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在农地流转的过程中,失去土地的农民权利始终是脆弱的。失地农民权利的保护问题实质就是经济发展中效率和公平两种价值相冲突的主要表现之一。诉讼是保证社会公正的最终防线,对于失地农民权利的诉讼保障要明确诉讼程序,增强法院判决的公信力,同时建立起以当事人为中心的司法监督体制,保证司法判决的公正。  相似文献   

2.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基于森的理论框架,探究征地过程中程序性权利是否以及如何提升农民的可行能力,以有效保障其自身权益,从而为征地程序的规范和改革问题提供深入的理论参考。研究结果表明,程序性权利保障有助于提高农户的可行能力,其中,知情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对可行能力的影响较为显著,参与权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但其改善有助于提升农民的可行能力。家庭年收入和学历也对农户的可行能力产生了正的影响,但家庭成员中是否有村干部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地域差异与可行能力呈负相关。本文的研究结论为程序性权利的保障通过增加农民对征地过程的有效参与、提升表达沟通能力、规范权力运行进而提升了农户争取自身权益的综合能力。因此,应当通过规范征地程序来保障农民程序性权利,同时不断提升农民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3.
《致富之友》2005,(5):14-14
为进一步落实司法为民要求.确保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能够依法行使诉讼权利.“打得起官司”,最高人民法院2005年4月6日公布关于对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提供司法救助的规定,自即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4.
蒲方合 《农村经济》2006,(10):25-28
公共利益是判定土地征收是否具有正当性、合法性的标准,然而在集体土地的征收中,征收被申请人对公共利益的认定没有程序性权利,我国现行法律对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的程序规制也有不足之处。为了制止征地权的恣意行使,应赋予征地被申请人对公共利益认定的程序性权利,理清征地当事人、土地行政主管机关、人民政府在征地中的关系,使征地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在征地纠纷的裁决中应实行回避制度、案卷排他制度。  相似文献   

5.
针对水污染共同侵权案件的特殊性,必须设计不同于一般侵权的司法规则。结合救济受害人、方便法院裁判、防范自由裁量权滥用等因素的考虑,运用法律解释、价值分析等方法,分析认为,水污染共同侵权诉讼应当在被告选择、法院管辖、诉讼模式等方面实行特殊规则。研究结论表明,在选择管辖时,受害人选择损害结果所在地法院诉讼最为有利,在级别管辖上也可依法争取更高一级法院管辖;在诉讼模式上,侵权责任之诉和责任分担之诉理应在同一个诉讼程序中一次性解决;受害人对加害人和赔偿权利应当享有最终选择权和自由处分权;受害人人数众多的,原则上应当合并立案审理;应建立健全专家证人制度,为审判提供专业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我国民事诉讼法修正案于2012年首次用独立条款的形式设立了小额诉讼程序,但规定过于简单笼统,导致在实践中出现不少问题。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在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中对该制度具体化,如明确了小额诉讼程序的适用范围等。小额诉讼程序设立的目的较为明确,即最大化的节约当事人的诉讼成本,节约有限的司法资源,因此理论界及实务界都对其寄予厚望。但不可否认的是,小额诉讼程序在具体实施中暴露出的问题不少。本文拟在分析国外及我国台湾地区小额诉讼程序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提出完善这一程序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了使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能够依法充分行使诉讼权利,维护其合法权益,确保司法公正,最高人民法院根据有关法律,制定了对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予以司法救助的规定。对民事、行政案件中有充分理由证明自己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但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实行诉讼费用的缓交、减交、免交。当事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救助:   (一 )当事人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抚恤金的;   (二 )当事人追索养老金、社会保险金、劳动报酬而生活确实困难的;   (三 )当事人为交通事故、医疗事故、工伤事故或者其他人身伤害…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检验征地过程中程序性权利的保障对被征地农民满意度的影响,为改革征地制度提供相关的政策建议。研究方法:随机抽样调查法和有序多分类Logit模型。研究结果:征地过程中农民的知情权与满意度成负相关关系,参与权能显著提高满意度;表达权和监督权由于实际中不能有效落实,其影响不显著,但二者的改善有助于提升农民的满意度。征地补偿标准和被征地者是否为村干部显著影响征地的满意度且影响方向为正。研究结论:征地制度改革中既要加强对农民的补偿安置等实体性权利保障,同时也应该充分重视农民程序性权利的保障。应加强和完善"两公告一登记"制度,给予农民平等的谈判权利,畅通利益诉求渠道,加强行政和司法监督。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一起诉讼案件的分析,对比目前我国《合同法》、《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中“建设工程”的内涵和外延,发现以上法律、法规均给出了不同的界定。因为法律对建设工程的界定不一致,难免引起司法实践中对建设工程范围的混乱,而正确的把握建设工程的范围,直接影响到司法过程中当事人切实的利益及权利和义务,因此立法过程中应该注重协调,以统一“建设工程”的内涵和外延。  相似文献   

10.
债权公证是指国家公证机关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依据《公证暂行条例》有关规定,对无疑义的追偿借款、物品的文书赋予其强制执行效力的一种特殊的司法证明活动,债务人到期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可以不经诉讼直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这一省时、省力、简便易行的维护金融债权的好方法,应该在农村信用社的村信用社的信贷业务中推广和使用。一、强制执行债权文书的法律效力国家公证机关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依法证明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法律文书和事实的真实性、合法性,以保护公共财产,保护公民身份上、财产上的权利和合法利益…  相似文献   

