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2 毫秒
1.
本文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了京津冀城市群各城市发展指标体系, 运用熵权法和变异系数法对京津冀13 个地级以上城市发展差距综合指数和分类指数进行测度, 结果显示, 京津冀各城市发展差距逐步缩小, 其中绿色发展和开放发展差距明显缩小, 协调发展、 创新发展和共享发展上的差距有所加大, 并提出推动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的路径, 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
雄安新区未来将建设成为创新、科技、示范、未来之城,打造成为世界级金融中心之一。因此,就需要通过重新审视和定位新区金融产业的战略目标;加强与京津冀一体化的有机融合与金融发展模式的创新;发挥金融集聚效应,优化金融产业发展;强化金融引流功能,推进金融产业绿色发展;涵养良好的人力资源环境,提供金融业发展的人才支撑;创新优化建设金融监管协调机制,构建京津冀金融安全区等措施,推进新区金融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沪深 A股712 家企业2008~2017年的面板数据,将绿色创新分为绿色产品创新和绿色过程创新两个维度, 从环境规制因素、需求拉动因素和供给推动因素3个层面对企业绿色创新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 并进一步探讨绿色创新对企业经济绩效的影响。 实证结果表明,环境规制、需求方拉动和供给推动因素会影响企业进行绿色创新的可能性, 但会因绿色创新类型的不同而有所差别; 绿色产品创 新能够显著改善企业经济绩效, 绿色过程创新则不然; 区别于非重污染行业, 命令控制型的环境政策和国 内市场的竞争状况是驱动重污染行业进行绿色创新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苏州市张家港工商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创新商标培育机制,努力营造有利于商标发展的组织环境、政策环境、服务环境和法治环境,推动了商标战略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自主品牌企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了28.3%,促进了全市产业结构优化,带动了区域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目前,全市拥有行政认定驰名商标8  相似文献   

5.
针对区域创新要素协同水平测度问题,本文基于区域创新协同发展的特点构建了考虑创新环境、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的评价指标体系,选取2015~2019年京津冀地区省级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利用系统有序度和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对区域创新要素协同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三地创新要素有序度和三地之间创新要素融合水平整体上呈现逐年上升的状态;北京市的创新要素有序度最高、天津次之,河北最低;北京和天津的创新融合度较高,明显优于北京与河北、河北与天津。最后本文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为了考察绿色创新在解决环境与经济增长矛盾中的作用, 本文使用基于超越对数和产出距离函数改进后的随机前沿模型 (SFA) 测度出中国30 个省份2001 ~2015 年的绿色创新效率; 运用全域和局域 Moran's I对其空间相关性进行初步检验, 发现同质性溢出效应较为明显; 用动态空间自回归模型(DSAR) 重点考察了环境管制政策和开放程度对其同质性溢出的具体作用。 结果表明: 中国省际绿色创新效率具有较为显著的路径依赖性和同质性空间溢出效应; 在目前较弱的环境管制下, 创新方向整体上偏向于污染型,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EKC) 的拐点效应尚未完全显现; 进口的绿色创新溢出效应为正, 出口为负, 外资进入程度的影响取决于两种效应的净结果, 因此其正向效应的发挥还需要合理的政策引导和较严格的环境管制。  相似文献   

7.
为了全面把握中国绿色技术创新的趋势与特征, 分析中国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 本文利用自1997 年以来中国知识产权局公布公告的全部有效专利申请信息, 识别绿色专利, 揭示中国绿色技术创新的变化趋势、 时空分布、 行业选择、 技术领域、 创新主体和创新质量。 在此基础上, 通过省区面板数据, 利用计量回归分析绿色创新的影响因素, 并考察其异质性影响。 结果发现, 中国绿色创新在过去十年规模上升10 倍有余, 但创新方向并未明显转向绿色化, 质量在2015 年以前也未提升。 绿色技术创新活动主要集中在替代能源生产、 储能、 交通、 废弃物管理等领域, 覆盖了第一和第二产业的全部二位数行业, 集中分布在东、 中部地区, 最重要的主体是企业。 中国绿色创新的重要促进因素是经济增长、 研发投入和 “十一五” 以来的政策引导; 其中政策因素在促进绿色转向和质量提升方面作用最为突出。 资本深化、 国有资产、FDI 主要起阻碍作用; 教育水平和技术市场发展并未很好地转化为绿色创新能力; 西部地区对东、 中部地区存在追赶效应; 物价水平、 进出口的影响存在异质性。 本文为构建中国绿色技术创新政策体系的研究提供了基础性工作。 针对中国绿色技术创新的特征, 需要综合并协调环境政策、 科技政策、区位政策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绿色创新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基于2010~2020年中国283个城市面板数据,视“宽带中国”战略试点为一项准自然实验,运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绿色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宽带中国”战略试点能促进城市绿色创新“增量提质”,经过多种稳健性检验后,这一结论依旧成立;(2)“宽带中国”战略试点通过强化政府科教投入、提升人才集聚水平和推动数字金融发展三条路径有效提升城市绿色创新的“量”与“质”;(3)“宽带中国”战略试点对城市绿色创新的提升作用存在大中小规模城市异质性。本文研究结论为加强“宽带中国”战略推动经济绿色发展提供了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9.
京津冀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治理京津冀地区的环境污染, 政府正在不断增加京津冀环境污染治理投资, 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效率问题引发了专家学者与管理当局的广泛关注。 本文运用EBM 超效率模型对京津冀的环境治理投资效率水平进行系统地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 京津冀地区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效率呈逐年递减趋势, 其纯技术效率总体上不高, 规模效率一直在下降, 总体效率较低。 然后分析了京津冀地区的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效率的影响因素, 发现科技水平、 资金管理水平和环境政策对京津冀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效率有着不同的影响, 并做了具体的分析, 结果显示, 科技水平越高、 资金管理越完善、 环境政策越合理、 环保产业自身发展水平越高, 京津冀地区的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效率值就越大。  相似文献   

