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十四五”规划、“双碳”目标和ESG理念兴起的背景下,农业绿色发展已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议题和必由之路,本文旨在研究农业保险对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的影响。文章基于2010~2020年中国粮食主产区13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搭建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使用熵权TOPSIS综合评价法测度各省当年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指数,在此基础上运用静态面板模型GMM估计方法实证分析农业保险对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农业保险通过对产出高效发展水平、产品安全发展水平的负向影响和对环境友好发展水平的正向影响,间接产生了对粮食主产区省份的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的消极影响,且影响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随着农业保险赔付支出的增加,农业保险对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的负向影响程度呈现“倒U形”。本文认为应通过保险条款化学品减量投入要求纳入、绿色农业生产行为费率优惠等措施提升农业保险“绿色”属性,改变农业保险无法有效发挥其绿色转型支持作用的现状,实现农业保险对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提升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化肥面源污染为例,探究了农业保险的环境效应.首先构造了农业保险对化肥面源污染影响的"规模-结构-技术"的分析框架;其次,基于2001-2018年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计算出氮污染、磷污染和等标污染等化肥面源污染的排放强度数据,使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分别对农险的环境效应及影响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农业保险发展有助于减少化肥面源污染的排放强度,即农业保险具有环境保护效应;农业保险对化肥面源污染强度的削减作用存在地区异质性,虽然东部和中西部地区都显著存在,但东部更为显著;农业保险发展有助于农业规模化经营和农作物结构调整,进而减轻化肥面源污染强度;农业保险发展虽然能够推动农业技术进步,但对环境保护没有体现出明显中介效应;量化分解结果显示规模化经营和作物结构调整对总体环境影响效应的贡献不同,其中,规模化经营效应占总效应的19.85%~20.20%,结构效应占10.49%~17.77%.据此认为,应将农业保险作为促进农业绿色转型的重要政策工具,继续大力推广农业保险,特别是加快针对粮食主产区、适度规模经营农户的高保障型农业保险试点、推广,同时开发与绿色、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挂钩的绿色农业保险产品.  相似文献   

3.
科学合理的财政支持政策,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全国各省份农业经济数据,利用我国从2007年开始在各个省份陆续实施的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政策试点这一“准自然实验”,使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评估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政策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政策显著增加了各省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促进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这一结论在进行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政策对东中部省份和经营规模较大的农户影响更为显著。进一步机制分析发现,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和农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是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政策发挥作用的主要依据。本研究表明,我国应继续增加国家支农体系中的农业保险财政补贴力度,实施差异化的财政补贴政策,完善农业保险科技合作机制,从而更好发挥财政支农作用。  相似文献   

4.
政策性农业保险能够改变农业生产者的预期收益,使其调整生产决策并最终对生态环境产生外部性。本文基于2003~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以2018年在六个省份开展的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试点开展对农业碳排放水平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政策的实施显著降低了农业碳排放水平,主要通过经营规模扩张、种植结构调整和要素投入调整三条渠道实现,但对不同自然风险地区的影响存在差异。异质性分析表明,试点开展显著降低高自然风险地区的农业碳排放水平,但对低自然风险地区的政策效果却截然相反。据此,本文为农业风险管理与农业低碳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提供了经验支持,也为基于粮食安全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绿色发展提供了相关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5.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发展农业保险是完善农业保护体系,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水平的必要措施。但是,政策性农业保险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运作机制还不健全,缺失问题突出,制约了农业保险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包头地区农业保险发展情况的调查,分析影响县域农业保险发展因素,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合理的种植业结构是粮食安全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2002~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将逐步推进的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政策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实证检验了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政策对农作物种植面积影响的作用机制及效果。研究发现: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政策显著提高了水稻和小麦的种植面积,能够发挥助力种植业结构调整的作用,并且这种影响效应具有持续性;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政策对作物种植面积的影响效果具有异质性,在作物非主产省的促进效果更加明显。机制分析表明,通过收入效应渠道,财政补贴政策能够有效释放农业保险需求,提高农户的投保积极性,促进作物种植面积调整;通过替代效应渠道,相互竞争的主产作物间补贴水平差异能够诱导农户重新进行土地分配,实现作物间的相互替代,达到优化调整种植业结构的目标。本文的发现为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政策对作物种植面积的影响效应提供了来自中国的证据,基于此本文提出加大农业保险财政支持力度、制定差异化补贴政策和加强发展地方特色优势农产品保险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建立引入农业风险冲击和农业保险的基本模型,基于此引入农业保险投资和农业保险补贴,通过数值模拟比较三种农险模式对农民终身效用的影响。其次,运用2010~2015的分省面板数据来检验不同农业保险模式对农户消费和效用的影响。研究发现:农业保险补贴对农民终身效用的提高大于农业保险,农业保险投资提高农民终身效用的水平大于农业保险补贴;基于面板数据工具变量方法表明农业保险保费、赔付和补贴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提高农民消费和HDI(人类发展指数);采用面板门槛回归模型表明只有当农民消费和HDI的发展超过一定的门槛值以后,农业保险保费、赔付和补贴对农民消费和HDI的影响才会变为正相关,农业保险的反贫困效应才能发挥功效。  相似文献   

