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3年,中国将通过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真正让经济步上稳定持续增长之路可以说,十八大结束后,习李主导的集体领导体系已经确立,由此新一届政府的经济政策的调整也已经紧锣密鼓地正在进行。比如说,不仅中央政治局有专门会议讨论2013年经济工作,而且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明确2013年经济工作重点及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媒科技》2014,(1):12-13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2013年12月10-13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则是未来经济政策大势的风向标。会议提出的2014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主要有6方面,每个方面均有深意,其中有几个关键问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3.
把解决"三农"问题与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极具战略眼光12月中旬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体现其前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提出2013年经济工作总方针,政策导向十分明确。笔者感觉以下5点,对投融资领域尤其重要。扎实开局稳中求进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稳中求进,这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贯彻其前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精  相似文献   

4.
《投资北京》2013,(1):32-33
中央经济工作会部署2013年六大任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日前在京举行。会议指出,做好2013年经济工作,要紧紧围绕主题主线,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稳中求进,开拓创新,扎实开局,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强化创新驱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积极扩大内需,加大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力度,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活力和动力,保持物价总  相似文献   

5.
2013年12月10-14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的一大特点是如何平衡中长期改革与短期增长之间的关系以及结构调整与防控风险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新动态     
《云南金融》2012,(1):11-11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明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定基调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2011年12月12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会议认为,2012年中国经济工作的主要目标是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稳增长替代控物价,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金融会计》2013,(2):F0002-F0002
2013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于1月10日至11日上午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国务院领导同志重要指示精神,总结2012年工作,分析当前经济金融形势,部署2013年工作。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会上做工作报告和会议总结。胡晓炼、刘士余、易纲、王华庆、潘功胜、李东荣、郭庆平、金琦出席会议。会议指出,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2012年,人民银行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强和改进金融宏观调控,扎实推进金融改革发展,切实维护金融稳定,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和管理水平,强化系统建设和内部管理,圆满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  相似文献   

8.
《西南金融》2005,(12):1-1
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06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着力加快改革开教,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快又好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保险》2013,(1):7-7
联合国2012年12月18日发布的《2013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说,世界经济增长在2013年很可能会继续保持低迷,预计2013年全球经济将增长2.4%,且在未来两年面临再度衰退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时代金融》2013,(1):36-38
<正>为期两天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2012年12月16日在北京闭幕。本次会议是党的十八大后召开的首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因此备受关注。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共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分析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提出2013年经济工作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讲话中总结2012年经济工作,对2013年经济工作作出部署。会议提出了2013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现代商业银行》2014,(1):30-35
刚刚过去的2013年,全球经济特别是发达经济体继续陷于低谷。而面对不利的外部环境,中国经济实现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局面,并与世界经济的互动融合进一步加深,中国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经济外交开新局,着力与世界各国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前不久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抓住机遇保持国内生产总值合理增长,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在努力实现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双提高的同时,确保合理增长又不会带来其他后遗症的经济增速,这意味着中国将继续担当世界经济增长的可靠动力源。  相似文献   

12.
陈醒  于田 《国际融资》2013,(1):27-29
2012年岁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之后,媒体纷纷热议各路专家解读宏观政策对2013宏观经济的影响。在新理财杂志社主办的“第六届中国CFO年会”上,中国国际金融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博士解读了宏观政策对2013经济形势的影响。他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着力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保持信贷规模适度增长,因此,货币市场利率可能下降。政府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估计2013年M2增长目标为12%~13%。他判断2013年经济增长要比2012年稍微快一点,总体增长最终将达到8%~8.1%。这个背后的支持,就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总体来讲,2013年不必太过悲观。  相似文献   

13.
市场扫描     
《金融博览》2013,(2):7-7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六大任务 12月15日至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分析了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明确2013年经济工作”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确立了稳增长,转方式、抓改革、保民生等六大主要任务。会议还强调,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济目前已进入了改革开放以来最关键的转型期,未来一段时间经济转型的完成效率,可能将决定中国经济长期的走向。2013年的中央经济会议明确了政府以短期稳增长为主,同时兼顾长期调结构的经济政策。其中六大经济议题中,有三点对产  相似文献   

15.
在2009年10月21日召开的国务院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指出,在未来几个月,“要把正确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系作为宏观调控的重点”,即将“保增长、调结构、防通胀”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通货膨胀预期的管理将成为当前货币政策的重心。  相似文献   

16.
宏观调控应以实现经济持续高增长为目标,要求经济增长必须是适度的,适度增长是实现持续高增长的唯一途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04年我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7%左右,这一预期目标有利于引导各方面把主要精力放在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上,有利于搞好宏观调控,从过去追求高速的经济增长调整为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王洋 《金融博览》2013,(3):32-33
2013年是中国新一届领导的执政元年。中国经济仍处于增长中下移过程之中.内生增长动力疲弱.政策放松的空间受到房地产价格、通货膨胀和众多体制性因素的制约。加之2013年是各国政府完成换届之后的元年,全球都在寻找金融危机之后的突围之路.转型和变革自然也是中国经济的希望所在。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的信号来看,新旧杂陈,但更多落地之策还悬而未决。我们抱有期待.但并不急于速成。2013,当是绸缪之年。  相似文献   

18.
《甘肃金融》2014,(1):5-5
2013年安倍再次执政,有备而来的安倍采取大胆的刺激经济对策,日本经济一季度增长45%,二季度增长3.6%,三季度增长由1.9%修正为1.1%,宏观经济复苏显示出“冲高回落”势头。预计日本2013年度经济大致可以实现2.3%~2.8%增长,摆脱通缩、出现通胀率大约为0.7%,企业投资不会成为支撑经济增长因素,而不动产销售大幅增加及公共投资都成为拉动2013年度经济增长主力。  相似文献   

19.
《金融博览》2015,(2):38
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4年的经济数据,2014年我国GDP增长7.4%,对于这个数据,经济学家厉以宁认为,这是一个不错的成绩,未来的经济增长更多地要看质量。厉以宁表示,虽然去年经济数据略低于预期,但诸多的改革和可喜的变革才刚刚开始,效果将在未来几年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详细测算了我国的资本存量,在此基础上,根据生产函数法,综合考虑了资本、劳动力数量、劳动力质量和全要素生产率,利用状态空间模型估计得到要素投入的动态产出弹性,以对我国1978-2012年的潜在产出进行测算。进而,立足于我国宏观经济新常态的特点,对影响未来经济增长主要变量的变动趋势进行分析,从而对我国未来几年的经济增长潜力进行预测。根据测算,在基准情景下,2016-2020年我国经济平均增速约7%。未来几年,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减弱,劳动力数量的变化对经济增长有一定负面影响,应极大重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