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在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和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关键时期,促进人口老龄化风险由空间集聚向区域分担转变,对于提升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水平的提高会加剧我国老龄人口的集聚效应;空间区域异质性表明,在东北地区,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对老龄人口的集聚效应更加明显。此外,对老龄人口集聚方式进行分类回归分析发现:劳动力市场一体化虽然能够有效缓解城市老龄人口集聚,但是会强化老龄人口在省份维度的集聚;社会保障支出在缓解老龄人口集聚的过程中产生了逆向调节作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在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强化老龄人口集聚的过程中发挥着中介作用。研究结果对于各地区充分识别人口老龄化风险空间集聚水平、实现人口老龄化风险分担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从中国经济发展和资本深化背景下工业企业研发投入依然乏力这一基本问题出发,从中国要素市场存在的价格扭曲入手分析了劳动力价格相对资本价格的低估对于地区工业部门研发投入所产生的影响,并通过对地区工业研发强度指标的分解,从产业结构与产业链层级两方面检验了要素市场价格扭曲对地区工业研发强度所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经济中普遍存在着劳动力价格低估的要素价格负向扭曲,这种扭曲的存在不仅阻碍了地区产业结构与产业链层级的升级调整,同时也弱化了要素禀赋结构变化所引发的资本深化对于产业结构与产业链层级的促进效果,是导致中国工业企业的R&D投入强度并未呈现出与资本深化相一致的增强趋势的重要制度根源。  相似文献   

3.
贺灵  柏华 《科技和产业》2023,23(1):7-14
运用2008—2019年30个省区市的相关数据,对要素市场扭曲和制造业升级的时空演变进行分析,并检验要素市场扭曲对制造业升级的本地直接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制造业升级存在明显正的空间自相关性,具有地理上的聚集特征,且要素市场扭曲在各地区间存在竞争示范效应。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内在的惯性及自我扬弃特征,前期升级水平对当期的升级进程具有动态影响。从全国范围考察,要素市场扭曲明显抑制了本地制造业升级步伐,且长期效应超过短期效应。相对发达与欠发达地区各自在要素市场扭曲互动策略上的差异致使本地要素市场扭曲对外地制造业升级反而存在正向空间外溢效应。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具有正的调节作用,它能弱化扭曲效应。从分区域层面考察,东部沿海各省区其要素市场扭曲度要明显弱于中西部地区,其对域内制造业升级的抑制作用相比中西部地区要小。最后,从增强企业内在创新动力、促进要素市场发育及完善区域自身发展条件等方面提出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4.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从高速发展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有助于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通过中介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实证研究电子商务发展对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以及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作用。研究表明,地区电子商务发展水平会通过影响产业集聚来间接对地区产业结构产生影响,并且电子商务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表现出非线性特征。进一步分析发现,电子商务发展对于不同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存在异质性。  相似文献   

5.
随着数字中国建设的不断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采用2011年—2020年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有效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并且这种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表现更加明显;数字普惠金融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升级、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升级3种作用渠道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因此,今后可从提升区域基础硬件设施水平、普及数字普惠金融理念、培养专业性金融人才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进而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来,提高创新强度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要素资源的自由配置能够为创新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然而,中国的要素市场改革滞后于产品市场改革,这不利于价格机制在要素市场中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据此,构建以创新强度为中介变量的中介效应模型,使用2008-2016年各省份的面板数据,考察了要素市场扭曲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对创新在要素市场扭曲与经济增长之间起到的中介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要素市场扭曲既会直接降低地区经济增长,也会通过抑制地区创新对经济增长起到显著的负向作用,未来应推动我国要素市场化改革进程,从而提高自主创新强度,实现经济增长从粗放走向集约.  相似文献   