10.
以制度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为基础,本文基于2010—2017年中国A股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数据,探究了政府研发补助对策略性绿色创新绩效和实质性绿色创新绩效的影响,并分析了环境规制和管理者环境关注度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政府研发补助对策略性绿色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但政府研发补助和实质性绿色创新绩效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环境规制和管理者环境关注度均对政府研发补助与策略性绿色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有负向调节作用,而对政府研发补助和实质性绿色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有正向调节作用。本文通过探究政府研发补助对两种不同类型绿色创新绩效的影响,解释了现有研究中关于政府研发补助和企业绿色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的认识存在的不一致,同时通过对企业内外部治理因素的调节效应的探究,丰富了有关政府研发补助实施效果的情境因素的研究。本文的研究发现为政府制定相关环境政策以及推动企业绿色创新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1.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出现了严重的城镇化质量问题。本研究从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出发,构建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全国30个省市的城镇化发展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我国30个省市间城镇化质量差异十分显著,高于城镇化速度体现的差异。从东中西部区域来衡量城镇化质量高低,可以看出,东部>中部>西部。从城镇化速度与城镇化质量的协调度来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城镇化可以划分为4种类型:“高——高”型,“高——低”型,“低——低”型,“低——高”型,文章最后针对不同类型的城镇化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前提是区域内各单元发展差异逐渐缩小,因此探究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问题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应用熵权法连续测算了京津冀13个城市2001~2014年经济发展实力综合得分。在此基础上,将指数分析方法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相结合,将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相结合,全面探究了京津冀13个城市区域经济差异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经过10几年的发展,合理的城市空间结构已基本显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具备良好的条件,但仍然需要从基础设施、发展优势、空间布局等方面入手,促进京津冀区域经济更快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13.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十二五"中部地区持续崛起的有效途径。在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支持下,"十一五"以来中部地区经济发展呈现出一些新态势和新特点,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崛起发展阶段,但依然存在着整体化意识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城市化滞后、发展环境严峻等诸多问题。从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宏观要求和中部地区区情出发,文章提出了构建以内源型为基础、以经济一体化为突破口、以产业集群发展为内在驱动力、以自主创新为中心环节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模式,并探究了中部地区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区域创新质量、改善区域创新环境、实现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以中国27省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包含创新资源要素(知识基础与人力资本)、创新经济要素(地区经济水平与对外开放度)与创新政策要素(政府支持与政府竞争)3个维度、6个条件变量的创新要素群落,应用模糊定性比较分析法,探索了区域科技创新高绩效组态。研究发现:1)区域科技创新高效率路径归结为独立开放型和全面驱动型;2)对外开放、无政府间竞争是实现区域创新高效率的关键要素,区域科技高创新效率一定离不开高对外开放度;3)组态视角下政府支持对实现区域科技创新高效率的作用相对较低。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并扩展了区域科技创新效率的研究情境,对各地区开展区域创新活动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京津冀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津冀地缘相接,拥有着共同的生态环境,区域内每一个地区的生态环境都与其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生态环境的恶化势必会为经济发展带来负面的影响。为达到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必须开展跨区域横向生态补偿以及生态项目合作。本文通过引入生态足迹的概念及其分析方法,在京津冀地区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核算的基础上,计算了各省市2004~2013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受力,设计了一套适合京津冀发展的横向生态补偿核算体系,并构建京津冀横向生态补偿新机制。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构建城市系统指标体系,运用熵权赋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和分析了2005~2015 年京津冀城市群经济--科技--人口--土地的综合发展水平、协调关系及演化特征。研究表明,从时序看,京津冀城市群经济、科技、人口与土地基本处于低级耦合协调状态,人口发展和土地扩张仍是经济发展的主导模式,而科技系统发展持续低迷,创新驱动格局尚未形成。从空间看,京津冀各城市耦合协调水平整体提升,逐渐形成以北京、天津为中心,沿京津发展轴、京保石发展轴蔓延的协调发展格局,而城市各系统协调发展呈现空间分异特征,“协调高地”与“协调失灵”局面并存。因此,应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形成人口多中心分布格局,强化土地利用协调管理,促进区域经济、科技、人口、土地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18.
按照污染排放强度,本文将中国28个制造业部门分为重度污染产业、中度污染产业和轻度污染产业三大类,在测算1999—2009年三大产业部门环境规制强度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对环境规制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进行检验,力图从促进生产率的角度找出不同产业最优环境规制强度的拐点。研究结果表明:重度污染产业当前环境规制强度相对合理,能够促进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技术创新和效率改进;中度污染产业环境规制强度较弱,环境规制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技术创新和技术效率的关系呈"U"型,相对于生产率和技术创新而言技术效率可以更早地突破"U"型拐点;轻度污染产业环境规制强度与三者的关系也呈"U"型,相对于生产率和技术效率而言,技术创新能够更早突破"U"型拐点。在制定适当的环境规制强度同时,政府应推进环境规制政策从控制型向激励型转变,诱导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实现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双赢。  相似文献   

19.
“蓝海战略”的经济学解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蓝海战略的理论精髓是规则再造与价值创新。本文为蓝海战略提供了一个经济学视角的分析框架,指出价值创新的奥秘在于整合运用边际效用递增与边际成本递减两大经济规律,从而实现高效用与低成本的有效结合;规则再造的关键在于将传统市场逻辑下的“价格—需求—供给—价格”机制,改造成非竞争性市场逻辑下的“效用—需求—供给—成本”机制,重新塑造新的供求法则。这正是蓝海战略取得成功的奥秘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