8.
“双碳”目标背景下,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基于中国31个省份2011—202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分析了“双碳”目标背景下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绿色低碳发展的作用效果及其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有利于促进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每提升1个百分比,可以提高1.1%的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水平。从作用机制来看,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降低农业碳排放强度、提高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水平和农业产业融合深度,助推农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此外,降低农业碳排放强度与提高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水平有利于提升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农业产业融合深度也有利于促进绿色低碳农业新产业新业态复合型发展。以上结论对于地方政府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推动农业绿色低碳减排和绿色农产品有效供给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左斐 《保险研究》2011,(9):19-25
相比直接的灾后财政救济,利用政策性农业保险机制能实现对财政投入效果的放大。本文在对中国和其他实施农业保险国家的对比中总结出对农业保险财政投入的范围、形式,重点剖析了利用农业保险实现财政投入放大效应的作用机制,提出了衡量这一效应的方法和指标,并据此对我国主要农险经营模式的实际放大效果及其原因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本文针对...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数字乡村建设影响农业保险发展的作用机制,并基于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15~2021年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数字乡村建设通过提高农户知识水平以及农业现代化水平促进了农业保险发展;进一步分析显示,数字乡村建设对东部、中部、西部以及粮食主产区和非粮食主产区农业保险发展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  相似文献   

11.
影响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多因素实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发生频繁的国家,每次重大自然灾害都会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的影响。农业保险通过建立对农业损失的补偿机制,在分散农业风险、减少农业灾害损失、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都具有重大的作用。本文首先用文献的方法析出影响农业保险发展的因素,然后运用计量工具对影响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政府的财政补偿性支出是决定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最显著因素。  相似文献   

12.
《农业保险条例》的实施为农业保险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对农业保险的发展提出了要求。从农业保险自身的特点出发,针对农业保险的特殊之处,探讨农业保险的发展之路。通过细化风险单位、提高精算水平,做好政策性保障,建立巨灾风险分散机制,从而使得农业保险能够发挥更好的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3.
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江西农业保险存在的现实问题表明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与供给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这种状况反映了商业经营模式下农业保险存在市场失灵的现象,其原因既有农业政策性准公共品本质的影响,也有当前农业保险组织体制安排与法律制度的缺失。必须在建立多层次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系中,逐步形成以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为主导,促进农业保险合作组织和商业保险的发展,构建有效的农业保险风险分担机制。  相似文献   

14.
首先从灾前效应与灾后效应两个方面分析了农业保险对农民收入影响的作用机制,然后利用2008~2012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构建动态面板系统GMM模型对该作用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农业保险灾前效应对农民收入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灾后效应对农民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实证结果进一步表明农业保险总效应对农民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但作用力度较小。为进一步改善农业保险对农民收入的促进作用,应继续加大对农业保险的支持力度,扩大补贴范围和补偿比例,注重农业保险产品与制度创新,合理控制道德风险,建立农产品价格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5.
农业保险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也是WTO允许各国支持农业的“绿箱”政策之一。本文分析了保险在现代农业中的重要作用,介绍了四川农业保险的发展情况,并提出了进一步发展农业保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保险业虽是我国新兴的朝阳产业,但与其他险种相比,农业保险的发展却举步维艰,近年来还出现了逐年萎缩的趋势。这不仅难以满足农村和广大农民对保险保障的需求,也与我国农业大国的国情不相适应。农业经济是一个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的高风险性基础产业,必须通过设置风险分散机制来降低农业风险。农业保险是WTO规则中的“绿箱”政策之一。农业保险对农业风险损失的经济补偿功能是无法完全替代的。我国是世界上农业自然灾害发生较频繁的国家之一,农业自然灾害严重威协着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威胁着农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农业保险的发展对我国农业的保障作用是毋庸质疑的,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以后,传统的农业补贴政策受到限制,作为国际上WTO成员国支持本国农业的基本手段,我国推广和发展农业保险更有迫切性。  相似文献   

17.
Ehrlich和Becker(1972)在对保险需求的经典研究中得出自我保险和市场保险是相互替代的。但在农业旱灾风险管理中,农业旱灾保险和自我保险的关系还有待明确。因此,本文通过采用无差异曲线框架下的理论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的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农业旱灾风险管理中的自我保险与农业旱灾保险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论表明,现有的农业旱灾保险制度设计是可行的。并且,在此制度设计下,农业旱灾风险管理中的自我保险和农业旱灾保险可以共存,但农业旱灾保险对自我保险存在有限替代作用。而通过同时提高农业旱灾保险保障水平和减少自我保险成本能够使农业旱灾风险管理水平最大化。  相似文献   

18.
政策性农业保险作为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支持和稳定农业生产的一项制度安排,近年来得到我国政府的重视和大力推广.特别是07年在新疆等6个省份试点政策性农业保险后,政策性农业保险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本文首先对比分析新疆和全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现状与走势,然后重点研究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对新疆农业生产发展的支持作用和影响新疆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的相关性因素,最后提出继续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在新疆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日农业保险体系比较与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鲍文 《西南金融》2013,(2):44-48
日本农业保险在分担灾害风险、提高农户御灾力和稳定农村社会经济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完善我国农业保险有诸多可借鉴之处.本文通过对中日农业保险运营体系、农业保险业务、农业保险统计与补偿制度、农业保险财政支持力度、农业保险法律法规五个方面的比较,提出日本经验可供中国借鉴的六个建议,即赋予农业合作保险更多的发展空间、对于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宗农产品实施有条件的强制保险、建立巨灾分担机制、优化保费补贴政策、制定政策性农业保险法律法规和农业保险产品向“菜单式”模式发展.  相似文献   

20.
邓雄博 《时代金融》2013,(17):112+114
近年来,中央连续以"一号文件"的形式强调农业保险的重要性。作为一种市场化的风险转移机制,农业保险在分散农业风险、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补偿农业损失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不过,在我国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等原因,农业保险发展缓慢。本文在介绍西部地区农业保险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西部地区农业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而提出促进西部地区农业保险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