7.
基于SBM-GML指数模型测算中国30个省级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衡量中国经济绿色发展状况,采用2005—2020年30个省级地区数据所构成的动态面板SYS-GMM模型,并结合中介效应模型,研究产业结构升级、能源效率对绿色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产业结构升级对绿色发展的影响呈“U”型曲线关系,即随着产业结构升级水平的提高,绿色发展会表现出下降-上升的变化趋势;能源效率提升对绿色发展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能源效率在产业结构升级对绿色发展的影响过程中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据此建议: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资源禀赋的产业结构升级,因地制宜实施产业节能减排政策;发展新型清洁能源,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促进经济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8.
基于2002-2021年中国长三角中心区2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静态门槛模型,实证检验长三角地区先进制造业集聚对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与假说。从经济开放度的视角,探究长三角地区先进制造业集聚对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门槛效应,分析先进制造业集聚对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路径。基于固定效应模型的研究发现,长三角地区先进制造业集聚对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基于静态门槛模型的研究发现,长三角地区先进制造业集聚对区域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具有显著的单门槛效应。当经济开放度小于或者等于门槛值时,先进制造业集聚对区域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具有促进作用;当经济开放度大于门槛值时,先进制造业集聚对区域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具有抑制作用。研究结论对于长三角地区各省市和各地级市在对外开放背景下优化先进制造业集聚、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等措施具有一定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9.
长三角城市群在分步扩容的过程中所带来的资源错配效应究竟如何?当前是"稳步吸收新成员,在扩展中谋发展",还是"停止吸纳新成员,在发展中求进步"?文章以2010年长三角城市群扩容为准自然实验,以合成控制法为评估工具,检验并比较区域一体化对整体城市、原位城市和新进城市劳动力错配的影响,进一步讨论评估结果的稳健性,并探索区域一体化影响劳动力错配的内在机制。结果显示:2010年长三角扩容有助于改善城市群内部地区劳动力错配,且影响效果呈现"新进城市 > 整体城市 > 原位城市"的关系;通过一系列检验证实了评估结果的有效性和稳健性;长三角扩容通过加快劳动力流动和提升最低工资标准两种途径矫正劳动力市场扭曲,改善了劳动力错配,中介变量机制效应存在差异。文章研究结论对推动城市群经济一体化建设和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0.
新基建作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基于2015—2021年中国7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双向固定效应、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三种回归模型,实证检验新基建发展对城市产业结构水平的影响及内在机制。研究发现:新基建发展能促进产业高级化水平,改善不合理的产业结构状态,提升产业合理化水平;新基建通过发展物联网和激励城市研发创新两种间接路径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产生积极影响;新基建对产业结构水平的影响受到地方政府干预行为的调节作用,在地方政府合理的行政管理下,新基建对产业转型升级的积极作用更为明显;新基建发展对产业结构水平的提升作用具有区域异质性和城市规模异质性,在中西部地区和大城市地区的作用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市场一体化是长三角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可以通过降低交易成本、促进商品、资本和劳动力等要素的自由流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因此,本文基于对市场一体化细分为商品市场一体化和劳动力、资本等要素市场一体化的内涵理解,特展开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旨在了解人们对长三角区域市场一体化的感知和评价,探索长三角区域市场一体化进程中现存的主要瓶颈和解决之道,为政策决策和学术研究提供参考价值。调研结果表明:长三角区域市场一体化进程中面临着诸多瓶颈: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水平有待完善;商品市场区域合作机制不健全、产业集聚效应难以有效发挥;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就业保障等制度不够完善,而且各区域在经济发展水平、收入水平及就业机会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市场协调机制不健全、资本业发展不平衡、地方政府无序竞争等。为此,本文提出推进长三角区域市场一体化发展的应对对策。  相似文献   

12.
葛志专  巫细波 《科技和产业》2023,23(22):183-192
数字化是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方向,对新产业增值、要素配置重组、新市场开拓起到重要促进作用。本文从产出结构和就业结构两个方面构建制造业升级评价指数并采用Dagum基尼系数分析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区域差异及时空格局,同时将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影响因素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采用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并基于两种空间权重实证分析了数字化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机理。研究结果表明:2011-2020年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水平持续提升,产业结构升级指数由0.886增长到1.434,年间增速为5.42%;区域差异呈现下降趋势,区域差距主要来源于组间差距,华北、华东、华南地区的组内差异最大;空间计量模型估计结果显示数字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显著,技术创新、要素禀赋、所有制结构、出口水平有助于产业结构升级,而人力资本、外资技术溢出对产业结构升级存在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13.
基于空间计量模型,使用中国省级层面数据探究劳动力市场扭曲程度和贸易依存度对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市场扭曲抑制了地区经济增长,贸易开放水平对经济发展有着正向促进作用.对比中国不同区域可以发现,东部地区在劳动力市场与国际贸易市场上发展较为完善,中西部地区还需缓和中西部地区农业部门与非农部门的劳动力市场不平衡、增加贸易对外开放程度、增加企业自主研发等方式来提升地区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14.
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是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重要举措,是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政策红利"和"制度红利"。文章基于2004-2018年中国286个城市数据,探讨了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对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异质性差异以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有效促进了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从分区域的结果来看,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对东部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促进效应明显高于中部地区,对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效果不明显。文章进一步从资源配置和制度供给两个维度检验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外部调节和内在作用机理,研究发现: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有效调节了资本要素的作用路径,增强了资本要素对产业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尚未实现对劳动力要素的有效正向调节。同时,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主要通过制度供给效应促进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而东部地区制度供给效应显著高于中部地区。  相似文献   