11.
正在司法处置涉及的土地纠纷中,划拨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是地方法院和土地管理部门共同的难点。原因在于,司法处置中的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涉及到司法权和行政权的冲突与平衡。笔者认为,可以结合划拨土地使用权在取得、使用和转让上的特殊性,从优先司法权、尊重行政权的视角,提出化解司法权和行政权冲突的解决路径。司法权与行政权的主要差异性质不同。司法权性质上是一种判断权,它是指在诉讼过程中,法官按照预设的法律规则和原则,对双方当事人之间的争议事项审理并作出具有确定力、执行力的裁判结论,从而解决争端  相似文献   

12.
在民事诉讼活动中,遵循"谁主张、谁举证"的一般规则,也就是说,当事人对自己主张的事实,实当提供证据,而且所提供的证据应当能证明其主张具有真实性。当事人对其主张不能提供证据,或所提供证据不能证明其主张有真实性。而且人民法院依职权疏集不到证实其主张的证据。则要承受不得的法院裁判。在依法收贷而进行的诉讼活动中,信用社居于原千的地位,身人民法院主张借款人归还贷款本金及利息,保证人承担偿还本息的一般保证责任或连带保证责任,信用社应提交相应的证据而且这些证据不应有大的瑕疵,否则在开庭调查质证过程中,对方当事人…  相似文献   

13.
仲裁与民事诉讼,是当前解决纠纷的两种重要方式,它们都以法律法规为依据,遵循一定的程序,作出具有强制力裁判结果,从而达到解决争议的目的。一仲裁,是指纠纷当事人在争议发生之前或发生之后,在自愿基础上达成协议,将争议交给第三方审理,并作出对争议各方均有约束力的裁决的一种解决纠纷的制度,也称公断。它包括民商事仲裁、劳动争议仲裁、人事争议仲裁等。民事诉讼,是指人民法院在双方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行使国家审判权,处理和解决民事纠纷案件和其他案件的各种诉讼活动,以及由此所产生的各种诉讼法律关系的总和,俗称"打官司"。仲裁机构是民间组织,民事诉讼是国家司法活动,两者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一)受案范围不同。民事诉讼范围要比仲裁机构的受案范围广得多,仲裁机构只受理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权益纠纷。与人身有关的婚姻、收养、监护、抚养、继承等纠纷不能受理,而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民事诉讼。  相似文献   

14.
民事诉讼的审前准备程序是指在法院受理案件以后到开庭审理之前,为使案件达到适合开庭审理的状态,在法官的主持下,双方当事人及其代理人所进行的明确争点、收集和交换证据等一切诉讼活动的总和。其目的旨在使当事人充分做好庭审的各项准备工作,以便于充分发挥庭审的功能,提高庭审的质量。在各国的民事诉讼法中,  相似文献   

15.
当家人或亲朋好友突然发生工伤,一般说来,都会惊慌与悲痛,如何处理?根据我国法律对处理工伤的程序性规定,按时间顺序主要有以下五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公正司法,一心为民”,是人民法院司法工作的本质特征和根本要求。司法公正,不仅包括实体公正,也包括程序的公正。通过公正的程序,实现实体裁判的公正,这是对审判工作最基本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编辑同志:我们敬老院的一块地皮被某房地产公司占用。我们欲起诉该房地产公司,但无钱交纳诉讼费用。请问我们可以申请减免诉讼费吗?某敬老院赵院长赵院长:为了确保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法律规定当事人交纳诉讼费用确有困难的,可以向法院申请缓交、减交或者免交诉讼费用。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于1999年6月19日通过了《〈人民法院诉讼收费办法〉补充规定》。该规定对《人民法院诉讼收费办法》第二十七条修改后规定:“当事人确因经济困难不能按时足额交纳诉讼费用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缓交、减交或免交,是否缓、减、免,由人…  相似文献   

18.
在理想状态上,公司具有独立的法律人格,能够独立的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当其权益受到侵害时能够采取相应的法律措施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但是公司往往不仅会受到来自公司外部的侵害,当公司受到来自内部的股东、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不法侵害时想要追究内部人员的责任是十分艰难的。因此,公司法就发展出了一种替代的救济措施,也就是股东为了公司的利益,以自己的名义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本文主要介绍股东代表诉讼的历史沿革、性质、股东代表诉讼的当事人、程序、法律后果这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纠纷解决机制存在着环境公益诉讼与损害赔偿诉讼的受案范围的交叉、生态环境损害磋商程序与环境公益诉讼、生态环境损害磋商程序的衔接如何协调问题。本文从厘清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纠纷解决机制的磋商与诉讼衔接规则、明确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协议司法确认的审查标准与内容、建立生态环境修复的监督机制等三个方面提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纠纷解决机制完善路径。  相似文献   

20.
曾几何时,"史上最牛的钉子户"风靡大江南北,事件是重庆的一次商业拆迁行为所引起的,当事人认为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政府无权拆迁;而政府认为自己为了国家的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双方各执一词。在笔者看来,这就是由于政府权力过于强大,以及公民对政府的一部分不正当的行为做出的反击。政府的权力的获得需要来源于法律,更要受制于法律。公民相对于政府而言,处于劣势地位,必须通过法律赋予其更多的程序性权利,以公民的程序性权利去制约政府的实体权利,从而努力达到一种政府与公民权利的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