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大中型工业企业该如何提高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使其能够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从研发能力、财务能力、协同能力和产出能力四个方面,选取了15个有代表性的评价指标,构建出了基于创新协同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然后搜集了2011年东部和中部十九个省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指标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呈现出明显的从东部沿海地区向中部地区由高到低的递减分布。  相似文献   

2.
随着创新驱动战略的全面升级, 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已经呈现出日益深度融合的趋势, 但信息不对称、资源配给不合理、管理人员缺乏协同创新管理经验等难题又制约了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协同创新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应用TRIZ理论对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协同创新过程中的瓶颈矛盾问题进行了剖析, 并最终给出多种可行的促进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协同创新的工作改善方法, 从而为促进产业创新协同创新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基于技术联盟的企业协同创新系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技术创新联盟是企业协同创新的重要组织形式,而协同创新在企业竞争力的提升过程中扮演着非常关键的角色.为了提升企业的协同创新能力,企业必须加强与协作伙伴在营销、采购、研发管理等各方面的合作.本文还探讨了构建企业协同创新评估体系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煤矿智能化是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技术支撑,针对煤矿智能化协同创新要求,分析了国内协同创新实践,构建了包含4个一级指标和19个二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了基于G1-DEMATEL的煤矿智能化协同创新效果综合评价模型。利用G1法计算各个因素指标权重,建立了直接影响矩阵;采用DEMATEL法从中心度和原因度2个视角分析了影响煤矿智能化协同创新效果的因素,确定了各个因素指标间的影响程度和作用关系,为煤矿智能化协同创新效果的定量分析提供了可能性,为创新主体开展协同创新活动、提高创新效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创新资源是支撑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创新资源协同主体的行为对创新资源协同起到重要作用,在对政府、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科技中介机构之间的关系和协同方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分析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作为博弈主体在有无其他协同主体作用情况下的动态演化过程,并找出在各个主体参与下影响两方长期协同稳定的因素,据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协同创新成为一个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这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重点关注.围绕协同创新模式这个主题,本文系统梳理了协同创新的相关文献,重点阐述两要素协同创新模式、三要素协同创新模式、多要素协同创新模式的内容,并总结它们的研究不足,同时展望进一步研究方向,以期待推动协同创新模式理论进一步整合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创新过程日益复杂,协同创新成为主流的创新范式。而我国建筑工业化正处于创新驱动发展不足的初级阶段,如何通过产业链整合实现建筑工业化的协同创新,进而提高创新绩效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从产业链整合着手,探讨建筑工业化的技术链整合、产品链整合、创新协同性、创新绩效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首先根据理论分析提出假设,然后运用26家代表性企业的278份问卷作为样本数据进行验证。实证分析表明:产业链整合对创新协同性、创新绩效均有正向显著作用;技术链整合在产品链与创新协同性之间、创新协同性在产业链整合与创新绩效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政策在产品链整合与创新协同性之间起正向调节作用,而在技术链整合与创新协同性之间的调节作用却不显著。研究结论对于建筑工业化政策制定、产业链完善、企业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展望了需要进一步关注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我国平台经济视域下的数字内容产业协同创新存在效率不高的问题,本文依据平台经济理论,提出了包含创新资源供给方、创新资源需求方和平台企业的数字内容产业协同演化三方博弈模型,分析了不同主体产业协同创新的演化路径和演化稳定策略,明确了影响不同创新主体演化行为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从建立健全创新资源供给的奖惩补偿机制、完善平台企业的监督考核机制以及跟踪分析创新资源需求方利用创新资源状况3个方面提出提高产业协同创新水平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创新活动日益成为一个整体,产业利益相关者的协同创新无疑成为快速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协同创新过程中协作关系的分析入手,通过博弈模型构建,分析协同创新中产业发展中利益相关者的策略与选择。通过模型分析与计算得出影响协同创新的三因素,并由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提升协同创新绩效,增强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本文以我国A股上市企业2011~2021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深入剖析了动态网络能力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联及内在机制。研究发现,动态网络能力显著提升了企业技术创新的表现,支持方式包括知识共享与资源整合、协同创新与市场敏捷、创新文化与竞争力。进一步研究揭示,当企业女性高管数量达到关键阈值时,动态网络能力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会显著增强。研究结论为推动技术创新、完善性别配额制度与助力科技强国提供了经验启示与关键支持。  相似文献   