15.
贺灵  蒋晨帆 《科技和产业》2023,23(11):190-197
要素市场改革和技术创新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两者间的关系是学术界关注的重点。研究表明,市场化进程和工业绿色创新在省区间都具有空间关联性而并非随机分布。利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并结合偏微分方程的实证研究表明,各区域工业绿色技术创新具有内在的惯性及自我扬弃特征,前期创新积累对当期的创新进程具有动态影响。从全国范围考察,要素市场扭曲对各区域本地工业绿色创新存在明显抑制效应,且长期效应超过短期效应。相对发达与欠发达地区各自在要素市场扭曲互动策略上的差异性致使本地要素市场扭曲对外地工业绿色创新反而存在正向间接影响即外溢效应。从分区域层面考察,东部沿海各省区其要素市场扭曲程度要明显弱于中西部地区,其对域内工业绿色创新的抑制效应相比中西部地区要小。  相似文献   

16.
论文在要素价格扭曲的理论框架下测度了要素价格扭曲程度,并实证分析其对出口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劳动、能源、资本三种要素价格扭曲的变化在数值上都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第二,从要素整体价格扭曲的出口效应来看,要素价格扭曲对出口具有正向效应。第三,从三种要素价格扭曲对出口的影响来看,劳动力价格扭曲对国有企业出口具有正向效应,且该正向效应高于外商投资企业;资本价格扭曲对国有企业出口不具有统计意义的显著影响,而对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具有正向效应;能源价格扭曲对国有企业出口具有负向效应,而对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则具有正向效应。  相似文献   

17.
邓陈铖 《科技和产业》2022,22(8):123-128
利用2011—2019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1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和中介效应回归模型探讨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系。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本结构对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影响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有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数字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以2006—2018年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利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各地区能源效率,并建立双重差分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研究碳交易政策对能源效率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中国碳交易政策对全国能源效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有助于能源效率的提升,但其对不同区域的影响不同,碳交易政策对东部地区能源效率没有显著影响,对中、西部地区能源效率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对中介效应的分析发现,中部地区绿色技术创新和能源结构均发挥正向中介效应,而产业结构调整的中介作用不显著.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存在遮掩效应,绿色技术创新和能源结构的中介作用不显著.东部地区绿色技术创新、能源结构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的中介作用均不显著.因此,应适当减少东部地区免费初始碳配额,加快中、西部地区碳交易市场建设,提高产业结构调整质量以提升能源效率.  相似文献   

19.
以土地出让价格扭曲为切入点,探究了城市工业用地出让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及路径,并利用2007—2015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土地出让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工业用地价格扭曲显著降低了城市平均企业生产率,并且在西部地区、规模较小、土地要素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城市影响效应更为显著。研究还发现,工业用地价格扭曲通过加剧工业企业过度投资,吸引低生产率企业选址,从而降低全要素生产率。地方政府低价出让工业用地不仅仅是因为招商引资带来的集聚经济效益考量,还可能是财政压力下冲动投资的结果。对此,提出加快推进要素市场改革、建立高效的产业用地供给制度体系和完善政绩考核体系等相关建议,以促进企业生产率提高,整合地区生产要素,提升地区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20.
郭丽  邵琪 《科技和产业》2023,23(18):145-150
当前经济背景下,海洋产业结构升级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选取沿海1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建立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环境规制对海洋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环境规制在影响海洋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过程中,存在以海洋科技创新为中介变量的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