建的必要性,人力资本完整与残缺范畴的界定以及人力资本的完整与残缺范畴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公平是中外思想史中的重要理论范畴,历来受到马克思在内众多思想家的高度关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论域中,本文重点探讨了公平的主体指向、保障基础和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6.
文章在对马克思交往理论进行理论阐述的基础上,论述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走向主体间性的必然性,接着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体间交往关系缺失的表现,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体间交往关系的实践取向。  相似文献   

7.
<正>一马克思交往思想的内涵交往是人类固有的存在方式,是人在社会中的一种重要生活方式与存在方式,是当代人类突出的生存境界。那么什么是交往呢?简单地说,交往就是通过语言的传播或者其他的媒介方式来与外界发生着联系。它广泛存在于人类的政治活动之间、经济活动之间、思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个重要命题,体现了马克思一生全部理论的价值取向。本文通过阐明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科学内涵,进而阐述了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彭燕林 《企业导报》2010,(4):251-256
社会改革和社会开放,是人类社会特别是现代社会发展演进的客观过程和客观规律。在整个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系中,马克思的社会开放观是非常重要的不容忽视的内容。马克思的社会开放观是一种交往观、历史观、改革观和人类解放观,给我们当下的改革开放带来一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古典劳动价值论的合理内核 ,创立了劳动两重性学说、价值形式学说和价值发展学说 ,构建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完整体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坚持、发展和创新劳动价值论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新课题 ,也是马列主义理论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应坚持马克思主义不断创新的理论品格 ,勇于探索 ,善于创新 ,实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社会主义时期的再一次理论飞跃。  相似文献   

11.
绝对地租理论是马克思地租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的理论精华之一,它是马克思在批判古典政治经济学地租理论基础上逐步产生的.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详细阐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条件和来源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侯树成 《价值工程》2011,30(4):282-283
关注研究生的发展与完善是研究生德育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但随着研究生教育的不断发展,研究生人数的不断增加,传统知性的德育教育模式已不再适应时代的要求,我们德育工作者需要转换德育教育思维,挖掘出一个适应新时代研究生德育教育的新视角。马克思交往理论为我们德育教育视角转换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王艳华  魏琳 《活力》2012,(4):82-83
在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深刻剖析中,包含着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借鉴和启示。以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为指导,深刻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可能出现的经济危机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并能及时制定有效措施9晕1氐危机发生的可能性,这是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所给予我们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4.
赵迎亚 《现代企业》2023,(11):116-118
<正>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中提出的资本循环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下资本运动的规律及追逐剩余价值的本质特征,有助于加深我们对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的了解。同时,由于马克思的资本循环理论具有很强的一般性,我们可以将其从资本主义条件下剥离出来,对其进行借鉴,用以分析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经济运行规律。由于国有经济是我国经济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国有企业的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   

15.
郭婷 《价值工程》2012,31(26):296-298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的理论体系。它是揭示资本主义从起源到灭亡的基础理论,是建立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理论基石。马克思提出的价值理论包括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两部分,他认为"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文章根据其主要内容,分析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中的逻辑线索和基础地位。  相似文献   

16.
苏振武 《价值工程》2011,30(15):310-311
马克思哲学是实践唯物主义。赋予实践以新的科学内涵,以实践范畴为核心与灵魂,开辟了马克思哲学的全新视域,促成了马克思哲学的历史超越,蕴涵着马克思哲学追求真善美相统一的价值意境。  相似文献   

17.
谢选娥  董奥博  董伟 《活力》2010,(20):179-182
按照恩格斯关于理论思维的观点,人类社会的发展不能没有理论,现今人类社会需要一种什么样的理论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议题。马克思曾为人类的解放事业进行了长期不懈的理论探讨,其中制度一结构理论则是一大经典。这一理论包含在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的划分、“自然历史过程”、人本思想等理论中。这一理论的核心便是:社会形态的变迁是一历史过程,经济制度选择的差异以及社会结构历史渊源的不同,决定了一个民族、国家的盛衰。而这一历史过程的本质是人如何自由与全面发展。据此,在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以后,西方新自由主义作为一种经济制度形式,无疑受到人们的重新审视。超越“自然历史过程”,扬弃“物的依赖性”,提升人的价值与尊严,赋予马克思制度结构理论的当代性,则是当今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抉择。  相似文献   

18.
德国哲学家康德提出"内卷化"这个范畴;戈登威泽从文化模式变化的角度进一步丰富了内卷化这个范畴;人类学家吉尔茨通过对爪哇农业社会形态变化的长期研究,把内卷化这个范畴明确地引入经济学研究的范畴,并以一个现实的案例阐述了内卷化在现实经济社会中的存在状态.由此,内卷化理论成为经济学领域一个重要的理论体系.把内卷化理论引入组织微观领域,通过应用工商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内卷化在组织文化建设中的具体表现,提出在组织行为层面,内卷化表现为"情感内卷化".在组织文化构建的过程中,正是情感内卷化保证了组织成员的情感能够专注于组织而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外界信息对其行为的影响,而组织文化正是借助情感内卷化融入组织成员的行为中,最终达到提升组织绩效的目标.情感内卷化在组织文化建设中的有效实施是通过建立严密的文化传播路径,营造一个融洽的组织成员交往环境,建立起组织成员对组织的高信任度,最终实现情感的内卷化.  相似文献   

19.
曹茂昌 《活力》2010,(6):138-138
高校贫困生是指由于经济困难而缺乏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生活质量达不到社会可接受的最低水平,处于困难、窘迫状态的在校大学生。我国高校贫困学生的数量近年已占高校学生总数的20%以上。而所有高校学生都要在宿舍居住,宿舍是学生之间交往最为频繁、联系最为密切的重要场所之一,寝室成员的不同生活方式和心里交往都会对贫困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健康发展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0.
资产评估值应是资产的价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产评估作为一个新兴的中介服务行业,正逐渐在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显示其重要地位。然而,在当前资产评估实务中,对于资产评估的评估值属价值范畴还是属价格范畴,尚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有一种观点认为:资产评估是对资产价值进行的评定估算,评估值属于价值范畴而非价格。其依据是:资产评估是在资产进行交易、投资之前进行的,其目的在于为即将发生的资产行为提供交换价值的基础,是为决策服务的;而价格则是过去发生的事项,是实际的存在。而笔者认为,所谓资产,在商品经济环境中,其物质表现形态实际上就是商品,根据马克思政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