11.
构建了由3个模块、9个要素、20个指标构成的中小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评价方法,对河北省中小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确定了现阶段中小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模式,即大部分中小工业企业应以模仿创新和合作创新模式为主,但也绝不能忽视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12.
文化力是建筑业企业价值创新三大环境力之一。本文基于文化、文化力和企业文化力的文献回顾,提出文化治理是文化力对建筑业企业价值创新作用的最高层次。基于此,将其划分为企业精神文化力、企业制度文化力、企业行为文化力和企业物质文化力四个层次,并构建其相应的指标体系。为了有效测度文化力对建筑业企业价值创新的效率,采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四种文化力权重,然后以DEA为中心模型提出建筑业企业价值创新文化力效率评价模型,并以项目偏差思想为基础构建效率波动分析图寻求建筑业企业价值创新文化力指标之间的效率差距。建筑业企业实证研究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测度建筑业企业价值创新的文化力效率。  相似文献   

13.
在集群创新网络中,核心节点企业的创新能力较其他企业更强,研究核心节点企业创新能力传递对于集群升级至关重要。本文提出创新网络核心节点企业创新能力传递强度概念,并构建其概念模型。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创新网络核心节点企业创新能力传递强度对集群升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创新能力传递速度和创新能力传递深度对集群升级促进作用显著;集群其他节点企业创新吸收能力调节了创新网络核心节点企业创新能力传递强度与集群升级的关系,并指出了研究结论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门限效应回归模型,分析我国自1995年第一季度至2014年第四季度的相关数据,以金融发展效率为门限变量,对金融发展效率与技术创新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表现出显著的门限特征,门限值为88.61%。当金融发展效率位于门限值以下时,金融发展效率的估计系数显著为负;当金融发展效率位于门限值之上时,金融发展效率的估计系数显著为正。这意味着在小于门限值时,金融发展效率抑制了技术创新;只有在大于门限值时,金融发展效率才能促进技术创新。促进技术创新需要提高金融发展效率,商业银行法修正案对存贷比监管指标的删除,必将进一步促进金融发展,推动技术 创新。  相似文献   

15.
在经济新常态和京津冀一体化国家战略背景下,加快实施京津冀绿色创新战略,促使EKC现实拐点尽快形成,是解决京津冀经济转型升级与环境治理双重困境的关键路径。本文深入分析了京津冀绿色创新系统协同度的动态演化特征和影响因素,从经济政策与环境政策的融合、创新政策与环境政策的融合以及绿色创新支撑要素的区域合作角度出发,提出了几点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综合考虑项目层和企业组织层影响因素,提出企业技术创新项目效率综合评价方法。首先分析组织层与项目层的影响因素;然后,构建涵盖项目层和组织层影响因素的两层次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为所建立的数据包络分析模型提供仿真值,有效解决数据包络分析模型中定性变量的量化;最后,以国内纺织业某大型集团公司多项技改项目为例,验证建模思路与方法的正确性。研究成果对于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的有效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沪深A股2009~2019年间的技术并购数据,实证检验技术并购中资金要素流出即现金支付和技术要素流入,即目标企业创新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静态创新要素企业自由现金流和技术存量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技术并购中现金支付对企业当年创新投入具有挤出效应,对企业当年和次年的创新产出均具有负向影响;目标企业创新能力对企业创新投入无影响,对创新产出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企业自由现金流对现金支付的挤出效应具有缓解作用,技术存量能进一步促进目标企业创新能力对企业创新产出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小企业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这也和世界各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是一致的。在当今世界上,不管是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发展中小企业作为振兴经济的战略措施,已形成了中小企业发展的世界性大潮。本文首先阐述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意义,然后分析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着重剖析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最后提出提升技术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